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经贸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思路
第一部分
2008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区经贸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区“创新投入推进年”等“五个年”活动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全区经贸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势推进五大产业,使我区工业经济和商贸流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重点目标完成情况
(一)、2008年重点工作目标
1、经济发展。
目标内容:全年工业产销增长2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情况:
(1)工业产、销分别达到2537.53亿元、2470.47亿元,分别增长20.8%、21.7.0%。
(2)规模以上工业产、销分别达到2056.06亿元、1995.9亿元,分别增长25.8%、24.6%。
(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同比提高3.20个百分点,达到81%。
2、先进制造业发展。
目标内容:大力推进五大产业发展,五大产业产销增长25%以上,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份额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建设五大产业产品群基地启动区8个;完成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1.8亿元,新建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完成拆迁20万平方米。
(1)五大产业产、销增长达到2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份额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五大产业产品群基地启动区建设达到8个。
(2)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2.3亿元,新建标准厂房55万平方米,完成拆迁23万平方米。
3、推进有效投入。
目标内容:全年确保完成工业投入280亿元。
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完成280亿元的目标任务。
4、节能降耗工程。
目标内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控制在0.915吨/万元以内;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4%以上;组织实施循环经济项目10个以上,认定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0家以上。
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1%,控制在0.910吨/万元以内。
(2)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41%。
(3)组织实施循环经济项目超过10个,认定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0家。
(二)、2008年重点项目目标
经贸局牵头的重点项目目标共37个,其中工业项目36个,服务业项目1个。
1、工业项目。
3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有15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其他21个项目有16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5个项目尚未开工。
2、服务业项目。
目标内容:汽车城形成35个4S汽车品牌经营店,筹建二手车和汽配市场,总投资20亿元,至2007年底完成投资1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5亿元。
完成情况:
新建4S店5家(东风本田、雪佛兰、欧宝、萨博、凯迪拉克),4S店总数达到26家。二手车市场一期已启动建设,汽配市场A区10.6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年内完成投资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二、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对全区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
1、围绕目标任务,做好全区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的目标管理工作。今年年初,我局根据区委确定的经济工作目标任务,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加快五大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纲要的通知》、《关于在全区工业企业中开展“五看五比”活动的意见》、《关于印发五大产业发展主要目标的通知》等提出的奋斗目标,结合2008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指导计划,及时出台了《2008年武进区工业和商贸经济目标任务蓝皮书》,共九大类33项专项工作,具体分解到各镇、开发区。为全面完成今年经贸工作目标任务,我局成立了5个挂钩联系推进组,每个组分别由一位局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组成。将全区工业企业划分成东、南、西、中心城区、开发区五个片,由挂钩联系推进组分片挂钩,掌握序时进度,加大推进力度,联系重点项目,帮助排忧解难,实现服务前移。
2、积极做好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预测和监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目标管理和组织推进力度,认真抓好对全区工业支柱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新增长点等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跟踪预测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正确把握工业经济发展趋势。每月分析全区工业经济运行走势,及时掌握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针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为区委、区政府在宏观上掌握情况、把握趋势、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积极关注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和经济发展趋势,掌握各类生产要素动态信息,通过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下发信息简报等形式,及时将各类信息反馈给企业,指导企业组织有效生产。
3、加强调查研究,参与工业发展产业规划、政策制订。上半年开展工业经济主要增长点产出情况的调查。对预计新增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以及新增长点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疏理,为区委区政府调控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开展全区五大产业情况摸底调查。用2个月时间对全区规模以上五大产业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区五大产业报表汇总体系,为全面、及时掌握和分析全区五大产业发展情况、为下一步科学编制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打下了基础。今年以来,我局还参与起草了“五看五比”等有关工业奖励政策的制订工作。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全区五大产业目标任务的制定工作。牵头开展全区五大产业的产业规划工作,
(二)狠抓工业有效投入
1、千方百计挖掘项目源,全面落实全年投入目标任务。为实现今年“创新投入推进年”的目标任务,及早将今年有效投入的计划落实到各个具体项目中,我局及早组织力量对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了排队摸底,会同各镇、开发区进行地毯式调查,排查落实新的项目源排查确定了今年计划总投资超1000万元项目310个。其中: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100个,计划总投资222.75亿元;5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2-5亿元的项目30个,1-2亿元的项目60个。
2、推荐确定各级重点项目。加快重点项目的推进实施步伐,是带动和推进其他项目实施的主要举措,更是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我们根据项目的投资额和关联度,积极组织推荐各级重点项目。推荐确定了80个区重点项目, 根据常州市“又好又快推进年”的要求,推荐并经市经贸委确认,35个项目被列为常州市五大产业重大项目,25个项目被列为常州市工业重点项目,分别占常州市同类重点项目总数的70%和50%。
