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建设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要求,紧紧围绕“进军现代化,建设新武进”宏伟目标,以开展“创新投入推进年”、“城乡建设提升年”、“生态创建决战年”、“和谐社会促进年”、“效能建设巩固年”五大主题活动为抓手,团结拼搏,克难求进,埋头苦干,扎实工作,集中精力纵深推进中心城区现代新城建设,统筹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区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强化建设管理,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及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力,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建设局组织实施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包括道路、路灯、环境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及安置房、为民办实事工程等,其中大部分项目列入区政府“蓝皮书”一类目标,延政路、武宜路、人民路等绿化项目列入市重点工程。上述项目总投资约38亿元,2008年以前已完成投资17亿元,今年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合计完成投资19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工程完成投入近7亿元,推进中心城区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带动中心城区建设全面提速,三大类功能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5.6平方公里重点核心区项目基本布点到位,现代新城面貌初步显现, 16.6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全面铺开。
1、市政道路建设。今年共实施城区市政道路18条,其中07年度结转工程12项,新开工工程6项,建设的重点逐步转向东西向道路,数量达到10条。年内有8条、20公里长的新(改)建道路实现竣工通车,分别为BRT道路改造、人民东路改造、东宝路、星火路、火炬路、永胜东路、和平路、小庙路等,武南西路、滆湖东路、聚湖中路、永胜西路等其它10条道路跨年度实施。推进城区“八纵八横”城市路网更加完善,南北交通更为便捷,特别是BRT一号线和南北高架一期等现代交通设施的相继开通,从龙虎塘到大学城(约22公里距离)出行时耗减少20-30分钟,南北长距离出行的时效提高了一倍以上。
2、环境绿化建设。以5.6 和16.6 平方公里核心区为重点区域,“点、线、面”结合,立体化推进城区景观绿化工程。年内完成了延政路、武宜路、武南路、人民东路等11条道路的绿化配套和改造完善, 实施了龙城大桥节点绿化、新龙大桥垂直绿化及6条主要临街道路的围墙透绿工程, 组织及督促完成了假日广场、金源大厦、汽车城等公共绿地建设及党校等单位绿化提升,特别是延政路道路绿化与沿线单位开敞绿化及假日广场等公共绿地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体现了较高的建设水平和档次。配合BRT工程完成武宜路相关路口的临时街头绿地建设,对新天地西入口等部位进行了完善提升。牵头负责的淹城路、南北高架武进段“128”环境综合整治分工任务按期完成。全年新增绿化面积30公顷,城区累计绿化面积达到877.7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82.7公顷,绿地率45.4%,绿化覆盖率4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1平方米。
3、路灯亮化。开工建设路灯工程15项,其中新开工工程11项,年内竣工的路灯工程有12项,涉及BRT武进段、人民东路、永胜西路、和平路、环府路、东宝路等,新增亮灯里程数27.6公里。并首次将太阳能路灯引进城区,实施了星火路、火炬路太阳能路灯照明工程,大手笔投资建设了龙城大桥景观灯柱,成为城区夜间亮化新景点。目前城区累计拥有各类路灯32173盏。
4、安置房建设。年内累计在建安置房面积116.5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3.8万平方米;年内竣工交付4268套安置房、面积64.9万平方米,分别为聚湖二期高层、大巷二期续建、大巷三期、小留二期续建、金鸡二期多层、小高层、小庙二期高层、小庙三期B区、小庙一期续建、府北C地块;新都雅居、运河三期、大学新村续建、小庙三期A区、金鸡高层、龚家、邱墅、乐购西跨年度实施。
5、为民办实事工程。在新天地及武宜路沿线建地上停车场4个、地下停车场1个、新增停车泊位487个;改造完成城区公厕12座;完成城中花园一期共19幢房屋、8.3万平方米老小区整治;住房保障工作正式实施,150套廉租住房、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在安置房剩余房源中落实解决,以货币补贴形式对全区近100户“双困”家庭实行应保尽保;“村村通公交”全面覆盖403个行政村,共有114条线路在市区、武进中心城区和各行政村之间运行,部分线路班车间隔时间只需10-15分钟;新增天然气用户3万户,完成天然气销售1.45亿立方,新增天然气管道216公里。
二、协力推进全区城乡拆迁安置和房地产开发工作
年内全区完成拆迁310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完成拆迁84万平方米,高新区南区完成47万平方米,其他镇(开发区、街道)完成拆迁169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省、市重点项目有“两高一铁”( 京沪高铁、西绕城高速、沪宁城际铁路)拆迁,共计拆迁面积56.3万平方米,涉及民房1581户、企业77家;大学城科教城三期拆迁面积33.7万平方米,涉及民房231户、企业35家。由建设局直接组织拆迁的项目有城际铁路武航段、新光布厂、阳湖集团、定安中路北侧地块等12万平方米。年内全区累计在建安置房346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116.5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129.6万平方米,年内竣工178.2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64.9万平方米)。
