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民政工作“常州市内当标兵、江苏省内率先行、全国范围站前位”的奋斗目标,认真组织开展“民生保障提升年、基层民主推进年、服务社会创优年、党建工作创新年、服务品牌创建年”等五大年主题活动,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加快发展中化解难题,在不断创新中锐意进取,实现了“十一五”的完美收官。现将主要情况盘点如下:
一、分类施保,应保尽保,社会救助和救灾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再提高。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51户,计195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781户,计10936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544.95万元。2010年,是全国物价指数上涨幅度较大的一年,7月份,我们及时将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由过去的340元每人每月提高到了360元每人每月,使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对城乡居民边缘困难群众实施救助,共救助1500户,每户发放救助金1000元。实行了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活动,2010年,共救助重度残疾人7616人次,区、镇两级共下发残保金748.972万元。二是救灾救济力度再加大。及时制订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汛期值班制度,落实好灾情统计、核查、上报制度。根据最新的两委选举结果,及时更新灾情信息员网络台账,进一步明确灾情信息员工作制度和职责,确保各级救灾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开展,高新北区古方社区成功创成“江苏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并已申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及时更新各类定补临救人员工作台账,下拨定补和临救经费。全力开展好玉树地震募捐活动,募集善款137.71万元。三是五保供养设施更完善。2010年,雪堰镇敬老院(太湖湾聚福缘康乐中心)、奔牛镇福利院(敬老院)相继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积极加强对敬老院的“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管理建设,武进区综合福利院(区夕阳红康乐中心)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性养老机构”荣誉称号。为提升敬老院的综合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和提高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质量,我们还开展了星级敬老院创建活动。2010年,全区共有8家敬老院建成武进区星级敬老院,其中武进区综合福利院(区夕阳红康乐中心)、横山桥镇敬老院等2家敬老院创成“五星级敬老院”,雪堰镇敬老院、牛塘镇敬老院、湟里镇敬老院等3家敬老院创成“四星级敬老院”,横林镇敬老院、奔牛镇福利院(敬老院)、邹区镇敬老院等3家敬老院创成“三星级敬老院”。四是慈善救助成绩更辉煌。积极组织区级机关和镇、村干部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全区共有30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2万多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集慈善金305.1万元。2010年,全区拥有慈善资金6.3亿元,在全国县级排名中遥遥领先,全年下发各类慈善救助金2800余万元,救助人群超过1万户。开展了第二轮第六个“结对帮扶周”活动,其中区级机关结对701户,共捐助帮扶资金455650元;镇干部结对788户,共捐助帮扶资金299440元;村干部结对1110户,共捐助帮扶资金222000元。全区机关、镇、村结对捐助帮扶资金共计977090元。
(二)依法操作,规范运作,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体系得到加强
一是圆满完成优化村域布局工作。配合区委区政府积极做好优化村域布局工作,全区建制村总数由原来的398个优化为269个,减少129个,其中村域调整93个,撤村建居36个,优化率为32.41%,村均人口规模由2081人增加至3067人,村域平均面积由2.63平方公里扩大至3.60平方公里。在优化村域布局的同时,对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实行了动态管理,对镇、村村民自治、村务公开进行了全面复查,复查合格率达100%。二是组织实施换届选举工作。认真组织实施第九届村民委员会和第三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我们通过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班子、进行业务培训、组成督查小组加强重点指导等方式方法,全力推进换届选举工作。目前,换届选举工作已基本结束。三是积极创建星级和谐社区。我们紧紧围绕和谐武进建设工程,以和谐社区和社区道德讲堂建设为抓手,加强指导,积极开展各类社区创建活动。在全区现有的98个社区中,已成功创成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1家,创成江苏省和谐示范社区4家,创成常州市星级社区32家,创成武进区“阳湖之星”和谐社区33家,其中四星级社区14家,三星级社区19家。
