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农林2009年工作计划
(一)基本思路
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武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2008-2010年武进现代农业发展行动纲要》的要求,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中心,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强化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手段,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产业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全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1、稳定水稻种植面积26万亩,水稻单产继续保持全市全省前茅。秋播三麦18万亩左右,油菜2万亩左右,全年粮食总产2亿公斤。
2、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万亩左右,设施种植面积1万亩。
3、全区“三资”投资农业力争8亿元,其中外资2000万美元。
4、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增5%以上。
5、新增“三品”10只,名优农产品10只。
6、继续抓好“一湖四河”畜禽整治和滆湖围网三期整治工作,实现养殖业的生态、循环、规模化发展。
7、全面开展城乡绿化“八大工程”建设,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5000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
8、抓好农业安全防控工作,强化动物基础免疫,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船舶水上安全监管力度,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森林火灾、农产品质量、渔业安全事故发生。
9、加快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区动物疫控中心、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设施花卉产业园区、武进设施蔬菜园区、武进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太湖流域湿地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建设目标。
(三)工作重点
1、优质粮油产业打造工程。一是建设“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依托我区水稻育种的优势,加快推进武进稻麦育种场和武进农科所土地、人才、资源优势整合,建设“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充分发挥水稻育种优势,培育推广前景良好的优质水稻品种。二是强化“四站”服务功能建设。充分发挥作栽站、植保站、土肥站和种子站的技术服务优势,实施国家“优粮工程”、国家良种工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绿肥、商品有机肥、秸秆全量还田等“沃土工程”,注重水稻高产优质基地建设,建设相对稳定的水稻丰产方和标准粮田,普及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普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普及机械化种植,确保水稻单产在全市全省的领先地位。三是打破武进“有良种、无好米”的窘境。注重优质稻米开发,努力培植1-2个有机稻米生产基地,扶持1-2家优质稻米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优质稻米的附加值。
2、高效设施农业提升工程。花卉苗木产业:依托嘉泽千亩设施花卉园区和武进江南花都产业园的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引导花木结构有序调整,加强以设施栽培为主题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花木种类、品种和档次,拓展市场份额,培育花木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推进《武进花木基地概念规划》建设,把我区打造成实至名归的“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花木之都”。特色林果产业:加快发展经济林果建设,以水蜜桃、葡萄、梨三大主导品种当家,加快优质果品良种更新;以节水灌溉、避雨栽培、防鸟网和普及套袋等技术推广,加快设施化进程,提升果品品质。有效整合全区果品资源,着力打响“阳湖”品牌,提升全区果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花木林果新增面积继续实施200元/亩财政补贴。生态水产业:加快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强标准化生态鱼池、工厂化育苗、微孔增氧等设施建设,优化品种结构和养殖模式,推进高效渔业规模化、高产技术普及化和健康养殖生态化,积极实施循环水养殖。加快设施渔业和特种水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渔业,提升水产品质量和效益。规模畜牧业:按照规范全区畜牧行业的政策性意见,围绕优质生猪、良种奶牛、优质家禽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大种源畜牧业的保护与开发,推广“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生产模式,重点推进“二花脸”猪、“雪山草鸡”、康乐农牧种猪、现代畜牧娟姗奶牛等优质良种的保护与开发,大力发展规模、生态养殖,切实转变畜牧增长方式,大力提高畜牧业集约化养殖水平。加快筹建成立动物疾控中心和畜牧兽医局,稳定队伍,确保待遇,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设施蔬菜产业:依托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邹区设施蔬菜产业园建设,重点以食用菌和时令、特色瓜果为主要发展方向,加快设施化建设和普及力度,以净菜加工挺进城市、超市为突破口,形成以时令鲜菜和周年供应为特色。扶持一批如金英王特种蔬菜园、前黄绿天使食用菌基地、菜大姐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等较具规模的设施生产基地建设,形成1-2个具有相当生产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设施龙头企业。
3、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加强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争创名优农产品和知名、著名品牌,树立品牌意识,打响品牌知名度,提高相关农产品比重。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制度,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二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加强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配套农业标准,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和产地环境抽检力度,实行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快筹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三要加强产品认证与标识管理。切实加大“三品”建设力度,支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2009年力求新增“三品”10只,名优农产品10只。