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局上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自身目标任务,依靠全区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团结拼搏,以人民群众关注的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为重点,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务)问题,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水利(务),创造性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目标任务完成顺利,建设思路不断创新,水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强,水务一体化进程不断延伸,水资源管理不断规范,水利工程管理不断优化,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水利(务)工作呈现出建设投资多、管理力度大、工作机制新、上下协调强、发展氛围浓的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水利(务)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全区水利(务)建设计划投资8.12亿元,实际完成投资9.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13%。其中水利工程建设投资4.04亿元,供水工程3.31亿元,污水处理工程1.85亿元。列入区政府2010年目标任务的10项重点水利(务)项目目标,2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全局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全年各项既定目标均已实现。 2010年工作回顾 (一)真抓实干,水利(务)工程建设掀起新高潮 1、农水工程建设扎实推进。(1)实施重点县项目工程。2009年重点县项目建设任务是运北片所属渠系改造和配套工程以及排涝闸站新建工程。项目分布在郑陆、横山桥、横林、遥观四镇,概算总投资4070.8万元,计划完成土方16.09万立方米,砼1.95万立方米。实际完成投资4100万元,完成郑陆草塘浜排涝站、横山桥城湾排涝站、遥观七一排涝站和横林浜上排涝站等11座排涝站改(扩)建、49座灌溉站及94.6km渠系配套工程等建设任务。该项目的实施对确保农田灌溉和汛期发挥防汛功效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2)其它小农水工程。累计完成投入9161.03万元,完成土石方298.4万方(不包括武南河西段拓浚、竺山湖清淤等重点工程)。其中圩堤加固18.8公里,完成土方47.9万方;疏浚河道86条,计145.2公里,清淤土方250.5万方;新(翻)建各类灌溉站房31座(不含重点县项目);新(改)建排涝、闸站16座;衬砌各类节水灌溉渠道176.4公里(不含重点县项目)。其中,邹区镇万亩良田节水灌溉工程、洛阳下元头排涝站、礼嘉蒲岸排涝站、雪堰仁庄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等10项水利工程获得常州市2009年农村水利示范工程补助资金共计249万元。 2、重点工程建设稳步实施。(1)竺山湖生态清淤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1亿元,清淤土方196万方,清淤面积4.24平方公里。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任务。(2)武南河西段整治工程。累计投资2.1亿元(其中水利工程直接投资5500万元),拓浚整治河道5.1km, 完成河道清淤5000米,驳岸9767米,土方91万方,新建桥梁6座,灌注桩60根,绿化39.2万平米。(3)采菱港西岸防洪工程。累计完成工程投资630万元(不包括工程范围内的拆迁费、青苗费、征地补偿费等),完成720米钢筋砼防洪墙浇注及300米污水管道铺设。(4)滆湖西岸加固工程。完成滆湖西大堤加固湟里段4000米、嘉泽段250米加固主体工程,共计投资450万元。(5)永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概算投资9600万元,共疏浚河道48.38公里,清淤土方71.08万方,企业整治接管150家,完成截污管网9.1公里,新建井式泵站8座,完成驳岸及挡墙7.3公里,完成前黄、礼嘉共13处人工湿地建设,现已全部投入运行。 3、供水工程建设步伐加快。(1)武进水厂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12月23日,武进水厂正式进水进行调试。(2)区域联网供水工程。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完善“环状”骨干供水网络,铺设管道92km,累计投资1.1亿元。(3)镇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6月,区政府专题研究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农村自来水一体化管理的意见》,明确要求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12.9万户改水任务。7月始,雪堰、遥观、湟里、前黄、礼嘉等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相继启动,共计投资3653万元,铺设管道78公里,完成13000多户改造任务。 4、污水工程建设成效明显。(1)污水主管网工程。完成了花海路、延政西路等污水管网建设任务,累计铺设d300以上污水收集主管网86公里,投资9600万元。(2)各镇污水支管网改造工程。铺设污水支管网81公里,完成投资6400万元。(3)生态湿地建设。