今年由于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我区房地产市场持币观望气氛日益浓重,住宅市场普遍出现了交易萎缩状况,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额等经济指标急剧回落。年内全区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45亿元,同比下降18%;累计在建施工面积3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其中新开工面积1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竣工面积25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69%;预(销)售面积、金额分别为110万平方米、5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0%、33%,其中住宅占总销售面积的70%。目前全区住宅均价为368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商业用房为737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6%。
年内中心城区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34亿元,同比下降15%;累计在建施工面积3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其中新开工面积1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竣工面积17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68%;预(销)售面积、金额分别为76万平方米、3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3%、38%;在住宅销售中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占比39.4%,144平方米以上的户型占比10.1%;目前中心城区住宅均价为407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商业用房为936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26%,写字楼5256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1%。房交会期间有26家开发企业和13家相关产品的企业参加房交会,参展楼盘40个,共销售商品房771套,面积77016平方米,销售额3.96亿元,其中商业用房256套,面积19031平方米,销售额1.39亿元。
三、组织协调镇村规划工作
依据《城乡规划法》新的规定要求,结合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际情况,迅速建立全面贯彻《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机制,加快推进规划全覆盖,引导和统筹城乡建设。年内各层次规划修编得到有序推进,建制镇总规修编和评审全面完成;累计编制小城镇详细规划2500公顷,其中奔牛镇、郑陆镇的控规编制进展较快,占各自镇区面积的13.87%和22.06%;在以往完成170个农村居民点规划编制的基础上, 完成其余144个村庄规划编制和50个平面布局规划编制,提前实现我区村庄规划全覆盖。规划评审和审批管理得到加强,共组织评审40次,其中总规8次、控规和修规10次、村庄规划22次,进一步优化了规划设计方案;严格执行“一书三证”审批发放制度,共核发135份,规划审批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实现项目申报、审批的全数字化管理, 全区村镇1:1000航测数字化测绘工程”顺利通过验收鉴定,为“数字武进”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规划监察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按法定程序申领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严格实行批后监督管理制度,对工程在放线验线、外部装修(饰)、公建配套、绿化实施、工程竣工等方面是否按照规划条件和规划许可内容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年内各镇申报规划竣工核实项目89个、面积88.7万平方米,查处违法建设项目49个、面积7.9万平方米。并重点对S232、S342沿线的违法建设进行了专项整治。
四、 大力规范建设管理
1、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局始终坚持建管并举的原则,在集中精力抓城建的同时,紧紧围绕城管分工职责,创新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科学的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机制。组织园林、房管、安监等部门对城区市政道路设施、公共绿化及道路绿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建设工地等进行不定期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各职能部门,并督促其整改。还认真处理了市、区二级监督指挥中心下达的80多份整改指令和多个城建热线电话,整改率达到了100%,为武进在全市城管考评中的争先进位作出了积极努力。
2、加强建工管理。 建工、建管、审图、招投标、质监、安监、房管、燃管、拆迁等局各管理职能部门面对繁重的管理任务,坚持以规范市场秩序为主线,突出质量、安全二大主题,既分工管理,又联动执法,强化全区建设市场和行业监管整治,确保了总体平稳运行态势。年内主要的业务数据和管理实绩如下:建筑市场管理方面,审查完成施工图1352套、面积790万平方米,其中民用建筑792套、面积612万平方米,查纠违反强制性条文和标准14262条;办理公开和邀请招标项目221个标段、面积523万平方米,审查办理直接发包项目156个、面积130万平方米;发放施工许可证234份、面积400万平方米,办理登记管理工程149项、面积122万平方米;接待农民工工资拖欠投诉138批次、2516人、投诉拖欠款1162万元,对25家被列入监控的企业收缴农民工保证金924万元,累积金额达到2210万元;质量监督累计受监面积1522万平方米,其中新受监面积592万平方米,办理竣工备案工程255个、面积366万平方米,评定优质结构主体63项,组织申报市“金龙杯”工程27、省“扬子杯工程11项;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累计检查工地2100余个(次),开出安全隐患整改(停工)通知单900多份,申报文明工地104个,其中省级18个、市级41个;全区建筑业累计完成施工产值163.3亿元,同比增长7.7%。房地产开发管理方面,发放预售证54份、面积161.8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124.6万平方米;对57个、面积253万平方米的开发项目进行了公建配套验收。燃气管理方面,组织对液化气站点进行了多次专项行动检查,取缔了13家不符合要求的供应站点,督促天然气公司加强户内外巡查,其中入户安全检查35298万户,整改隐患204处。房产管理方面,共办理权籍登记17983宗,其中产权登记2999宗、面积751.8万平方米,交易登记14984宗、面积247.6万平方米,交易额43.3亿元;累计办理大学新村安置房权证4433份;收缴物业两项基金4000万元,累计总额达1.87亿元,当年支出维修基金30万元。拆迁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招投标、拆房许可、廉政保证金、跟踪审计等制度,其中完成了13个镇、85个项目、128个标段的招投标工作, 对2002年以来的87个拆迁项目进行了统一清理归档,发放拆房许可证50份,对33个项目进行了检查,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50余份。
