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区审计局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二十字审计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全面完成了各项审计任务。审计工作在维护财经法纪、推进依法行政、维护群众利益、推动廉政建设、服务发展大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全年我局共组织实施101个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其中:省审计厅统一部署项目6个,区政府交办项目61个,区委组织部委托项目26个,审计局自定项目8个,出具审计报告295份。通过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0.53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83亿元,政府投资和拆迁项目审计核减金额1.26亿元;发布审计工作信息112篇,被署、省、市、区有关媒体采用54篇;审计揭示的问题多数得到了整改。
(一)扎实开展财政预决算执行审计
区、镇两级财政预算执行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重心所在。为此我们以“摸清家底、规范预算、揭露问题、提出建议”为工作出发点,以促进提高预算执行力为目标,以审计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基础,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府负债筹集使用管理以及财政资金支出和使用效果为审计重点,对区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区法院、检察院、人事局、交通局等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以及雪堰、湟里、洛阳、横山桥等镇财政决算情况进行了重点审计。审计指出了一些部门和地方在收缴入库、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审计中我们也注意用辩证的思维处理好审计监督与促进地方发展的关系,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着重从体制、机制的层面上提出了具体建议,各有关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我局提出的审计整改建议,有关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并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
(二)切实抓好建设工程和拆迁项目审计
随着我区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与拆迁项目的资金管理和工程造价审计已成为当前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做好该项工作,我们坚持以现场跟踪审计为抓手,确保“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一年来,我局根据《常州市武进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要求,一方面及时会同财政局、监察局拟定出台了《常州市武进区政府性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操作指南》、《常州市武进区政府性投资项目受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考核管理办法》、《武进区审计局关于区重点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选聘中介机构的操作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审计职责,规范了审计程序和办法,为扎实开展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拆迁项目审计监督完善了相关制度;另一方面切实抓好建设项目、拆迁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一是完成约50万平方米房屋的拆迁项目跟踪审计,送审金额83472万元,审计核减了2661万元;二是完成区政府(部门)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15个,送审金额61451万元,审计核减了5251万元;三是完成区政府交办的以前年度拆迁项目财务决算审计40个,送审金额415747万元,审计调减了3743万元;四是及时完成当年竣工建设项目财务决算审计,涉及金额5059万元,审计调减了957万元。上述四个方面共计核减资金12612万元。审计促进了建设管理制度的落实,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投资建设和拆迁领域的腐败现象。
(三)认真开展党政一把手经济责任审计
按照《常州市武进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等文件要求,受区委组织部的委托,全年共完成26名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重点围绕党政一把手经济事项决策管理权、资金支配使用权、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等领域展开。为确保审计的有效开展,我们按照审前公示、审后通报和问题整改等制度要求细化审计流程,明确审计范围,揭示存在问题。在审计结束见面和审计处理时,我们注意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审视存在问题,注意处理好纠偏防弊与完善管理的关系,力求客观公正评价每一名干部,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审计促进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意识、管理意识的增强,为组织部门使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积极组织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
专项资金使用的效益及效果,是领导和群众关注的焦点和重点,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我局面对任务重、人手少、时间紧等困难,整合区、镇两级审计人力资源,采取“区镇联动”审计方式,积极组织开展省审计厅下达的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第七期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太湖水污染治理等项目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上报的审计报告受到省市审计机关和区政府分管领导的好评。
(五)踏实开展震后恢复重建的跟踪审计
为使每一分援建资金都用在地震灾后重建最需要的地方,根据署、省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局及时制订了《武进区审计局关于绵竹市金花镇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方案》,通过委派和整合当地审计资源的方式,成立了武进区对口支援四川省绵竹市金花镇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组,自2009年3月8日起,对支援四川省绵竹市金花镇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展跟踪审计。在区援建指挥部正确领导和指导关心下,审计小组积极配合援建指挥部,在帮助建立健全代建、设计、招标代理、施工和造价咨询等参建各方的工作机制的同时,严格审核工程造价,防止高估冒算和出现工程质量问题。期间我局领导与纪委、财政等部门两次亲临灾后重建现场,对跟踪审计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目前跟踪审计工作进展顺利。