3、加强协调做好项目挂钩联系和服务工作。近年来,市、区都对重点项目进行领导和部门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在各级重点项目确定后,及时将重点项目分片、分类分解到个挂钩联系小组。平时重点工作是加强协调,确保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积极帮助已开工项目完善手续、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保证开工项目顺利实施。
(三)强势推进五大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我局把培育做大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等五大产业作为我区做优做强产业的重点所在和后劲所在。调研起草了《加快五大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纲要(2008年-2010年)》。围绕五大产业三年行动纲要,明确和落实五大产业的基地规划、投资、重点项目、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技术创新、上市、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点目标任务。确定50家五大产业重点企业重点扶持。其中先进装备业产业企业18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9家,新能源及环保产业企业7家,新材料产业企业14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材产业企业2家。确定100项五大产业重大项目重点推进。其中先进装备业产业项目51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4个,新能源及环保产业项目13个,新材料产业项目14个,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材产业项目4个。确定常发制冷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五大产业企业上市培育计划,重点培育。全区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五大产业项目263个,计划总投资302.61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34.5亿元。1-11月份,全区五大产业(规模以上)完成产值940.46亿元,同比增长28.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51.9%;实现销售收入913.16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51.8%;实现利税55.08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55.9%;实现利润35.57亿元,同比增长18.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58.3%。全区五大产业(规模以上)的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4项指标的增幅分别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7.0、7.3、7.0和9.6个百分点。
(四)、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有力,产业集群集聚作用明显提升
1、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有力。今年以来,全区14个镇级工业集中区克服宏观调控带来的土地紧缺等一系列困难,大力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密度,积极利用多层标准厂房和闲置土地,千方百计地对外招商引资,促进工业集中区向规模化、科技化、集约化发展。开工建设标准厂房48万平方米,实际完成拆迁23.7万平方米。今年1-11月,全区镇级工业集中区完成产值1196.78亿元,实现销售1150.69亿元,实现利税70,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99%31.42%和45.18%。
2、产业集群集聚作用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完成了这10个产业集群规划的前期论证工作。1-11月份全区10个产业集群完成销售收入638.35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25.53%。10家产业集群共吸纳了2262家民营中小企业,并形成了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和配套企业相互衔接的产业链。通过产业集群内企业相互配套和协作,进一步提高了全区产业的集约、集聚度。
(五)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能
今年以来,我局在技术创新工作上坚持以加快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有效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产学研联合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效能,不断提高我区工业企业整体技术创新的新优势。根据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指南和武进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共收集技术开发、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项目140个。选择重点,组织企业申报各级各类技术创新项目64项。其中组织常州一步干燥设备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申报武进区2008年度技术中心能力建设项目计划,并已通过专家组评审。组织今创集团有限公司申报2008年度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专项;常州市牛塘化工厂有限公司、常州华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省生物技术产业化专项;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申报省前沿领域新材料产业化专项;常州凯达轧辊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专项。组织江苏常发集团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常州市裕成电子有限公司、常州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江苏省东方龙机车有限公司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常州减速机总厂等16个企业申报常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常州市龙城洪力液压设备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的10个专利产品申报江苏省专利新产品。组织常州安格特塑胶有限公司、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申报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常州市明及电气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常州德迈精密传动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江苏省科技创业中小企业。组织常州市裕成电子有限公司等2个企业的班组质量管理小组申报2007年度常州市QC成果奖。协助省经贸委完成了江苏海鹏防腐设备有限公司等4个企业7个项目的省级新产品投产鉴定。协助省、市经贸委完成了7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上年度建设、运行评价工作。收集企业技术需求107项,与相关部门共同组织280家企业参加2008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
(六)组织开展化工专项整治,积极投入生态区创建
1、组织开展化工专项整治。2008年是我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决战之年,经贸局组织各镇、开发区和街道及有关部门审核排定了200家关停并转化工生产企业。4月18日区政府在行政中心召开了2008年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和节能工作会议,总结了2007年全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和节能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今年化工专项整治和节能工作任务和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今年1至11月份共淘汰、关停化工企业(项目)202个。
2、积极投入生态区创建。今年是我区开展全国生态区创建活动的决战之年,我局按照生态区创建指挥部的要求,及时起草并上报了《2008年全区生猪定点屠宰场生态区创建实施方案》。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节能减排、循环利用、降本增效、达标排放”为目标,积极组织屠宰场环境整治工作。全区33个屠宰场通过整治,已有1个屠宰场实现达标排放、9个屠宰场已接人污水管网、23个屠宰场的排放口已经封堵,由武进食品发展总公司统一组织清运。另外,在33个屠宰场中,有26个屠宰场已建固体污染物搜集箱,实行污染物干湿分开,循环利用,给农户作有机肥料。
