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武进区“建设‘两个率先’先行区,三年再造一个新武进”的战略目标,以组建武进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契机,强化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拓展思路,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为落脚点,以专项整治为抓手,规范执法,优化管理,全面提升我区城市管理水平,展亮武进新城风采。 二、工作目标 2005年主要工作目标:筹建一大项目;强化两大基础;抓好三大创新;实现四大突破;确保五大转变。 1、筹建一大项目。 逐步完成垃圾焚烧热电联产(BOT)项目的可研报告、环评论证、土地征用、“五通一平”、配套工程项目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组建项目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实现2007年竣工投产运作。 2、营造内外两个环境。 一是要强化规范城管局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城管执法力量,建立健全城管执法及内部运作各环节所涉及的各类规章制度,营造城管局完善、规范、向上的工作环境。二是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横向部门和广大市民关心城管工作,参与城管工作,切实形成“上下一心、横向联动、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生动格局。 3、抓好三大创新。 主要是: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即倡导建立高位协调机制;二是创新工作抓手,推行城管创优竞赛、完善工作巡查机制等;三是创新管理方式,如实行区域级差管理、推行夜间管理等。 4、实现四大突破。2005年城管工作,要在强化城管队伍建设中寻突破,在集中整治工作的力度、深度上要突破,在中心区市容面貌上有突破,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上求突破。 5、确保五项转变。即确保城管执法工作方式有转变,确保城管执法人员工作态度有转变,确保城管队伍工作作风有转变,确保广大市民对城管队伍的看法有转变,确保全社会对城管工作关注程度有转变。 三、工作措施 (一)以组建城管局为契机,加强城管队伍建设 1、严格内部职能划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以划入的职能为依据,按照 “完善、合理、高效”的原则,在城管局机关设置相应职能科室,确保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分层次、专业化协调管理。 2、全力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实施人才战略,按照“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标准,大力培养、优化队伍建设,在实践中培养、考察、提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城市管理人才。着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所有执法工作人员分期分批参加军事化训练,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团队精神。将目标责任考核制和岗位责任制和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有机结合,确保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逐步使行政执法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全力实施队伍“形象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管队伍形象。 每一位城管工作人员都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通过自身形象、自身工作、自身宣传,切实改变市民对我们原有看法。对于城管内部涌现出的正面典型要大力宣传,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切实加强行风建设,做到依法办事,文明执法,虚心接受市民提出的建议、意见,严肃查处内部违纪违规行为。 (二)高位协调,成立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 目前各级政府及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城管局刚刚组建,城市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完善,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建设、工商、公安、法院、城管等多个部门相互协调。按照常州市城管局要求,设立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大事项进行高位协调。由新成立的城管委与区各部门、镇(街道)签订城市管理目标考核责任书,把城市管理工作纳入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季度考核,定期通报目标完成情况,逐步形成各级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城市管理运作机制。 (三)夯实基础,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改革落到实处 1、逐步进行管理重心下移,树立城市管理工作重心在基层的工作理念。