常州市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武质监发〔2010〕17号
关于印发《2010年度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的通知
本局各科室、下属各单位:
现将《2010年度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主题词:质量技术监督 工作要点 通知
抄 送:江苏省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武进区人民政府
常州市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 2010年3月30日印发
共印6份
2010年度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
2010年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省局、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线,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全面推进大质量机制,全心促进转型升级,全力保安便企惠民,全速持续提升能力,努力在武进“决战十一五、加快现代化”进程中,把武进质监事业推上更新更高的层面。
一、推进质量振兴,构建大质量机制
1、持续推进质量振兴活动。一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完善质量振兴考核,确保质量振兴工作对五大产业和区域产业集群持久、有效的推动,不断提高全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二是积极创新工作举措,以强化质量基础工作、建立质量分析制度和完善质量诚信体系为支撑,整体推进质量兴区工作;三是继续加大对质量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拓展质量宣传阵地,组织开展对基层政府、企业和群众三个层面的质量宣传,精心策划好“质量月”活动,扩大影响力。
2、努力构建大质量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以质取胜这个主线,紧跟国际质量理念、标准、方法的发展步伐,以质量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从质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质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通过依靠政府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内外协作,特别是加强与区国检办的合作,共同做好对企业的质量监管和服务工作,形成质量工作齐抓共管的合力,将全区质量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二、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3、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进一步实施区政府《加快推进技术标准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标准化工作向调结构、提质量、拓领域、增效益方向转变,发挥标准化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新兴工业、低碳经济、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作用。优先扶持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先进技术的标准立项,加大节能减排地方标准的实施力度,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经验进行总结推广。深入开展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重点突出物流、金融、科技、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标准化试点,年内组织10家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省地方标准8项,完成“采标”35项。
4、不断完善名牌培育机制。一是以武进五大产业为重点,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开展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创建,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品牌,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名牌工作战略新部署,积极组织省名牌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二是建立健全名牌推进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依托、政府引导为保障,探索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名牌培育机制,年内争创江苏名牌产品29只,其中新增 5 只,争创常州市名牌30只。
5、积极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开展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工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从各镇、开发区中选择1~2个有潜力的产业区域,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参与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功能较强、辐射效应、经济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并为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6、全面深化计量基础建设。巩固计量惠民成果,进一步落实好集贸市场和农村医疗卫生 计量器具的免费检定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两免费”检定任务;抓好商品量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电子计价秤、农资计量、商品过度包装、能效标识等专项整治,提高计量监督的针对性;完善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在全区开展以“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为主题的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行动,继续推进集贸市场、商店超市、眼镜店、餐饮业计量工作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强化能源计量工作,把开展企业计量确认作为推进能源计量与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抓手,年内完成计量确认65家。
三、推进科学监管,提升质量安全水平
7、推动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宣贯,增强企业自觉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意识;发挥稽查执法系统平台和安全协管网络作用,多种形式督促、规范、指导企业全面依法落实主体责任;探索建立有效的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实施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推进评价结果运用,规范“黑名单”制度,引导和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8、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大力推进企业主体责任,加大对法人、质量管理人员及检验人员的培训力度,抓好食品企业市场准入的现场核查和不合格项的督促整改工作;提高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处置水平,重点抓好全区食品添加剂、肉制品、饮用水、豆制品、水产加工品、年糕等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合力推动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合格率的提升。
9、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深化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评价体系在内的“五大体系”建设和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工作;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时段、重点隐患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扎实开展气瓶、冶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普查整顿等工作。
10、强化获证企业证后监管。一是落实分级管理,健全许可证企业质量档案,依据获证企业产品质量状况和诚信记录等信息,严格落实证后分级管理,提高后续监管的有效性;二是提高对区域内获证企业实施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的频率,建立监督抽查通报制度;三是开展专项行动,组织对复合肥料、人造板、建筑防水卷材、危险化学品等事关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专项监督检查,加大处理力度,确保许可证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2%以上。
11、加大执法打假力度。严格落实打假责任制,坚决查处打击各类危害公众安全、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质量违法行为;围绕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以钢材和室内装饰材料为重点,深入开展建材产品专项整治;依法严厉严查借家电下乡名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等违法行为。
四、加快机关创新,提升质监队伍能力
12、加强学习,提升能力素质。深入实施《2009-2012年全省系统队伍建设意见》,制定科学实用的学习培训计划,完善“学习日”制度。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中层以上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二是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效能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廉洁意识和风险意识“六种意识”;三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学习实践、引领发展、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合作共事”的能力。
13、完善机制,提高服务效能。通过健立和完善机关效能考评制、首问责任制、办证程序公开制、岗位说明书、文明公约等规章制度,全面推进目标任务管理系统、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部门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努力实现阳光行政;对经批准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简化和规范审批环节与手续,优化办事规则和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方便办事群众,提高工作效率。
14、强化作风,打造质监文化。大力加强质监行业作风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勤政、廉政、务实的作风树立质监形象,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效让企业满意、群众放心;以打造“共铸质量、服务发展”服务品牌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在内部开展“星级科室”创建和“星级员工”评选活动,积极创建文明单位和区“效能建设五星级机关”,全力打造文明进步的质监组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