8月,完成武南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一期建设任务,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该工程的建成投运使武南污水厂排放尾水在一级A排放标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净化,环境效益显著,得到了省市主要领导的多次肯定。(4)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投资1500万元,实施漕桥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重点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通过将SBR工艺改为A2O工艺,增建调节池和转盘滤池等设施,有效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和出厂水质。 (二)规范运作,水利(务)管理能力攀上新台阶 1、水资源管理体现新成效。(1)水法宣传。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两大宣传主题,运用各种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水法宣传活动。共悬挂大型横幅181条、安装固定式搪瓷(不锈钢)宣传标牌410套,在湖塘长安大巷、晓柳两社区发放宣传资料800份,发放水法宣传小册子13800份。(2)水行政执法。共查处各类涉水案件9起,办结9起,结案率100%,查处黑井17起,有效打击了涉水违法违章行为,偷采、滥采地下水现象得到遏制,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已明显抬升。(3)规费收缴。严格按照标准和计量征收,对地表水取水实行“四个一”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规费应收尽收。共收缴各类水利规费1471万元(含南水北调基金),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29%。(4)行政审批。根据区“三合一”平台建设的要求,将水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指南向社会公开,并承诺在15个工作日内给予行政许可,大大缩短了许可事项办理时间。自7月“三合一”网络平台正式运行起,我局已办理行政许可24件,行政处罚10件,全部办件均按规定要求高质量的完成上机操作,并做到了各环节负责人亲自操作,得到了区“三合一”项目办领导的高度肯定。同时,全区非农业取水许可证监督检查率达到了100%。(5)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成功创建常州绿色动力环保热电有限公司、兰陵化工和天香味精共5家节水型企业,创建大巷、晓柳2家节水型社区,创建奔牛安东、雪堰莘村、横山桥前巷3家节水型灌区。 2、水利工程管理形成新思路。(1)工程管理。加强对水利工程单位的考核,实施武进港加固工程等沿湖水利工程维修,有效落实了太湖堤闸工程管理处创建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工作。对太湖堤闸工程管理处的23处工程运行现场进行了视频监控管理,并实现了与水务大厦中控室及防汛会议室的同步传输,为全区水利工程管理和防汛工作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同时,在春修期间,对所辖各枢纽、全区450座排涝闸站的机电设备、工程环境、安全设施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设施完好,完好率达100%。(2)湖泊管理。完善湖泊巡查制度,与7个沿湖、镇(开发区、街办)签定湖泊管理设施保护委托管理协议,对全区61.81Km湖岸线的54根界桩落实了专人管理。(3)河道长效管护。在全区1940.8千米区、镇、村三级河道长效管护措施已全面落实基础上,今年的重点是提升管护水平和质量。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重点河道、薄弱区域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等形式,对全区河道进行检查考核。每季度出简报1期,全面反映检查整改情况,确保河道管护不留死角,全区河道呈现出“水清、岸绿、堤稳、畅美”的景象。在8月26日常州市水利局组织的全区河道长效管护工作抽查行动中,我区被抽查河道的较好率达90.9%,名列全市第一,并且牛塘镇的管护经验还被列入了全市的河道检查通报中加以推广介绍。 3、供排水管理呈现新提升。(1)供水管理。转变管理理念,从先前的工程建设和经营管理并重转变到突出经营管理大提升和科学发展增效益上来。开展“找差”活动、全面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开展“挖潜增效,节能降耗”活动,通过“一降矾、氯耗、二降电耗、三降产销差率”等措施,全面降低了主要消耗指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水务大厦建立中控室和热线服务中心,对全区自来水生产、运营和管理实现远程监控和终端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2)排水管理。按照《常州市武进区排水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排水许可办事审批流程,全年新增并发放排水许可证137份,对172家排污企业进行了监督。同时,对已接管的6个镇的重点排污企业实行排水许可管理,并对天波化工、宝麟纺织等5家违规排污企业进行了处罚。为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减排效益,我局专门出台了《常州市武进区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启动对13家污水处理厂的行业考核,重点在生产运营、工作环境、达标排放等方面加强了监管和考核,为全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规范运行和水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在8月份,还相继制定了《武进区城镇污水管网设施管护考核标准》和《武进区城镇污水管网设施管护考核办法》,实现了对全区850km的污水管网的网格式管理。 (三)统筹兼顾,水利(务)安全保障跃升新水平 1、防汛安全强化新措施。我局始终坚持把防汛工作放到重中之重,抓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落实各类防范措施,确保一方平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工程隐患整改及时。春节前共组织开展了二次汛前大检查,节后又不定期进行险工排查。共查出险工隐患点36处、送达25份险工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对险工隐患整改实行专人跟踪督办,确保在主汛期前36处险工隐患全部整改完成。(2)防汛物资落实到位。全区15个防汛抢险物资储存点储备数量和质量全部达到要求,并落实了专人管理。同时,为提前做好防大汛、救大灾准备,配置了车载电台12部,手持机15台,进一步完善了汛期通讯手段。(3)抢险队伍建设规范。全区共组建各类抢险队伍206支,总人数达6030人。各镇(区)均按不少于200人的标准组建和落实了以基干民兵为骨干力量的防汛抢险突击队。同时,以区抗排总队为基础,进一步完善了近200人的专业防汛抢险队伍建设。6月3日,在西太湖揽月湾组织了防汛机动抢险实战演练,通过演练提高抢险队伍的实战能力。(4)应急反应机制健全。完善了区、镇两级防汛预案,要求各防汛责任单位熟知预案内容,掌握应对措施,提高实战水平,以保证在大汛时应对得力,切实发挥防汛预案的作用。同时,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保障防汛信息和政令畅通。从5月1日开始,15个闸站每天向防汛办上报水位、雨量。并继续发挥短信平台作用,通过短信方式将水情、雨情、工情及时告知各防指成员单位,确保了信息畅通。 由于长江上游持续暴雨使客水来量猛增,造成我区水位普遍较高,为确保全区安全度汛,根据我区雨情变化,我局及时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完善各类保障措施,对全区主要河道及中心城区、重点圩区适时进行水位预降,以应对大的雨情变化。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全区未发生大的险情,今年的防汛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 2、工程建设安全制订新规范。2010年,新编了《区水利局工程建设管理》和《给排水管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对安全生产工作明确了要求,落实了措施,使安全管理更加规范可行;全年不定期组织对安全生产的专项巡查,并重点对郑陆、横山桥、横林、洛阳、遥观等镇泵站工程、锡溧漕运河大堤加固工程、西太湖防洪大堤改造工程等进行突击检查,对发现的工程质量隐患和安全隐患立即提出了整改意见,并督促限期整改到位,确保了全年水利(务)工程建设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3、供排水安全提出新要求。(1)供水安全。为让全区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优质水。一是抓好原水检测。根据原水水质的变化,科学调整净水生产工艺。二是把好水质关。对原水、沉淀水、滤后水、清水库、出厂水各项工艺环节中的PH、浊度、余氯、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水质指标进行全流程、高频次监测,杜绝出现水质异常现象。三是加强水厂安保。全面实现自来水生产、经营的远程控制和终端管理,强化水厂的安全保卫意识,建立门卫“三查三看”制度,有效确保水厂的安全生产。(2)排水安全。局专门下发《防范污水处理作业安全事故的紧急通知》,进一步落实管网管护主体责任,严格管护安全作业规范,加强安全监督管理。针对潜在的安全隐患专门召集相关单位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部署进行专项检查,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了污水行业的安全无事故。同时,做好排水设施的应急抢险工作,抢修各类排水管道9处,更换井盖714套,疏通管道453公里,(其中雨水管道295公里,污水管道198公里)清理雨污水井及收水井共27560个,有效保障了排水设施的安全运行。 (四)开拓进取,水利(务)效能建设呈现新亮点 1、效能建设不断深化。结合“加强能力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主题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相继举办了“6S精益管理”、“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道德讲堂”等专题讲座,并在每月组织的两次机关学习日上,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政务礼仪、社交礼仪的学习。在今年,重点部署了创先争优活动和“双政三零”竞赛活动的开展,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建设干部队伍两大核心任务,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2、团队活动内涵丰富。组织开展了水利团队拓展训练活动和举办“大禹杯”首届职工运动会,熔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水利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在水务大厦内成立了职工书屋,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开展了生日祝福活动,传达一份关爱和祝福;利用大禹爱心基金这一平台,开展扶贫帮困慈善活动,展现全体水利人关爱社会和回报社会的慈爱之心;举办区水利局“上善若水 达善社会”专场演出,充分展示了武进水利人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3、管理制度逐年完善。