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经济开发区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是极不平凡、很不寻常的一年。今年以来,经发区全体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拓展思路,负重奋进,以建设“生态园区、特色园区、精品园区”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拆迁安置为重点,统筹协调其他各项工作,加快经发区开发建设步伐,在国际金融投资环境严峻、国内宏观形势面临考验、经济增长压力重重加大的情况下,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1亿元,同比增长26.9%;业务总收入48.52亿元,同比增长64.1%;工业总产值33.36亿元,同比增长23.3%;产品销售收入32.15亿元,同比增长2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8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工业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34.7%;完成财政收入3.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5%、48.3%。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薄弱,曾经一直制约着经发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经发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平台支撑。一是道路框架进一步拉大。在去年投资6450万元、完成道路15公里的基础上,今年又再接再厉,总投资7012万元,先后完成工业大道、纬一路、场南路等7条主要道路的设计施工和各类管线工程,完成道路16公里,再加上年内区政府投资9000万元、完成9.1公里的农奔线南北延伸和环湖北路,两年累计总里程达40.1公里,初步形成了35平方公里“一廊三纵五横”的主干道路框架(“一廊”即孟津河及其防护绿带形成的绿色长廊;“三纵”即腾龙路、东方路、工业大道;“五横”即长虹路、延政西路、临湖路、长顺路、纬一路)。二是道路配套进一步完善。年内投资5000万元,进一步完善区内电力综合布局,优化电力配置,完成延政路、绿杨路、赵墅安置区等各类电缆铺设3.55万米;迁移并新装工业大道、东方南路、赵墅安置区等区域多条高低压杆线3700米;迁移并新装工业大道、赵墅安置区、职工宿舍等区域台式变压器10座;三是景观绿化进一步覆盖。在去年投资3147万元、完成绿化14万平方米的基础上,今年又一鼓作气,投资6000万元,进一步加大绿化景观投入,全面改善园区生态环境,全年新增完成各条市政道路、赵墅安置区、职工宿舍、湖滨嘉园等配套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三年累计完成投资2亿元,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四是房屋建设进一步加快。⑴房地产开发。全年开工建设的房产类项目总面积达60.3万平方米,总造价7.8亿元,今年完成投资6.21亿元,其中湖滨嘉园一期工程开工面积7.6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今年完成投资1.4亿元,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毕,进入配套设施紧张收尾阶段,年底交付使用;⑵集体宿舍。服务园区企业的集体宿舍、集体宿舍公建等工程建筑面积3.52万平方米,总投资3600万元,目前已完成主体施工,年底竣工交付;⑶标准厂房。10月份全面开工建设的标准厂房二期0.78万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基础工程已经完成,年内柱子全部浇筑完成,力争2009年3月底完成设备安装,4月正式交付使用;⑷安置房建设。聚新家园赵墅安置区一期工程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总投资4.5亿元,在去年投资3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投资4.2亿元,可提供安置房82幢2538套,年底一期安置房可全部交到1400多户老百姓手中。安置区二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8.5万平方米,总投资3.5亿元,目前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大部分工程春节前将完成主体施工。
拆迁安置工作成效显著。推进拆迁安置工作,是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提升集聚集约水平、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自2006年11月区委、区政府明确五村二场划入经发区以来,我们适时引导上述区域,特别是结合重点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新安置区和长虹路以南板块,融入开发建设序列,加快拆迁安置进程,加速城市化建设步伐。尤其今年以来,我们更是加大了拆迁力度,全年总投资7.56亿元,其中拆迁补偿2.2亿元、安置房建设4.5亿元、失地农民保障8600万元,覆盖4200多人。在实际操作中,坚持以民为本,坚持“人性化拆迁,有情化操作”,大力推进规范、诚信、和谐、效益拆迁。年初拆迁补偿安置实施细则出台后,党工委、管委会明确表态“三个不变、三个承诺”,即:四个行政村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不变、丈量数量不变、操作程序不变;承诺当年拆迁当年办理城镇养老保险、保障种植户的固定回报收益和安置房的时间质量。思想工作细致到位、社会养老保险及时办理、固定回报有保障、安置房按时建成和分配,极大地促进了今年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老百姓纷纷主动要求拆迁。年内完成民房拆迁1138户,拆迁面积33.84万平方米,除原农发区范围外,涉及厚庄、赵墅、霍庄3个行政村共27个村民小组;完成企业拆迁签约5家,涉及拆迁面积6600平方米,实际已拆迁3户;清理补偿树苗1382多亩、移植各类苗木320多亩、配合西太湖生态休闲区建设腾田腾塘980多亩;完成安置房分配2298套、惠及1407户,创下一次性分配安置房最多的区级记录,未发生一起因不公平分配造成的矛盾和纠纷,成功兑现了党工委、管委会去年向拆迁户保证的“2008年底住进新居”的承诺。同时,我们的分房率和满意率与拆迁率和签字率一样高达99%。通过大力度拆迁,整合腾出连片净地面积近2万亩,极大地扩展了经发区的发展空间。
