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2009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强化各项惠农政策,积极调动农民就业创业积极性,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良好的发展势头,我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据我区农村住户家庭抽样调查,2009年,我区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234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
一、农民收入情况
2009年,农民收入呈现三增一减,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家庭经营收入减。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
2009年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9014元,同比增加1002元,增长12.5%,其中,从非企业组织得到收入人均719元,增长17.7%;在本乡地域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8295元,增长12.1%。2009年我区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到纯收入的73.0%,对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为89.3%。因此工资性收入仍将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家庭经营收入下降
2009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2139元,比去年下降9.2%,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1323元,下降5.1%。一产收入中农业收入比去年略减;下半年猪肉价格回升,牧业收入增长5.5%;受全区渔业养殖面积减少的影响,人均渔业收入601元,下降9.9%。来自家庭经营非农产业纯收入人均817元,同比下降15.2%,家庭经营非农产业的减收主要是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渗透影响了以大企业为依托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农民家庭经营非农产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低,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部分经营户出现行业转移,或停业或去企业打工,因此家庭经营非农产业出现下降趋势。其中家庭第二产业纯收入人均304元,下降36.1%,第三产业纯收入人均513元,增长5.2%。
(三)非经营性收入增长
2009年农民获得的转移性和财产性等非经营性收入人均1187元,同比增长39.7%。集体分配股息红利收入、租金收入和离退休金收入快速增加,促进了转移性和财产性等非经营性收入的大幅增长。下半年我区房价一路飙升,以房屋租赁为主的租金收入也随之大幅上涨,人均租金收入352元,增长32.4%;股息和红利增长27.2%;离退休教师退休金标准提高,并得到了落实,离退休金收入人均390元,增长45.7%。
(四)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明显
随着我区对低收入农户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低收入农户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得到提高。调查资料显示,今年20%最低收入组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6349元,同比增长17.8%,增幅比全区平均水平高7.8个百分点,比20%最高收入组高1.3个百分点。最低收入农户收入的增长加快,有利于缓解农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使农村收入分配向合理化转变。2009年收入低于全区人均水平12341元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为9162元,增长17.3%,增幅比2008年提高2.7个百分点,占全区平均水平的74.2%,比2008年上升4.6个百分点。
二、收入增长因素
(一)农产品出售收入继续保持增长
2009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精神,加大了“三农”工作力度,保证了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今年农业生产成本下降,如复合肥、尿素、农用薄膜等农资产品价格有所回落;蔬菜、粮食价格则略有上涨;加上前三季度雨水适中,对农作物的生产极为有利,产量有所提高。因此保证了今年农产品出售收入的继续增长。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出售小麦人均125公斤,增长35.6%,出售收入增长50.9%;出售稻谷136公斤,增长57%,出售收入增长61.8%;出售花卉、园艺增长31.5%;出售园林水果增长24.2%。
(二)企业经营效益回升,拉动工资性收入增长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多数企业已走出困境,企业的订单逐渐增加,经济回暖,工业生产增速逐步回升,劳动力市场需求旺盛,加上我区积极实施农村新一轮就业政策,扎实开展各类针对性职业培训,全面落实各项工资改革政策,使得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据抽样调查,2009年在工资性收入中,农民本地务工收入比重达92.0%,对工资性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9.2%,工资性收入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9.3%,工资性收入增长直接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三)政策性因素收入较快增长。
2009年,我区惠农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农资补贴、粮食生产直补、能繁殖母猪补贴等惠农措施力度不减,且兑现及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走进了每一户,致使参合农民的报销范围进一步扩大,报销比例继续提高;新农保试点工作进一步开展,虽然基础养老金不高,却是农民享受社会养老保障的新起点。再加之离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和救济金等标准的提高,使农民政策性转移收入加快。2009年,非经营性收入对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0.1%,大大超过去年。非经营性收入已经成为近年我区农民增收的亮点,其在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逐步加大。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改革,今年教师绩效工资增资效应明显,相应人员收入大幅提高,乡村教师陆续增资和补发工资,从而带动了非企业组织劳动报酬快速增长。
三、增收的难点
我区农民收入实现连续快速增长,出现了难得的好形势,但是当农民收入站上更高的起点时,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
(一)粮食增收压力加大。农业作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地位不够牢固,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影响,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粮食单产增长空间有限。由于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更新推广,近年粮食单产已经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继续提高的空间有限;三是粮食生产由单一的高产量向生态绿色,高品位,高附加值转变尚未得到整体性的跨越。
(二)农产品价格的波动。部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使一些农户在家庭经营上的投入谨慎态度。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已是屡见不鲜,损害的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抗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能力如果不能得到提高,其作为农民增收的基础将越来越不稳固,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三)金融危机依然影响着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尽管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区的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迅速走出困境。但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利润空间依然很小,如部分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形势不好,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因订单不足,歇岗和待岗现象较多,直接影响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
四、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1、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支出,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保障及增加对农民和农业的各项补贴的及时到位,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引进特色农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稳定农民的基本收入。
2、进一步维护政策的稳定性,防止农产品价格过渡波动,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产品保持在合理的价格水平,对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