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为了解当前武进外出劳动力的基本状况,我们根据今年二季度武进农民工监测调查资料(农村住户国家调查点),对我区上半年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基本特征、就业现状及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总体来看,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区农民在外就业、收入带来一定影响,但并不明显。 一、劳动力结构
根据调查显示:二季度末,我区有10.3%的农村劳动力外出从业,比一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
1、男性多于女性。我区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男女比例为1.27:1。而本地全部劳动力男女比例为1.10:1。外出劳动力中,已婚占七成,未婚占三成。
2、文化程度较高。与全区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相比,外出劳动力有明显优势。外出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年,高于调查点全部农民平均水平1.5 年,略低于高中文化。其中,小学以下占8.0%、初中占48.0%、高中(含中专)占24.0%,大专以上占20.0%。同时,近六成外出劳动力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3、青壮年为主体。调查显示:我区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平均年龄为34.4岁,在19~50岁的占调查总数的比例高达84.0%,51~60岁占16%,没有60岁以上、19岁以下的的从业劳动力。
二、就业特征
1、外出区域以乡外县内为主。由于武进经济比较发达,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较强,因此,外出劳动力仍以乡外县内为主。乡外县内(即本镇外武进区范围内)占全部外出人员60.0%,县外省内(武进区外江苏省内)占36%,出省占4%。外出人员中,经常在家中居住(每月在家中居住超过7天以上)的占七成,不经常在家中居住占三成。武进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占有优势。同时,常武地区企业的收入相对较高,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也可节约生活成本。
2、外出方式以自发为主。监测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末,有36.0%的外出者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52.0%的外出者是自己找工作,还有8.0%的人是通过政府出面组织出外务工,而农民通过中介组织介绍外出较少。这表明目前的农民外出务工的流动依然是无序的,而且政府在其中的组织作用并不明显,同时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对城镇的一些中介组织还持不信任的态度。
3、从事行业以制造业为主。从行业上看,上半年末外出从业劳动力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高,达到60.0%,此外,多集中在传统服务业部门,住宿餐饮业占8.0%,批发零售业、教育、卫生各占4.0%。
4、五成以上从事管理或技术工作。 调查显示:外出人员中,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个体经营者各占8.0%,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占36.0%,以上合计有52.0%的人员从事着管理或技术工作。另外,4.0%的被调查者是办事人员,一线服务员或工人占44.0%。
三、收入保障
1、人均月收入小幅下降。今年上半年,外出务工人员人均月收入为1442.2元,比2008年人均月收入下降3.9%;其中,人均每月寄回带回现金1310.7元,与去年人均寄回带回现金相比,下降5.3%。与本地非农务工从业人员、本地非农自营从业人员相比,下降幅度较小,说明我区外出务工人员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
2、寄回和带回现金主要用于日常开支。从寄回带回现金的主要用途看,64.0%的被调查者带回现金用于日常生活开支,20.0%的被调查者带回现金用于储蓄,12.0%的被调查者带回现金用于自己女结婚储蓄,4.0%的被调查者带回现金用于子女上学。
3、单位或雇主交纳保险比例较低。外出人员人中,医疗保险参保比例达100%,养老保险参保比例为72%,尚有28%的外出从业人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但是,外出人员从业单位或雇主为其交纳养老保险为40.0%、交纳医疗保险为32.0%、交纳工伤保险为28.0%。说明我区一部分外出务工农民是通过参加农村基本医疗保险或自己买养老保险自我保障。
4、外出后耕地处理方式以继续耕种为主。根据上半年监测资料显示,外出人员有承包田的占88.0%,无耕地的占12.0%。承包田仍由自己与家人耕种的占81.8%,部分耕种、部分流转的占18.2%。
综上所述,由于我区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文化程度较高、有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等因素,因此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就业稳定性比本地非农务工人员、本地非农自营人员要稳定,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但是在劳动者权益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外出从业人员通过发挥自身的劳动技能优势,既减少本地的资源负担和政府的工作压力,也为维护地方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因就业地区与户籍地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影响其公民权益的不平等,是应引起政府关注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