五、直属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08年,直属经济在严峻的宏观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时应势,顽强进取,继续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7家较具规模的建筑企业共计完成建安产值41.9亿元,同比增长6.1%。武建公司完成产值达到23亿元,同比增长12.7%, 新开工工程197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本地市场得到巩固,无锡等外埠市场有所突破;建设公司完成产值13亿元,新签合同额8.4亿元,新开工工程107万平方米,常州市区占有率有所提高,新拓展了山东、内蒙古等外埠市场;常武公司土建、市政、装潢、开发均衡发展,完成施工产值2.5亿,实现销售2.3个亿;金建路桥、市政公司、武进园林、天一装璜等差别发展、特色发展,完成产值在8000-8900万元之间不等。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开发投资额?亿元,实现销售额约9.2亿元,同比减少8%。武房集团开发建设了聚缘雅居、财富广场·聚园、聚星花园、中央花园、乾盛兰庭及金坛碧水华庭、无锡国际华邸大厦等项目,年内完成开发投入2.5亿元,实现销售额1.8亿元,其中中央花园的预售率达60%以上;欣达公司主攻燕阳花苑花苑、洛阳阳光明珠苑等项目;建设开发公司开发建设了阳湖名城、景城名轩等项目,年内完成开发投入1.5亿元,实现销售额1.1亿元;紫阳公司开发建设了燕阳花园、镇江紫阳花园、南通紫阳新城等项目,年内完成开发投入2.5亿元,实现销售额1.3亿元,其中镇江紫阳花园在正式开盘前就售出80%以上;嘉源公司建设开发建设了河阳花苑、嘉盛苑、河北张家口等项目,年内实现实现销售额1.5亿元,其中张家口项目实现销售额1.2亿元;城区公司开发建设了东方公寓二期等项目;营特公司开发建设了湖滨嘉园别墅群、望湖名城、铂安国际商务会馆等项目,年内完成投入8000万元,实现销售额7255万元。
其他企事业单位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新奥燃气完成天然气销售1.4亿方,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嘉晖照明公司完成施工产值2000多万元,创1项省优、3项市优;安贞检测公司全年创收652万元;阳湖监理公司完成监理产值1400万元;建筑设计院完成勘察设计产值1380万元;基建拆建、扬帆园林、滨江设备、江南建机、环宇咨询等企业稳健发展。其他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六、扎实推进建设系统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局党委在系统内大力开展“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活动,通过查找差距、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新路、科学发展创新业的动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开展“让党徽在效能建设中闪耀”主题活动及“好班子”、“四佳企业党组织”创建等活动,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得到新的提高,系统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提升。机关效能建设向纵深推进,积极参与了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星级机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力度加大,抽调了5位中层干部参与“问题解决月”活动和“服务企业百人团”大行动。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以及帮困扶贫等工作做实、做细,建议提案满意率达到98%以上,为结对帮扶的贫困村湟里西安村落实帮扶资金5万元,下属建安公司、新奥燃气、武房集团等企业发展不忘反哺农村,积极响应我区“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投入重金帮助结对的贫困村加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下属6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都积极开展了“文化帮扶”活动。特别是部门服务全区工作的大局意识进一步增强,配合参与了全国生态区、全国生态优美环境镇、常州市国家园林城市等重点创建工作及旅游节、9·28科技经贸洽谈会、中小城市峰会、新城推介暨房产交易会、“埋头苦干、三年再看”表彰总结大会等多项重大活动。
2008年,我们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在宏观形势趋紧的情况下,受到的压力空前巨大,发展离要求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近几年高强度的城建投入、负债建设与不断趋紧的土地、资金、拆迁等要素制约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挤压投资效益增长空间,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部分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暂缓实施;三大类项目进展不平衡;继去年新天地、淹城森林公园等龙头项目建成开放后,中心城区缺乏新的亮点、看点项目,与先进地区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相比,中心城区的城市特色、档次和品位的提升面临较大压力;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点的建设比较好,但镇与镇、村与村之间不平衡性还存在,新农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还欠缺;建设市场和工程监管长效机制亟待建立,尤其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违规违章建设施工、隐患不清楚、监管不到位、整改不达标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廉政建设的形势依然严峻;直属经济面临严峻的考验,部分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问题不一一列举,迫切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准确判断,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009年工作的简要思路和初步计划
