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花卉苗木板块发展规划
2006—2008年
花卉苗木是绿化国土、美化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包括城市绿化、四旁植树与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各类苗木及花卉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绿化造林和生态环境建设,把国土绿化定为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武进在城乡绿化美化、绿色通道绿化工程、农田林带林网、村镇环境整治以及山区林业工程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更促进了花木板块花卉苗木产业的迅速发展。但目前武进花木板块花卉苗木产业在面临着较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找准武进花木板块花卉苗木产业在新一轮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做大做强花木板块,促进花木板块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蠃得更多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在武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特制定本规划。
一、花卉苗木板块生产现状
武进花卉苗木板块种植从七十年代起步,八十年代大发展,到九十年代进一步崛起。据调查统计,至今年6月底为止,花卉苗木区域板块已达11.8万亩(花卉0.39万亩,苗木9. 18万亩,盆景0.11万亩,草坪2.18万亩),主要集中在夏溪、加泽、东安、湟里、卜弋、奔牛、邹区等7个镇,年产花木1.6亿株,盆景60万盆,草坪种植2000平方米,鲜切花400万株。花木板块现有花卉、苗木、盆景、草坪种植专业村(花卉苗木面积占种粮面积50%以上)45个;专业户(苗木、草坪10亩以上的种植户,花卉、盆景5亩以上种植户 )5129户;花卉苗木经纪人6000多人,花卉苗木市场中间商3000多人;从业农户3万多户;具有较大规模的花卉苗木、园林绿化公司30余家。2004年花卉苗木销售额15亿元(含园林绿化工程)。目前已形成了以“两路”(常溧路、奔卜路过)沿线乡镇为中心的具有武进特色的花卉苗木产业化经营区域板块。花卉苗木重点产区夏溪镇、加泽镇分别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卉苗木之乡”、“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夏溪花木市场被确定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江苏省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华东地区10多个省市的花卉苗木集散交易中心和最大的花卉苗木专业批发市场,2004年市场交易额达16亿元。目前的花卉苗木板块生产呈现如下特点:
1、花卉苗木生产呈现规模化
花卉苗木板块种植面积基本集中,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它主要集中在东安、湟里、加泽、夏溪、奔牛、邹区、卜弋等7个乡镇,形成了以“两路(常溧路、奔卜路)”为中心的“花卉苗木种植带”,以“花卉苗木专业大户”、“联合专业苗圃”、“花卉苗木专业村组”的形式实现花卉苗木生产的集约化规模经营。现花木板块共有各类花卉苗木专业苗圃及基地100多个,花卉苗木专业大户(指30亩以上户)1000多户和一大批花卉苗木生产专业村组,种植面积占整个板块花卉苗木总面积的80%以上,超过8万亩。同时为了市场的需要,花卉苗木生产正在向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如夏溪镇章庄、甘塘、森庄等村以生产高档次松、柏、球类为主要品种的专业村,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村几个主要品种”的特色。该镇观后村花卉苗木专业大户谢建兴,投资800万元,建基地2个,面积500亩,单生产黄杨一个品种就有60万株,近两年签订销售合同达近3000万元。加泽园林绿化公司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单红花继木一个品种,面积200亩,年产大苗3万株、小苗20万株。东安镇3000多农户以生产草坪为主,面积超过1.1万亩。
2、花卉苗木品种日趋多样化
板块花卉苗木数量多、品种齐、规格全,苗木、花卉、盆景、草坪资源形成了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和供应周年化的优势。所谓产品多样化是指板块花卉苗木类型和品种实行乔、灌、花、草、藤本配套;热带、寒带、温带植物配套;花乔木、花灌木、草花和鲜切花配套;树桩盆景、花卉盆景、山石盆景配套;大众花卉苗木与名特优花卉苗木配套,各类品种已发展超千种。所谓产品系列化是指同一品种既有大、中、小不同规格,也有高、中、低不同档次,尤以各种花卉、盆景系列产品最多,仅菊花就达数百个。所谓供应周年化是指花卉苗木产品的生产上市已由过去集中在春秋两季季节性供应变为产品可以周年上市供应。
3、花卉苗木产销逐步一体化
板块花卉苗木的发展逐步形成以苗木生产基地为依托,以经纪人为纽带,以公司为龙头,以市场为窗口的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格局。整个板块6000多人的花卉苗木经纪人队伍开拓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市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市场,以郑、武汉为中心的中原市场;花木公司承建园林绿化工程,以工程促销售已成为我区花卉苗木板块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少企业还积极拓展花木租摆、绿地养护等配套经营服务,不断拓展花木销售渠道;夏溪花木市场,自八十年代初创建以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400亩,按照“立足夏溪、面向全国、汇集信息、搞活流通、服务配套、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现已基本建成了配套齐全、交易量大、辐射面广、调节功能强、信息与物流量畅的大型花卉苗木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形成了内联10万亩花卉苗木生产区域板块,外联全国20多个省市的花卉苗木产业化经营新格局,并已成为浙江、福建、安徽、广东、辽宁、江西、湖南等10多个省市和30多个周边县市及邻近乡镇花卉苗木集散交易中心。