招商引资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外资结构明显提升。经发区以前以台湾、韩国等地的项目为主,今年的欧美项目有明显突破。在今年这样的国内外严峻形势下,我们全年仍新批和增资项目15个,其中欧美项目5个,如美国钱德勒、法国莱曼、瑞士安博科、澳大利亚爱可信等。全年预计完成工商登记协议外资1.58亿美元,其中超3000万美元2个,实际到帐注册外资5763万美元。二是重大项目取得突破。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华新丽华特种合金项目落户经发区,计划总投资8亿美元,目前正在进行设备选型考察和厂房设计,2009年上半年全面开工建设;韩国山由帝杉与航空航天部四所合作建设特种薄膜基地,计划总投资20亿元,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2.5亿元。三是优质内资相继进入。随着经发区平台建设的加快推进和发展环境的日益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质内资和优秀民营企业落户兴业。年内,内资项目形势喜人,我们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常州市区和武进城区“退二进三”企业,目前常州巨力塑料、永明机械已竣工投产。常州安格特阻燃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已签订进区协议,总投资9亿元,一期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2009年12月投产,一期达产后可形成1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以上;总投资1.3亿元的山由帝奥绝缘材料项目已经开工建设,2010年1月投产,达产后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开普制药、恒力电机、金城齿轮也形成了初步进区意向,尤其是恒力电机,若武进城区厂房拆迁,承诺经发区将是其首选之地,届时将形成2—3亿元的年销售收入。四是三产项目同步发展。年内大力引进和推进各类配套性项目,目前市总工会培训中心已进入内部装修和景观建设阶段,将于2009年6月1日开张迎宾。积极兴办常州唯一的外商子弟学校,目前已与新加坡伊顿国际教育集团达成初步协议。五是动漫项目稳步推进。围绕打造“大型动漫企业集聚区”的目标,年内加大了对重大项目和规模型、效益性企业的招商力度,今年已有15家数字娱乐类企业入驻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总投资15亿元的西太湖动漫基地津通园区已开工建设,其中一期项目总投资6亿元,今年完成投资6500多万元,预计2009年底交付使用;总投资15亿元的上大昊海常州文化产业集聚区项目即将落户。同时,随着平台建设的越来越优化,我们的发展将越来越快,后劲将越来越足,质量将越来越好。六是信息资源整合完善。年内围绕在谈项目、重要客商、招商代理、园区企业等内容,进一步完善了项目批办流程,建立了完整的招商项目信息系统,增强了项目信息透明度,实现了招商资源共享,提高了招商效率。
工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一是加大技改投入。项目是加快发展的生命线,投入是增强后劲的推进器。今年以来,按照新进项目抓开工、建设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达产的要求,狠抓有效技改投入,全年实施超1000万元以上项目27个,超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新增开工项目12个,竣工项目16个,年内完成工业技改总投入10亿元,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年以来,我们积极鼓励和引导区内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年内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只,省级名牌产品1只,省著名商标1只,申请专利106件,授权11件,常减总厂、康乐农牧、索易特纺织分别通过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省级信息化示范企业认定。南卫与中国药科大学、常减总厂与江苏工业学院、常州安格特阻燃材料与四川大学、好太太与江南大学、春晖乳业与南京农业大学、博雷盛与东南大学等分别结成产学研联合体。三是加快集聚集约。针对工业园区内部分企业投入产出少、科技含量低的实际情况,按照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发展集约的要求,年内强力推进园区土地整合,积极盘活土地存量。今年以来,压缩用地规模1家(切割周边库存82亩土地)、企业整体收购1家(诚庆金属)、招商重组3家(西纳化纤、宏力称重、力恒塑胶),园区企业整合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投资密度和强度,放大土地集聚利用效应。目前园区企业的建筑容积率提高到了0.8以上。近年来主要引进的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项目的平均投资密度达到了300万元/亩以上,华新丽华、山由帝杉项目预计投资密度将超过800万元/亩,产出强度将达2000万元/亩以上。四是加速做大做强。年内常减总厂已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进入上市辅导期,常州山由帝杉、常州腾龙汽车零部件正在积极酝酿方案,争取上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排查和整改力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 经发区发展的最大优势是生态,给人印象最深的也是生态。一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层次和环境水平一起提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发展,深入推进生态创建,放大经发区的环境生态优势,努力使经发区成为更加适宜人居创业的现代化开发区。在2007年顺利完成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论证和ISO14000省级示范区验收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乘势而上,自加压力,提出了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一年来,我们加大了对以下工作的推进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把省级生态园区创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经发区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强化了宣传氛围,并将任务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单位协力推进,做到有量化指标、有目标要求、有完成时限,从而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4月25日,经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通过了省环保、科技、外经贸等部门的评审。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水环境整治和保护,对原有污水管网进行改造升级,建成3座污水提升泵站;着力推进企业雨污分流整改,年内11家企业完成整改;实施大面积的鸡舍和鱼塘拆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结合道路建设和功能配套,抓好主干道、公共绿化及重要结点的景观绿化;垃圾中转站投入运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铺设天然气管网,淘汰高污染燃料设施。三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把项目准入关,倡导绿色化招商,在招商过程中劝退了10家以上投资上亿元有污染的项目;关停区内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项目和企业,目前园区内无一家化工企业、纺织印染企业和电镀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计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年内开发区已有15%的企业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论证,17%的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计验收。四是强化舆论宣传氛围。通过开发区网站、学校教育、社区宣传、企业培训、群众文艺汇演、日常环境整治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生态创建宣传力度,营造了谱发展曲、奏和谐乐、唱生态歌的浓厚氛围,使爱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护生态的行动落到实处、创生态的步伐愈加坚定。年内,我们通过了由省环保局、省科技厅、省外经贸厅等部门和有关省级专家组成的调研和预验收。