(七)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制订下发了《2008年全区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意见》和《武进区节能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全区节能工作目标,确定2008年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4%,规模以上工业节能量20万吨标准煤。并将节能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开发区和重点耗能企业。区政府与各镇、开发区领导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节能降耗作为考核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和节能责任问责制,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任务。
2、开展节能工作调研,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督检查。上半年我们会同区统计局等职能部门组织对部分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专项调查。重点调查企业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情况,近期实施的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项目情况。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对2008年淘汰设备工作的跟踪督查,帮助企业加快实施节能技改项目,组织推荐节能降耗先进典型和重点示范项目,强化政策引导,指导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用效率。组织中天、铁本钢铁和新亚化工三家耗能企业分别参加“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江苏省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并进行了督查考核。
3、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节能减排。根据常州市下达我区的清洁审核计划,结合我区创建全国生态区目标要求,组织40多家企业参加清洁生产培训,提高企业清洁生产理念和意识,加大了推进清洁生产的力度。我们组织节能监测站技术人员对40多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现场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实施了400多项清洁生产方案,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环保效果。积极组织循环经济试点,上半年组织了江苏尼高科技有限公司、武进经济开发区等10余家企业(园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指导企业编制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帮助解决循环经济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对基础工作较好、节能减排潜力大、符合产业政策、技术先进、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重点企业推荐申报常州市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对江苏中再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推荐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4、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加强技术服务,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工业“三废”利用程度不断加深,工业废渣广泛应用于生产水泥、轻质墙板、混凝土砖等建材产品,不仅节约大量土地资源,还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一些化工企业废水、废气也逐步得到利用。例如江苏亚邦集团把原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全部吸收用于生产稀硫酸和盐酸,年创收200多万元。全区工业企业综合利用“三废”50余万吨,创造效益3.8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96%,利用工业“三废”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目前我区新型墙材占墙材总量比例达8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八)商贸工作成效显著
全力推进武进汽车城建设。新建4S店5家(东风本田、雪佛兰、欧宝、萨博、凯迪拉克),4S店总数达到26家。二手车市场一期已启动建设,汽配市场A区10.6万平方米基本建成。年内完成投资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武进汽车城被常州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列为全市首批十二家重点市场之一。组织全区流通企业积极申报省品牌发展基金,推荐区内重点市场申报省级示范交易市场,组织企业参加省工商业融资洽谈及产品展览。对全区60余个物流基地和企业进行调查摸底。落实有关企业参加省物流业的对接活动。组织湖塘纺织城和邹区灯具城申报省重点物流基地。
(九)机关建设提效能,服务企业见实效
1、机关建设提效能。通过开展“机关服务效能巩固年”活动,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制订了局机关开展“机关服务效能提高年”活动的详细方案和实施意见,严格执行“五个严禁”、“四牌一栏”。加强机关工作目标任务考核督查,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依据,并与个人职务晋升、评功评奖相挂钩。加强培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组织机关人员学习掌握国家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变化,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
2、服务企业见实效。我局通过分片挂钩、重点项目跟踪、简化审批手续、主动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对企业的服务,实效明显。1-11受理企业申报并按期办结审批项目共220件。期中:申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立项备案140件;申报返退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52件;申报返退散装水泥专项基金28件。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1、工业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工业产业规划相对滞后。
2、产业发展水平总体虽位居全市前列,但也存在多而不大、大而不强的问题,与先进地区差距明显,主要不足表现在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低、能源消耗高、本土产业弱、产业关联度小等五个方面。
3、高新区和经发区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占全区工业总量的比重不高,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偏少。
4、以五大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支柱作用尚不明显,传统产业比重过高
5、受世界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及新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性因素影响,企业经营难度加大,企业家对末来预期降低,投资积极性下降。
6、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二部份
2009年经贸工作目标、措施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突出又好又快发展的主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围绕重点,加大有效投入与自主创新,突出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基地建设,扶优扶强,提升产业层次,壮大规模经济;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具有武进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目标:
1、经济增长速度
(1)、工业总产值:
2009年完成3023亿元,年增幅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50亿元,年增幅20%;
(2)、销售收入
2009年完成2940亿元,年增幅18%;
2、工业投入
2009年完成工业投资300亿元;
3、规模企业
