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城乡差距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城乡之间的差距表现在城乡的收入、消费、社会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及其差距。在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外部环境下,“扩内需”成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也是下阶段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刺激城乡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表现
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既有消费水平差异又有消费结构差异。具体表现在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1.消费水平的差异。收入是居民消费的硬约束,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居民消费水平,并与消费水平成正向关。2009年,武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91元,同比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2341元,同比增长10.0%,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为1.99:1。与收入的大幅提高相对应,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大幅增加。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140元,同比增加1645元,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378元,同比增长0.2%,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比为1.93:1。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多,消费增长快;而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无论收入还是消费水平均要低一些。
2008-2009年 武进农村与城镇居民收入对比情况
指标名称
2009年
2008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4591
2230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2341
11219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16140
14495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
8378
8362
2.恩格尔系数的差异。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家庭用作购买食品的支出与家庭总收入之比,通常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其一般情况,在经济发展较高时期,恩格尔系数下降。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即从长期来看,居民恩格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6%,城乡差异为0.7个百分点。
3.消费结构的差异。消费水平决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的城乡差异决定了城乡消费结构也必然存在一定差别。城乡居民消费不仅在量上存在差距,而且在质上也有差异。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家庭消费结构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水平明显要高于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的消费性支出为16140元,比农村居民家庭的8378元高出7762元。其中:食品支出,城镇为5468元,农村2896元,高出2572元;衣着支出,城镇1318元,农村632元,高出686元;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城镇795元,农村536元,高出259;医疗保健支出城镇1464元,农村798元,高出666元;交通与通讯费支出城镇2999元,农村1101元,高出1898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城镇2370元,农村1106元,高出1264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城镇737元,农村170元,高出567元。
2009年武进城乡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
消费内容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金额(元)
比例(%)
食品
5467.5
33.9
2896.13
34.6
衣着
1318.4
8.2
632.36
7.5
居住
990.8
6.1
1139.51
13.6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794.6
4.9
536.39
6.4
医疗保健
1463.6
9.1
797.91
9.5
交通通讯
2998.8
18.6
1100.57
13.1
娱乐、文化、教育
2369.9
14.7
1105.75
13.2
杂项商品和服务
736.7
4.6
169.51
2.0
合计
100.0
8378.14
二是城镇家庭享受型消费特征明显。在衣着消费方面,2009年城镇居民用于衣着方面的消费是农村居民的2.1倍。据有关资料,我国高档服装的消费者占城市人口的0.6%;中档服装消费者占城市人口的70-75%,占农村人口的26%;65%的农村人口是低档服装的主要消费群体。在交通通讯消费方面,2009年城镇居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消费是农村居民的2.7倍。从消费顺序看,城镇居民基本上是食品、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衣着、医疗保健、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农村居民则是食品、居住、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就目前来看,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共性是除食品消费之外,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的支出是支出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部分。
三是城乡家庭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大众耐用消费品日渐普及。城镇和农村家庭彩电、固定电话、手机等的拥有量基本相等,在中低收入家庭中也开始普及。而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等家用电器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67台,照相机60部,而农村居民每百户家用电脑只有30台,照相机只有30部。家用汽车作为新兴的耐用消费品,农村家庭的保有量同样也远远低于城镇家庭。
2009年武进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城镇
农村
10
100
家用汽车
31
洗衣机
111
电冰箱
105
99
185
彩色电视机
204
空调
206
136
30
3
2
家用电脑
67
照相机
60
摄像机
5
中高档乐器
二、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原因
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原因,十分复杂,也是众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尤其是社会保障制度、消费环境、收入差距、消费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
1.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农村居民消费增长趋缓,有效需求不足表现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够完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政策不同,预期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农村居民的风险预期,这就促使居民增加预防性储蓄,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消费,也将加大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
2.消费环境的差异。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绿地、公园、广场等设施明显增多,流通现代化已达到新的水平。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虽有较大改观,但整体不如城市,交通设施、商业网点、文化娱乐、生活环境等明显滞后于城市,大型超市、连锁店等现代流通方式只有少量延伸到农村,这一切无疑也加大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导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消费对收入都有很强的依赖性。农民的消费还停留在相对较低的阶段和档次上。农民增收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升级。
4.消费观念的差异。造成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差别的主要因素有城乡居民文化素质的差别、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居民文化素质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这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了影响。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消费观念相对优于农村居民,信息来源较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对家庭用品的舒适、品牌档次和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这种观念和素质的差异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