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卫生工作总结
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们取得辉煌成绩的一年。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牢固树立“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精神文明和行业作风建设为动力,奋发努力,艰苦拼搏,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保障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武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系统上下全力以赴,矗立潮头,顽强拼搏,取得了“非典”防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坚持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措施得力,严防严控,做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共举办业务培训班286期,培训15207人,印发宣传资料34.23万份。在系统内医疗机构中分类设置发热门诊44个,观察病床233张,确定定点收治医院和后备定点收治医院各1家。共接诊发热病人13132人,其中隔离观察329人。对“三外”人员体检49077人,在5个道路留验站消毒出入境车辆58105辆,对随车人员测量体温125611人。专家组紧急会诊29人次,应急处理组夜间紧急出动171人次,流调22次,消杀处理26次。我区保持了零疫情记录,实现了武进成为“安全区”的目标。
(二)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爱国卫生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全系统组织2000多人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争当文明市民万人签名活动”,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过程中,全系统有180多人参与创卫宣传,发放卫生宣传资料1.5万余份,接受义务咨询570人次。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在城区组建由23人参加的除四害专业消杀队,对城区和驻常的600多家餐饮点及重要单位的除四害工作进行技术培训,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协调区级机关28个职能部门对所辖366家单位的创卫工作进行全面的反复多次的现场检查和指导,使城区卫生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卫生面貌大为改观。11月,我区以高分顺利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国家级验收。年内有9个省级卫生镇和9个省级卫生村通过了两年一次的复查,同时新创省级卫生村8个,创建常州市卫生模范单位15个。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和村级卫生组织建设,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全区共有12个镇继续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37254人,参保率为32.24%。先后在马杭、漕桥等镇召开了一体化管理现场会,11次召开村卫生室专管员例会,新建改建村卫生室22个。为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路子,局早在年初就选派相关人员组成考察组赴广东取经,并在奔牛、漕桥两镇先行试点,从开展健康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入手,重点抓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10月份在奔牛镇召开了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场会,要求各镇限期搞好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建设。目前,各镇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设置已基本完成。
(四)强化预防保健措施,注重全民健康促进,各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3月初就制订了霍乱防治预案,从4月1日起,全系统医疗机构都开设了比较规范的肠道门诊。在学龄前儿童中普遍推行使用计划免疫IC卡,上网管理儿童32948人,以镇为单位12月龄儿童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达99.2%。接种各类预防性疫苗21.08万份,各类法定传染病发病1391例,总发病率为159.9/10万,比上年下降3.28%。慢病防治覆盖全区83.78%的行政村,在351个行政村进行了高血压普查,在8.5万人中查出高血压患者1.85万人,对其中1.53万名高血压患者实行微机管理并采用NAH方案治疗。麻风新发病人1例,患病率0.96/10万。在23个镇的194个行政村开展血防查螺,调查面积626.82万平方米,查出800平方米的有螺条块1个,采用科学方法灭螺5600平方米。继续在特需人群中开展补碘3.35万人次,在重点人群中进行肠道寄生虫病服药驱虫14.77万人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1.3%,0-2岁和3-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0.8%和96.1%,孕产妇死亡率20/10万,婴儿死亡率4.5‰。完成婚前医学检查8065人,疾病检出率15.2%。4月份,我区接受市人大贯彻《母婴保健法》执法检查,并通过了市对我区妇女儿童发展“十五”规划执行情况的中期监测评估。区、镇、村三级健教网络在抗击非典、预防疾病和创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共组织健教网络培训18期,培训专兼职健教人员740名,编印和购发宣传资料36万份(册),开设专题讲座50多期,撰写新闻稿件200多篇,经先后两次对1404个单位的14.44万城乡居民进行健康知识普测,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93%和97%。
(五)加强卫生行政服务,严格卫生行政执法,整顿规范医疗卫生市场秩序。继续压减卫生行政审批项目,进入区行政服务中心卫生窗口审批项目已由原来的17项减至11项。全年共受理审批3174件,办结3168件,办结率为99.81%。局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联合执法13次,查处非法医疗机构58家,罚款及没收药品器械标值7万余元。卫生防疫部门加大了卫生监督监测力度,共处罚198户次,责令整改174户次,取缔85户次,罚款32户次,罚款总金额11.54万元,销毁不合格食品0.45吨,没收非法经营食品6.5吨。同时,对372家公共场所进行了2207项次的卫生监测,对其中25家进行了警告处罚。
(六)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两个效益”逐步提高。局对各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和设备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手术范围制定考核标准。全区28家医疗机构已有23家实行整体护理。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创建规范药房和合格药房,24家医院(卫生院)通过规范药房的验收,70余家村卫生室通过合格药房的验收。全系统共完成门诊288.23万人次,住院5.5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4.4%,28家医疗机构实现业务收入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5%。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950万元,在建工程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中医院病房楼重点工程项目和芙蓉病房楼改造工程已竣工,洛阳门诊楼工程及郑陆镇卫生院易地新建工程正在建设中。投入210万元实施了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其中32家单位的光缆连接、19家单位的局域网建设及局中心机房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已全部完成。全系统完成设备投资960万元,其中政府采购465台(件),采购总金额508.67万元。
