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关于加快发展全区高效设施农业的意见
索 引 号: 014133058/2009-00025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体裁分类: 意见 组配分类: 政府文件
文件编号: 武政发(2009)38号 发布机构: 政府办  
产生日期: 2009-03-19 发布日期: 2009-03-29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通知就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政策措施、工作重点、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发展全区高效设施农业提出要求

相关阅读:

关于加快发展全区高效设施农业的意见
武政发(2009)38号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文件

武政发〔2009〕38号

关于加快发展全区高效设施农业的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公司)行,区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立具有武进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就加快发展全区高效设施农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创新组织管理形式,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多渠道增加高效设施农业投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快高效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高效设施农业的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武进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道路。每年新增高效种植业面积4万亩,其中设施种植业面积每年新增1万亩以上,至2011年,全区高效种植业面积、设施种植业面积分别达到36万亩、8万亩以上,分别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和 10%以上;每年新增高效渔业面积1万亩以上,其中设施渔业面积每年新增5000亩以上,至2011年,高效渔业面积达8.8万亩以上、设施渔业面积达3.9万亩以上,分别占养殖总水面积的60%以上和 30%以上,通过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带动促进农业增加值每年增长4%以上。
  (一)生产规模化。按照集中连片、集约利用、规模生产、增收增效的原则,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通过3年不懈努力建好一批档次高、规模大、效益高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区重点抓好设施蔬菜产业园、设施花卉产业园、设施渔业产业园三个1000亩以上的园区建设;各镇重点抓好一个500亩以上的高效设施园区建设;耕地面积较多的农业专业特色村要抓好一个100亩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建设。
  (二)流转组织化。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精神,抓住机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鼓励农民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鼓励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积极探索适合我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新办法,促进土地向高效设施农业园区集中,调动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土地适度经营的积极性,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2009年全区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及基地建设用地均需流转到位,至2012年,全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50%。
  (三)经营产业化。坚持以工业化的思路指导农业,以市场经济的理念经营农业,以现代管理方式改造农业,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培育规模大、实力强、带动辐射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方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至2011年,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发展高效农业的个数达到30家,投入达到5亿元。
  (四)效益最大化。积极培育经济效益好、附加值和外向度高、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至2011年,全区亩均净效益2000-5000元的高效农业面积达8万亩;亩均净效益5000-10000元的高效农业面积达19万亩;亩均净效益10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8万亩;亩均净效益10万元以上的高效农业面积达1万亩。
  (五)环境生态化。制订和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生产和加工技术规程,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和疾病防治程序,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搞好高效设施农业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和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广泛推行清洁化、循环式生产,减轻农业自身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高效设施农业的良性发展。至2011年,全区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及产品全面通过无公害生产的认定认证,特色农产品通过绿色和有机认证。
  三、政策措施
加大财政资金对高效设施农业的投入,通过新增财政支农资金(含向上争取资金)和支农资金整合重点扶持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区、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新发展的设施种养业重点基地。财政扶持资金的主要投向是:
  (一)鼓励发展设施种植业。对新发展连片100亩以上钢架大棚(含连栋式),区级以上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每亩补助2000元。
  (二)鼓励发展设施园艺业。在区级以上农业园区内,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智能温室,财政给予总投资20%的补贴,单个企业最高补贴额不超过300万元。
  (三)鼓励发展设施水产业。对新建500亩以上闭合式循环水养殖园区,财政给予20%补贴,单个企业最高补贴不超过100万元。
  (四)支持农业园区建设。对新发展500亩以上的重点高效农业园区,择优立项予以重点扶持。支持各镇以工业园区理念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对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五)鼓励农产品品牌建设。对新申报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予以奖励。对获得国家、省级名牌农产品和证明商标的,按照武政发〔2006〕84号文件进行奖励。
  (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为减轻负担、解决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后顾之忧,将高效设施农业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财政补贴市、区、镇三级40%,具体标准按照武政发〔2009〕10号文件执行。
  (七)鼓励“三资”投资农业。逐步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三资”(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资)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辅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支持“三资”以多种形式投资高效设施农业,尤其鼓励支持外资投资高效设施农业。外资等重大农业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四、工作重点
  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条件好、前景广阔,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更大力度地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围绕《武进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2008-2010年武进现代农业发展行动纲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工业园区建设的理念搞好规划布局,各地要立足当地资源状况,经济条件,产业特色和区域特点,围绕培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结合各镇主体功能区划,科学制定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明确高效设施农业的主要发展指标,主攻方向及重点,细化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模式,配套推进措施等,把规划落实到区域、园区、基地及主导产业,积极引导各类发展要素向优势产业带集聚,加快形成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
  (二)创新园区发展机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重要窗口,各镇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产业兴园”的思路和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要求,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集聚先进的生产要素,加快建设一批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切实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入和运行机制,各镇要成立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委员会,全面负责园区建设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等工作,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招引各类企业进园落户,积极创新与应用科技成果,努力把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科技示范的平台、种子种苗生产的基地、产业带动的载体、休闲观光的场所,增强农业园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
  (三)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区级以上将设立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全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各镇也要用足用好农业资金,使农业资金向高效设施农业倾斜。整合项目资金扶持。按照集中财力、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做大做强的原则,整合农业项目资金,对各项支农资金用于发展生产部分,要有重点地向高效设施农业倾斜,特别是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农业资源开发等投入较大的项目与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相结合,把这些项目建成高效设施农业的示范园区和基地。引导“三资”扶持。各地要大力引进外资、民资和工商资本进军农业,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大招商力度,努力兴办一批外向度高、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高效设施农业基地。
  (四)着力强化科技支撑。高科技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积极推广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等新技术,加快推广高效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再创新步伐,使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3年提高2个百分点。突出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培训,大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农村新型实用人才,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每年培训农民3万人次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推进体系。区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林、农工办、发改、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高效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扶持政策、推进措施、序时进度和工作责任,加强分类指导,协调解决问题,搞好各项服务。
  (二)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区农林、农工办、发改、财政、科技、水利、国土、工商、金融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促进全区高效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三)加大考核激励力度。要强化考核目标,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目标考核力度,把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目标任务列入各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根据各地发展情况,由区高效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地进行综合评定验收考核。

附件:1.武进区2009年高效设施农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2.武进区2009年度(新增)高效设施农业任务分解表
   3.2009年全区高效农业重点项目一览表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九日


主题词:发展  高效  农业  意见
抄送:区委各部委办,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区各人民团体。

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3月19日印发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