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文体站,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步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全面完成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印发的《“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江苏省2008—2010年农家书屋建设计划》和市文广新局《常州市2009年“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就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责任。
(一)农家书屋建设重要性。农家书屋是基层文化阵地的重要内容,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农家书屋建设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服务广大农民的重要形式。农家书屋的建设在实践中得到基层的欢迎,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中央和省委、市委等领导都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充分保障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在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农家书屋建设的紧迫性。江苏省农家书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省里提出要求苏南地区在2009年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无锡和苏州市已率先实现全覆盖。常州市政府50项重点工程之一文化惠民工程提出2009年全市一定要完成村村建有农家书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今年把村村建有农家书屋目标任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升为3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要求各镇积极加快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农家书屋建设的艰巨性。过去两年,我区各镇、各部门通过宣传发动,组织引导,把农家书屋与农村文化站室达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农家书屋与“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紧紧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文化帮扶、对口扶贫的多种形式的活动,推进镇村自建、企业援建、社会共建,共完成农家书屋布点300家。今年要全面实现403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布点,任务相当艰巨。
二、进一步明确“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任务。
(一)实现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按照市委、市政府《常州市2009年五十项重要工作》和区政府3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的要求,今年要确保在全区范围内实现村村建有农家书屋,目前尚有103个行政村需要完成农家书屋布点工作。
(二)明确书屋建设标准。根据省文明办、新闻出版局等八部门文件的要求。每一个农家书屋图书配备一般不少于15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并具备满足出版物陈列、借阅和管理的基本条件,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
(三)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各村农家书屋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修订和完善《农家书屋借阅制度》、《农家书屋内部管理制度》、《农家书屋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标语上墙,图书资产和借阅情况登记到位。
三、进一步加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力度。
(一)明确实施步骤。3—6月主要是调研推进阶段,我局将选择3—5个镇作为农家书屋全覆盖的试点。7—10月为全面实施阶段,要求各镇加大建设的力度,广泛组织,有序推进,形成合力,全面完成村村建有农家书屋。11—12月为督查挂牌阶段,我局将会同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考评小组,对照标准要求,实地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农家书屋统一制牌、授牌、挂牌。
(二)强化工作机制。我局将根据建设情况,不定期召开推进会和研讨会,及时协调解决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督查工作机制,每二个月组织对全区各镇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进行督查,了解各镇推进农家书屋的进展情况,并及时编发《农家书屋建设情况统计表》,向区镇有关领导通报建设情况。
(三)创新工作思路。各镇要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工作原则。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设农家书屋的新思路、新方法。
1、政府主导。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纳入各镇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创建文明镇村的考核内容,纳入“五化三有”考核内容。各镇要加强对“农家书屋”建设专项财政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确保资金落实。
2、多方联动。(1)加强与区农工办等部门的联系,以“整治村庄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为平台,推进村级农家书屋建设。(2)加强与区级机关工委的联系,在区级机关开展“爱心系民生、书香进农村”图书捐赠活动,开展文化结对帮扶活动。(3)开展“文明共建”活动,要求一个市级文明单位与一个村挂钩,实施文化扶贫活动。(4)鼓励全社会开展捐书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定点帮扶援建。
3、因地制宜。农家书屋建设要注重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村委会、村党组织活动场所、村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设立农家书屋。可以尝试把农家书屋建在一个自然村或一个农户家中,对符合要求的书屋进行挂牌,实现一屋多用。
4、鼓励经营。按照“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引入市场运行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农家书屋以“售、租、借”等各种形式开展经营活动,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考核奖励。1、对农家书屋示范点进行奖励。每个农家书屋示范点要求配备图书不少于2500册,图书品种符合要求,报刊和音像制品达到规定质量,并且日常运行良好。各镇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申报,经考核验收合格,给予每个示范农家书屋奖励补助资金3000元。2、对农家书屋不达标的村援助1000元图书,对未建农家书屋的村援助3000-5000元图书。3、对农家书屋组织单位进行考核奖励。今年,我局将进行三次集中督查,细分目录,建立台账,形成考核数据,年终据此进行总结、评比和表彰,并实行单项奖励先进,促进工作。
四、进一步发挥“农家书屋”工程的效用。
(一)注重书刊质量。农家书屋关键是书。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建设与使用、管理与效益的关系,切实按照“农家书屋”工程配书推荐书目,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多为农民提供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出版物,适量增加网络图书、网络期刊,提高图书配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严防不良出版物进入农家书屋。
(二)建立流转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已建书屋的出版物更新、充实和巩固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三下乡”中图书资源纳入农家书屋统一管理,同时把农家书屋出版物纳入镇图书馆总书库统一进行调配,逐步实现区、镇、村图书资源共享。(三)保障正常运行。固定开放时间,实现免费借阅,并有完备的台账记录。
(四)开展读书活动。结合农村实际,加大组织力度,依托农家书屋,倡导农民阅读。在4、23世界读书日和建国60周年前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大力开展“好书伴我行”、“书香飘乡村”等读书征文、读书演讲、科普讲座、农技培训等活动,营造农村读书氛围,努力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的有效载体。
(五)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对“农家书屋”工程给予大力支持、帮助的单位和个人的事迹,广泛宣传农家书屋的作用和效益,营造舆论氛围,扩大社会影响,争取各方支持,有效促进农家书屋健康持续发展,真正把这一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建设幸福武进、和谐武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