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2004年,统计局认真贯彻区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围绕区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在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优质服务、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统计法制建设、统计队伍建设、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统计信息化建设又上了新台阶。2004年,区统计局继续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的“应当把统计信息化建设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重点,使统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前面”的指示精神,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提高网络环境下统计数据采集和应用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了“武进统计信息网”的形式与内容,提高上网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武进统计信息网”成为宣传武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统计工作成就的一个窗口。继续推进企业信息网上直报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信息网上直报应用程序,拓展了网上直报专业。目前,网上直报专业有工业、贸易业、房地产业和投资专业,全区网上直报企业已达千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4家。进一步推进村级统计信息联网工作,努力提高统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统计工作效率,目前全区有94个行政村实施了村级统计信息联网。
2、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我们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心和人代会提出的目标,密切关注、跟踪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不仅准确、及时提供统计数据信息,而且在统计预警预测和分析调研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在区两会期间编发了《2003年武进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武进概览(2001—2003)》各1000份,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好评。止10底,局机关印发《统计快讯》59 期,《统计信息》20期4000册,《统计分析资料》44 期,出版发行《武进统计年鉴——2003》1000册。召开四次经济预测分析会议,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提供了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和全年经济分析预测报告。组织开展并完成外来用工状况、武进工业经济结构和小康进程等课题调研,撰写了《控制和规范企业外来用工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升支柱产业促进结构升级确保领先发展》和《武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及展望》等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了较好的统计咨询。及时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撰写了《“两个率先”指标体系的研究分析》文章。
3、统计方法制度进一步完善。2004年,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贯彻执行工业集中区统计制度,完善和规范工业集中区统计工作,准确反映了我区工业集中区投入、建设和经济发展状况。进一步规范了“三资”企业统计制度,使我区“三资”企业统计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认真组织各镇开展农村住户调查工作,对各镇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科学评估和质量检查,保障了调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为正确反映武进农民收入、生活水平,科学测算小康实现程度提供了可靠、科学的依据。
4、统计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2004年,我们继续开展了统计“四五”普法宣传活动,进一步宣传贯彻执行《统计法》、《常州市统计管理办法》等统计法律法规,积极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全社会统计法治意识的提高。按季下达统计监审检查计划,先后对卜弋、牛塘、郑陆、寨桥、横林、洛阳等6个镇2003年年报和2004年定报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质量进行统计监审检查及调研活动,累计检查19个行政村、81家企业,签发《统计检查建议书》等统计法律文书42份,立案查处并结案三起。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并对有关镇进行了重点抽查。开展了对各镇农村住户调查质量的检查工作,全区各镇、高新区100个住户调查点逐个过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有效保证了调查数据质量。先后在牛塘等8个镇和建设局系统举办9期“四五”普法培训班,620余人参加统计法律法规考试。开展了《统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工作,对邹区等4个镇、常州特种光源厂等8家企业进行了重点检查。开展全员统计执法活动,各镇、开发区完成“三村五厂”的统计检查监审工作。全区统计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社会统计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5、统计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2004年,我们继续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全系统统计人员在思想上、作风上和行动上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遵守“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的统计职业道德规范,树立统计人的良好形象。全力抓好各类统计教育培训工作,举办统计继续教育培训班23期,培训2151余人次;举办统计持证上岗培训班10期,培训619人次;积极动员基层统计人员踊跃参加统计技术职称培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近51人参加全国统计技术职称资格考试,33余人参加全国计算机基础知识(NIT)考试。加强综合抽样调查队聘用人员管理和业务技术培训,经常召开聘用人员会议,不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制定了《武进区综合抽样调查队聘用人员管理办法》和《武进区农村住户调查工作考核办法》。基层统计队伍和统计人员思想稳定,统计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素质都有较大提高,统计力量得到充实与整合,统计关系比较顺畅。
6、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2004年,我们继续开展了镇、村统计规范化建设活动,印发了《关于开展镇、村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考评的通知》,组织开展了镇、村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考评与检查,使镇、村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保障了镇、村统计基础工作水平和源头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继续推进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规范化建设,我们抓住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财务整理的契机,再次统一印制了企业统计、财务台账,统一部署了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企业整理好台账资料,既满足经济普查填表登记的要求,又大大推进了企业规范化建设工作。
