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区农林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索 引 号: 014133381/2006-00042
主题分类: 文秘工作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农业局  
产生日期: 2006-12-31 发布日期: 2008-01-0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农业品牌休闲农业、开发农业、保障体系、机关效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总结

相关阅读:

区农林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区农林局2006年度工作总结

2006年我局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围绕“面向农村,情系农业,心想农民”的服务宗旨,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在粮食生产、农产品推介、体系建设、休闲农业、效能革命上寻求突破,全区农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据统计,2006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6.62亿元,同比增5%;农业增加值21.56亿元,同比增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00元,同比增14.2%。分析全年农林工作,主要呈现八个亮点:

一、粮食生产全省领先。

2006年我局在粮食生产上坚持“强化科技、省工节本、优质高效、增产增收”的工作方针,取得了明显成效,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是苏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全区粮食生产表现为“一减三增”、五个“新突破”。一减即水稻生产面积减,三增即单产增、总产增、收入增。五个“新突破”为:一是水稻单产有新突破。06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31.8万亩,平均单产达602公斤,比去年同期增长51公斤,增幅达9.3%,荣获常州市第一、全省第二,是1998年以来的又一历史最高点。二是轻型栽培面积有新突破。全区今年水稻机插面积达26万亩,直播稻4万亩,水稻轻型栽培面积30万亩,栽培轻型化率达94.3%,高质量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年基本淘汰手栽稻”的目标任务,彻底改变了水稻种植“面朝黄土背朝天,弯腰曲背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三是病虫草防治有新突破。06年全区植保条线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做到超前预测、准确测报、统防统治,取得了条纹叶枯病发生最轻,稻飞虱防治最好,直播稻田间杂草防治最净的良好效果,全力打胜了“虫口夺粮”攻坚战,是近几年受害面积最小、损失最少的一年。四是高产科技攻关有新突破。11月2日由省委托的专家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武进项目区(运村农科所)15亩水稻超高产攻关方测产,单产为818.66公斤,再创全省粳稻单产新纪录。前黄南降500亩水稻丰产方经省农林厅、科技厅组织现场测产,平均理论单产759.5 公斤,在全省30多个水稻生产先进县市综合考评中被评为第一名,并被国家农业部、科技部有关专家认定为“苏南水稻第一方”。五是水稻育种成效有新突破。“武粳15”被农业部评定为江苏省唯一粳稻超级稻品种。武进农科所育成的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武运粳21号”已申报品种保护权并通过省级审定。

二、结构调整稳中有增。

2006年我局按照“调大做强林果业,调高做特花木业,调优做精水产畜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区政府扶持和项目支持的产业化资金达500万元,全区新增农业结构调整面积8800余亩。林果生产上围绕“搞好规划,扩大规模,连片种植”,进一步调扩林果板块,新增面积3400亩,全区林果面积达4.33万亩,水果产量达4.1万吨。花木生产上通过项目带动,做大特色基地和调优中高档、大规格苗木基地,引导“一村一品”的发展,拉长“花卉”短腿,新增花木面积4000亩,全区花木面积达14.2万亩。同时,扎实推进绿色武进建设,全区完成成片造林1.56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万亩,完善提高1.5万亩,城区新增绿地4541亩。06年末我区森林覆盖率达17.4%。夏溪花木市场年交易额达20亿元,其苗木交易额名列全国第一,交易总量位列华东地区首位。水产业通过压缩“四大家鱼”,进一步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养殖比例。06年新增调优高效渔业面积1.65万亩,高效渔业面积达6.3万亩,全区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7.1万亩。畜牧业通过大力发展“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种源畜牧业,扩大“二花脸”猪、种鹅、雪山草鸡、“娟姗”奶牛等良种的种群,加强对养殖小区的规范化管理。“二花脸”猪目前已建成8个种源基地、30个加盟农户。现代畜牧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娟姗奶牛100多头。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的规模经营水平有新提高,立华公司全年家禽出栏量(885万羽)占全区家禽出栏数的61%;全区776户饲养50头以上的专业大户年出栏生猪量(20.1万头)占全区年出栏数的62.8%。