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不断完善农产品“身份证”制度,强化农产品标识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能力,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4、农业产业化推进工程。坚持以工业化的思路改造农业,以市场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以现代管理方式经营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发展与我区农业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建立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对当地农产品资源的消化能力、对产业发展的引领能力和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二是强化农民合作组织带动。围绕我区的农业产业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积极引导、鼓励有能力的各类主体积极牵头兴办、领办和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强化市场带动。着力打造如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夏溪花木市场、滆湖水产品批发市场、横山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和大型物流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快速通道,积极发展适应现代消费习惯的连锁、配送、专卖、直供等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或专卖店,引导和鼓励连锁经营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四是强化三资项目带动。依托我区农业特色,突出生态主题,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进一步研究制订激励政策,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发展高效农业,增强农业对各类资本的吸引力,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提升项目规模水平。通过三资的大量投入和项目建设,实现产业大发展、大促进、大跃升。2009年全区“三资”投资农业力争8亿元,其中外资2000万美元。五是强化宣传推介带动。通过农产品行业协会、名优农产品销售中心等载体,参加好全国、省、市组织的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种促销活动,宣传推介我区优质农产品,提高知名度,创出高效益。
5、农业生态环境缔造工程。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城乡绿化“八大工程”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全面开展河道生态绿化、道路绿化、道口节点绿化、城区道路绿化、中心城区增绿、集镇绿化提升、镇村道路绿化和镇村河道绿化等“八大工程”建设,加大绿化工程管护力度,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紧扣我区正在开展的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继续实施畜禽综合整治和粪便综合利用工程,规范行业管理,实现健康和谐发展。(2)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有效解决农村散户生活污染问题,确保生活环境质量和水源清洁。(3)全面完成滆湖围网三期拆迁整治,对保留围网实施生态养殖,减少水域污染。(4)抓紧申报和实施环太湖、环滆湖湖滨等的生态湿地建设,恢复生态植被,净化水体污染,达到治理目标。(5)继续实施水葫芦放养和太湖蓝藻打捞等工程建设,减少太湖水富营养化程度,逐步还原水体质量。三是促进休闲农业发展。进一步搞好郑陆镇牟家村“农家乐”、艺林园、紫薇园、德态农业生态园等的建设开发,重点在参与、互动上寻求突破,完善3条农业观光轴线。有机整合三条旅游轴线,重点围绕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突出主题,错位发展,创出特色,打响品牌。西线要在《武进花木基地概念规划》的总体框架内,突出“花卉苗木农家园林”主题,高起点、大手笔,体现“中国花木之都”大家风范,注重品种、基地、档次,加快推进花木市场、艺林园、红月亮、紫薇园等11个景点的建设。东线则以“体现农耕文化和现代化新农村”为主题,把湖塘三勤、郑陆牟家生态园和横山桥五一村等景点有机串联整合,整体推进。南线要以“林果茶及湖边渔业观赏”为主题,发挥德泰生态观光园的功能作用,并加大规划开发力度,逐步形成“千亩杉木千亩松,千亩桃园千亩茶,千亩杨梅千亩梨”的亮丽风景。
6、为农服务体系创新工程。一要加强区镇两级农林、畜牧兽医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和深造,提升素质和专业知识,满足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建设“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秀专业人员、有严格责任制度、有规模示范基地、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镇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二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加快实施农民培训工程,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现代农民培训工程,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培育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现代农民。2009年,力争使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提高1个百分点。三要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加强与科研单位和技术服务部门合作,建立先进的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体系,选育一批高效设施农业优质品种、专用品种和特色品种,组织攻关一批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化生产等重大技术,突破一批节肥、节药、循环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适应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新机具,实现农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四要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积极推广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的农业新品种以及高效立体种养技术、畜禽高效养殖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充分利用高新农机具,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五要打造为民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四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12316”为农服务热线功能,为便农服务提供广阔渠道,并建立农业技术人员与种养大户联系挂钩制度,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指导服务,激发广大农民资金投入高效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六要加强农业执法和管理。合法合理保障农民利益,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