二、花卉苗木板块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花木板块的花卉苗木生产经过三次大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产业化经营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总结分析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目前存在诸多制约花木板块花卉苗木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和问题。
1、发展认识不足,思想观念落后
我国花卉苗木产业竞争激烈,目前正处于调整时期,种苗产业如何提高水平,参与市场竞争是整个行业面临的突出矛盾。板块种苗生产长期处于自发分散、低水平发展;由于受技术、资金、市场的限制,目前对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缺乏信心,存在畏难情绪;生产经营者缺乏超前意识,缺乏品牌意识,市场观念淡薄;甚至存在盲目自大的念头,认为目前的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错,农民从花卉苗木产业获得了实惠,对花卉苗木产业面临的残酷竞争认识不足。
2、品种结构不够合理,未能形成品牌特色
我区板块的花卉苗木生产明显存在着“四多四少”:一是常规苗木偏多,高档花卉、苗木盆景偏少;二是小规格苗木偏多,中、大规格苗木偏少;三是老品种、低档次花卉苗木偏多,新品种、高档次花卉苗木偏少;四是常规露地花卉偏多,几大节日用的盆栽草花偏少。特别是用于城镇、公路、河流、庭院等中、大规格的绿化乔木更少。整个花卉苗木板块以常规绿化苗木为主,虽有生产的区域集聚优势,但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种类、品种和特色的优势当家品种较少。
3、运行机制尚不完善,产业发展缺乏活力
虽然我区板块的花卉苗木生产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的雏形,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有一批花卉苗木经纪人,有一个设施齐全的花卉苗木专业市场,但产业运行机制还存在明显缺陷。在花卉苗木销售形势好的情况下,一般花农种植花卉苗木还是有利可图,但遇到有些品种滞销时,一些经纪人(包括受外来苗木压价冲击的影响)就会采取压级压价、损害花农利益的行为。花卉苗木产业尚未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还缺乏完善的行业监督管理机制。庞大的产业规模主要依赖于产地市场的被动销售和数千名经纪人寻市场代理销售,真正具有组织、带动和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较少,规模也有限,产业整体是一个松散集合体而非有机组合体。
4、生产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不高
我区花木板块的上千种花卉苗木大都由花农靠传统经验来种植和管理,生产技术还较落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目前的花卉苗木产业主要依靠规模性扩张,科技含量低;产区自身科研基础差,科技人员短缺,技术指导不到位;片面注重生产,新品种的引繁、相关产品的研制及市场体系建设均缺乏科技含量。
5、产业投入不足,“圈圈”“框框”束缚
花卉苗木生产发展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开发方面投入太少,其投入主要靠广大农民自我积累进行简单的再生产,平均规模偏小,积累与投入能力相对较弱,大范围规模化生产的局面尚难形成。此外,受“粮食安全”圈圈的限制和“五个不准”框框的束缚难以做大做强花木板块。
二、花卉苗木板块发展前景分析
1、发展机遇
(1)城市化进程加快对花木的带动作用
根据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到2010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以上.尽管我国城市绿化突飞猛进,城市绿化覆盖率目前达2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7平方米.但至2010年,全国平均每年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还要增加2万多公顷.目前很多城市建成区需要大量苗木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如常州市争创省级乃至国家级园林城市以及我区新城区的建设等都有力地拉动了园林植物和花卉的需求。另外,我区小城镇和中心镇、村建成也是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又一潜在市场。
(2)人居环境建设对花木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改善人居环境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很多城市实行绿色图章工程,即居住区的绿地率须达到30%以上,主管部门才给予验收。同时,房地产开发商认为房地产环境质量好坏是房地产项目开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住宅区园林景观得到高度重视,房地产项目园林建设市场迅速扩张。