社会事业和谐蓬勃发展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抓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努力使经发区的发展成果惠及全区所有成员。一是加大社区建设力度。为更好地服务社区群众,今年以来,按照民政部门对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服务”的要求,我们及时成立了湖滨社区居委会,建立健全了社区管理机构,真正体现居民自治,民主管理。加强物业队伍建设和管理,严格制订物业、环卫管理制度和考核细则,社区物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开展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认真落实长效管理措施,集中治理乱种植、乱堆放、乱装修、乱停放、乱抛洒、乱搭建等脏乱差现象,社区环境更加优美整洁和规范有序。二是完善社区服务平台。依照方便群众、提高效能的原则,年内建立了社区、党员、行政三服务中心,内容涵盖计生、民政、劳动就业、调解、法律咨询、物业管理等内容,并方便社区群众有线电视、自来水等方面的缴费。同时,完善社区商业设施,全面启动商铺运行,真正为社区群众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配套服务。三是保障社区居民民生。年内我们始终不渝地认真做好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帮困工作,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时发放最低生活补助金25万元,惠及103户、231人;做好大病救助工作,全年申报大病救助30人,发放金额18万元;困难救助80户,结对帮扶15户,发放金额10余万元;统筹计划生育、慈善事业、残疾人关怀、民政供养人员认定优抚等工作,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到实处。四是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今年我们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投入8600万元,对新拆迁的4200多名群众一次性实施城镇社会保障,使被拆迁群众生活没有后顾之忧。至今年12月25日,所有资金全部上缴到位,包括去年拖欠和今年应缴款项,合计约1亿多元,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五是维护社区平安稳定。积极调处各类社会矛盾,全年调处各类纠纷150余起;认真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及时掌握重点信访人员思想动态,主动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妥善处理信访事项,全年处理信访案件38起,年度辖区未发生重点人口赴京上访事件;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和基层平安创建,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其中滆湖派出所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作用,紧密配合经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年度中心工作,积极主动服务发展大局,在维护社会稳定、高效服务发展、打击整治管理、基层基础建设、队伍规范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2008年共破获刑事案件183起,平均每2天就侦破1起案件,审查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259人,其中刑事拘留38人,抓获网上逃犯8人,查处治安案件333起,行政拘留73人,治安罚款75人,有力地打击了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2008年率先在全区推广施行外来人口信息化采集工作,受到省委政法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年终被评为武进区人民满意好站所,年度考核成绩在全区27个派出所中名列第七,队伍管理经验被常州市局以简报形式推广。
党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今年以来,经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切实为各项重点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年来,领导班子成员始终坚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坚持以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始终注重弘扬正气,促进班子团结协作,以领导班子和谐带动整个队伍建设,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始终带头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年内组织了机关内设机构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一般工作人员双向选择活动,通过竞聘上岗和双向选择,人员配置得到了优化,基本做到了人岗相适;公开招聘了一批紧缺人才,先后组织了3次公开招聘人才活动,共招聘各类紧缺人才15名,有效缓解了机关、下属公司人员不足的燃眉之急,改善了人才队伍结构,也给整个团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加大了对关键层面和重点对象的教育培训力度,年内以需求为导向,以团队能力建设为核心,先后组织129名机关工作人员赴苏州西山和溧阳天目湖户外体验式培训、青岛海尔培训、北京清华大学两期国际化管理培训,全年全体员工轮训了两遍,使参训人员拓宽了视野,更新了理念;初步建立了“符合方向、适应发展、切合实际、适度超前、便于操作”的组织体系、薪酬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实现了经发区人事制度改革史上的重大突破。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年举办各类党员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620人次以上,全体党员普遍轮训1次;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向一线倾斜,全年发展新党员15人,预备党员按期转正11人;按时做好13个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年内参训人数达50人次;积极主动缴纳“特殊党费”,支援四川汶川震区,共计交纳“特殊党费”15万元多,若将前期发动上缴费用计入在内,总额超过100万元。四是加强各项创建活动。年内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1家,联合组建党组织非公企业41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00%单独组建党组织;积极开展争创区“效能建设五星级机关”、“四佳企业党组织”、“五好村党组织”、“捐出一张废纸,奉献一片爱心”、“环保家庭”等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