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既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实现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认识把握2009年武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特点及存在问题,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幸福武进、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 就业现状及特点
根据农民工监测调查样本资料反映,调查户有期末家庭人口360人,劳动力资源数为256人,其中,劳动年龄内(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具有劳动能力227人,占劳动力资源数88.7%。2009年末,实际从业人数为250人,超过劳动年龄仍参加劳动的有29人。就业人口占劳动力资源的比重为97.6%,比去年提高0.3个百分点。农民就业呈以下特点:
1、文化层次略高于初中水平。从就业劳动力文化程度看,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9年,略高于初中文化程度,其中小学以下占11.2%,初中64.4%,高中(含中专)18.4%,大专以上占6.0%。
2、从业劳动力以本地就业为主。农村从业人员中,在本地就业的有223人,占89.2%,其中本地非农务工181人,占72.4%,本地非农自营19人,占7.6%,外出从业人员27人,占10.8%。
3、主要从事二三产业。接受调查的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有32人,占12.8%;从事第二产业的有154人,占61.6%,其中制造业从业人员占从业劳动力的比重高达55.2%;从事第三产业的有64人,占25.6%,比去年上升4.7个百分点。
4、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从职业上看,农村从业人员从事体力型劳动与从事智力型劳动之比为4.4:1,其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占41.2%,从事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员占12.0%,商业、服务业人员占8.4%;从事私营企业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个体经营、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1.2%、0.8%、3.2%。这与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密切相关。
5、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根据农民工监测资料显示,全区农村医疗保险已经全面覆盖,其中77.2%的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22.8%的为城镇医疗险。3.6%的农村居民除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外,还另外自购了商业医疗保险。农村从业人员中,目前已参加各种形式养老保险的占76.8%,所占比重比去年上升了19.6个百分点。其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占26.0%,同比上升了10.2个百分点;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占48.8%,所占比重比去年增加了9.1个百分点。
6、本地非农自营劳动力人均年收入最高。调查资料显示,本地非农自营劳动力人均年收入最高,平均每人年净收入2.61万元;本地非农务工劳动力平均每人年收入1.76万元;外出从业者平均每人年收入1.85万元,其中外出劳动力寄回或带回1.46万元。本地非农自营劳动力人均年收入高于本地非农务工年收入0.85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不足
1、农村劳动力年龄两端化。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中年人占比例逐渐缩小,农村劳动力年龄逐渐向两端移动。调查显示,农村从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为42.3岁,其中16-20岁占1.6%, 21-30岁占19.2%, 31至40岁的占28.0%,41至50岁的占18.8%,51-60岁的占25.6%,60岁以上的占6.8%。
2、劳动时间总体较长。《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但调查显示,农村从业人员中,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以下的占11.1%,每天正常工作8小时的占48.1%,而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及以上的占40.8%。主要原因一是用人单位为了赶进度加班加点;二是现在农民家庭仍然不很富裕,通过超时工作可以获得更多收入。
3、劳动力接受培训的比例不高。在被调查的全部农村从业人员中,接受过农业和非农生产培训的人员占18.0%,参加过学徒培训和其它培训的劳动力占24.8%,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的比重高达63.2%。
三、几点建议
1、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务工竞争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将农村劳动力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的重要途径,这对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提高农民就业质量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技术的问题,应紧密结合企业用工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开展有效培训,引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在岗人员技能提升培训。
2、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乃民富之源,应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行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首先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促进农民创业的方针政策、优惠措施,激发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其次,提供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加紧探索适合农民创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开发多种金融产品,为农民创业提供金融支持。第三,减免相关税费。对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免予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和免收工商行政管理各项费用。对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从事合法个体经营的,在规定限额内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3、加强权益保护,逐步实行城乡劳动力同工同酬。加强政府引导、依法监管,增强企业以人为本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劳动者维权能力,充分发挥工会对维护农民权利的作用,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行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引导和促进形成稳定和谐的劳资关系。
4、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同工同保障。随着我区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当前我区农村医疗保险已全面覆盖,但还有一定比例的农民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养老保险,工伤、失业保险参保率低,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中不同行业的保障水平同样差距明显,这已经成为阻碍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