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2009年,我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 “再吃两年苦,辉煌十一五”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三农”问题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465181万元,比上年增长7.4%,实现农业增加值275721万元,比上年增长8.5%;农民收入连续继续第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纯收入达12341元,比上年增长10.0%。
一、经济总量增长
2009年我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65181万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种植业产值为255744万元,比上年增长13.4%;林业产值1206万元,比上年增长30.2%;牧业产值90868万元,比上年增长1.0%;渔业产值85065万元,比上年下降1.2%。养殖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7.8%,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实现农业增加值275721万元,比上年增长8.5%。
在农业内部,种植业产值所占比重达到54.98%,比上年提高2.95个百分点,牧业、渔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19.53%和18.29%,分别比上年下降1.24和 1.58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我区农业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质高效为目标,推进农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和效益增长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粮油产品向优质小麦、稻米生产发展,特色果蔬、花卉园艺等经济作物生产获得较快发展。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78.36万亩,比上年减少2.1%。从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来看,粮油种植面积继续下降,全年粮食作物面积为46.32万亩,比上年下降4.7%;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全年蔬菜播种面积为13.52万亩,比上年略增0.3%。果品、花木、水产等板块优势进一步凸显,2009年,全区园林水果种植面积已达5.03万亩,比上年增长21.2%;花卉苗木产业保持稳中有增的生产态势,花卉苗木播种面积已达13.88万亩,比上年增长5.2%,地产花木产值达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24%,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已达44%。在种植业产值中,粮油作物与蔬菜园艺、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比例达到1︰4.4。
主导产品贡献率高。2009年,我区农业经济中的主导产品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除粮食生产以外,园艺业(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生猪、家禽,虾蟹贝类等特种水产的主导产品经济总量达到38.1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全部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达到81.9%,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主导产品的增长对农林牧渔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89.3%,有力支撑着全区农业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三、粮食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
2009年,积极贯彻各级保护粮食生产的关键措施,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护农政策,大力推广优质高效品种、应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扩大机插秧播种面积等举措,粮食生产安全有序。全区小麦种植面积18.15万亩,平均单产282公斤;水稻种植面积24.7万亩,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水稻轻型栽培率100%。全区水稻单产623公斤,连续四年在常州市名列榜首,在全省也名列前茅。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承担的超高产攻关方经专家组现场实割实收单产达875.9公斤,被誉为“全国常规粳稻第一方”,并且创造了长江中下游单季粳稻在同一田块种植连续5年稳定高产的全国纪录。
四、养殖业生产比重下降
2009年,全区养殖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37.8%,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业优势的同时,不断扩大规模养殖比例,生猪规模户饲养量占全区总饲养量的比重达37.6%;家禽规模户饲养量占全区饲养量的40.5%。畜牧业生产能力稳定,经济效益有所回升。2009年,全区肉类总产量4.9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全区生猪出栏量为31.46万头,比上年增长2.0%;年末生猪存栏量有所回升,为15.89万头,比上年增长0.4%,其中能繁殖母猪1.85万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6%。全区年末奶牛存栏达到3296头,比上年下降9.5%,全年牛奶产量8620吨,比上年增长和5.8%;家禽生产有所下降,年末家禽存栏433万只、比上年下降2.7%,全年家禽出栏数1692万只,与上年略有下降。
随着滆湖第三期网围整治工作圆满完成,全区水产养殖面积有所下降,年末水产养殖面积12.5万亩,比上年下降24.2%,全年新增高效渔业面积1.5万亩,累计达9.1万亩,占养殖总面积的72.8%。水产品产量4.2万吨,比上年下降20.7%。水产品养殖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品质、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五、品牌农业成效明显
我区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009年,全区成功申报有机农产品5个,绿色农产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7个,全区“三品”个数累计达234只,“三品”种植面积的比重占63.38%;成功申报名优农产品13个,名优农产品累计达到43个;1个标准化示范区、1个农产品质量示范镇、2个农产品质量示范企业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在继“阳湖”牌水蜜桃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我区果品在省第三届“中山杯”优质葡萄评比中喜摘10金10银,位居全省之冠;在全国鲜食葡萄评比中也荣获4个优质奖。通过淹城农家菜一条街15家企业的开张营业、中国武进首届“阳湖”果品节的顺利举办,武进名特优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及组织农业企业参加上海等地的各类展销活动,提升了我区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开拓了沪宁市场。“品牌农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六、高效农业亮点纷呈
按照市百万亩高效农业建设要求和区政府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目标,我区以“一镇一业千亩园区、一村一品百亩样板”为主抓手,迅速启动武进江南花都花卉产业园区、武进设施蔬菜产业园区、龙潭湖现代农业生态园、武进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等为代表的一批千亩级以上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掀起了我区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的新高潮。2009年全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2万亩,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全区高效农业面积达31.8 万亩,各类设施农业面积5.5万亩,分别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1%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