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区水利(务)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打算
武进区水利局
2009年,全区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局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区委、区政府“再吃两年苦,辉煌十一五”的总体目标,按照“五大行动”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努力实施统筹城乡水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突出加快水利建设,重点加强水环境治理,积极探索体制创新,以可持续的水利(务)工作保障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年水利计划投入10.85亿元,其中重点水利工程2.8亿元,供水工程4.9亿元,污水工程1.6亿元,农田水利建设1.55亿元。现实际完成投资11.33亿元。其中重点水利工程3.139亿元,供水工程5.371亿万元,污水工程1.643亿元,农田水利建设1.22亿元。具体体现在:
1、加强学习,全面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按照区委《常州市武进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在区委第五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我局紧密结合水利(务)工作特点和党员实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健全组织机构、召开动员大会、搭建活动载体、组织集中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整改方案、落实解决措施、建立健全机制等举措,顺利完成了每个阶段任务,使广大党员干部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武进水利(务)发展的突出问题,有力推动了水利(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有14个党(总)支部、401名党员参加了学习;形成了12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收到各类意见建议14条,确定整改落实事项24项,制定细化落实措施62条;区水利局党委在接受96名参评人员的民主评议中,好评为99%,分析检查报告好评率在95%以上。
2、加快建设,全面掀起河道清淤整治热潮。按照“两年任务,一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全区完成农村河道清淤约130条、长451公里、土方约600万立方米;137个村、2491个(处)的村庄河塘整治全部完成。11月27日,高标准通过了全省河道疏浚整治整体验收。同时,加高加固圩堤36.2公里,建设防渗渠道167公里;新建、翻建灌溉站65座;新建、改造中小型排涝泵站40座;翻(改)建圩口防洪闸10座,塘坝3座。
3、及早准备,保障全区度汛安全。为使2009年防汛工作做好准备,做足准备,安全度汛,我们积极调整防汛准备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做到“三个提前”和“三个到位”。“三个提前”是:一是提前开展汛前检查。我们在春节前就组织开展了水利工程大检查,共查出险工隐患39处,并与区发改局、建设局开展了两次督查。汛前整改到位的有32处,其余7处汛前难以整改到位,但都落实了度汛措施。二是提前召开防汛会议。在4月3日就组织召开了全区防汛工作会议,比往年整整提前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并在武进日报上刊登防汛专版,将包大圩负责人、险工隐患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进行了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三是提前完成防汛预案。在总结往年度汛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天气因素,编制完成了防汛抗旱预案、抢险应急预案等。“三个到位”:一是防汛责任制落实到位。3月1日前,各级均完成了防汛指挥机构的调整和充实,并对险工隐患、重点圩区和重要水利工程,明确了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为保障汛期政务信息畅通,区防办首先编印下发了《武进区防汛防旱指挥网络通讯录》。同时,在主汛期和台风发生期间,我们通过短信方式将水情、雨情、工情及台风中心位置加密次数发送至各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为众志成城、合作防汛、安然度汛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务。二是值班制度落实到位。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从5月1日开始24小时值班,随时掌握水情、雨情、工情。三是防汛物资落实到位。经统计,全区15个防汛物资储存点共储存草包7.5万只,编织袋43.8万只,木材22.17立方米,毛竹4650根,铁丝5850公斤,钢管120吨,救生衣800件,数量和质量全部达到储备要求,并落实了专人管理。同时,组建了206支防汛抢险队。
今年我区汛期平均降雨量为792毫米,比历年平均值增多近43%。梅雨期自6月28日入梅,7月13日出梅,共计15天,梅期较短,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29日至30日和7月7日二次强降雨。梅雨期时空分布不均匀,梅雨量偏少,平均降雨量为 161毫米,是历年梅雨平均降雨量的66%。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区降雨量明显增多,8月10日至11日,我区又遭到第8号台风“莫拉克”的袭击。由于前期对圩内水位进行了预降,对险工隐患及时落实了整改措施,虽然“莫拉克”带来了持续的强降雨,但经过全区上下团结拼搏,沉着应对,我们还是夺取了今年防汛和抗台风工作的全面胜利。