在强化市、区两级政府管理的同时,要重点发挥各开发区、镇尤其是其所属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承担起属地管理的重任。 2、在中心区明确界定城管局与开发区、镇的职能范围划分。切实协调划清与湖塘镇、开发区管理范围,代为保洁管理的,一并将相关费用划拨,便于城市管理任务的逐级落实,也便于目标考核体系的完善。 3、加强各开发区、镇及其所属街道的城市管理力量。队伍建设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适时向未设置城管中队的开发区、街道派驻中队及协管员,实行灵活机动的工作机制。定期对派驻人员进行考核,奖优惩劣,调动起派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四)攻坚克难,专项治理城市管理顽症 1、抓好车辆乱停放的专项整治 对一般区域和背街小巷,可以停放车辆的地方划上停车线,设立停放指示牌,增加停车泊位。各大酒店、商场做到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分类停放。对乱停车采取锁车、贴单等常规手段,对外地车以锁车为主、本地车以贴单为主等机动灵活的工作方式彻底解决车辆乱停放问题,确保道路整洁、有序、畅通。 2、抓好夜排档的专项整治 在2004年城区夜排档采取“一个集中、四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坚决取缔不在集中地点经营的夜排档,对未达到“四个统一”的要求及不将摊点周围油污清洗干净的夜排档进行处罚。 3、抓好车辆运输过程中抛、洒、滴、漏的专项整治 加大对在建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尤其是建筑垃圾、土方、建材运输管理。通过签订责任状、车辆进出工地的清洗、车箱加盖、封闭等方式,从源头上进行预防。同时,对各路段发现车辆运输中出现抛、洒、滴、漏现象,及时进行处罚,彻底杜绝污染路面、影响交通现象发生。 (五)机制出新,推行城市管理新举措 1、积极推行区域级差管理(已落实) 针对建成区范围逐步扩展延伸,城管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城市管理有必要实行有点到线向面的区域级差管理模式。在中心区范围内,明确划分一级管理区、二级管理区、三级管理区。将古方路(含花东路、河东路)、定安中路、人民路(中医院~常武路)、常武路、武宜路(中凉亭~武南河)、广电路(花园街~星火路)、长虹路、鸣新路等8条路段列为一级管理区,实行定员定岗的定点管理。将夏城路、花园路、金鸡路等路段列为二级管理区,采取日常巡查与集中整治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其余路段为三级管理区,通过错时管理、机动巡查等措施控制面上的各类违章现象。 2、探索设置公安城管执法大队(已落实) 鉴于城市管理面广量大,情况复杂,行政管理相对人威胁、抗拒甚至暴力抗法事件屡有发生,参照常州市城市管理局的做法,在区城管局设置公安城管执法中队,由区公安局抽调精兵强将进驻城管,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提供执法保障。 3、完善建立工作巡查机制(已落实) 在强化日巡查制度同时,健全夜巡查制度。探索建立城管夜巡中队,对中心区主要路段进行夜间巡查,规范夜排档,取缔无证摊点,确保中心区卫生整洁。建立局领导定期巡查制度。巡查每月安排2次,由局领导牵头,各部门主要领导参加,对于巡查发现的问题,立即协调解决。 4、加强市容管理保洁的夜间管理(已落实) 抽调精干城管人员成立夜间巡查中队,对建成区,尤其是高密度住宅区周围,就车辆乱停放、乱设摊等问题进行管理,并逐步向外辐射,填补夜间管理空白。调整环卫保洁作业时间,保洁工作由原来的4:00~17:00延伸至23:00,实行每天19小时保洁,有效解决夜间垃圾无人处理的问题。 (六)进一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 1、理顺中心区环卫管理体制 扩大、延伸环境卫生管理覆盖面,逐步把中心区绿化带、人行道、重要路段及背街小巷等纳入环卫保洁范围,解决道路保洁边界多、扯皮多、时间不一致、质量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一把扫帚扫到底,以专业化作业美化、净化中心区。 2、进一步深化环卫体制改革 在2004年环球环卫服务公司顺利转制,初步实现环卫管干分离、市场化操作试点的基础上,在城北环卫所等推行市场化操作,实现管干分离,进一步明确环卫处与相应作业单位的职责,使环卫作业单位真正走向市场化、民营化。 (七)积极推行市场化试点工作 在绿化养护和户外广告管理上积极市场化操作模式,初步实现“以市场管城市,从市场取成效”的局面。在摸清绿化养护范围、任务基础上,将绿化养护任务分成若干标段实行公开招投标。完成中心区户外广告设置总体规划,明确将公共户外广告泊位推出进行公开竞卖,分期分期将部分公共户外广告泊位使用权进行拍卖。通过市场化操作,合理的分配城市管理资源,达到优化配置的目的,展亮了城市风采。 (八)加大投入,实现城市管理新跨越 1、加大投入,完善中心区城市管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会同规划、建设等部门对中心区闹市区、主要干道、无物业管理小区在合理位置建设改造一批地上(下)停车场;切实加强中心区“城中村”及城郊接合部、背街小巷环卫设施建设;加快市场建设,彻底解决马路市场老大难问题。 2、加大投入,购置机械化设施,改革环卫作业新方式 购置高标准垃圾运送车,在中心区要确保垃圾运输机械化、密闭化,杜绝垃圾运输“抛、洒、滴、漏”。对人工作业与机械化作业进行成本比较分析,探讨中心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的可行性。可逐步在部分车流量大、人工作业难度高的区域采用机械化清扫车辆和高压冲洗车,进行机械化作业,充分树立武进城管新形象。 3、加大投入,提高城市管理队伍装备水平 从目前现状看,武进城市管理队伍装备存在着档次较低、功能不全、使用年限较远等特点。应计划分期、分批购置现代化装备,逐步淘汰现有旧装备,为以现代化方式管理武进奠定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