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二00九年度全区科技工作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133090/2009-00001
主题分类: 科技、知识产权 体裁分类: 意见 组配分类: 其他
文件编号: 武科发〔2009〕2号 发布机构: 科技局  
产生日期: 2009-01-13 发布日期: 2009-01-2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对2009年度全区科技工作进行了布置

相关阅读:

关于印发《二00九年度全区科技工作意见》的通知
武科发〔2009〕2号
 

常州市武进区科学技术局文件

武科发[2009]2号

各有关单位:

现印发《二○○九年度全区科技工作要点》,请结合实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元月十三日

                           

二○○九年度全区科技工作要点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贯彻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再吃两年苦,辉煌十一五”的启动之年。全区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战略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加快创新型武进建设步伐,大力实施以扎实推进“八个一批”、全力完成“十大目标”、突出抓好“九个五”、力争实现“六个新”为重点的“8156”工程,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提升我区综合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重点目标

  1、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

  2、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按新办法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

  3、培育科技创新创业平台10个,认定市级以上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孵化器5家;

  4、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20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0项;

  5、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0项、国家级新产品和省高新技术产品80只;

  6、争取市级以上科技经费5000万元;

  7、R&D投入占GDP比重达1.9%;

  8、专利申请量2200件,专利授权800件;

  9、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5家,实施农业及社会发展科技项目30项;

  10、组织科技经济对接活动5次,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

  二、重点工作

  1、积极开展5次重大产学研活动

  根据我区创新需求大,创新资源少,创新人才缺的特点,明年将举办系列科技经济对接活动,特别是围绕我区五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办好5次重大产学研活动,计划在明年4月份举办武进—浙江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5月份举办常州5.18科技对接活动武进分活动―嘉泽花木节、7月份举办风电产业论坛暨科技对接活动、 9月份举办海峡两岸国际先进成型技术高峰论坛、11月份举办湖塘纺织产业科技对接活动,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提高企业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加快校企合作产业化、市场化步伐。

  2、紧密联系50家知名院校所

  通过“双挂”人员的牵线搭桥,与国内中科院、清华、北大、南大、交大等50家高校院所进一步建立更加和谐融洽的工作关系,努力推进合作与交流,特别是要推进企业主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姻,开展战略性合作,共建研发机构、中试基地、产学研基地、研究生实习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研发基金与奖励基金,全面提升产学研合作质量和层次,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3、加快培育50名高层次创新人才

要通过良好氛围的营造、人才政策的落实、科技项目的实施、创新载体的构建、产学研活动的开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细致周到的服务等方式对落户我区的50名海归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育和引导。以工业园区、主导行业、优势产业为主要载体,建设一支掌握高新和先进技术、精通专业知识、创新能力较强的科技和专门人才队伍,通过科技人才的创造性活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

  4、全力引进50家重要研发和产业化机构

  根据引进研发机构、孵化企业和科技人才工作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加强与科教城的合作,充分利用科教城的资源,及时调整和创新引进思路,加强引进力度,加快引进速度,引进和建设50家以上的重要研发和产业化机构。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鼓励企业在科教城建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对其实行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等,全面推进我区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

  5、大力扶持50家重点创新型企业

  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研发能力建设,鼓励销售规模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引导企业设立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决策、知识产权保护、产品开发等创新管理制度,扶持美欧电子、常牵中心等重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使其成为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在相关领域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科技产业集团和拥有技术专长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力争到2009年末,这50家企业申请专利500项,实现产值400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41家,超十亿元的10家,超20亿元的4家。

  6、突出抓好50个重点科技项目

要从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及潜力出发,加大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围绕五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组织好兆瓦级风电机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等50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产业带动性强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开展科技攻关、解决技术瓶颈,集成实施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省科技支撑、省科技成果转化等重大科技项目,培植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明年将首先启动风电产业链区科技计划专项,通过拉长产业链,增强产业链中各主要节点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我区风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09年末,这50个重点项目达产时将新增投入超40亿元,实现销售190亿元以上。

  7、加快促进50项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围绕企业技术难题与需求、新兴产业的发展等,组织各类科技经济对接活动和继续深入推进院地“双挂”工作,鼓励和支持实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进行科技攻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高技术项目落户我区,在我区实现产业化,明年力争与各院校所签订合作意向200项以上,引进并转化科技成果50项;同时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支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机构和其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搭建科技与资金对接平台,动员和吸引全社会力量支持科技事业发展,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加速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8、争取申请500项发明专利