在内部规章、工程建设等方面依据实际需要修订和补充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制度更具有操作性,更加规范可行。先后对车辆管理、劳动纪律等制度进行了完善,并新增了《水务大厦管理》和《工程建设管理》等制度,使制度内容更加丰富,进一步规范了工作行为。 4、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制定了《关于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推进部门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全局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共排查出廉政风险点130个,制定防范措施121条。为强化工程建设和项目采购廉政措施,签订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廉政责任书40份、政府采购项目廉政责任书31份。4月25日,组织系统党员干部和工程建设领域职工约100人赴常州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切身体会高墙内外的区别,引导干部职工要长鸣廉洁之钟,常怀奋发之志。 综观2010年各项水利(务)工作,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基础薄弱。农田水利建设已滞后于新农村建设步伐,农田引排灌溉能力虽基本能满足农业生产要求,但与节水型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景观农业发展要求存在差距,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差距。大批排涝站、闸站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水情变化、地面沉降、工程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工程效应已严重减弱,有的甚至带病运行,急需翻建改造。二是防大汛、抗大灾意识有所淡化,令人心忧。从2000年起我区没有出现大的洪涝灾害,一些同志认为前几年大搞水利建设,完全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目前全区防洪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堤防标准严重偏低,工程建设侵占水面、堵塞河道等现象时有发生。三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进展缓慢,亟待加强。随着水务一体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相当数量的水利(务)专业人才。特别是在经过全区机构改革后,各镇水利站的职能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承担传统水利工作的同时,也同样需要开展大量的给排水工作。但目前懂业务、善管理的水利(务)人才普遍匮乏,面临青黄不接,人才断档的局面。人才队伍发展滞后,将对城乡水务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带来消极影响。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脚踏实地,切实加快解决。 2011年工作打算 二、乘势快上,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十二五”崭新开局。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省、市水利工作会议的要求,认真做好防汛抗旱防台工作,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出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继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着力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科学治水和依法管水,不断创新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内涵,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水利发展的热情,对改革创新的激情,对献身事业的痴情,扑下身子做好工作,心无旁骛狠抓落实,为“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以服务经济大局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推进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建设。始终按照“统一规划,城乡一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除害与兴利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建设与管理同举,开发与保护兼顾,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区城乡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水资源供给与配置体系、水环境保护与优化体系、农村水利服务体系以及水务管理服务体系等现代化水务一体化保障体系,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务)基础保障。 2011年水利(务)工作主要量化指标:水利(务)建设:计划完成投资8.69亿元,其中防洪工程1.80亿元、供水工程4.08亿元、污水工程1.06亿元、农水工程1.75亿元。