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2008-2012年卫生工作展望
武进区卫生局
一、2008-2012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武进”的奋斗目标和卫生“十一五”发展规划,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调整医疗机构布局;大力抓好村级卫生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继续创建卫生村、镇,全面提高城乡环境卫生水平;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快培养中、高级卫技人员和学科带头人,努力扩充高级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队伍;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建立并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医疗保健保障制度等为总体发展目标,全面促进我区卫生现代化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通过整合卫生资源,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中心城区和镇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基本建成设施先进、技术一流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反应迅速、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快速便捷、功能明确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初级卫生保健
推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区通过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市)达标验收,努力实现农村卫生现代化目标;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加强乡村医生岗位培训和管理,到2010年,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资格者达80%,新进乡村医生必须具有执业助理医师或以上资格。
(三)爱国卫生
深入开展卫生镇(村)创建,争创国家级卫生镇和省级卫生村;加强对镇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工作的检查、督促与评比,使镇容村貌在一定时期内明显改善。加强农村改厕工作,无害化卫生户厕率达95%以上;继续开展除“四害”成果,按照全国爱卫会和市爱卫办要求,对满五年的除“四害”先进地区(镇)进行复查验收;单位、居民区卫生达标率在80%以上;推广“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城区和农村卫生知识普及率分别达到95%、90%,卫生知识及格率分别达到90%、80%,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0%、70%。
(四)预防保健
疾病预防与控制。一是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175/10万以下(不含性病、结核病),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传染病控制在省规定的水平以内。二是巩固计划免疫成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计免和妇幼保健保偿入保率达98%以上。三是加强慢病预防控制,在普查基础上,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在稳定“慢病”防治工作基础上有所发展,使20%以上的慢性病、老年病、功能性障碍患者可获得康复医疗服务;四是继续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人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疾病的防治力度,巩固血地寄防成果,各项指标均达到省、市规定标准;五是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检测覆盖率达95%以上,检测合格率达90%以上。
妇幼保健。孕产妇管理率达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妇女病普查普治率达70%以上;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达95%以上,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4‰以下,爱婴医院复查和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均达100%。
(五)执法监督
一是强化传染病监督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执业资质、执业范围及其医务人员执业资格、执业注册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厉查处非法行医等违法行为。对“五小”行业实施长效管理。二是严格食品卫生管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均达95%以上。加强食品样品监督检测,进一步严格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率。三是强化职业病防治,加强对用人单位执业健康监护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监督覆盖率和职业健康监护率每年都有一定提高。四是加强对化妆品、消毒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及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卫生监督检查。
(六)医政、科研工作
进一步加强各学科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武进人民医院心脏内科争创省重点专科;武进中医医院达到省基本现代化中医院标准;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加快医学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和开发。
二、2008年主要工作
2008年,全区卫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把握重点,统筹兼顾,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促进全区卫生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卫生服务条件。
重点项目建设。认真实施《卫生发展三年行动纲要》,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2008年,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竣工交付使用;新武进第二人民医院正式开工建设;潘家镇、礼嘉镇、雪堰镇、湟里镇4家卫生院新建工程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
卫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卫生信息硬件设施建设,为卫生信息化发展夯实基础。加快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和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努力提升卫生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推进农民健康工程,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一是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管理工作,确保补偿正确及时,不断提升参保农民的保障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有效发挥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要在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三是继续抓好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有关城市医生晋升职称到基层服务的制度。四是深化继续教育管理,大力实施“十一五”农村卫技人员培训工程,促进乡镇医疗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五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向“六位一体”方向转型;推进农村居民健康普查,努力为社区群众提供连续服务;继续推行责任医生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主动上门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争创省、市模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三)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强化公共卫生服务。
增强疾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落实病毒性肝炎、乙脑等各类重点疾病的防控措施,确保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200/10万以下,不发生大的疫情流行。进一步强化计免管理,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预报,不断提高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慢病防治,推行社区化管理。
提高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水平。依法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0/10万和12‰以下,提高孕产妇、婴幼儿两个系统管理率,促进全区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强化对免费婚检的宣传,简化婚检流程,提高我区免费婚检参与率。
深化镇村环境整治。围绕我区“创建全国生态区、建设和谐武进”总体目标,认真组织各镇(经发区)大力实施村庄、家园环境整治,健全长效管理措施,不断提升镇村环境建设水平。抓好全国生态区创建任务的落实,确保农村改厕率达100%,无害化户厕率达95%。抓好各类卫生创建,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工作,组织开展争创国家级卫生镇和省级卫生村工作。
(四)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围绕“提高、充实、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继续重视医院内涵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强化“三基三严”训练,落实规章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基本素质;实行院务和医院收费公开,提升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处方管理条例》,杜绝大处方,控制“药占比”,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抓好医疗、行政安全,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尽可能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发生,积极构建“平安医院”。
(五)强化卫生监督执法,维护医疗卫生市场秩序。
加强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认真做好食品卫生许可及卫生监管,推广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以学校食堂为重点的校园内食品卫生实行全方位监督。加强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监督检查,做好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推进“五小”行业长效管理,对无证单位坚决予以清理。坚持主动出击、举报必查的原则,实行专业卫生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加大对各类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查处力度。
加强医疗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市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体制和机制,探索维护医疗市场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加大传染病、职业病防治执法力度。全面强化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监督检查,加大对疫情报告、医疗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监督力度,定期通报检查结果。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对有毒有害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查,推进执业健康监护规范化管理,保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
(六)实施“科教兴卫”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和科教工作。大力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对中医药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巩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区)创建成果,组织镇卫生院积极争创新一轮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加强专科建设,力争有1-2个专科成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加强科研项目的规范化管理,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
卫技人才培养。认真实施“十一五”农村卫技人员培训方案,继续做好城市医生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促进乡镇卫技人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服务能力。加强高级卫技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点专科及重点科研项目,做好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不断壮大学科带头人队伍。
二00七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