(七)重视人才培养,坚持科技兴卫,科研工作和重点专科建设取得新成果。7个科研项目经武进科技局批准立项,获得科研补助经费27万元,其中武进中医院的《辩证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炎蛋白的临床研究》被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立项。年内有2项科研成果获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2项分获常州市科技进步三、四等奖,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3项,通过市科研成果鉴定2项。开展应用新技术、新项目3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73篇。确定常州市百名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名,引进各类人才6名,其中研究生5名,副主任医师1名。武进人民医院心内科被确认为常州市临床重点专科,武进中医院心血管科、中医儿科被确认为常州市中医重点专科。
(八)医药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开拓,市场应变能力进一步提高。武进药业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优势,采取改变股权结构、注册常州中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对所属108家零售门店组建中诚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等措施,走多方位、集约化的经营道路。同时在改善对老客户服务的基础上,以价格、服务、品种三方面的优势,紧紧抓住个私药店这一新兴市场,专人负责,送货上门,赢得了客户的青睐。2003年全公司实现销售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1.16%。
(九)深入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系统深入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和创建文明单位、“创三优”卫生服务竞赛、“满意杯”优质服务竞赛、“医疗卫生为民服务月”等活动。局妇委会组织直属单位新创省级示范岗2家,区级示范岗1家。共青团委组织创建省、市、区级青年文明号45家。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全系统有11个单位和50名同志受到上级表彰。组织全区无偿献血7500人次,献血量计150万毫升,区红十字会联合团区委为建立中华骨髓库江苏分库向社会各界发出倡议,已有250余名青年献血进入骨髓库。继续为全区243户特困家庭发放扶贫医疗优惠卡,实行医疗费用减免优惠。区卫协会热心为厂矿医务室服务,并组织厂矿、学校的卫技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学术活动。与区外经贸局共同设立外商就医绿色通道,首批为32名外宾办理“绿卡”。局机关组队参加了“夏之歌”区级机关歌咏比赛,获得优秀演出奖。组织73名职工参加常州市卫生职工运动会,在45个项目的比赛中获得11个冠军,并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和大赛优秀组织奖。全系统继续实施了药品集中采购,实现药品集中采购总额2.1亿元。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在卫生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局机关在区委党校举办了领导干部培训班,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警示教育,解决了一些观念更新和思维创新方面的问题,增强了自律意识。年内通过培养和民主选拔,先后调整了14个单位的19名干部,局领导还与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在实际工作中,多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懂专业,会管理,为本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倾注了心血。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涌现了一批受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赞誉的好干部。
第二,通过深化卫生改革,建立起公平有效的竞争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在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运行一年的基础上,局机关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镇级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实施意见》,使职工的利益分配更趋公开、公平、公正。二是进一步推进了择优用人的竞争机制。在招聘录用人员时,不仅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而且首次实行了公招公考。三是进一步健全了内部考核机制。各单位都建立了考核考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实行阶段性考核和年终全面工作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利益分配、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紧密挂钩,竞争气氛日趋浓厚。
第三,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卫生服务质量。首先是强化了院、科二级目标管理,系统内医疗卫生单位的平均目标任务完成率达93.38%。其次是狠抓了制度建设。超范围手术现象明显减少,新开展手术项目及重大手术审核严格,手术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家开展整体护理的镇卫生院全部达标。“三首”负责制等各种制度执行良好,各种收费价格公示明确,急诊绿色通道畅通,药品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爱婴医院复查合格率达到了100%。第三是质量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局机关对各镇卫生院的护理质量进行了不定期检查,绝大部分单位的护理工作比较到位,一人一针执行率达到了100%,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区卫生防疫站加强技术质量管理,通过了省技监局计量认证监督评审。武进药业有限公司新组建的中诚医药连锁公司通过了省药监部门的GSP认证,实现了批发、零售双双通过GSP认证。
第四,通过继续教育和技术练兵,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两个”素质。先后举办急救医学、病历书写规范、院内感染管理、妇产科新知识、非典防治知识等各类培训班21期,培训员工6090人次。开展全系统护理技能操作比赛,广大护士积极参与,经层层选拔,48名护士进入决赛,南夏墅镇卫生院的庞雪芬和武进人民医院的李杏妹分别获得乡镇组和直属组第一名。这次比赛,对于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整体水平,具有积极意义。继续实施第三周期继教方案。全年完成2980名卫技人员继教验证工作,对3468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继教证书信息。组织140名中高级卫技人员参加公共必修课考试,组织133名大中专毕业生参加“三基本”考试。在职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有1010人,委托南京医科大学在武进人民医院举办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49人已结业。
第五,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卫生行业形象明显改善。年初,全系统召开了行风建设大会,局与各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责任书。各单位根据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实施意见》,层层落实相关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着重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服务礼仪教育、服务质量教育和法制教育,并组织举办了党纪政纪知识竞赛。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服务承诺,聘请行风监督员,到23个镇召开卫生服务意见征询会,向机关各部门和大型企业发放征求意见表3000余份,广泛听取批评和建议。9、10月间继续开展“医疗卫生为民服务月”活动,组织医务工作者深入农村、厂矿、机关开展义诊和健康知识宣传,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特别是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广大干部职工无私无畏,敢于拼搏的奉献精神博得了各级领导和全区人民的赞誉,卫生行业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目中有了明显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