(3)重大项目建设对花木的带动作用
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如交通建设)极大地拉动配套园林绿化和环境建设。近年来我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庞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在公路建设方面,到目前为止,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6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2.5万公里以上。铁路、公路沿线的绿色通道建设需要大量的园林植物用于绿化和景观建设。西部大开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沙漠化和泥石流等环保建设都给花木产业提供了商机。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和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也都给花卉苗木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4)旅游业崛起对花木的带动作用
旅游及休闲渡假产业迅速崛起将大大刺激风景园林建设和旅游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据统计,2004年“十一”假期全国旅游人次达9000万,国内旅游收入达400亿元,2004年全国旅游收入达6000亿元。传统和新兴风景名胜区及旅游城市的园林景观建设,大大拉动了园林产业的发展。
(5)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花木的带动作用
中国是近20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作为精神消费品的花卉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依据先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规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花卉有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如美国年人均鲜切花消费已达30美元。我区目前人均鲜切花消费不足1元,有80%以上的家庭鲜切花还是0消费。如增加和提高鲜切花的消费,则可大大带动花卉的发展。
2、面临挑战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花卉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北、中、南三个观赏苗木主产区。据不完全统计,北部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七省市苗木生产面积已经达22.5万公顷,中部的江苏、上海、安徽、湖南、四川、浙江和湖北七省市有23万公顷,而南部的福建、广东和广西三省也有4.5万公顷,苗木生产面积大幅度上升,大部分花木生产省种植面积年递增率达20%以上,有的更是高达30%—50%,花卉苗木的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今后花卉苗木消费者对产品种类选择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花卉苗木产品的竞争将会更多地体现品牌的较量。同时,花卉苗木市场需求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如观赏苗木以前以绿为主,现在则突出生态功能,营造自然景观,加强色相和季相变化。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产业功能的拓展和花木外向化进程的加快,对品种、规模、质量、价格、服务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花卉苗木板块发展思路与目标
1、发展思路
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绿色江苏现代林业发展规划以及“打造绿色武进、建设生态家园”为指导,以跳出“粮食安全”的圈圈、突破“五个不准”的框框为引导,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花卉苗木质量为中心,按照现代化、规模化、市场化、集团化的要求,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运行有效的现代高效花卉苗木板块体系。
2、发展目标
优化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做大做强花木板块形成花卉苗木产业的区域化和规模化,用2—3年时间,扩展板块面积13368.2亩,其中奔牛镇 5450亩,卜弋镇957亩,邹区镇42亩,夏溪镇200 亩,湟里镇 6694亩,东安镇25.2亩。
重视科技,建立和完善花卉苗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现花卉苗木生产的现代化。各镇建设1—2个千亩以上各具特色、现代高效的示范基地,并建立重点户、专业大户的科技档案。
拓展营销渠道,搞活花卉苗木市场,促进花卉苗木生产经营市场化,在现有夏溪花木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加泽草花市场;东安地被植物市场;湟里垂柳市场;奔牛、卜弋珍稀乔木和彩叶植物市场等。
创新产业运行机制,联合打造名优品牌,扶持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逐步实现生产经营的集团化。
五、花卉苗木板块发展重点与策略
1、优化品种结构,培植特色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产品