2009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330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23家,10亿元—20亿元企业12家,20亿元—30亿元企业2家,30亿元—40亿元企业1家,40亿元—50亿元企业2家,50亿元—100亿元企业3家,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比重达81%。
4、五大产业
2009年,五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31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总量的55%以上。
5、技术进步
2009年,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争取认定省级信息化建设示范企业4家。
6、工业集中区建设
2009年,全区工业集中区产值力争达1368亿元,年增长25%;完成工业增加值342亿元,年增长30%;实现利税98亿元,年增长25%
7、节能减排
2009年末,全区万元GDP能耗比2008年降低5个百分点。
8、武进汽车城建设
2009年新建4S店5家,汽配市场A区正式开业,汽车城全年争取完成销售50亿元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加大力度、丰富手段,综合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在高端制造业等产业上,研究制定和落实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突出重点,集中有限资源向发展重点倾斜,在土地和政策扶持上不搞“平衡”政策,不搞“一碗水端平”。对低端产业主要发挥市场优胜劣汰作用,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坚决予以淘汰,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运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清洁节能技术等改造提升纺织、冶金等传统产业。加大高新区和经发区的招商力度,加大外商、大民资、大项目和高新产业在“两区”的集聚。利用区划调整后各镇重新规划的契机,全面完成各镇新的工业集中区规划。加大特色集中区建设力度。指导各镇在利用现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扩大优势,培育壮大特色工业集中区。做大、做强一批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批有较高市场占有率、较强市场知名度的产业集群基地。整合提升湖塘纺织、横林地板、邹区灯具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
2、把培育做大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等五大产业作为我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着力将制造业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1)做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形成五大制造业基地。
一是以常发等重点企业为龙头,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大功率的柴油机、内燃机及以此为动力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
二是以常牵、今创为主,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三是以卡尔迈耶、润源经编、五洋纺机等为龙头,建设纺织机械及配件产业基地。
四是以新瑞现代化数控设备加工中心、康德盈安紧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为依托,到2010年全区形成年产各类紧密数控机床2000台(套)的水平,建成国内一流的数控机床生产基地。
五是以洛阳电机产业集群为基础,形成微电机、汽车电机、摩托车电机、电动自行车电机等各类电机产业基地。
(2)做精电子信息产业,建成现代视听、精密电子元器件两大产业集群。
现代视听产业:以新科电子集团为骨干企业,加快现代视听产品开发。
精密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以远宇电子集团(美欧、瑞声光电、瑞声声学、特种电子器材)、裕成电子、华威电子等区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建设紧密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3)做强新能源产业,建设光伏、风力发电两大产业基地。
光伏产业:以顺风光电、灵晶半导体、灵尔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大力发展光伏产业。
风力发电:加大对新誉风力发电公司、卓能风能设备有限公司等风力发电设备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
(4)做优新材料产业,建设玻纤、反光材料两大百亿产业基地。
玻纤产业:围绕新长海玻纤、伯龙三维等企业,加快发展玻纤产业。规划建设“江苏玻璃纤维工业园”,力争到2010年成为国内最大的玻纤生产、深加工基地。
反光材料:把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做成世界最大的反光材料生产基地。
(5)做强做优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
重点支持亚邦药业集团成药、神马药业有限公司中成药、佳尔科药业集团激素类原料药、天普制药有限公司生化类原料药、聚荣制药集团化学类成药做强做优,逐步培育成区域内行业龙头企业。
3、加大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有效投入持续增长的势头,增加对先进制造业的投入,把项目落实作为增加有效投入的关键。集中精力抓好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抓好重点项目推进和储备项目跟进,形成项目水平全面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投入逐年增长的良性循环。积极调整投资来源结构,确保外资、民资在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和银行信贷的支持作用。鼓励企业实行资本市场化运作、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联合重组、低成本扩张,在加快有效投入中做大做强。
4、节能排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从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试点、清洁生产和环境认证工作,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加强工业领域循环经济的规划与建设,以环境管理为核心,将清洁生产、环境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等技术贯穿到生产和消费环节,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优先发展先进技术型、节约能源型、环境保护型、生态建设型产业,在化工、冶金、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在全区初步形成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载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提高我区产业技术水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一支适合我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技人才队伍,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的新突破,在创新体系建设、资源整合,以及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地区核心竞争能力方面有新突破,逐步使我区成为区域性、国际化的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中心,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建成纺织、机械、模具、地板、新材料、生物医药、商务等一批信息网络资源平台,基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关键技术共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争创名牌的良好氛围。加大对拥有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出口名牌的企业的扶持及品牌保护力度,培育一批世界名牌。
6、积极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尽快形成与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相适应,与国际化相融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速推进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物流园区规划。着力抓好物流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建设各类专业市场,促进专业市场与一产、二产互动发展。鼓励建立产品设计、技术研发、检测检验等生产性服务机构。积极培育法律、会计、咨询、经纪等商务服务业。全面完成武进汽车城的建设,成功打造常武地区乃至全国一流的汽车消费平台,使之成为我区服务业的亮点、热点和高点。重点项目推进再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