基本实现城区中心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运南、运北和滆西片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的目标;实现灌溉水利用系数0.63以上,农渠防渗化率80%以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率90%,旱涝保收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85%,节水灌溉面积达到85%的目标。供水节水逐步实现城乡居民用水保证率97%,重要工业用水保证率95%,一般工业用水保障率90%,农业用水保证率85%,环境用水保证率80%的目标,治污目标逐步达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集镇建成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7%以上。水利(务)管理:水资源管理要逐步提升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和滆湖水质标准,力争完成全区水面率由目前的7.7%提升至8.0%,乡镇水面率不低于9%的近期目标。水事违法案件查结率达95%以上,重大执法事件、行政复议变更、撤销或行政败诉行为发生率为零,供排水管理基本实现自动化远程控制。水利(务)安全保障:确保防汛安全、供水安全、排水安全,重、特大责任事故或群死群伤工伤责任事故发生率为零。水利团队建设:力争服务零投诉,廉政零违纪,争创区级“五星级”机关。 水利(务)建设: —— 再增投入资金 力争开局辉煌 (1)防洪工程:一是经发区防洪大包围工程。概算总投资5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1亿元,加固堤防14.46公里,新建节制闸2座,新建排涝站3座(总设计排涝量为60立米/秒);二是城区防洪完善工程。由半夜浜、战斗河疏通整治工程和淹城片区整治工程组成。半夜浜、战斗河疏通整治工程将投资1785万元,清淤土方6.33万方,新建桥梁2座;淹城片区整治工程计划投资1197万元,新开河道0.8公里,完成土方7.12万方,新建闸站2座;三是雅浦港综合整治工程。投资2946万元,新建护岸6.49km,需完成3.69km范围内的干河清淤及9.42km支浜清淤等任务。四是乡镇水文监测站点改造。在横林(大运河)、郑陆(北塘河、舜河)、洛阳(武进港)、西湖街办(滆湖西站)、湟里(湟里河)、卜弋(扁担河)共7个水文监测站点实施改造,工程概算投资约80万元。五是圩堤达标试点工程。在郑陆、遥观、前黄、洛阳、礼嘉、横林等镇实施圩堤达标试点工程建设,实施圩堤建设长度17km,完成土方46万方,概算投资1380万元。 (2)农水工程:一是重点县项目建设。在雪堰、前黄、礼嘉、洛阳、邹区和横林6个镇实施2010年度重点县项目建设,总投资约61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圩堤加固10公里;新改建排涝站9座、电灌站52座;新建节水渠147.8公里;新、拆建4座节制闸;新建石驳护岸2.98公里。二是其它小农水工程。投资约1.14亿元(包括2011年农村河道疏浚投资额),完成土方536.2万方。建设内容包括疏浚乡级河道81条,整治村庄河塘403个(包括2011~2012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任务内河道),圩堤加固27.7km(不包括圩堤达标试点工程内容),护坡护岸26.2km,新(翻)建排涝站20座、电灌站49座,节水灌渠107.8km,新(翻)建节制闸以及渡水桥等11处。三是农村河道疏浚工程。计划疏浚乡级河道31条、长度68.3公里、清淤土方141.3万立方米,工程投资896.46万元,村级河道(塘)将疏浚整治106个行政村95条村级河道及308处村庄河塘,清淤土方220.4万方,工程投资1272.9万元。四是编制镇级水系规划。为促进镇级涉水事务管理有据可依,2011年将实施镇级水系规划编制工作,并在通过评审后报区政府审批,规划批准后将作为各镇处理有关涉水事务的重要依据。 (3)供水工程:一是滆湖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该工程总投资2.63亿元,建设总规模为100万吨/日。2011年将投资8000万元,完成30万吨/日取水头部的建设任务,并铺设原水输水管道DN1800mm9.3公里、DN1400mm1公里。二是农改水工程。投资2.28亿元,完成6万户并力争8万户农村自来水用户改造任务。三是供水管网工程。投入资金1亿元,在南环线(湖滨路-232省道)长14km、中吴大道(大明路-朝阳路)长13km、大明路(中天大道-武进大道)长9km等道路工程建设时,同步铺设DN300以上区域供水主管网36km以上。 (4)污水工程:一是污水管网工程。投资7500万元,新建污水管网60km。2011年1月15日前,完成礼嘉污水管网三期建设任务。二是连片整治工程。区水利局作为雪堰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协办单位,将投资3080万元,在南宅、周桥、太滆片建设污水收集主管网9.8km、新建污水提升泵站2座、总规模2500吨/日的污水处理设施2处。 水利(务)管理: —— 再调工作重心 提高管理水平 (1)完善体制机制。要抓住“大部制”改革和新一轮乡镇体制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职能转变,把工作重心调整到“强化管理、拓展服务”上来。特别是在乡镇水利站调整为水利(务)站后,各镇在处理传统农田水利工作的同时,将会触及到给排水工作。因此,在加强传统农田水利管理的基础上,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涉及给排水管理的相关机制和管理手段,以有效保障城镇水务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2)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水政执法力度,根据水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单独组建水务执法中队,遏止偷采盗排现象,努力实现涉水事务一体化综合执法。