三、打造农业品牌成效明显。

2006年,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以“树品牌、创名牌”为目标的品牌农业创建活动。一是积极开展“三品”认证认定工作。全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3个(累计达65个),无公害农产品31只(累计达102只),绿色食品4只(累计达25只),有机食品8只(累计达12只),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全年总产值达2.3亿元,占主要农产品年产值的8.3%,“三品”建设成果名列全市第一。二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目前全区无公害企业标准已达到93个,有2个上升为江苏省地方标准,12个上升为常州市地方标准;有2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水稻优质良种标准化示范区和雪山草鸡标准化示范区,均已通过验收)、3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团头鲂标准化示范区<已通过验收>、翘嘴红鮊标准化示范区和水蜜桃标准化示范区)。“焦溪二花脸”正在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证明商标。三是参展评比摘金夺银。城湾茶场的“阳湖新月”在江苏省第十二届名特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06年第三届“神园杯”江苏优质果品评比中,我区获得三金三银,金奖分别为“雪堰”牌“白凤”水蜜桃、“夏黑”葡萄和“南宅”牌“白花”水蜜桃。四是农副产品推介成效显著。去年我局以“服务市民,富裕农民,打响品牌,提升形象,带动产业,实现双赢”为目的,在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介上组织了一系列活动。4月29日在常州清潭“宁康生鲜超市”开设了“武进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展销中心集聚了武进27家农产品生产企业的160多个名特优产品,向常州市民全面宣传推介武进名优农产品;5月10日与有关单位在金陵明都大饭店举办了“武进十大农家招牌菜”评比活动,实现了田头经济与餐桌经济的对接,武进农家招牌菜在金陵明都大饭店的消费者点击率排行榜上始终名列前茅。“武进十大农家招牌菜”已经成为展示我区特色和形象一张名片,深受各级领导的好评;8月份,我局在常州市区承办了“常州时令果品推介暨武进名优水果展销月活动”,着力打响“阳湖”水果品牌。武进时令水果亮相常州文化宫广场,“走”进了常州瑞和泰副食品商场、明都超市、常州五角场果品批发市场。9月份,我局与武进日报社、武进工商行政管理局、常州远东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武进区果品协会联合发起向社会征集“阳湖”品牌水果商标图案的活动,目前“阳湖”水果证明商标已经揭晓。

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

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依托我区的区位、资源优势,2006年我们着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建成了一批如红月亮农家水庄、钦风沟紫薇园、艺林园、牟家农业观光园、寨桥德泰农业生态观光园等具有一定规模档次和影响力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06年全区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已达到14个,投入资金达2亿多元,主要景点年接待参观游览者达50多万人次。9月底我局联合武进区旅游局、武进日报社等单位举办了以“农家乐·乐农家”为主题的“武进休闲观光农业首日游”活动。2006年嘉泽镇通过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目前我区已有5家单位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位列常州市之首。经省农林厅组织专家评选,我区的三勤农业生态园和艺林园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观光农业园”。

五、“三资”开发农业势头强劲。

去年我局以农业重点项目为抓手,以“三资”开发农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一是民间、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势头迅猛。2006年我区民间、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开发5.15亿元,是近几年来投资数量最大、投资势头最猛的一年,比05年翻了一番。二是项目农业助推力度加大。通过组织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向上申报项目,去年共争取到各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农村能源和农产品质量建设项目51个,争取到项目扶持资金2691万元(其中无偿资金1896万元),有力推动了新型农民培训、科技示范基地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高效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三是外向型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去年我们还积极引导重点农业企业走出去,农副产品出口形势看好。常州环球长青珍珠宝公司年出口珍珠300多吨,销售额达3.8亿元,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龙头”。常州长江水产公司自营出口冻银鱼1800余吨,占全国出口量的70%,实现销售额320多万美元。“佳华”河蚬出口2600多吨,实现销售额185万美元。同时,我们积极吸引外商资本走进来。武进好太太食品有限公司、尊龙食品有限公司、武进水产养殖场三个单位协议利用外资2730万美元,外资开发农业开始起步。

六、保障体系构建全面创新。

围绕植物保护、动物防疫、森林防火等工作,06年我局积极探索和构建以“三大员”(镇植保技术员、村动物防疫员、专职护林防火员)为特色的三大农业安全保障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创新 “三柜一台”农资服务形式(即农药柜、化肥柜、种子柜和农技咨询服务台)。目前我区各镇农林站均已建成“三柜一台”,为农服务更加扎实具体。建立了由24名镇级植保员组成的植保体系网络,在雪堰、潘家、寨桥、礼嘉、奔牛、邹区、前黄、芙蓉等10个镇建立了苗情、病虫、土肥和蔬菜四个哨,为区级决策重大推广技术提供依据。二是抓实配强专职护林员队伍。我们在沿山4个镇建立了一支52人的专职护林员队伍,通过全面落实护林防火目标工作责任制和考核机制,去年全区的森林火警发生次数、过火面积、受灾损失是近五年来最少的一年,得到了市局、省厅的好评和奖励,并在全市、全省推广我们的经验。三是着力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防疫体系。针对当前动物防疫工作面广量大,镇级防疫队伍人手少、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在六个镇进行片动物防疫员队伍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取得“三个明显”的成效:1、防疫密度明显提高。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免疫密度达到100%的规定要求,散养家禽的免疫密度在90%以上,全区狂犬病免疫达到6万多只,为历年来新高;2、防疫质量明显提升。全年市级防检考核采集的血样,经检测口蹄疫保护率在90%左右,禽流感保护率在75%左右,处于较好保护水平;3、动物疫情明显减少。2006年由于动物防疫密度高,保护水平好,全区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基本实现安全无疫,是近5年来疫情最少的一年。防疫工作基本实现了“户不漏禽,禽不漏针”,基本达到了重大动物疫病“力争不发生,确保不流行”的总体目标。同时,各镇兽医站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有效的防疫模式。前黄和郑陆镇针对肉鸭饲养量大,防疫任务重、难度大的实际情况,依靠肉鸭经纪人和定人盯户交押金的办法来推动防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动物防疫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肯定。

