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农林工作的设想和打算
2005年全区农业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两个率先”总目标,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常州市武进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导向,优化农业结构为主线,增强农业综合竞争能力为核心,立足武进农业的产业基础、比较优势、资源条件和职能地位,有的放矢地整合优势农产品,强化产业的内涵发展和经营层次的提升,拓宽农业内部增收空间,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转变。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我们重点从以下二个方面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
一、合理定位,强化规划引导,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业板块、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
下一阶段全区的农业发展必须坚持以《武进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来引导产业的发展调整,做强壮大三大区域经济板块,合理定位七大优势产业,调优做精十五个特色农产品。
1、 做强壮大三大区域经济板块。对于现有的花木、林果茶、水产三大区域经济板块,全面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每个板块要建立一个工作班子,有一位分管局长挂帅,有一位首席技术专家,有一个具体发展规划,有一整套工作措施和配套政策。依托相应的重点龙头企业和夏溪花木市场、鬲湖水产品批发市场、横山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大专业市场所具有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龙头集聚作用,进一步发展壮大武进农业的三大区域特色板块。
2、 合理定位七大优势产业。全区的稻米生产产业在保证水稻面积,合理调整布局,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强化标准化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积极开发优质稻米种源产业;蔬菜园艺产业在适度发展不耐运输和易腐变质的、以叶菜为主的时令蔬菜生产的同时,鼓励发展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精细类、反季节中高档时令蔬果为主的设施化园艺业;畜牧产业积极发展“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龙头企业,拓展异地养殖基地;花卉苗木产业在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准确定位市场的基础上,重点优化产业和品种结构,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提高花农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以资产为纽带关系的“订单农业”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时令水果产业的发展要重质,以做优做精做出特色为主,有序的适度规模扩张为辅,在品种发展定位上主攻水蜜桃,发展葡萄,扩种梨子等地方特色品种;水产业发展以内涵挖潜增长和提高产业化水平为主;现代都市型服务农业产业以生态改善和景观服务农业开发、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开发为重点。
3、 调优做精十五个特色农产品。依托专业研究所、新品引繁中心、科技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等载体,继续调优做精优质稻米、花卉苗木、优质水果、特种水产、特色蔬菜、优质瘦肉型猪、雪山草鸡、种鹅、奶业、茶叶、食用菌、无花果酒、特色林业、栝楼、横山百页等15个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
二、抓住关键,拓宽增收空间,因地制宜搞好今冬明春秋播布局和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现阶段实现农民增收的主要环节。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按照“特色兴农、质量强农、服务稳农、降本促农”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拓宽农业内部增收空间,促进农民增收。
1、围绕“粮食安全、农业增效”,落实今冬明春的秋播布局。按照“一个种足,二个压缩,三个适当扩大”的指导思想安排好今年的秋播布局,即在确保明年种足30万亩水稻面积的基础上,压缩秧田面积(全区秧田控制在2.5万亩)、压缩歇冬抛荒田面积(全区不能突破2.5万亩歇冬田),适当扩大三麦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0万亩),适当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8万亩),适当扩大冬作设施农业面积(争取突破2万亩),调出2.5万亩面积进行结构调整。同时,今年秋播要加大“四个力度”:一是加大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力度。全区小麦以推广扬麦11号为主,压缩扬麦158,并适当搭配种植小麦新品种扬辐麦9798。全区油菜以油研系列当家,积极示范试种油菜新品种“镇油2号”。二是加大轻型栽培技术配套力度。全区力争推广套播麦面积1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0%;着力推广套、直播油菜技术。三是加大间套种立体栽培技术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我区可行的间套种模式主要有:麦—稻粮经型,油菜—水稻粮油型。四是加大化学除草套药和种子处理面积的力度。
2、围绕农民增收,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坚持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为导向,根据“有进有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二是耕地保护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按照“做精传统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强优势产业”的要求,重点抓好“六调二并重三开发”工作。“六调”:调扩果品业,重点扩大水蜜桃、葡萄、梨子等地方特色品种的种植面积;调优水产业,通过压缩“四大家鱼”,扩大河蟹、青虾、白鱼等名特优新水产养殖比例;调强花木业,淘汰中低档苗木品种,重点发展大规格苗木、鲜切花、盆景、房地产开发用苗木等;调精畜牧业,优先发展奶牛、雪山草鸡、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等优质地方特色畜禽,组织实施“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调稳粮油业,确保粮油面积50万亩以上,水稻30万亩以上的底线,稳定全区的粮油生产;调减蔬菜业,适当压缩蔬菜面积,腾出空间发展主导产业。“二并重”:季节性调整与常年性调整并重,扩面调整与调优提升并重。“三开发”:大力开发都市型服务农业,大力开发休闲型观光农业,大力开发生态型环保农业。明年准备选择2-3个点,分别以花卉苗木、果品茶叶、渔业垂钓为载体,积极探索以“农家乐”为主题的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开发。
3、围绕品牌农业,加大优势农产品的整合力度。一是科学规划品牌,确保优势产品做强,特色产品做大,新产品做响,老产品做精。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搞好产地、产品认证,建立优势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三是加强整合,推进品牌共享,实施一牌多品,加速形成农业名牌产业链。林果、水产、畜牧等条线重点打响1-2个品牌;建议雪堰、洛阳两镇联手打造水蜜桃品牌,礼嘉、焦溪两镇联手打造葡萄品牌,潘家、雪堰两镇联手打造茶叶品牌,同时要将“雪山”草鸡、“春晖”牛奶、“横山”百页、“三农”大米、“尊龙”酱鸭、“水中秀”青虾、“太湖”冻银鱼等一批武进的优势品牌农产品做强做大,做成名牌。四是搭建营销的平台,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发展农产品经纪人,同时积极组织名特优农产品参加各类展销“节会”,包装推介武进农产品品牌。
4、 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一要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引进先进加工技术,让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增值增效、特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做强做优。二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围绕大宗农副产品和名特优新产品,在完善提高鬲湖水产品批发市场、夏溪花木市场、横山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推进东南部果品市场建设。三要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围绕“服务城市、挺进超市”的要求,探索农副产品现代新型流通业态,积极推广农副产品配送和连锁经营。同时,要引导同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组建专业性的农产品销售公司,带动本地调整。
5、 围绕“三个提升”要求,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全面开展“一满意二争创三提升”活动,重点在“三个提升”(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服务质量、提升机关形象)上下功夫。首先,努力创新服务形式,各镇农林站从今年秋播开始,均对外公布农林热线电话。其次,充分发挥“四个载体”的作用:一是二个引试中心,即名特优水产品引试中心和林木良种引试中心,加快地方良种和外来优质品种的引试、推广;二是二个繁育中心,即良种奶牛引繁中心和雪山草鸡繁育中心,尽快投入正常运转,促进畜禽良种的推广步伐;三是二个研究所,即水产研究所和果树研究所,尽快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推广;四是二个水稻育种场,即运村农科所和鬲湖稻麦育种场,发挥种质资源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做大优质稻米种源产业。第三,着力提升“四个站”的服务水平。一是农林信息网站继续加强网络设施建设,增加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发布量和平台利用率;二是植物植检站切实搞好森林植物和农业植物的产地检疫工作,严防森林病虫扩散蔓延和其他危险性病虫的传入;三是病虫测报站,提高病虫害测报正确率、信息覆盖率和防治到位率,在做好稻麦病虫测报的同时,逐步加强花木、林果、蔬菜等主要病虫测报;四是畜牧兽医站,强化责任,健全制度,完善应急预案,落实防治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各项措施,为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二OO四年十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