7、认真组织开展全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2004年,是全国经济普查年。我们按照国务院、省、市普查办的要求,及时成立了普查机构,组建了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先后召开了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会议、组成部门协调会议和全区经济普查工作会议等各类会议。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开展武进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三落实”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区普查办迅速开展了各项工作,认真制定了《武进区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有声有色开展了经济普查宣传活动;认真抓好了各级普查机构的组建、普查人员抽调、普查场所和经费等“三落实”工作;划分了普查区、普查小区,绘制了普查图;组织了各级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清查业务的培训;搞好了横山桥镇经济普查试点工作;开展了全区普查对象的清查工作;及时完成清查名录的数据处理工作等等。目前,正在部署普查登记正式填表前的业务培训工作,为开展普查填表登记作好一切准备。
二、2005年统计工作初步打算
2005年全区统计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两个率先”先行区的要求,团结拼搏,真抓实干,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继续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力争使统计信息网上直报工程有新的进展;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力争使统计服务质量有新的提高;进一步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力争在统计调查方法上有新的变化;强化统计法制建设,力争使统计法制环境有新的改善;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和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力争使统计队伍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全区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建设“两个率先”先行区再作新的贡献。
(一)围绕建立数据中心,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
1、研究制定“武进区统计数据中心”和“武进区统计数据库”项目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
2、进一步完善“武进统计信息网”,创新网页设计,活泼网页画面,丰富网页内容,提高网上信息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实行统计信息分级查询,提高统计信息的实用性和利用率。
3、继续推进统计信息网上直报工程建设,力争全区7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网上直报,60%的镇实施村级统计信息联网。巩固和稳定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贸易业等网上直报成果。
4、按照区政府统一部署,切实做好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努力实现信息共享。
(二)围绕“两个率先”,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统计整体功能。
1、根据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评价体系,测算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情况,及时提供监测报告。
2、统计信息工作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强化时效,进一步拓展信息领域。
3、统计分析工作要提高深度和精度,多出精品,努力争取在“采用率”和“影响率”方面再上新水平。
4、统计预测分析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提供科学、准确的经济预测报告,充分发挥统计对经济预警、监测的作用。
5、加大统计调研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抓住经济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党政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6、积极利用统计网站、统计出版物收集横向经济信息,经常性地开展横向对比分析,随时掌握全区经济发展在全省、全国所处的位置,大力开展统计新闻宣传,偿试统计新闻发布,展示武进社会经济发展新成果和武进统计部门新形象。
(三)围绕科学发展观,努力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1、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探讨研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算各地区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以逐步提高各级对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的认识,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全面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改进和规范GDP核算,稳妥实施新的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计算方法,努力做到数据衔接,平稳过渡。
3、加快“在地统计”制度的贯彻落实,进一步理顺统计关
系,准确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4、继续推进以镇为总体的抽样调查工作,进一步规范生产要素分析推算方法以及其它科学评估测算方法,抓全抓实各类统计数据。
5、进一步巩固、提高各镇农村住户调查工作,严格调查制度,规范调查操作,确保调查质量,真实、客观反映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
6、改进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积极协调社会、科技和环境保护等统计工作。
(四)完善统计管理,强化统计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统计的水平。
1、继续开展统计“四五”普法宣传教育,进一步贯彻执行《统计法》和《常州市统计管理办法》等统计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统计法治意识。
2、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有计划地开展统计检查与监审,规范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全员统计执法制度,提高统计行政和统计执法水平。
3、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力度,规范统计检查监审程序,严肃查处统计违法案件,依法保障经济普查和各项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4、要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综合整治,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信。要以GDP评估为主,完善各专业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数据质量评估方法体系。
5、强化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统一协调和管理,组织实施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清理工作,依法进行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审批。
(五)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统计工作整体水平。
1、继续抓好区委、区政府有关指示精神的贯彻落,进一步整合统计力量,稳定统计队伍,重视培养统计新生力量。
2、进一步巩固、完善和提高镇、村、企业的统计规范化建设成果。
3、继续抓好统计继续教育和各类统计培训工作,逐步使统计继续教育和统计培训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继续开展统计系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塑造统计队伍新形象。
5、大力建设统计文化,以敬业、诚信为核心,努力造就求真务实、无私奉献、朝气蓬勃、富有时代精神的统计新人。
(六)调动各方力量,争取各方支持,高质量搞好全国第一次
经济普查工作。
1、认真组织经济普查登记填表业务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到位,不留死角。
2、高度重视经济普查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多种媒体,深入开展宣传动员,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与配合。
3、认真开展经济普查登记工作,部门协调,分级负责,保质保量,确保统计年报与经济普查数据的相互衔接。
4、搞好经济普查数据处理和普查资料的整理编辑工作,充分开发利用经济普查资料,利用经济普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统计部门信息中心的主体地位。
二○○四年十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