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局各科室、下属各单位:
现将《常州市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常州市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安全整顿方案
二OO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食品 整顿 实施方案 通知
抄 送:江苏省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常州市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 2009年5月29日印发
共印6份
武进质监局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加强食品生产监管的实施意见》和省、市质监局有关方案要求,为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现制定武进质监局开展食品安全整顿方案。
一、总体目标
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规范整治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使我区食品生产领域的质量安全水平有明显提高,违法生产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监管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人民群众食品质量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总体要求
食品监管人员要适应《食品安全法》的新要求,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排查隐患漏洞,监督企业建立落实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强化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全力履行部门监管职能。
三、主要任务
(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
以监督检查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全力抓好“四查、四建、四落实”,着力消除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一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货台账与销售台账、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关键点控制记录、原料进厂与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产品留样、问题食品处理、产品召回记录及消费者投诉处理记录等。督促企业落实各项质量安全控制制度。
二查重点产品,建立市场暗察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相应措施。对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高风险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源食品、特殊人群食品、容易制假食品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重点监督检查滥用添加剂和非食品物质等违法行为。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高风险项目市场暗察制度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三查重点地区和行业,建立重点区域治理整顿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把那些具有区域性集中生产特点而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的食品加工区确定为重点地区,把那些生产加工集中度较高、质量安全风险大的食品加工业作为重点行业。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和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下,开展治理整顿,防止出现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
四查自身监管工作和执法工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业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查找质监部门监管与执法工作中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合理、工作不到位、能力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监管能力保障与监管任务严重不匹配问题,健全和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监管工作机制,形成质监部门各条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开展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一是规范整治潜在的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隐患。食品生产企业进货台账、生产过程配料记录、产品检验记录等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生产许可必备保障条件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上报上级部门吊销生产许可证,并建议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无证生产、制假制劣等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屡整屡犯、违法严重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布。
二是规范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按照国家、省、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要求,着力整治生产加工企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依法惩处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严重违法行为。
三是加强食品小作坊整治。根据近几年整顿和监管食品生产小作坊的经验和做法,按《食品安全法》规定要求,积极向区政府和市局提出加强食品小作坊监管工作的建议。以积极主动,有所作为的思想,按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35号)精神,落实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的各项规定。
四是继续加强对乳制品企业全面监管。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部署,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各项规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定期对乳制品企业进行检查,以确保本地产乳制品质量安全。
(三)加强对检验检测中发现质量问题的依法处理。
加强对乳制品及含乳食品、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企业的监管,结合省市监督抽查情况,查找食品工作的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监督检查;组织对可能加入食品的非食用物质进行防范性检查;对在检验检测中发现质量问题的依法进行处理。
(四)认真组织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
一是组织系统内部学习、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配套实施办法和方案,及时调整原有食品监管方式,调配食品监管力量,适应质监系统履行《食品安全法》赋予的监管职能的需要。
二是组织食品生产企业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学习贯彻。重点学习企业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强化企业第一责任人意识,自觉对照《食品安全法》进行自查自纠,规范生产、规范管理。将企业自身是否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作为检查企业规范管理的一项内容。
(五)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机制。
1、尽早防范安全隐患。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的收集工作,积极向有关部门通报;二是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和意见,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三是当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结论的,应当依据职责范围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责令生产企业实施召回,并通过政府批准发布信息,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2、完善反应机制。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市局及食安委的应急预案,修订完善原有的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职责,理顺应对机制,确保有能力及时响应。在区食安委的领导下,配合卫生、工商、农林等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反应的合作机制。
3、加强信息沟通。加强系统内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以及与有关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联系,及时报告和相互通报敏感信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通过市食安委的工作与信息平台,与农林、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等监管部门,及时沟通协调,通力合作。
4、加强宣传教育,有效引导舆论。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的科普知识,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的认知能力。根据突发事件发展和应急处置情况,自觉接受舆论监督。按规定程序积极与媒体沟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六)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一是增强监管队伍力量。以确保各项监管任务有人负责、项项落实。
二是加强人员培训。组织食品监管人员、执法人员、检验人员、审查人员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增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履职能力。
四、工作步骤
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2009年5月底前,认真调查分析,制定整顿方案;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全面开展检查,加强督查指导并按要求做好阶段性总结和有关材料报送工作;2010年1月至12月,抓好问题整改,组织总结验收。其中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己于2009年4月底前完成。
五、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食品安全无小事。局成立食品安全整顿领导小组,全局上下必须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任务和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依靠政府,加强配合。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向政府汇报食品监管工作情况,特别是《食品安全法》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争取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做到工作协调有序,形成监管合力。
(三)加强督查,落实责任。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季节特点,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制定检查和专项整治方案,细化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人员,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四)集中资源,保障有力。为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局将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食品安全整治及日常监管工作给予充分保障。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电视等多种媒体,及时组织采访报道,围绕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政府落实总体责任和部门落实分工监管责任,大力宣传典型,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