随着城市绿化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要求的提高,绿化市场越来越要求树种品种的多样化。由于种苗生产的长周期性,目前新品种种苗的推出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发展花卉苗木的重点转到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方面来;转到发展中、大规格苗木和开发高档花卉、盆景生产方面来;转到发展大棚设施花卉、盆景、草花和鲜切花生产方面来;转到把花卉苗木生产作为一项现代高效产业来抓。
(1)重点发展培育大规格苗木
我区花木板块的绿化苗木生产已具备一定基础,在目前小规格苗木基本饱和情况下,发展培育大规格的苗木已成为提升我区板块绿化苗木产业水平,占领市场的重点。由于近年来城市绿化和四旁植树的迅速发展,大规格、成品苗木需求剧增,当前的成品苗木生产量与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缺口。苗木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乔木品种的正常生产周期较长,速生树种一般要3—4年,常绿阔叶树种和针叶树种一般需要5—10年;绿篱灌木品种生产周期一般也要2—3年,整形苗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过去我区的大苗培育主要采取从其他地区引进野生大树进行移植的方式进行,使一些地区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大树的移植不可避免地出现成活率不高的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大树经过移植树势受损严重,也影响绿化和观赏效果。目前应该选择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进行集约化栽培培育大苗。现将适宜发展大规模苗木的主要树种、品种推荐如下:
①常绿大苗类:香樟、高干女贞、杜英、桂花、石楠、竹柏、红果冬青、含笑类(乐昌含笑、深山含笑、亮叶含笑)、猴欢喜等。
②落叶大苗类:杂交马褂木、枫香、银杏、栾树、无患子、重阳木、合欢、七叶树、楸树、榉树、落羽杉等。
(2)适量发展适销对路的花灌木
城市绿地中以各色花灌木组成的色带是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灌木绿篱栽植密度一般12—18株/平方米,用苗量大,因此当前红花继木、金叶女贞、金边黄杨、杜鹃、紫叶小檗、金叶小檗、红叶小檗、红果火棘、金边构骨、构骨冬青、龟甲冬青等花灌木及石楠、女贞、十大功劳、构骨等绿篱植物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可适度发展。
(3)大力发展色叶苗木
色叶类苗木是近几年绿化苗木市场的宠儿。红枫、枫香、槭类(鸡爪槭、花叶槭、红翅槭)等苗木产销两旺,一些新引进的彩叶新品种前景十分广阔,如美国红叶石楠、美国红栌、加拿大紫荆、北海道黄杨、红瑞木和常绿六道木等品种,由于具有优良的观赏效果和适应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适宜大力发展。
(4)重视发展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
当前我国城市公共绿地花坛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也给城市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无穷的魅力,但是花坛花成本较高,花期相对较短,制约了大面积的应用。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的生产应用有助于大面积绿地景观质量的提高,而且随着家庭庭院绿化美化的兴起,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的应用量将进一步增加。市场前景看好、适宜推广的主要花卉及地被植物有:石蒜类、茑尾、唐菖蒲、风信子、金边矮樱、金边抚芳藤、八角金盘、桃叶珊瑚、金边过路黄、绣线菊类、葱兰、麦冬等。
2、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
目前我区的花卉苗木板块生产大都是“户自为战”,规模小,品种、规格、质量不一,很难产生市场效益。但通过近一、二十年积累,也出现了一些花卉苗木生产的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要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以研究开发为先导,以新品种、新技术为突破口,把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实行“研究开发、规模生产、应用示范、市场开拓”四者有机结合,发挥集团优势。对于现有的花卉苗木生产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份额,同时要加强联合,通过改组、改制、改造组建融生产、开发、运销、园林工程、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集团企业;要积极推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每年可以项目的方式扶持、支持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生产的龙头企业。该企业不仅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而且要达到具有2级以上园林绿化规划的设计资质。这样可以稳固本地市场,同时参与竞争,进入外地市场,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武进区园林绿化的知名度,带动本地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业的发展。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环境,优化布局,优化项目,启动民营资本对新品种开发和高科技项目投资,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一批特色鲜明、产品竞争力强的花卉苗木生产示范基地。要着重在做大做强花卉苗木板块建设上新建一批花卉苗木新品良种基地,大苗基地,高档花卉、盆景基地,盆栽草花基地和鲜切花生产基地,形成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精品的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在政府扶持下建立的产业化基地应严格按照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行,搞活机制,创新开拓,提高投资效益。