  积极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加强政府宏观引导,着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开始启动风电等五大产业中10个优势高新技术产品群和8个新兴高新技术产品群的专利战略研究,积极搭建和完善重点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力争消灭“三个零”, 即规模企业“零专利”、高新企业年度专利“零申请”、重大项目企业专利申请“零大户”,推动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快速增长,努力实现发明专利申请突破500件,向国外申请专利有新的突破。

  9、积极向上争取5千万科技经费

  建立围绕产业带动战略抓科技项目的工作机制,排出一批符合国家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组织申报国家“863”、科技支撑、火炬、省重大成果转化等项目,争取有一批重大项目获得立项,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经费支持。2009年,争取组织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0项,争取上级经费5000万元以上,逐步加大政府科技经费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确保到“十一五”期末,全区R&D投入占GDP比重达2.0%。

  三、具体措施

  为确保以上重点目标、重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将全面提升科技工作的宣传、组织、实施水平,大力整合区内外资源力量,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确保年度目标的实现。

  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强科技宣传,注意发现培养典型,及时总结经验,用报纸、电视、信息网站等多种途径宣传自主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宣传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模式,宣传创新创业科技人才的典型事例,着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争取全社会对科技工作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2、全面落实科技政策。进一步做好《科技进步法》的宣传工作,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和区制定的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政策宣传和培训,加大落实力度,扩大技术开发费备案面,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努力营造全社会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充分用好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推动规模企业的科技创新,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的规模型高新技术企业。全力实施新一轮“高新产业双倍增计划”,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组织科技攻关,力争实现重点突破,加快高新技术向产业链的高端攀升。

  3、强化产业发展指导。选择风电产业为突破口,做好三件事:一是在区级科技计划中启动风电产业链专项,组织对控制系统、叶片、轮毂、齿轮箱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形成一批发明专利;二是举办风电产业技术发展高峰论坛暨产学研活动,邀请国内顶级专家讲解风电产业发展动态及最新技术,争取一批成果在武进产业化;三是开展风电产业专利战略研究,分析产业链中各环节的国内外专利状况,提出我区避开国外专利池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对策措施。

  4、完善科技统计考核体系。要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监测,做好产业发展技术动态统计分析,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继续加大对全区各镇、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科技创新的考核力度,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促第一要务的良好格局。

  5、加强与科教城的合作。要充分认识到科教城是我区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集聚地,同时我区也是科教城科技成果的重要产业化基地,积极参与科教城作为全市最大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对科教城内各院校、研发与产业化机构要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服务,做好科技政策落实、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与管理、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活动的服务工作;二是要加强合作,做到及时沟通、信息共享、共同研究;三是要加强支持,做到同等条件优先立项、帮助衔接上级部门、产学研支持计划高于一般院校等。

  6、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对涉及我区企业的专利侵权行为要及时处置,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协助上级执法部门调解调处专利纠纷,对涉及我区企业的国外专利纠纷及时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氛围。

  7、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要围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积极鼓励高新技术规模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利用院校的力量,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重点建设风力发电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智思烟草机械、华日升反光材料等一批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加快传统纺织行业、新型装饰板材、模具行业等特色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要积极推动现有孵化器的建设,积极参与科教城作为全市最大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佰腾科技、维益专利事务所等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技术交易、专利申请、咨询评估、融资贷款等中介服务。

  8、加快提升民生科技水平。要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设步伐,抓好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和推广,培育常州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2家、市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3-5家。继续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二期“长江下游(江苏)粳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建立水稻超高产攻关田50亩、核心试验区3500亩、示范区10万亩、辐射区30万亩。加快推进教育、卫生、环保等社会事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试点项目,切实提高民生科技水平。

  9、全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要不断完善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成果奖励机制,加快人才引进的园区载体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海外留学人员来我区创新创业。同时要不断创新思维,强化“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思路,鼓励和扶持高校科技人才通过兼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成果转化、领办创办或协办企业等方式进入产业一线,为我区经济建设服务。

  10、提高科技服务水平。要加强对平时工作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寻求第一手资料。局领导每年下基层调查研究的时间不少于2个月,各科室要围绕科技工作的热点和难点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书面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继续推进重点科技项目的跟踪服务负责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进一步加强对镇、开发区科技助理的工作指导和帮助,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各镇、开发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立足各自基础,形成各自特色。

  通过突出重点目标、落实重点工作和实施工作措施,力争使全区科技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六个新”,即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全区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转变;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创新创业载体的新跨越;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力度,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新提高;加速产学研战略联盟步伐,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源头的新拓展;强化民生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对和谐社会发展的新贡献;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实现全区科技工作的新提升。

  2009年度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区科技大会精神为强大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区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实现现代化的新武进作出新的贡献!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