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面对经济环境形势的严峻挑战和复杂局面,我局在市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进军现代化、建设新武进”奋斗目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为主线,切实履行城市规划管理职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为加速全区城市化进程、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持了规划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埋头苦干,目标任务取得重大进展
根据市局工作要求和《2009年武进区重点目标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局认真组织实施,制定了《局2009年重点目标任务分解表》,在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
一是完善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完成了中心城区“南建北联、东拓西进、完善中心”的战略研究和武进中心城区商贸街区建设的研究。
二是在完成南田文化苑方案招标、编制、专家点评会的基础上,我局积极配合湖塘镇做好委托设计工作,加快南田文化苑、三勤生态园规划编制进程。
三是在打造现代化街区的基础上,我局重点开展了武宜路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区改造。区领导听取了武宜路城市更新设计成果汇报并给予充分肯定,现已完成编制成果。此次设计以春秋淹城、湖塘老街、新运河为主要节点,突出了春秋文化、水文化和湖塘古镇文化特色,力求将武宜路及周边地区建设成为武进中心城区最富有文化气息、环境优美、独具风格的宜居新空间。
四是着力做好中心城区滨水区规划编制,我局邀请南京大学朱喜钢教授对中心城区滨水区进行了规划研究。3月6日,区领导听取中心城区滨水区初步规划方案的汇报,之后根据与会专家、领导的意见,我局多次和课题编研人员进行沟通协调,进行修改完善。
五是有序推进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规划。2009年上半年,我局与区人防办联合组织了武进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并于12月3日组织了专家评审,现已形成最终成果。
六是根据武进中心城区建设发展需要,加快控规编制步伐,完成了高新区控规全覆盖、经发区实施性规划编制、武进区电网建设规划、高架路二期武进段管线工程规划(青洋路与长虹路两段)、新天地不夜城管线综合规划以及武宜路两侧地块控规道路及市政工程规划。
七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规划宣传工作,1月在规划馆举办了《城乡规划法》宣传周活动;3月在湖塘富克斯流行广场现场设立规划咨询服务台,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积极解答市民疑问;9月在湖塘镇花东社区活动中心举办“规划进社区”活动,普及规划政策法规,宣传重点项目规划成果,发放专项课题调查问卷,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激发了市民参与规划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八是严格核发“一书两证”。我局2009年度共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55份、面积428.9公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7份、面积401.8公顷;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28份、面积262万平方米;核发《市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3份、涉及各类管线长度92994米,建构筑物总面积20399平方米。
九是继续推行“阳光规划”工程。充分利用规划展览馆、规划网站等载体实施规划公示工作,全年共对90个规划项目进行公示(布)。其中批前公示32个(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前公示8个),占36%,批后公布58个(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2个),占64%。
十是有序强化行政执法。2009年度,行政执法共计立案20起,其中已办结案件19起,结案率为95%。在今年进行的三次检查中,市局、区行政执法领导小组对我局行政执法案卷均有较好评价。
十一是强化“批、管、验”分离制度,建立了批后管理电子档案,对所有纳入批后管理的项目建立电子批管手册,实行电子档案跟踪监督,着力在完善管理制度和落实工作举措上下功夫。
在完成以上各项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为了适应区委、区政府的新要求,我局还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牵头编制《武进城区2006-2008年城市建设发展报告及2010-2012年城市发展建设行动纲领》,该工作已向区主要领导汇报,现正在加紧收集最新统计数据,做好修改完善工作。同时,根据区领导的意见,现正在全力编制《2009年城市建设发展报告及2010年城市建设行动纲领》。
二是随着近几年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区初见雏形,为进一步指导下一步城市建设,谋求武进中心城区功能、空间、品质的全面提升,在完成武进中心城区六大板块联动规划的基础上,对武进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与评估,开展了《武进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与优化提升规划》编制工作,受到了区主要领导的好评。现已完成最终成果。
三是大力推进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现正处于信息系统软件、硬件的筹备阶段,待各项设施实施到位后将进行数据建库工作,争取为数字城市提供服务。
四是认真编制武进中心城区道路桥梁标高规划,为城市建设做好基础工作。现已完成初步成果。
五是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武进将筹建中心城区集影剧院、少年宫、艺术馆于一体的影艺中心。我局根据区主要领导的要求,及时拟定规划设计条件,举行国际招标,并于2009年10月16日组织召开了武进区中心剧场及少年宫规划建筑方案评审会,听取专家和区领导意见。目前该项目正在由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与澳大利亚505设计事务所合作,进行后期深化设计。
六是大力配合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随时配合武宜路招商地块的服务工作。
二、开拓创新,管理水平取得显著提升
2009年以来,我局努力更新规划理念、改善服务质量、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办事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举措:
1、全面理顺工作思路。为进一步强化规划管理工作力度,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能,我局举办了两次中层以上干部研讨会,梳理出有关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管理不严等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对各科室各项工作进行详细分析、界定,明确工作职责。同时按照精简、高效、便民的原则,结合规划业务特点,对所有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整理,建立起互联互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流转工作流程,确保工作高速运转,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2、审批机制科学民主。一是实行民主决策制,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局长碰头会,总结一周审批工作情况,商讨下周工作计划,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处理,也会在局领导班子会议上集体商议解决,确保班子成员之间沟通顺畅,确保项目审批不断增速。二是实行办公例会制,对方案审查、项目审批等事项进行集体讨论、会议决定,并形成书面会议纪要。2009年共通过办公例会集体研究讨论项目154项,有效提高了规划工作效率。三是实行工作周报制,每周五各科室将一周的工作情况制成报表上报,详细地反映了受理项目和目标任务的进度情况、窗口与局后方科室的在项目办理过程中的衔接情况,不仅使局领导更好地掌握各科室一周工作情况,及时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加强了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促使各个部门加快审批速度。
3、优化规划审批环节。以高效率的规划服务为重点,淡化审批、强化服务,通过出台若干新举措,进一步优化规划服务环境。一是简化工业项目的办理程序,并实行工业项目“两案”同审制;二是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即办理“一书两证”时,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事项一次性告知所缺条件,召开规划、建筑方案评审后,对提出的评审意见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尽可能减少反复修改现象;三是对批后管理中发现的方案调整问题分别确定了办理时间,尽量压缩审批时间,不断提速办结。
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通过制订五年人才发展规划,最大限度为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施展才华搭建平台、提供机会;通过岗位自荐,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职工的活力;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业务授课、规划沙龙、模拟评审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岗位培养锻炼,提高干部职工实际工作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引进一批专业人才,增强规划院和测绘院的整体实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5、畅通重点项目渠道。对区重点项目提前服务、主动服务,做到随叫随到、随到随审、特事特办,进一步优化规划服务环境,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使绿色通道更畅通。一是局领导亲自到重点企业现场办公,及时解决问题,全面加强规划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形象建设。二是提前介入,为确保武宜路两侧城市设计成果的顺利实施,我们邀请武宜路沿线受让地块的建设单位,举行了规划交底会,变规划管理为规划服务,这是规划提前介入、服务前置的一次全新尝试,更是加强规划管理、维护规划原则、提高工作效能的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