4、加快治理,促进水生态面貌明显改善。一是竺山湖生态清淤工程。2008年11月启动对太湖竺山湖(武进)区域范围的水域实施生态清淤。我们以“明确目标抓进度、坚持标准控质量”为建设管理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标准、最佳的效果”为整治要求,抢抓生态清淤的最佳时机,于2009年3月25日提前完成了武进区竺山湖生态清淤一期工程,共清淤土方86.2万立方米,清淤面积3.65平方公里。现二期工程于11月25日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已累计清淤土方约200万立方米。二是漕桥河水环境整治。自漕桥河水环境整治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113亿元。铺设污水管道50.679公里,完成4座污水提升泵站,完成截污驳岸4.54公里;清淤河道62条、长161.64公里、土方214.66万方。三是武南河西段整治工程。工程自今年3月实施以来,挡墙基础和墙身各完成7800米,土方外运完成73万立方米,4座桥梁正在施工。四是芙蓉大圩防洪除涝工程。完成投资1895万元(包括青龙浜护坡工程),完成东河头、梅思坝和剑横等6座排涝站,防洪护岸2.72公里,防洪墙300米。
5、加强执法,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全区水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制度创新,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落实饮用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管理的各项措施,认真贯彻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水法深入人心。各地在宣传工作上下功夫、出新招,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水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我局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围绕 “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两大主题,在武进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窗口开设专栏,播放19条水法规宣传口号,在区政府行政中心电子屏幕上播出水法宣传的流动字幕,在区行政中心周围路口灯箱广告栏安放宣传标语和宣传图;各地创新宣传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期间,全区共悬挂大型横幅112条、水法标语1620条、搪瓷标牌606块,有效地强化了群众依法取用水、保护水工程的法律意识。二是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全年区水政监察大队共接到各类举报电话32个,其中水资源类18起,水利工程案14起。对群众举报的案件我们做到件件有落实,并及时将查处情况回复举报人。三是强化水利规费收交工作,严格实施取水计量。为规范和健全取水许可行为,对名称变更的单位重新核发许可证。全区非农业取水许可证应监督检查数180本,因企业改用自来水、搬迁等原因注销许可证5本,实际参加监督检查的非农业取水许可证180本,非农业取水许可证监督检查率为100%。四是加强地下水长效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大对“黑井”的查处力度,全年共封填“黑井”9眼。五是规范审批工作。全区共有15项要求占用水利工程用地兴建码头、桥梁、房屋的申请,我局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勘查,在确保不影响防洪、行洪,保障堤防安全的前提下,按规定办理行政许可。
6、突出重点,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工程建设是管理的开始,工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现我区建成投运的区级以上水利工程有22处(座),中心城区8座,西控制线8座,环太湖2座,郑陆四泵站4座;各类排涝站372座,电灌站699座,灌排结合站43座。为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保驾护航作用,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我们重点围绕春修备灌、闸站维护、长效管护等方面,开展好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一是区属重点水利工程。对太湖处、西控制线口门建筑物、城区等8个闸站进行了检查,重点围绕土工建筑、机电设备、工程环境、安全设施、试机运行等五个方面,对查出的问题提出了书面整改意见,8月底全部维修调试到位。二抓好春修保养工作。在春修期间,对以上设施的机电设备、工程环境、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和保养,汛期来临前全部完成了试机运行,使重点水利工程、排涝站设备完好率达到100%,电灌站设备完好率达到99%。三是提升河道长效管护水平。在2008年全区河道全面落实长效保洁管护的基础上,今年对河坡(岸)非法侵占河道、河道畅通无阻水暗坝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检查,每季度对重点河道、薄弱区域进行了抽查与全面检查,共检查村级以上河道1856条(次),下发整改通知书48份,查出各类问题379个,所有问题均在两天之内全部整改到位,并出刊河道长效保洁督查及暗访情况简报4期。四是积极做好湖泊管理工作。在成立河湖管理处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沿湖7个镇(开发区、街道)开展了湖泊现状调查,建立和完善了湖泊管理巡查制度,对全区49.1公里湖岸线的54个湖泊界桩落实了专人管理。同时,配合做好城市长效管理工作。
7、完善管网,促进全区供水能力明显提升。区域供水建设是2009年区政府3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为把这件实事办好、办优,我们重点抓好四项工程:一是区域供水二期工程原水复线工程。已于6月完成,完成投资1.5亿元,铺设DN1600~DN1800供水管道36公里,礼河水厂于8月顺利并网供水。二是武进水厂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 7亿元,水厂土建完成95%,铺设供水管道13.67公里。三是区域联网供水工程。结合重点骨干道路工程,完善环状供水网络,完成投资1.05亿元,铺设供水管道100公里。四是镇域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550.2万元,完成南夏墅的塘洋和胜西、湖塘镇的湾里和花园、横林镇的新乐等村5654户的改造,超过全年任务1564户。