3、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升花卉苗木产业的科技含量
目前我区花卉苗木板块的生产从整体上看,大都还是生产分散,生产方式原始,生产手段落后,以致于苗木科技含量低、品种单一、档次不高、经济效益差,严重制约了板块苗木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必须加大科技兴苗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此,要加强产、学、研联合,采用多种形式与科研单位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科技与经济结合度,转化一批科研单位的新成果,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使绿化苗木的品种、品质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促进传统苗木生产向集约型、科技型现代生产转变;要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采用传统的育种技术与现代遗传工程有机结合的方法,加快组培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和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等在花卉苗木育苗中的实际应用,积极推广应用ABT生根粉、全光照自动喷雾扦插育苗、缓释肥等实用新技术,提高苗木质量和经济效益;积极培养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把人才引进作为提高花卉苗木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着力点,制定优惠政策,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持钩,邀请专家教授、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提高苗农的生产经营水平。
4、拓展花卉苗木营销渠道,盘活花卉苗木营销市场
首先,进一步加强对现有花卉苗木市场的建设与管理。花卉苗木市场的建设从外延上要扩大规模,功能上要完善设施,如电脑信息联网、交通运输、金融等综合服务。其次要进一步培育发展花卉苗木经纪人和专业经济组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大力培养和发展更大规模、更大领域、更大层次的花卉苗木经纪人队伍和专业经济组织,为他们参与市场、推销花卉苗木提供条件,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应加强对花卉苗木经纪人的培训、教育和管理,使他们懂法、守法、依法经营,提高经纪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完善行业监督管理机制。第三要发挥以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为纽带的作用,互相促进创特色。建设一个园林绿化工程,并促进其发展,二者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同步增长。我区花木板块二十多年来在花卉苗木销售和对外承接的上千个园林绿化工程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也是我区花木板块实施花卉苗木园林一条龙发展的主要途径。今后,要努力在提高规划设计方面下功夫、求突破,进一步提高能工巧匠的工艺水平,提高施工队伍的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力争使全优标准工程达90%以上,绿化成活率达到98%以上,使园林与花卉苗木成为两个翅膀,创出我区花木板块花卉苗木腾飞的特色。
5、创新机制,增强花卉苗木产业活力
各级政府应该把机制创新作为激发花卉苗木产业内在动力的一项关键措施,切实抓出成效。一是探索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为了有效促进土地向专业种植大户集中,坚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广泛推行互换、转让、租赁、入股等形式,促进土地的合理有序流转。二是探索建立新型的产业运作机制。目前我区花木板块花卉苗木生产已形成“协会+合作社+公司(基地)”产业化运作模式的雏形。强化花卉苗木协会对花卉苗木产业的行业牵头组织功能,在政府、企业和苗农之间进行广泛的沟通与联系:通过协会可以把当前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联系起来,参与国内外市场的销售;通过协会可以把分散的个体组织起来,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联合经营;通过协会可以组织培训,提高科技和经营水平,联合开发;通过协会培养市场营销经纪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三是建立社会的服务机制。在充分发挥镇农林站指导服务功能的同时,重视引导专业种植大户为周围农户搞好技术传授等服务。积极发挥农技推广部门在花卉苗木生产中的技术服务、引种试验和研究开发作用,从而壮大我区花木板块花卉苗木产业。
六、保障措施与建议
1、更新观念、调整策略