同时抓好执法人员培训工作,确保培训率达到100%,不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促使水行政执法队伍能及时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3)推进规范管理。水资源管理工作充分依托行政服务、法制监督、行政监察“三合一”的电子政务平台,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严格执行罚没款收费标准,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按照“划分事权、分级管理、明确要求、加强考核”的原则,进一步分解责任,落实任务,明确奖惩措施,将每条河道的管护落实到位并抓好细节,通过齐抓共管,通力协作,使河道水环境有一个较大的改观,为城镇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供排水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化高效管理模式,依托自动化监控系统,突出规章制度、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努力实现供排水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4)争创达标工程。一是要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50立方/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4方/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5%的节水型社会示范工程达标创建目标,并做好各项迎检工作,确保明年3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二是太湖堤闸工程管理处完成省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达标创建工作,所有达标创建项目要按时优质高效完成,确保10月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水利(务)安全: —— 突出以人为本 构筑安全保障 (1)修订完善制度。要继续修订完善有关安全生产、应急保障方面的制度和预案,继续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和系统安全生产监管考核评估体系,注重安全隐患风险点排查,完善应急预案,强化事故预防,保障突发事件处置及时、有效。 (2)重点领域保障。一是防汛安全保障。继续抓早、抓实防汛工作。要做到防汛责任、物资储备、隐患排查、抢险预案、抢险队伍和汛期值班“六个到位”,确保今年全区安全度汛。二是工程安全保障。抓好施工工地的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定期检查督促,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三是供水安全保障。抓好设备完好率,加强水质监控,确保管网压力,全面提高自来水供水质量,保证安全供水和优质供水;当前尤其要注重开展供水设施的安全检查和巡查工作,落实应急预案和措施,做好应对寒冷天气供水系统防冻工作,全力保障供水安全。四是排水安全保障。要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进行管道规范铺设、安全施工等专业知识培训,严格落实《给排水管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工程现场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强化污水处理厂生产运行管理,确保设施、设备和人员安全,水质达标排放。 水利团队建设: ——打造优秀团队,提升水利品牌 (1)夯实创建基础。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职能、提升水平的要求,创新行动,全面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项基础工作。落实“内提素质 外树品牌”主题实践活动,并围绕主题内容,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保障。完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做到量化考核,为实现2011年各项目标任务提供组织保障和基础支撑。 (2)提升水利效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方式,认真开展学习参观活动、专题辅导活动和系统调研活动,进一步认清不足、找准方向、扎实提高。组织开展“创优立功”、“评优选佳”活动和阶段性专项工作竞赛,树立榜样典型,倡导比学赶超,提升工作绩效。 (3)加强廉政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坚持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根据全局工作特点,明晰教育重点,以打造2011年度运南片重点县廉洁示范工程为契机,建立完善各项评廉考廉制度,完善举报信箱、举报电话、来信来访的处理答复工作,充分发挥多渠道、全方位的民主监督作用,构建具有水利特色的廉政体系,促进系统行风、政风建设。 (4)增强队伍素质。一方面,各镇(区、街道)要引进2名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才,水利工程专业与给排水专业各一人,以适应当前形势需要;另一方面继续抓好有利执法队伍、建设队伍、财会队伍等专业技能提升的各类培训班,增强各类人员的业务技能;开展轮岗锻炼和工作交流活动,积极打造复合型、多专型人才,全面提高水利团队素质。 (5)创优水利形象。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在电视、报刊、电台、网站等各类媒体上对水利(务)的宣传,继续开展系统内外各类扶贫帮困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面塑造水利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