8、加强管理,保障污水处理工程良性运行。按照全区污水接管工程“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推进时序的要求,我局抓住建设与管理两个重点,全力推进收购工作,着力加快管网建设,尽力优化工程方案,大力加强运行监管,全区城乡污水一体化正逐步到位。一是正式启动污水处理工程委托运营。在4月12日,完成了城区、武南和邹区3座污水处理厂委托运营项目的正式签约,并全部移交运营商管理。二是污水管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0030万元,铺设d300以上污水主管道122公里,污水支管网88.5公里。三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城区、武南、横林3座污水处理厂出厂尾水已达标排放,纺织工业园和漕桥2座污水处理厂正在调试,横山桥和太湖湾2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正在实施。四是接管工作。全区已有981家企事业单位和22736户居民完成接管;已完成134家学校、31家农贸市场和41家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接管工作。五是污水处理厂建设。戴溪污水处理厂9月4日全面开工,正进行设备安装。六是收购工作。完成邹区、漕桥2座污水处理厂收购,同时完成奔牛、礼嘉、遥观、横山桥、邹区5个镇的“网、站”收购。
二、2010年全区水利(务)工作打算
总体思路:按照“统一规划,城乡一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除害与兴利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建设与管理同举,开发与保护兼顾,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区城乡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水资源供给与配置体系、水环境保护与优化体系、农村水利服务体系以及水务管理服务体系等现代化水务一体化保障体系,切实增强水利(务)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主要目标:2010年我区水利(务)建设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城乡一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现代水利发展这个中心,经过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编制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全区水利(务)建设规划。2010年全区水利(务)建设总的任务目标是:计划完成投资8.12亿元,完成土石方100万方。其中重点水利工程2.72亿元,供水工程3.4亿元,污水处理工程1.6亿元,农田水利建设4027万元。
为做好2010年全区水利(务)工作,主要是围绕八个方面来实行:
1、围绕保障水事一方平安,加快水利规划编制。启动编制“十二五”水利(务)发展总体规划,并编制好水利、供水和排水三大专项规划。首先是抓紧三项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加快武进区片区防洪除涝与水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加快武进区各镇防洪除涝与水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三是加快武进区农田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其次是抓紧供水规划的完善工作。以前供水规划的编制我们主要是考虑工程建设,重点是提高供水的量和质。在新一轮供水规划编制中将把供水管理作为编制重点,对现有供水网络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建成环状供水网络,确保供水水质。同时对应急备用水源的建设和竺山调峰水站的可行性作深层次的探讨与规划。最后是抓紧排水规划的完善工作。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们对全区污水处理工程的管理机制进行了全面改革和大胆创新,将污水处理厂捆绑后实行委托运营,这意味着排水工作的重点将从建设重点转到管理重点,转到监管重点。
2、围绕重点县项目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一是启动实施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2009年8月,武进被列为国家首批400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区)之一,也是全省19个县(区)级单位之一。我们将把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作为推进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通过对小型灌区、渠道、小型水源工程、小型排涝闸站实施配套改造,使我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得到较大改观。重点县项目总投资约1.4亿元,建设期为三年,2010年度重点县建设片区为运北片(郑陆、横山桥、横林、遥观4个镇),2011年度重点县建设片区为运南片(雪堰、前黄、礼嘉、洛阳、南夏墅、牛塘),2012年度重点县建设片区为滆西片(奔牛、邹区、嘉泽、湟里、西湖)。其中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3296万元(不包括郑陆四浜站),计划新(翻)建排涝站9座,灌溉站42座,地下渠改造12.7公里,渠道衬彻79.9公里。二是继续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建设。计划投资4027万元(不包括重点县项目),计划清淤河道83公里,新(改)建排涝站8座,加固加高圩堤18公里、土方32万方;石驳护岸8.3公里,护坡4.8公里,防洪墙3公里。
