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农业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区农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契机,以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为目标,全面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力构建农业服务平台,有效促进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继续保持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9.5亿元,增长5.6%;农业增加值36.98亿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13958元,增长13.1%。
(一)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今年,全区种植三麦17.56万亩,主推品种以扬麦16为主,平均单产278公斤/亩,总产4.89万吨。水稻生产面积23.54万亩,以武运粳23号为主,良种覆盖率98%以上,扎实推进郑陆、礼嘉、前黄三镇的部、省级万亩高产示范区创建,做好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标准壮秧培育、秸秆全量还田、良种良法配套、病虫草防治等的技术指导,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由于田间管理措施得当,今年水稻平均单产625公斤/亩,顺利实现常州市五连冠,位列全省前列,总产达14.71万吨。前黄镇省级万亩示范区实割实收产量为742.24公斤/亩,在全省名列第五。
(二)高效农业不断推进
根据常州市“双百万工程”建设目标任务和我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按照“做强花木业,放大林果业,提升瓜蔬业,突破畜牧业,调优水产业”的总体思路,今年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4.9万亩,园艺高效农业面积达34.1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6万亩,设施总面积8.2万亩,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6.9%和13.6%;高效渔业面积新增0.5万亩,达9.6万亩,占全区水产面积的76.8%。
(三)园区建设势头迅猛
按照省、市推进农业园区建设的要求,我区年初明确了农业园区建设为今年全区五十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通过城乡一体化会议部署,结合“万顷良田”工程建设,下发《关于加快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的文件,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逐步筛选出武进农博园(已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农业园区)、邹区设施蔬菜产业园、武进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武进万亩优质稻米园4个万亩园区和以龙潭湖农业生态园、礼嘉农牧结合生态示范园等为代表的14个千亩园区,作为今后农业园区重点建设内容,强化基础,狠抓推进。目前各园区规划已全部结束,以农博园、邹区设施蔬菜产业园、龙潭湖农业生态园等为代表的18个农业园区正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推进,逐步成为引领全区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四)富民产业增收有望
近年来,我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花木、林果、畜牧、水产、蔬菜等特色产业,加快构筑现代农业体系。花木面积达15万亩,实现花木销售额(含园林绿化工程)25亿元,市场交易额60.3亿元;果品面积5.9万亩,全年产量5.13万吨,产值2.2亿元;水产养殖面积12.5万亩,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万吨,养殖产值7.2亿元,比去年增加3%,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全面完成,渔业展览馆完成布馆;全区蔬菜生产面积9.6万亩,设施蔬菜生产面积3.6万亩,预计分别比上年增加5.5%和9.1%,蔬菜产量达34.27万吨,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5.4%和5.4%。全区今年生猪饲养量47.4万头,出栏31.5万头;饲养家禽2273万羽,出栏1841万羽,预计2010年全区肉类总产量51334吨,牛奶899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9.5亿元,比上年增长5%。
(五)生态农业扮靓武进
我局紧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常州市环保在行动三大工作要求,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在造林绿化、畜禽整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根据省厅下达的乡村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处理工程项目,精心组织、科学研究,采用7种处理模式,在各镇大力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目前已全面完成77个试点工程的建设任务,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工程项目总数达125个,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二是全面开展城乡绿化建设工程,围绕“绿色武进、美好家园”的总体目标,完成绿化面积22315.5亩,其中成片造林面积8074.5亩,森林覆盖率达22.6%(按生态区创建口径)。三是全面完成永安河流域所涉及的礼嘉镇、前黄镇、南夏墅街道22个畜禽养殖户整治,建成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和沼气工程15处;完成漕桥河内河、建华河、夏庄河、跃进河等12项生态拦截工程,共治理面积32万平方米。四是做好测土配方和农药减量工作,病虫害损害率控制在1.1%以下;新增秸秆还田机械150台,秸秆还田率达6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建成一个水蜜桃环湖有机农业圈。打捞太湖蓝藻4.5万余吨,利用藻水分离站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处理藻泥975吨,实现了蓝藻的无害化处理。五是农业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总投资3800万元,建成了科力、谷润、康普等4家生产加工有机肥料总计5万吨以上的厂家,全面完成了农业资源化综合利用工程项目任务。六是根据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实施主体改革面积1.8万亩,初步建立了产权明晰、经营灵活、收益保障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促进了全区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品牌农业实现突破
我区今年增加“三品”102只以上,名优农产品15个(其中续报9个),“三品”总数累计达到300只,名优农产品达51个,焦溪“二花脸”猪在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基础上,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二花脸”猪种质资源保护区;为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我区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总部农业”,涌现出了包括全国银鱼出口量最大的企业—长江水产及在江、浙、沪、皖等地建立种养殖基地的尊龙食品、立华畜禽、康乐农牧润土合作社等多家农业企业。据统计,我区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7家,2010年销售收入(成交额)达250.9亿元。
(七)防控措施逐步完善
一是森林防火工作再创佳绩。我局强化灾前防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科学防控水平,实现了森林火灾零火警(连续四年)的奋斗目标。二是动物防疫工作成效明显。通过精心组织开展春季突击防疫、夏季高温大消毒和秋冬季动物防疫百日会战“三大行动”,强化动物免疫,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三是稻麦病虫防治成绩显著。通过强化稻麦病虫草害的综合预测预报工作,积极推行农药减量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没有出现大面积危害,为丰产丰收提供了保障;同时采取人工拔除、化学防除等多种有力措施,全面完成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任务。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成绩喜人。根据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订了7大类农产品的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落实职责、有序开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渔业污染明显减少,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五是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提高农机监理规范化水平,在去年成功创建“江苏省平安农机示范区”的基础上,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
(八)项目农业不断提升
我局以园区建设为突破,大力推进项目农业建设。全年累计申报实施各级各类项目181个,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亿多。其中包括龙潭湖农业生态园、农博园、礼嘉万亩优质稻米园等在内的国家级农业开发项目4个,争取资金1285万元;农博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争取市级以上高效设施农业项目43个,获得财政支持资金2090万元,有力推进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九)为农服务措施稳固
我区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科技入户工程等培训,累计办班300余期,培训农民学员2.5万人(次),全面完成年度计划。充分利用网络、农务通信息平台、12316农业服务热线和新闻媒体发布各类农业科技信息、传授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开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区更新大中型拖拉机64台,新增乘座式插秧机56台、秸杆还田机械150台、担架式高效植保机163台、中拖旋耕机43台、田园(园林)管理机63台、育秧流水线12台(套),新增(更新)各类农业机械达1259台(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