七、机关效能建设水平提升。

2006年我们农林系统把落脚点放在“当好参谋,搞好服务,树好形象”上,切实提高农林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为农服务能力,做到了六个“强化”。一是强化农林系统队伍的考核、考评。加强了镇农林、兽医站实绩考核,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考核,机关各科站服务水平考核和农林场圃减负增收、安全稳定指标考核。二是强化财务监督管理力度。加强了机关、事业站及农林场圃的财务监管,局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对于重大项目和基建项目,严加管理和审计,今年共审计基建项目6个,送审金额72.54万元,核减金额10.04万元,核减率达13.84%。三是强化机关行为规则的遵守。全局人员在遵守“四牌一栏”、“五个严禁”和局制定的“四要五不六大讲”的规定等方面都能自勉自律,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四是强化为农服务水平提升。具体体现在“服务作风转变、办事效率提高、应变能力增强”三个方面。农林局事业条线共7项承诺件由原来的110个工作日缩短为83个工作日,并率先在区服务中心农林窗口实施,审批效能超过区服务中心提出的提速20%的目标。在小秧落谷期间,针对厂方在壮秧剂配方上出现的新情况,局领导、中层干部和区推广中心科技人员组成6个督查组,放弃休息日,深入到24个镇(经发区),走村串户到田头,零距离指挥,面对面指导,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五是强化农民素质培训。按照农业部新型农民培训和省农民培训科技入户工程的有关要求,组建了培训讲师团,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415期,培训农民28200人,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创业培训、农产品营销培训、招商引资培训和致福工程培训)28期,1080人,受训农民满意度达95%以上。六是强化“打假护农”行动。去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828人次,检查企业、市场及种子、肥药、饲料经营单位614个次,下达整顿通知书35份,取缔非法经营点6个,查获违规农资产品4700公斤,查处案件8起,有效保护了广大农民和市民的切身利益。

八、各行各业工作争先创优。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区农林系统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2006年我局再度被评为“勤政、廉洁、三服务”优胜单位,已连续三年获此殊荣,各行各业成绩显著。我局成功创建“省一级”标准档案室,成为全市农林系统首家“省一级”标准档案室。我局获得全省农业会展工作先进集体,省农林厅农业科普宣传先进集体,省农业资源动态监测先进集体。区林桑站获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区护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林桑站)获常州市“护林防火”工作一等奖。区水产渔政站被省渔业与海洋局评为2006年渔政监督管理文明执法单位。区畜牧兽医站被评为市农林系统先进集体,在全省检疫技能大比武中获得1名状元、2名标兵、1名能手的好成绩,在全市大比武中获得团体一等奖。“‘武粳15’成为我省唯一国家级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从常州市各单位申报的176件好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弘扬常州精神2006年下半年度十件好事之一。区畜牧兽医站承担的“雪山草鸡”及生态畜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获省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推广中心、农科所承担的“苏南单季稻机械化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研究”获得常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种子站(公司)承担的农业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圆满通过了部、省领导和专家的验收,被省厅评为国家重大项目样本方。“武进区耕地地力调查质量评价”项目通过部省验收,其部分成果在省内加以推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农林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压力仍然很大。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病虫草防治安全降本的技术对策上仍需提高;二是立足本职、深入基层、贴近农民的服务手段上仍需创新;三是动物疫病防控、森林防火、渔业防污上治本的力度仍需加大;四是农业品牌的科技含量、档次、质量、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仍需提升;五是服务队伍的技术行政化、年纪老龄化、服务一般化问题仍需重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引起高度重视,在2007年的工作中,反骄防满,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在新的一年里,再创新业,再铸辉煌。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