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武进区城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城镇建设、提升环境水平”的工作要求,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奋力拼搏,实干创新,在依法行政、市容整治、环卫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点和面相结合,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工作
1、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快出成效、务求实效的原则,相继开展了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长虹路综合整治、鸣新路、兴隆街综合整治等活动。共规范各类车辆停放13156辆,取缔乱设摊4562处,马路市场5个,夜排档37个,清理乱堆放1021余处,清理乱吊挂1616处,清刷乱涂写1623处,清除主干道杂草556处,整治店外店623家,有效改善了城区市容环境面貌。
2、景观道路整治取得成效。对常武路、延政路实施户外广告、店招店牌改造和楼宇亮化建设工作。整个整治工作累计拆除破旧等不符合要求店招店牌、霓虹灯设施230块,整改大型户外广告牌7块;拆除不符合要求指示牌、指路牌7块,拆除破损、陈旧的广告式公交站台26只,统一新制店招店牌138块,大型户外广告5块。同时,对常武路、延政路沿线广成大厦、兰新大厦、针纺城等18个节点实施楼宇亮化,使常武路、延政路成为城区的景观路、品牌路。
3、抛洒滴漏整治进一步深入。严抓管理源头,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23份,发放《建筑垃圾准运许可证》1100份,发放宣传手册1200份,提高了施工单位爱护市容的主动性和责任心。强化日常管理,采取蹲点守侯、日常巡查等方式,查处随意倾倒建筑垃圾行为18起,查处车辆抛散滴漏行为85起,减少了污染路面、影响环境现象发生。
4、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根据年度户外广告整治计划要求,对城区各主干道的户外广告、店招店牌、灯光设施按照“整治一块、巩固一块、提高一块”的原则分路段、分层次进行系统整治。全年累计发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175份,发放《城区户外广告及灯光设施更新维护通知》240份,拆除各类不符合规定的户外广告及店招店牌385块,计3180余㎡,更换广告版面、店招店牌92块,拆除绿化带内破损灯箱30余只,减少了户外广告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户外广告的档次。
5、集镇环境整治掀起高潮。各镇把“淹城杯”城管创优竞赛和镇村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对照活动要求和具体标准,针对本地市容薄弱环节,创造性地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工作,掀起集镇环境整治的高潮。雪堰、奔牛等镇针对过境车流量大、车辆停放管理难的特点,组织力量,加强镇区停车秩序管理。南夏墅、邹区等镇结合沿路两侧废品收购站多的实际,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有效解决了影响镇容镇貌的难点问题。
(二)坚持立足长效和快出成效相结合,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1、环卫管理成效显著增强。一是切实提高城区环卫作业成效。组建考核小组,细化考核办法,对环卫作业实行每日考核,针对部分路段保洁不到位、垃圾不入箱的问题,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提高了清扫保洁质量。二是着力推进城区环卫作业一体化进程。加强条块协调沟通,将马杭、鸣凰的次干道等区域纳入城管局组织的环卫作业范围,减少了推诿扯皮,逐步实现“一把笤帚扫到底”。三是延伸环卫保洁范围。成立河道保洁所,招聘专职人员对湖塘河、里底河等5条河道21公里河面,进行巡回保洁,做到天天有人清,时时有人管,有效解决河道卫生问题。四是改善城区环卫基础设施。完成《城区环卫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摸清城区环卫配套设施的现状,多方筹措资金,增加环卫设施有效投入。今年来,城区新建垃圾中转站7座,设置新型果壳箱800只,全面维修现有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收集房等,改善了城区环卫基础设施配套。五是着手建立健全各镇垃圾收运体系。为提高各镇垃圾处理水平,各镇、开发区加快以垃圾转运站、保洁队伍为主要内容的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到目前为止,雪堰、横林、郑陆、礼嘉等镇已完成垃圾收运站建设,雪堰等镇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
2、市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是逐步健全社区管理网络。为提高市容管理的覆盖率,城管局、湖塘镇面向社会公开招录25名社区协管员,并抽调执法大队精兵强将,大致按照每街道2名正式执法队员和10名协管员的标准对马杭、鸣凰、阳湖3个街道配备执法中队,有效提高了城郊接合部的专业化管理程度。二是行政许可审批效率不断提高。以“机关服务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坚持现场踏勘和书面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对户外广告、牌匾、临时占道等市容管理审批项目的把关力度。同时,进一步缩短审批工作时间,由7个工作日调整为5个工作日,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2006年共审批各类广告设施设置2440件,临时占道90件,洗车点审批5件。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容环卫责任。为进一步明确了市容环卫责任人及其市容环卫责任区,提高管理成效,城管局将《门前三包责任书》改为《市容环卫责任区责任书》,以法律约定的形式与城区各单位、商户签订了新的《市容环卫责任区责任书》,全年共签订《市容环卫责任区责任书》7320份,实现签订率100﹪。