(六)重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
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镇政府、区级机关主管部门以及重点企业的领导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都把内审机构作为一个地方或单位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工作规范、提高经济效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此,我局高度重视对各镇审计所、区级机关以及重点企业的内审机构进行工作指导。一是制定下发内审工作年度指导意见,明确各内审单位审计工作目标和审计重点。二是定期组织内审人员交流座谈,及时了解内审机构工作情况,检查和评估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开展针对性业务指导。三是注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去年两次组织内审人员参加省市内部审计协会举办的业务培训和岗位资格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内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据统计,全区内审机构2009年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3747个,查出损失浪费2250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2件,促进增收节支31526万元,提出审计建议474条。
(七)积极推进审计工作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审计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绩效审计、信息化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已成为现代审计必然的选择。一是探索了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从单一的经济性审计即财务收支审计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综合审计即绩效审计转变是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对公共部门、公共项目、公共事业进行审计的必然要求。根据省厅关于“绩效审计推进年”要求,我局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等项目,全年共计完成武进区公安局“电子警察”系统建设及管理情况、湟里镇政府土地复垦开发和整理等18个项目的绩效审计。在审计中,我们跳出传统财务收支审计思维模式,立足宏观,围绕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层面确定审计目标,并努力达到既肯定成效又揭示问题和不足;在评价对象绩效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绩效评价科学、合理,切实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绩效审计报告的说服力。二是推进了计算机辅助审计。随着财务数据规模日益庞大,数据存储和处理已普遍计算机化,传统的手工审计办法已不能适应审计发展需要,为此,我局依托金审工程平台,通过AO系统(计算机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强化应用,进一步扩大了被审项目数据覆盖面,强化了对关联事项的监控,深入了对疑点问题发现和追踪,大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初步积累了应用AO审计的经验。三是积极尝试了“信息系统”审计。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各项数据是在默认信息系统安全有效可靠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信息系统”是否安全、有效、可靠必须通过对“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调查才能证实,因此对“信息系统”的审计是财务电子数据审计更高层次上的审计。我局通过整合审计、会计、管理、计算机、网络等多领域人才,分别对财政所财务核算管理系统、交通局网上工程量申报系统、武进人民医院业务处理系统等数个“信息系统”开展了审计调查,审计发现部分信息系统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对此审计机关和被审单位进行了商讨论证,提出了修改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议,得到了被审计单位的认可。
(八)扎实加强审计队伍的自身建设
立足审计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针对审计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创新管理方式,切实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一是强化班子建设。局班子成员始终把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学习和业务培训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审计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组统一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贯彻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各项制度,在履行 “一岗双责”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发挥了班子成员带头作用。二是强化思想文化建设。开展审计人员思想文化建设是搞好审计工作、树立审计形象的保障。一年来,我局以营造“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为核心,积极开展勤政廉政教育和各项创建活动。各项活动的开展,陶冶了情操,纯洁了心灵,激发了工作热情,同时也规范了自身行为,提高了审计人的思想文化素养。三是强化队伍能力建设。开展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建设是履行审计职能、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一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培训、交流和使用这三个环节抓好队伍建设。为了提高审计人员执业能力,去年全局共有23名同志通过培训,取得了审计署组织的AO认证考试证书,近两年已有6人获得全国审计系统计算机中级资格证书,审计AO案例、审计专家经验和“信息系统”审计等业务报告受到署、省审计机关的表彰奖励。为了激活人员流动机制,配合全区中层干部交流活动,有序引进和输送了2名中层干部,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人才结构的多元化。围绕中层干部三年一次轮岗竞聘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完成了中层干部竞聘轮岗工作,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了中层岗位,更好地调动了全体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一年来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是:审计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审计业务的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与服务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