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工业经济运行压力空前加大,全区各级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努力遏制工业经济增长下滑势头,关爱企业服务企业,全区工业经济在困境中求发展,虽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较大,但工业经济运行持续下滑的态势已经得到扭转,趋稳回暖的势头已经形成。
一、工业经济总体运行态势
1、工业产销增速逐步回升,回暖趋势已经形成
今年1-6月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18.00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62.53亿元,同比增长9.0%;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72.32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26.76亿元,同比增长8.2%。从2月份开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分别为0.5%,1.8%,3.6%,5.5%,9.0%,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工业用电量也呈逐步回升趋势,2-6月当月用电量分别为5.61、6.69、7.60、7.48、9.18亿千瓦时。
2、效益指标探底回升
1-6月全区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1.21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完成56.27亿元,同比增长2.9%;实现利润45.43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利润35.99亿元,同比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的增幅从1-2月增速-9.8%,逐月回升,销售利润率也从1-2月的最低点3.1%,回升到3.5%。销售利润率相比去年同期的下降幅度从一季度的0.4个百分点,减缓为上半年的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亏损情况明显好转,1-6月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384家,亏损面为12.0%,亏损面较一季度下降4.8个百分点;累计亏损额为2.59亿元,仅比一季度增加0.43亿元,亏损额增幅从一季度的35.7%下降到-7.4%。
3、五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均快于平均增速。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支撑作用明显。1-6月全区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87.91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规模以上增速高出4.3个百分点。完成五大产业产值647.68亿元,同比增长10.0%,比规模以上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五大产业中除新能源外其他四个产业的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生物技术及制药产业完成产值19.46亿元,增长19.4%;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191.79亿元,增长10.3%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326.98亿元,增长9.7%;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97.86亿元,增长8.3%。高新技术产业和五大产业对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5.3%和67.3%。
4、重点骨干企业发展活跃
1-6月全区共有产值超亿元企业143家,比同期增加14家,完成产值658.46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高出3.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0%。其中103家企业产值实现增长,占72.0%。全区大中型企业实现产值605.55亿元,同比增长10.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
二、制约工业经济后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与矛盾
虽然目前我区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工业经济回升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走低。1-6月,江苏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3.9%,比1-5月再降0.2个百分点,1月-6月江苏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95.1%、94.7%、93.1%、94.1%、94.1%和93.9%,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走低,直接导致企业增产不增收不增利,影响企业产出总额和盈利能力。1-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和资金利税率分别为3.5%和8.7%,比去年同期下降0.1和0.5个百分点。
2、中小企业融资不畅,企业资金压力大。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仍持谨慎态度,企业融资仍面临诸多困难。1-6月期末两项资金总额489.05亿元,同比增长7.3%,两项资金占销售收入比重为19.2%,比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4次,比同期下降0.1次。
3、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受阻,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企业定单不足,增长乏力。1-6月319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品销售收入与同期相比销售收入持平或下降的为1607家,占到50.3%,实现销售312.93亿元,下降幅度达到28.6%,同比少增125.32亿元。1-6月全区出口总额137.0亿美元,下降幅度为24.9%,与4、5月相比下降幅度仍维持在24%左右,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三、促进我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1、优化政府服务,落实扶持措施。按照保增长、促内需的要求,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要素倾斜。同时,政府部门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减轻企业运行成本,引导企业以变应变,把握危机促转型,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帮助企业解读政策,发挥参谋、顾问、协调、保障作用,为企业发展创造政策平台。
2、抓住危中之机,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国际金融危机在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调整机遇,企业要变被动为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结构调整,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有效克服危机冲击,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企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调整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
3、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强工业发展的竞争力。自主创新也不仅仅只用于高技术行业,大量传统行业在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中更需要推进自主创新。要重点围绕骨干企业,着重抓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实施,并通过落实国家和省鼓励企业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技术开发费列支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科技开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要突出特色优势产品,以培植名牌产品为重点,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