(三)合理设置,科学配置,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得到促进
一是地名路牌管理更加规范,地名文化得到弘扬。全年共命名地名74条,其中道路命名35条,调整更名道路13条,居民区命名18条,建筑物(群)命名4个,桥梁命名4座;办理地名预登记21条。积极推进地名路牌设置标准化工作,以区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中心城区地名路牌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另外,我们还积极整理挖掘地名文化资料,编撰了《武进地名故事》一书,由方志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收录武进地区的80余个重要地名的由来。二是行政区划调整更加科学,城区框架日趋合理。2010年1月28日,我们与常州市、天宁区等有关单位共同合作,对原属天宁区茶山街道的丽华南村社区进行管理主体变更,使之划入武进高新区北区贺北社区管理。2010年8月,我们将湖塘镇大学新村一社区的南夏墅街道南周片居民区单列出来成立了大学新村三社区,划归南夏墅街道管理,进一步理顺了隶属关系。三是民间组织管理更加有序,各类社团发展健康。全面开展民间组织的年检工作,重点对民间组织的活动范围、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2010年,我区民间组织完成年检248家,合格率达100%。按照《条例》及有关政策,严格办事程序,依法登记社会团体10家,注销社会团体10家,依法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15家,注销民办非企业单位8家,至2010年年底,全区共有民间组织255家。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局组织全区新社会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被评为“常州市社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四是婚姻登记规范有效,高峰期应急预案及时制订。为切实解决婚姻登记高峰期登记集中拥挤的问题,我们于2010年制订了“2月14日”、“7月初7”、“8月8日”、“9月9日”、“10月10日”等婚姻登记高峰期应急预案,为广大服务对象,特别是军人、残疾人、海归人才等特殊对象开通婚姻登记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温馨服务。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8659对,补办结婚登记1238对;办理离婚登记1196对,补办离婚登记70对;办理孤儿收养登记84起。五是殡葬服务有效提升,百分考核成效明显。清明节前夕,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清明祭扫和接待工作,武进烈士陵园全年共接待祭扫人员15000余人次,澄西烈士陵园全年共接待祭扫人员7000余人次,淹西林园接待祭扫人员105000余人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做到了平安祭扫、文明祭扫。在两大殡仪馆推进百分比考核,殡葬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武南殡仪馆全年火化遗体3471具,横林殡仪馆全年火化遗体5770具。六是福利彩票发展快速,福利企业销售平稳。积极创新福彩销售工作,加大福彩增机扩面和宣传力度,2010年新增福彩售站点25个,中福在线站点重新选址1个。全年实现福彩销售1.9652亿元,其中电脑票销售1.3569亿元,刮刮乐销售4783万元,中福在线销售1300万元,超额完成常州市下达的福彩销售任务。我区现有福利企业103家,2010年福利企业实现销售额130亿元,利税13亿元。在全区福利企业总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仍安置了4297名残疾人就业。
(四)营造氛围,奋发有为,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得到规范
一是双拥工作跃上了新台阶。认真组织召开了党政军首长迎新春座谈会和各类走访慰问活动,共发放双拥慰问金(品)47万元积极开展向驻武官兵送科技、送知识、送文化进警营活动,在全区上下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2010年5月,我区再次创成省级“双拥模范区”,实现了双拥创建“六连冠”。二是提高了优待对象抚恤金标准。明确发放标准,及时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在乡残疾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老残疾军人遗孀等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和一至四级革命残疾军人护理费标准,共计下达经费769466元。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777万元,为399名立功受奖的现役军人发放奖励金188457元。为246户、计449人办理了优抚对象生活保障,及时足额发放保障金51万元。为123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医疗补助费59万元。下拨优抚临救款100万元,解决了优抚对象的生活难问题。提高三老人员(老地下工作者、地下党员、小乡干部)年度补贴标准,每人增发500元。三是开展了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全区共接收转业、复员士官和退役士兵505人,全部实行一次性货币化安置,发放安置金1653.5万元,安置率为100%,做到了家庭、本人、部队和社会“四满意”。认真组织了2009年冬季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全区动员参加培训227人,应参训率达到94.58%,投入培训经费108.69万元。