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局文件
武质技监发〔2008〕13号
关于印发《2008年度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的通知
本局各科室、下属各单位:
现将《2008年度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四月十日
主题词:质量技术监督 工作要点 通知抄 送:江苏省常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武进区人民政府常州市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 2008年4月10日印发共印20份
2008年度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
2008年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施国家、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和区安全质量打假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质取胜和“量质并举、质量为重”的方针,着力提升“质监仪器”功能,巩固专项整治成果,推进品牌建设和技术标准战略,夯实企业质量基础,提高全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强化质监队伍建设,为全区“进军现代化,建设新武进”总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实施以质取胜,提升质量竞争能力 1、坚持质量振兴促发展。巩固和发展质量振兴工作成果,充分发挥质量工作对五大产业和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提高全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实现全区质量振兴的均衡发展。一是继续加大对质量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浓厚氛围;二是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着力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基础工作;三是每季度进行区域质量状况分析,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四是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质量振兴各项目标任务和考核评分细则,使考评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2、实施名牌战略强产业。认真组织实施《江苏省名牌战略实施纲要》,全面加大推进力度,为名牌创建工作打下基础。争创中国名牌产品2只、江苏名牌产品5只、常州名牌产品20只以上。以五大产业为重点,加大培育和扶持的力度,进一步扩大名牌建设的覆盖领域,发挥名牌企业在区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放大湖塘纺织、横林地板、邹区灯具等优势产业集群的品牌效应,促进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品牌创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名牌产业链,共享区域品牌成果。 3、强化质量管理求绩效。大力宣贯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国家免检企业、省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宣贯率达85%以上,3家企业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组织洛基木业、裕成电子、住房公积金中心等单位创省质量奖。 二、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4、工业标准化全面推进。认真组织实施区政府《加快推进技术标准工作的实施意见》,形成政府领导管理、企业自觉投入、科研机构重点支撑、中介组织规范服务、各种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应用、推广实施体系。积极协调组建以重点企业为主体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及工作组,在我区优势、特色领域实现以我区标准为基础制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充分体现我区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技术要求和经济利益,确保我区重点产品在国际、国内经济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积极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确保全年完成“采标”25只以上,新增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家,全区企业的标准覆盖率和企业标准的应复审率稳定在98%以上。 5、农业标准化步伐加快。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服务“三农”的技术基础,与农林等部门共同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强对原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长效管理,组织申报 2个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按农产品生产技术条件和操作规程等做好农业标准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制订工作。组织好农业标准化成果展示活动。 6、服务标准化力求突破。制定适应武进服务业发展的服务标准化推进计划,积极鼓励服务业争创名牌,依托名牌加快发展。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制订1项以上服务标准,建立1个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并做好服务标准化示范点的建设和管理。 三、深化专项整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7、完善监管链条。按照全过程监管要求,监督企业严把原材料进货关、产品设计审查关、生产过程质量关、产品出厂检测关,建立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的监管体系。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提高监督抽查有效性。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进一步强化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打假工作格局。 8、建立两个档案。建立齐全的包括原料进厂、产品出厂的各种票证、台账记录,产品执行标准、质量管理、技术体系建立情况记录和原料进厂、产品出厂检验记录的企业质量档案。建立对企业监督抽查、日常巡查、安全监察、执法查处、技术服务等各项工作记录的企业监管档案。 9、开展三项整治。开展以乳制品、肉制品、饮料以及食品包装容器为重点产品,食品生产集中区为重点区域,C类、D类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单位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家具、玩具、服装、油漆涂料、仿真饰品、汽车配件、絮用纤维制品、人造板、装饰材料、洗涤用品等10类产品开展集中整治,其中前5类列入第一批专项整治。到10月底,第一批5类产品生产企业100%摸清底数、建立质量档案,备案的企业标准100%复审,认证认可产品100%取证,新获证产品100%监督抽查。开展冶金行业起重机械和简易升降机、气瓶“两站”等特种设备专项整治。 10、构建两个体系。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抓好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系统建设,进一步规范预警通报、应急救援和追溯查处“三位一体”的应急工作程序。建立质量诚信体系,结合区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四、加强质量监管,提高质量整体水平 11、加大产品质量监管力度。以区域内存在突出质量问题和普遍质量问题的产品为重点,加大对相关生产企业的规范和监督力度,开展部分产品的质量抽查,提高国抽、省抽的合格率和区域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12、开展扶优扶强工作。对照2008年度国家免检产品目录,对区域内的企业进行排队摸底,积极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争创工作,确保5只以上产品成功新创国家免检产品。同时,继续开展省“双信”工作,建立国家免检产品的后备梯队。 13、推进电子监管网建设。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电子监管网建设,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保用品、电热毯、食品和化妆品等9大类69种重点产品100%加入电子监管网。 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14、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的宣贯工作,加快食品包装容器等食品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工作,抓好食品企业市场准入的现场核查和不合格项的督促整改工作。 15、强化证后监管力度。通过日常巡查、市场暗查、监督检验、回访、年审、使用食品添加剂备案等环节,督促获证企业提高食品安全保证能力。 16、落实分类分级管理。对获证企业试行A、B、C、D四级管理,重点监管高风险、易出问题的企业,提高监管效能。继续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整治,对证照齐全的小作坊,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实施有效监管。五、提高计量管理能力,夯实计量保障基础 17、扎实推进民生计量。突出集贸市场、饭店餐饮、加油站、定量包装商品4个方面,联合有关部门,加大计量监督检查和诚信创建力度,打击计量作弊行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18、积极开展能源计量。指导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能源计量体系,开展计量确认工作。开展计量节能服务工程,指导、帮助企业利用能源计量降耗减损、节能减排。六、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19、强化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教育。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和社会各界对特种设备安全的重视程度,保持警钟长鸣。 20、落实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体系。全面完成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安全告知承诺工作,树立一批有效推进“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为重点的“落实安全责任标杆企业”。 21、开展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察。以特种设备使用环节为重点,全方位实施安全监察,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结合全区化工企业的集中整治工作,加大现场安全监察力度,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督促整改,形成监察闭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22、实施特种设备动态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区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网络,实现安全监管联动。及时做好新登记特种设备的数据库录入工作,提高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七、坚持打假治劣,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3、开展质量突出问题集中整治。按照上级关于部分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部署,结合武进实际,明确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深入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针对制假售假、质量问题严重的产品,会同地方党委和政府,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开展能源类产品的专项执法工作,加大对高能耗产品的执法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食品、农资和建材市场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违法犯罪行为。 24、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按照整治、帮扶、规范、发展的方针,大力开展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活动。横林地板年内成功创建全国优质产品生产基地。 八、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质监队伍行业形象 25、开展效能建设巩固年活动。围绕效能意识巩固体系、效能提速增效体系、全方位监督体系、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和效能考评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效能建设巩固年”活动,打造精准的质监仪器,实现“强一流效能、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的目标。 2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经常性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反腐倡廉各项规定和制度的有效落实。 27、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以第三次省作风评议为契机,以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难点,以树立质监为民的服务品牌形象为亮点,大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积极推进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企业和群众。认真做好文明创建工作,开展“规范执法示范单位”、“五星级机关”、“星级科室”、“星级员工”等创建或评选活动,确保通过区级文明单位验收。 28、加强质监宣传工作。围绕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加大质监工作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质监组织文化建设,扩大质监工作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