2009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之年,是“进军现代化、建设新武进”的关键之年,也是武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建设局将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武进城乡建设三年(2008-2010年)行动纲要》及武进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目标任务和序时进度安排,按照“再吃两年苦,辉煌十一五”的工作要求,乘势而上,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争创一流,坚持以城市现代化带动城乡一体化,按照“南建北联、东拓西进、完善中心”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中心城区项目快建设、路网快完善、景观快提升、功能快配套、老区快改造、管理快加强,做精5.6平方公里城市重点核心区,做优16.6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拉开6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全面展现“国际花园城、人居新天地”的新城风貌。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发展,农村建设以注重硬件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逐步转化到一手抓环境整治的优化,一手抓农村全面发展,继续以“五化三有”、“10个村村有”等为抓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国家卫生镇、国家园林小城镇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快建制镇建设,使镇村建设呈现更多的亮点和更加鲜明的特色。
2009年有关城乡建设的初步计划:
(一)拆迁安置。围绕中心城区拓展区、重点工程建设、老城改造及开发区、镇村建设开展拆迁安置工作,全年确保完成拆迁150万平方米,安置房竣工1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基本实现现房安置,逐步争取“零过渡”。
(二)开发建设。全区房地产开发在建面积450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24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85万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区商品房新开工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加快各类功能性项目的引进、建设、投运,努力实现一批综合性商场、酒店、写字楼的正常运营。
(三)中心城区项目建设
2009年建设局组织实施的项目投入规模拟安排12亿左右,包含必建项目和争取项目。
1、必建项目。市政道路方面,推进道路框架和城市功能一体建设,完成滆湖东路、人民东路、武南西路、虹西路等4条结转道路建设,新开工建设延政东路(夏城路-青洋路),实施长虹中路路面黑色化改造,推动16.6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内主干道路全面完成黑色化改造;环境工程方面,实施南北高架武进段两侧绿化、武宜路(延政路-滆湖路)段西侧地块绿化及延政东路(常武路-夏城路)两侧绿化提升,加快推进武宜路、夏城路等片区改造,进一步提升各主干道路、重要街区、城区河道环境整治和景观打造水平;为民办实事工程方面,新建停车场3个,新建公厕5座,改建公厕70座。
2、争取项目。市政道路方面,推进运河北路、永胜西路、园区中路、园区西路、定安西路等5条结转道路建设,新开工建设聚湖路(武宜路-淹城路)、金鸡西路(东龙路-淹城路),实施武宜路、人民西路改造;环境工程方面,启动聚湖公园建设,对新龙大桥、龙城大桥节点绿化继续进行完善,启动阳湖大桥节点绿化,结合武宜路沿线等已拆节点,力争建成3-5个有影响的精品街头绿地;为民办实事工程方面,武宜路(广电路-滆湖路)段两侧建筑立面出新,建设300座公交站站棚。
( 四)城乡一体化发展
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战略任务和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生态环境等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以城带乡、以镇带村步伐,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战场,以“三城”建设为新亮点,以“三区”开发为大平台,以重点镇为支撑,以特色镇为优势,以中心村为节点的网络化城镇体系。把小城镇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增强接收辐射功能,实现与中心城区的优势互补。引导各镇严格对照新规划统筹完善镇域产业、居住、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集中”步伐,积极向功能配套完善、个性特色鲜明、生活舒适便捷的现代化小城镇挺进;加快展现镇区新貌,积极开展国家卫生镇、国家园林小城镇创建活动,加强已撤并集镇区环境建设,大力繁荣集镇商贸服务业,培育壮大特色专业市场,提升镇区服务功能,积极挖掘历史人文,注重风格色彩,努力形成区域特色;加快展现基础设施新貌,着眼于生产生活需要,进一步强化集镇和居民集聚点的道路建设,加密优化村村通公交布点,加快实现天然气、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全覆盖。并重点督促洛阳、湟里、邹区等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早日在现代化小城镇建设上辟新路、建新功、亮新姿。新农村建设牢牢按照中央20字方针要求,切实按照《新农村建设三年行动纲要》和村庄建设规划要求,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全面优化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推进新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注重以做优精品亮点为示范,继续保持“五化三有”创建态势,以集中居住、功能服务、景观形象、文化特色为重点,进一步拓展丰富创建内涵,明年在确保新增100个村建成“五化三有”的基础上,力争建成20个以上综合性新农村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