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
武安监发〔2009〕13号
关于印发《2009年武进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镇(开发区、街道)安监办,区有关主管部门:
现将《2009年武进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冶金 专项整治 方案 通知
抄 报:市安监局,张建新副区长。
抄 送:区安委会冶金、机电等专家组成员。
常州市武进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09年2月25日印发
共印70份
2009年武进区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加强冶金有色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2008〕42号)和江苏省安监局《关于切实加强全省冶金行业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苏安监〔2008〕52号)文件精神,根据常州市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我区冶金行业的实际情况,在去年开展冶金行业分类评估管理的基础上,决定于2009年度在全区开展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现制订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督促冶金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冶金企业本质安全度。
二、整治目标
2009年,全区冶金行业要通过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改善作业环境,促进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抓好源头管理,严把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准入关。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增强事故控制和防范能力,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
三、整治范围和整治重点
整治范围:落实企业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切实运行,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企业主要装备安全状况、煤气防治、高温熔炼炉金属吊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以及铁水、钢水等吊、运的日常检查和监督管理,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整治重点:发生过火灾、爆炸、触电等事故的企业;存在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起重、吊运、冶炼、铸造、煤气等重点生产环节(部位);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的情况;起重和吊运铁水、钢水等液态金属专用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情况;冶炼、铸造生产过程中,熔融金属和高温物质与水、油、汽等物质的隔离防爆措施落实情况,设备设施有缺陷的是否整改消除;冶炼过程中涉及氧气、氢气等气体的生产、储存、输送、使用,预防泄漏、中毒、窒息、爆炸等防范制度的执行情况,各种监控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是否符合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冶金生产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强碱、强酸使用环节,预防爆炸、烧烫伤、中毒、外泄等防范制度的执行情况,各种监控和防护设施的配置和运行是否符合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作业现场设置防范各类机械伤害事故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示标志、监控报警、联锁和自动保护装置的情况;使用氧气、氮气及生产氧气、氮气等危险化学品无证单位;职业危害严重,防范措施不到位的企业。
四、时间步骤
1、部署落实阶段(3月上、中旬)。制定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各地要按照全区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订部署落实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目标、重点、措施和要求。
2、全面整治阶段(3月下旬—10月)。各地要按照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整治工作任务,全面有序地推进本地专项整治工作。要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隐患排查和整改,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3、检查验收阶段(11—12月上旬)。要结合日常安全监督工作,加强对整治工作的检查、督查,确保整治工作的质量,区安监局将于11—12月上旬对各地整治工作情况组织全面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1、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今年全区冶金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将做到“三个结合”:结合重点冶金企业安全监管分级评估进行,结合全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考评开展,结合全区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推进,通过进一步制订和完善整治措施,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落实冶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及时补还欠账,加强基础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2、突出重点,加强检查。针对本地冶金行业的实际情况,突出整治工作的重点,严厉查处“三违”作业现象,特别对存在事故隐患的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3、强化基础,推进标准化。要督促和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推进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提足、用好安全费用,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和灾害防治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全面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行为。
4、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严格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防止“三违”作业等蛮干现象,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5、制定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相关的器材、设备,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职工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应急技能的培训,防止在事故抢险过程中出现次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