3、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进展顺利。完成项目前期“五通一平”,配合项目公司着手主厂房、办公用房等土建工作。目前,项目主要设备采购工作已基本结束,主厂房正在进行紧张的土建施工,电网建设工作已经启动,预计今年7月可投产发电。
(三)坚持内部发展和外部拓展相结合,不断优化工作环境
1、“大城管”机制逐步建立。为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成立区城管考评委员会和相应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11名工作人员,每天对城区及相关镇的136条道路、12个广场、36个集贸市场、135个住宅小区的市容环境进行考评。半年来,累计召开双月点评会3次,出具督查整改通知书 134份,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和要求,一些突出的市容环卫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2、公安保障机制逐步完善。进一步健全联动执法机制,执法大队和城警大队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006年,城警大队和执法大队联合执法92次,出动警力276人次,现场疏导、教育100余人次,排除矛盾纠纷200起,查处相关治安案件22起,治安拘留3人,处理了不少棘手的执法案件,保障了城管执法的正常进行。
3、城管宣教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多层次开展城管宣教活动。组织力量在湖塘消费品综合市场、大学城等地开展现场城管宣传咨询,会同湖塘实小等开展“小手牵大手,共创美家园”活动,以点带面,增强了广大市民的市容环卫意识。二是积极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组织“城管热线”、“城管金点子”、“城管知识园地”、城管动态电视专栏等特色栏目,对管理难点、工作进展等进行深度报道,增强了与市民间的互动,引导市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全年在武进电视台播出动态信息150余次,在《江苏法制日报》发表专版1期,在《常州日报》发表专版1期、工作动态7篇,发表《武进日报》城管专版12期、动态信息78篇,提高了广大市民城管意识。
(四)坚持强化基础和完善机制相结合,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1、积极推行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为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从4月份起,在城管局内部开展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通过编写质量管理手册、工作流程、管理依据文件等,建立起规范、独立、运转有序的质量文件体系,组织培训了4名内部审核员,顺利通过了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成为我区率先一批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政府机关,为进一步实现城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打好了基础。
2、进一步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按照区委区政府提高机关服务效能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养成教育月”、周六奉献日等活动。组织城管工作人员开展队列训练、业务知识培训等活动,邀请相关专家举办城管执法、廉政教育、城管综合知识等讲座,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放弃周六休息日,正常工作,锤炼了队伍的意志和干劲。组织相关人员赴扬州、厦门、张家港、杭州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的管理经验,快速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3、加强督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日考核制度。进一步细化执法大队、环卫处内部考核办法,对市容管理和环卫保洁作业实行每日检查,要求及时整改,将考核结果和物质利益相挂钩,切实增强了各部门工作的主动性与责任心,提高了工作效能。
(五)坚持管理和投入并举,深入开展城管创优活动
2006年,各镇、开发区以“城镇环境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健全组织机构,合理制定活动方案,切实加强了集镇管理,各镇掀起环境整治高潮,“淹城杯”城管创优工作亮点迭出。一是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各镇、开发区针对自身管理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活动,并及时落实长效管理举措,巩固整治成果。雪堰、寨桥等镇坚持“整治一块、巩固一块、提高一块”的原则,适时组织整治行动,有效建立和落实长效管理机制,逐步消除了镇容面貌治理——回潮——再治理——再回潮的怪圈。二是镇区管理和村居管理相结合。各镇、开发区在加强集镇区镇容环卫管理的同时,扎实推进了村(居)组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做到有方案,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有考核,齐头并进促进了全镇的环卫工作,优化了当地人居环境。三是城管创优与其他工作相结合。各镇、开发区以 “城镇环境建设年”活动为抓手,有机结合镇村环境整治、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生态示范区工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开展城管创优竞赛活动。横林镇以创建国家卫生镇为契机,及时整合各部门力量,认真开展了“捆绑式”的城管环卫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常州市武进区城市管理局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