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质监简报
第1期
常州市武进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 2004年2月23日
2004年武进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全区质量振兴工作成果,切实从源头抓好质量,优化市场经济秩序,使质监工作真正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动力的技术推进器,促进全区质量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提出2004年全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要点如下:
一、目标任务:
1、深入实施质量振兴工作,积极争创全国质量振兴工作先进县(区)。
2、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年争创中国名牌产品2只,江苏省名牌产品10只以上,常州市名牌产品20只产品以上,全区名牌产品数累计超过100只。
3、提高全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国家和省监督抽查我区产品的合格率不低于去年水平,许可证产品合格率在92%以上。
4、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贯标和质量认证工作。全年6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加强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监管工作,督促、帮助企业及时换证、领证。
5、进一步完善质量档案,做好2003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质量建档补漏工作,加强对质量数据库的动态管理,质量建档率争取达到95%以上。
6、巩固标准化长效动态管理工作成果,全区产品标准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全年确保完成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20项。
7、加强计量管理工作,年内完成20家企业的计量保证确认和50家企业的计量合格确认工作。做好对计量器具生产企业的年度监督检查工作。
8、做好特种设备的现场监察和安全检查工作,巩固气瓶专项整治工作成果,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率达到90%以上。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9、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和打假工作,把好产品出厂关,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0、做好2004年度代码证书的验证工作和换发证工作,部署开展全区个体工商户代码证书的发放工作。新增条码系统成员45家,续展率达75%。
二、工作措施:
1、对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在组织规划、质量管理、质量攻关、技术情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宣传、帮助、扶持企业争创名牌,对暂时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有计划地开展滚动培育。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认真落实有效期内名牌产品的免检政策,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快捷的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企业创名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建立健全相关企业台账,对逾期仍不申办“3C”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加大督促、查处力度。认真帮助企业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换、发证工作,对进入查处期仍未申领许可证的企业,进行严厉查处。
3、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列入抽检目录的企业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全区产品国抽和省抽的合格率。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国家免检产品和省质量信得过产品的申报工作。继续加强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工作,建立不合格产品企业“黑名单”,加大监管力度。对老5类食品生产企业中个别仍未申报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做好督促申报工作,全面部署开展新10类食品生产企业的申报工作和第三批13类食品生产企业的调查摸底工作。
4、做好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和《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的发放工作。努力提高产品标准水平,积极引导企业等同或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鼓励企业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今年列入全区重点工业产品目录的产品,按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比例要达到85%以上。切实提高企业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对标准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年内,取得标准化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要达250人以上。继续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区三农种业有限公司的“全国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争取在年内通过国家级验收,常州市立华禽畜有限公司的“武进‘雪山’草鸡标准化示范区”建立标准体系,切实推进全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5、加强企业计量基础建设,发挥计量在企业保证产品质量、节能降耗、降废减损活动中的作用。监督企业严格执行计量法律法规,强化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管理。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分别达到计量体系确认、计量保证确认、计量合格确认水平。对《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到期的企业进行年度监督检查,选择 10家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进行计量保证能力考核或争创“C”标志认证。
6、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巩固和提高前两年特种设备普查和专项整治工作成果。继续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大力宣传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提高经营者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继续做好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持证率,全年培训超过1000人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特种设备管理和现场安全监察检查,重点对事故隐患进行动态跟踪检查,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时向有关单位发安全监察意见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严厉查处非法制造、非法充装、非法使用和超周期使用等违法行为。通过监管和惩处双管齐下,确保生产安全和社会安定。
7、认真履行打假办的职责,组织、协调全区的打假日常工作,组织专项打假行动,营造全区打假氛围和合力,坚决遏制制假售假现象的发生。对发现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要彻底查处,依法惩治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对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2004年打假工作主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一是巩固一次性医疗器械整治成果,实现长效管理;二是加强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主要是电光源、营养食品等产品的整治;三是加大对冒名、冒地、冒证行为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印刷行业的整治;四是继续深入开展集贸市场、加油站计量专项整治工作;五是加快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对制假售假者建立“黑名单”信息库,积极探索建立打击假冒伪劣的长效机制,促进全区“诚信”建设。
8、加强作风建设,全力打造服务型机关。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下移工作重心,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档次,增强产业、企业和产品的整体竞争力。积极为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主动接受基层和企业的监督,以基层和企业的意见为坐标,努力建设服务型机关,不断提高质监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