3、围绕提高防洪除涝能力,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一是雅浦港综合整治工程。工程总投资为2981.19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清淤16.54公里,清淤土方35.92万方,新建驳岸6670米。考虑到新沟河拓浚工程的实施,雅浦港综合整治工程方案须报省水利厅批准同意后方可实施。二是武南河西段整治工程。武南河西段整治工程是武进区2009年区重点工程之一,工程全长5.1公里。主要包括河道拓浚、混凝土挡墙、绿化、沿线8座桥梁拆除和新建6座桥梁等项目,土方量91.76万方,水利概算投资1.2亿元。2009年完成投资6300万元,2010年4月底前完成绿化工程,整个工程明年主汛前结束。三是采菱港西岸防洪工程。计划整治的河道起自新312国道至人民西路段,全长1.3公里,需新建钢筋砼防洪墙920延米,明排集水沟900米,工程估算总投资1835万元。工程计划于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四是滆湖西岸加固工程。工程概算投资682万元。主要是对湟里、嘉泽两镇坍塌严重的西大堤主堤迎湖面圩堤进行加固,木桩防护(含绑扎竹排)1582立方米,芦苇防护带16.5万立方米,回填土方7.9万立方米。工程计划于2010年5月20日前完成。五是郑陆四浜站改建工程。工程主要包括窑墩浜、草塘浜、隆兴浜和黄家浜等4个站、9台36寸轴流泵,及部分节制闸的改建工程,设计流量27m3/s。工程计划于明年5月30日前完成。
4、围绕太湖水环境治理,加快竺山湖生态清淤二期工程。要按照太湖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要求,继续实施以河流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一是全面完成竺山湖生态清淤二期工程。2009年已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90万立方米的年度目标任务;2010年4月底前再完成清淤100万立方米,从而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二是启动实施入太湖河流综合整工程。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太滆运河、武进港、武宜运河和直湖港等“四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要求,通过护坡护岸、河道清淤、岸线美化、控源截污、站房翻建等一系列措施,切实改善涉河沿线水生态环境,提高入湖水环境质量。
5、围绕提高度汛应急处置能力,有备无患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做好防汛防旱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长期防汛抗旱的思想,积极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确保全区安全度汛。一是解决好重点险工地段的安全隐患工作。2009年汛前我们在武进日报刊登了全区的险工隐患,并提出了整改时限。但从最后整改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乡镇能及时整改到位,但也有一些镇情况不容乐观。今年将把这些未能解决的难点问题逐步解决好。二是解决好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难题。抓好春修工作,对全区重点闸站的机电设备、工程环境、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汛前全部完成试机运行,使重点水利工程、排涝站设备完好率要达到100%,电灌站设备完好率达到99%。
6、围绕提升河道长效管护水平,拓展管护的内容和范围。一是长效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密督查,继续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重点河道、薄弱区域抽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巩固保洁成效。二是管护标准要进一步细化和提升。在水务中队的基础上,增加长效管护的内容和范围,将任意占用岸线、任意侵占和堵塞河道、任意偷排污水等行为也作为今后管护内容,并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三是管护范围要进一步拓展和延伸。2009年一些镇在村级河道管护中采取道路、河道统一管理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原来镇村环境保洁工作中出现的保洁界限划分不明、保洁人员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并取得了良好成效。2010年要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开这一项工作。
7、围绕保障安全供水,完善骨干供水网络。加快武进水厂建设,建成投运22万吨/日净水厂1座,计划投资1.9亿元。加快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建设,结合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骨干供水网络,计划投资1亿元。加快镇域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计划投资5000万元,改造用户4000户,进一步提高长江水的受益率。
8、围绕工程管理,加强排水行业管理。一是加强管理。加强对已接管的6个镇的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水许可管理,同时,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管理,并深入推进污水收集管网的网格式管理工作。二是加快建设。加快全区污水管网延伸工程。计划投资0.8亿元,铺设d300以上污水收集主管网80公里。加快各镇污水收集支管网改造工程。计划投资6000万元,铺设污水收集支管网80公里。三是收购工作。按照区政府133号文件精神,对尚未完成污水处理工程收购的乡镇,制订出详细的收购方案,明确每一个镇的收购时序、资金安排。四是加强行业管理。重点要充实排水管理处队伍,制定排水行业管理制度、明确排水管理职责,尽快发挥其监管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