积极与相关企业协调联系,推荐退役士兵到企业就业,为全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四是“慰烈工程”开工建设。在对全区散葬烈士墓及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制定了“慰烈工程”建设方案。我们将“慰烈工程”选址在澄西烈士陵园,投资近200万元,于2010年12月9日正式动工建设,该工程有望在今年清明前夕全面竣工并搬迁到位。五是丰富了军休干部生活。组织军队离退休干部开展“观西太湖建设,看新武进面貌”活动,参观了西太湖揽月湾、三勤生态园、武进区综合福利院和武进残疾人康复中心。组织军休干部参加常州市军休系统“第十一届文体联赛”,在四个比赛项目中,7人获得一等奖,2人获得二等奖,1人获得三等奖,创历届参赛最好成绩。另外,我们还组织军休干部参观了上海世博会,开展了玉树地震捐款活动和健康体检,改造绿化军休所内部环境,并做好军休所各类安全工作,保障军休干部的日常生活。
(五)借力发力,形成合力,老龄事业发展得到提升
一是新增了居家养老机构。2010年,我们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积极配合做好申报筹建工作,在城区新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家,对建设投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奖励5万元。我们还出资为全区低保困难老年人提供每月15个小时(服务成本为6元/小时)的免费送时服务,使低保困难老年人享受到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二是开展了首个“敬老月”活动。重阳节前夕,我们及时制定下发了活动方案,认真布置“敬老月”的各项工作。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敬老月”活动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10月15日,我们陪同区四套班子领导分两路走访慰问了部分百岁老人和敬老院。10月12日至14日,民政局的领导分六路对全区78名百岁老人进行了慰问,给每位老人免费提供了一辆轮椅和一幅由我区书法家撰写的“福”、“寿”书法作品。基层老年组织也纷纷参与镇、村(社区)走访慰问老年人活动,热心为老年人做好事、办实事,为他们排忧解难。三是推进了“民乐”、“民安”老年关爱工程。民生幸福行动之“民乐”、“民安”老年关爱工程启动后,区老龄办、老龄协会等单位积极行动,全年组织2000位老年人参加“民乐”老年观光旅游活动;参与“民安”老年意外保险人数超9.7万人次,参保人数占全区老年人总数的49.04%。四是迁建了“三老中心”。2010年,我们对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区老年大学这“三老中心”进行了迁建,新址设在原来的武进人才市场大楼,投资500万元进行内部改造提升。6月18日上午,“三老中心”正式揭牌,总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综合设计了学习、娱乐、健身等多个场所,开设了书法、绘画、文史等13个专业,实现了集学习、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目标。
2010年,我们在党建工作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组织开展了10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6个专题“学习日”活动。“七一”期间,赴上海世博园组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争做优秀党员”活动。“创先争优”、“双政三零”等各项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开展了星级科室和党员示范岗的创建活动。制订了《武进区民政局党委关于建立健全民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民政局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完善了《财务管理规定》,狠抓廉政建设不放松,清理行政权力84项,排查廉政风险点41个,制定预控措施100多条。开展了“博爱善行、亲情服务”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为提升民政系统自身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中天名苑社区结对,认真组织开展了“组织联建,共促党建”活动。武进区综合福利院、武南殡仪馆、婚姻登记处、军休所、湖塘镇民政科、横山桥镇敬老院等6家单位创建成常州市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其中婚姻登记处和武进区综合福利院分别创建成省和国家行风建设示范单位。武南殡仪馆、横林殡仪馆、武进烈士陵园、军休所、婚姻登记处等5家单位创成武进区文明单位。局老干部支部创建成常州市“五好”党支部。
2010年,我们成功编印《武进民政》杂志6期,发表各类新闻报道250余条,文章130余篇,图片近200幅,共计约40万字,杂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并获省统一刊号;武进民政网更新及时,共上传各类新闻150余条,文章50余篇;在《武进日报》上刊登“民政”专版12期,连载《民政这五年》14期,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我区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朱唤忠同志被全国老龄委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武进区民政局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民政宣传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