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区公安工作总结
2009年,全区公安机关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安部“三项建设”总任务,充分把握“再吃两年苦、辉煌十一五”总要求,紧扣“全市领先、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品牌”总目标,以开展“公安品牌创建年、群众安全感提升年、警民关系和谐年、规范执法深化年、信息应用推广年、设防城市建设年、队伍形象提升年”七大活动为抓手,着力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全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为顺利实现武进版本的现代化指标体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围绕中心工作,以“一所一品”创建为载体,公安工作亮点纷呈
2009年,全区公安机关积极投入机关创新行动,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组织开展“一所一品”、“一队一品”创建活动,通过品牌创建,带动整体公安工作水平的提升,凸现许多工作亮点,大大提高了武进公安的软实力。
一是警民联调室建设在全市推广。年内,全区29个派出所在完成警民联调室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警民联调室的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和运作,进一步健全了组织保障机制,完善了警民联调室的考核和奖惩体系。8月5日,常州市政府、常州市局在我局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我局警民联调室做法。《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江苏法制报》等主流媒体相继对我局警民联调室进行了报道。
二是中天警务站走出了服务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为更好地服务保障常州市五星级企业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3月份,我局在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了全市首家企业警务室—中天警务站,主动推出贴身护航服务,得到了企业高层的好评,探索出了一条专业警务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三是监所管理“武进模式”在省厅作大会交流。区看守所继续以规范化、信息化来引领监所管理,进一步巩固“武进模式”,优化这一品牌,监所安全实现了20年无事故,连续第5年被评为“全国一级看守所”,连续第3年被评为全国公安监所管理深挖犯罪先进集体。
二、围绕基础工作,以“三项建设”为重点,公安根基更加夯实
2009年,全区公安机关坚持把“三项建设”作为统揽全局的基础性工作,抓建设、抓规范、抓创新,极大地增强了公安机关围绕大局服务发展的能力,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进一步夯实。
一是全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围绕执法长效机制建设,完善了以“日评”、“周结”、“月清”为核心的个案考评、执法回访等执法考评制度,形成了典型案例评析、执法工作例会的常态化实践,建立了民警网上学法学分考试、网上执法巡查、执法问责等一系列执法长效新机制,湟里派出所、经侦大队成功创建全省执法示范点。年内,区局连续第3年被评为全省执法质量优秀单位。
二是扎实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按照硬件抓补差、软件抓提升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基础项目建设。年内,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信息化基础设备建设和改造,先后完成了警用车辆车载视频系统建设、110指挥中心系统升级改造、湖塘数字化交巡警中心建设等工程,基础信息采集质量明显提升,信息研判能力逐步增强,1名民警被省厅评为“信息化应用之星”,区局信息化应用考核在全市排名第一。区局破获的ATM机克隆银行卡诈骗案被省公安厅评为“十大经典案例”。
三是深入开展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三访”活动、“万人评议”集中走访活动,共走访群众8万余名,征求各类意见建议117条,逐一制定落实了整改措施。建立了“大走访445”工程长效机制,将“平安祝福千万家”、“平安民声服务台”、“警营一日”、“警民相约警务室”、“警风警纪监督员座谈会”、“警民恳谈”等警民互动活动纳入了常态化轨道。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全面实施新闻发言人制度,召开新闻发布会3次、新闻通气会8次,进一步畅通了警民沟通渠道。
三、围绕公安主业,以专项行动为抓手,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2009年,全区公安机关围绕治安热点、治安重点、治安难点问题,立足防、强化打、严密管,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安定。
一是突出重点整治。始终坚持“什么治安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的原则,持续不断地开展了“苦战一百天、誓保万家安”社会治安集中整治行动、“防盗抢、防诈骗”百日行动、行业场所集中整治、“净风”行动、破案攻坚会战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和斗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深入打击“两抢一盗”等侵财犯罪,大力整治社会丑恶现象,探索建立的游戏机“四化”长效管理机制被中央媒体推广。
二是加强要案攻坚。瞄准现行八类恶性案件等大要案件,专案专办,快侦快破。年内,命案全部告破,成功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
三是推进城市设防。加大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力度,完成了中心城区监控二期建设,新增探头400个。切实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以实施“红袖标”工程为切入点,启动“平安武进”护城工程。完善全区卡点堵控和四色布警动态设防机制,精心组织“蓝绿对抗”演练、“关城门”演练等一系列实战演练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突发事件、警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区局“关城门”机制建设获省厅认可,省厅专门在我局召开全省现场会。邹区派出所“白天亮声,晚上亮灯”声色巡防模式、东安派出所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获得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充分肯定。
四、围绕经济发展,以创新服务为依托,公安形象逐步优化
2009年,全区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全区发展大局,立足公安职能,深入贯彻《新八项措施》,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切实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为全区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一是全力服务企业发展。积极主动服务星级企业,认真落实挂钩联系制度,主动上门为企业提供服务。加强预警防范工作及经济领域不稳定因素监测,全力协助做好防范化解工作。同时,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等各类经济案件的侦查力度,全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全力改善窗口服务形象。以做优“一号窗口”为契机,扎实推进公安行政许可服务平台建设,全区公安行政服务实现“零违诺”。年内,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共受理办结行政服务事项4.4万件,出入境窗口共办理各类出入境证件1.4万份,车管所窗口办理年审、年检、考试等各类事项9万余件。年内,全局共有6个派出所被评为人民满意好站所。
三是全力提升公共安全监管水平。切实加强道路安全管理,精心组织中心城区“车辆限行”工作,全面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全力做好南北高架、花园街过街地下人行道施工等工程交通保障工作。继续完善“防消结合”社会化巡防机制,大力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四是全力增强服务新市民能力。围绕增强服务管理新市民能力,持续组织开展了流动人口管控会战,探索建立了企业流动人口服务站,重点加强了外来人员信息社会化采集、外来人员机动车信息采集工作,提高外来流动人员登记率和信息采集率、传输率、比对率。年内,共登记外来人口68.4万人,登记私房出租屋4.8万户。
五、围绕队伍建设,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警营关系更加和谐
年内,全区公安机关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切实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着力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大力开展民警大教育、大培训工程建设,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学法讲座、业务部门知识技能培训、公务员“5+x”培训等一系列专题教育培训活动,精心组织开展每月网上法律教育,开展网上学法学分考试、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等考核工作。年内,共举办各类培训121次,组织各类考试28场,民警网上学法考试率达97%,民警法律知识中级考试首次及格率达99%。
二是着力加强公安制度建设。建立了民警队伍状况定期分析研判机制,每月召开政工例会和队伍纪律作风联席会议,实时掌握各单位民警思想和队伍建设情况;加强督察机制建设,抽调基层优秀警长到区局督察大队跟班工作,每批四人,半年为期,既充实了督察警力,也培养和锻炼了基层警长。
三是着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建立了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基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选拔任用暂行办法》,全面组织开展竞争上岗工作。积极参与区级机关中层干部交流轮岗组织配置工作,4位民警实现了轮岗交流。
四是着力加强从优待警工作。建立了民警谈心谈话和家访制度,规定了民警重大事项“六必谈、六必访”,对重点人员落实“一对一”教育帮扶措施。加强民警执法权益保护,严厉查处袭警、侮辱民警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典型培育工作,先进典型群体不断壮大,涌现了百优文明市民岳效忠,敬业奉献道德模范陈静等一批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