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计划”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于1994年开始实施的,是集社会之力,济贫助学,帮助品学兼优但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失学的女童重返校园的大型社会公益活动。进入新世纪后,嘉泽镇妇联在上级妇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春蕾计划”工作,特别是2004年以来,加快了工作步伐,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统计,全镇社会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参与捐资助学有识之士累计480人次,捐助资金8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1600多名,其中大学学历16名,高中、中专以上学历60多名。
为确保“春蕾计划”的有效实施,镇妇联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建立了失学儿童档案。
2004年以来,由武进区妇联、区妇儿办、武进日报社等联合,通过新闻媒体,架设爱心桥,开展了“春蕾行动在线”活动,号召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献出一份爱心,帮助品学兼优但因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失学的女童重返校园,完成中小学学业。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我镇每年都有贫困学生受到资助、结对,与此同时,我镇妇联也进行大力的宣传,许多企业家、花木经纪人在妇联的牵头下,纷纷参与“荣誉妈妈”、“荣誉爸爸”与贫困学生结对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区地税局的同志与本镇甘荡村的女童高娜结对,当收到高娜一封年终学习、生活情况汇报信后,了解到她父亲已病故,母亲又患严重的肾病,十几年来一直想回云南娘家的愿望因家境贫困没有车钱而失望后,地税局立即组织捐款5000多元,年底送到高娜手中,叫她要完成母亲愿望,到老家看望外婆外公。今年,高娜虽然母亲因病也离她而去,但她在区、镇、村领导和邻里等关心下,以高分考取了奔牛高中,地税局的同志听说后,又捐款,为高娜送去了九年制以外的学习生活费3000多元。又如本镇的农林站站长戴锁方夫妇,在妇联的介绍下,与孤儿周娟结成对子,多少年如一日,关心、关注周娟的学习、生活,给她一个温暖的家,一直培养她到大学毕业,直结婚生子,记得有一次,周娟在大学患病,住院开刀,顾留凤寝食难安,亲自赶到学校、医院,陪周娟渡过难关,同病房的人都说你的妈妈真好时,周娟落下了感动的泪水,说:她不是亲娘胜似亲娘。戴锁方夫妇为培养周娟用去了数万元,同时他俩还资助了其他三名贫困学生。请电视台报道、宣传他俩的事迹,他们不肯,说做这些事我们不是要出名,我们只是感到有责任帮助这些贫困孩子圆她们的读书梦。他们朴实无华的语言,代表了许许多多关注春蕾女童热心人士的心声,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激励“春蕾计划”工作者不懈努力。
“春蕾计划”工作开展十几年来,镇妇联每年都召开贫困受助学生、受助学生的第一监护人、有关的老师代表、“荣誉父母”等参加的座谈会、茶话会,加强彼此的了解和沟通,帮助受助学生从学习、生活、心理、生理各方面脱贫,调整心态,学会感恩,回报社会,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在此基础上,随着二次区域调整,乡镇合并,我们妇联始终将该项工作放在重点工作以上,结合本镇的特点,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使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2008年我们又对全镇的贫困学生进行调查摸底,了解到除往年结对以外,全镇还有65名贫困学生需要帮助,他(她)们中有5名是孤儿,因病致贫32名,因父母残疾损失劳动能力而贫困的17名,因车祸致贫9名,因父亲服刑母亲出走靠爷爷奶奶生活的2名,妇联打申请报告,党委政府很重视,从光彩基金中拨款2.9万元,由妇联发送到每一个贫困学生手中,使这些孩子、家庭感受到党温暖和组织的关怀。
妇联在“春蕾计划”活动中,既充当了宣传者、组织者,又是具体实施者,我们妇联干部带头做“荣誉妈妈”与贫困学生结对,并且开展各种活动,促使社会各界爱潮涌动。如:开展“荣誉妈妈”、“荣誉爸爸”结对仪式,每年召开不同形式的座谈会、茶话会,二年召开一次表彰奖励活动,组织受助学生写汇报信、新年贺卡等,使该项活动成为双方心灵沟通的桥梁,经得时间的考验,向纵深发展。
“春蕾计划”工作开展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线,但也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春蕾计划”工作的力度,将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开展 “春蕾计划”工作的经验。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在“春蕾计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先进人物,宣传受助儿童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以宣传引导活动,以活动推动宣传,进一步扩大“春蕾计划”活动的影响。三是要拓宽“春蕾计划”捐资渠道。首先要寻找“春蕾计划”活动的切入点,策划新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大吸引力。其次要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公益平台,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并参与“春蕾计划”,不断壮大捐资者队伍。让“撑起一片绿阴,奉献一份爱心,捐助一名儿童”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和人们的自觉行为,让“春蕾计划”这项公益活动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