各级政府部门作为我区花木板块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加大对花卉苗木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是要坚定信念,认识到我区花卉苗木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花卉苗木生产的扶持政策,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化发展。对不同部门、不同所有制建立的花卉苗木基地,区政府要在市场准入、投入、信贷等方面实行同等扶持政策。企业、个人发展花卉苗木生产基地达到一定规模的,国家投资、贷款可以直接扶持,使其发挥龙头、示范、带头作用。对一般花卉苗木生产者也要采取以奖代补政策,鼓励其发展花卉苗木生产,建议区政府在每年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安排新发展花卉苗木者,以每亩100-150元给予补贴。二是开展花卉苗木产业宏观发展战略研究。如围绕花卉苗木产业体制创新与经营机制改革,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化进程,花卉苗木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花卉苗木育种策略与良种推广政策等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三是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发展思路。在指导思想上,以生产为中心向以市场为中心转移;在生产组织形式上,以个体分散生产力为主逐步向以联合体(企业)生产组织形式转移;在市场销售上,从以地方市场销售为主向通过专业化销售公司拓展售地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客户群和市场份额方向发展。
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分析江浙、豫冀鲁和粤湘我国三大花卉苗木生产中心绿化种苗业快速发展的成因,可以看出这三个地区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条件。首先,它们背靠我国的长江三角洲、京津走廊和珠江三角洲三个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区域,区位条件和市场条件十分优越。其次,这些地区自然地理条件和植物资源条件也具有明显优势。如江浙等省地处亚热带北缘,气候类型多样,植物资源丰富,所培育的种苗适应范围较广;豫冀鲁三省的自然条件也明显优于北京以北地区。第三,先发优势明显,品种资源的积累有利于降低成本,现有的市场份额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只要他们深入研究,科学规划,扬长避短,加强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提高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这些地区将仍然是种苗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因此我区花木板块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要合理定位发展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重点发展运输成本较高的乔木和大规格苗木以及具有本地特色的花卉苗木生产。要积极引导板块内各种生产基地或各乡镇之间进行适度的合理分工,形成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既要有利于减少区域内低层次同业竞争,又有利于加快生产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加快优势特色产品的培育和发展。
3、政策扶持、项目支撑
我区花木板块花卉苗木生产中单个苗圃生产规模过小,低水平重复生产情况普遍。政府在调控我区花木板块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时应制定相关政策,一方面政府在产业基础研究领域予以扶持,以项目的形式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开展花卉苗木生产和经营的科技创新,要在合理的市场定位基础上,找准发展方向,加大对新产品研发、引进、推广和适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政府投入,推动产业发展和产品与技术升级。
4、制定标准、规范管理
当前,花卉苗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经营上还存在鱼目混珠等现象,产品销售还主要采用“门对门”的落后的销售方式,产品营销成本居高不下,更不可能实现拍卖,网上交易等产品营销现代化。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实现花卉苗木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花卉苗木标准化主要包括生产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和品种标准化。一是扶持和引导产业标准化建设。采取政府扶持和苗户股份制等形式,建立花卉苗木标准化示范基地,生产和经营按标准化运作,使之对外成为产区或企业的形象和营销窗口,对内成为标准化示范和科研基地。二是积极组织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使苗农了解标准化建设对生产经营的巨大影响力,坚持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直接在生产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实践经验,利用标准化手段提高劳动效益,增加劳动收入,保护劳动所得。三是建立标准化的市场准入机制,开展专项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建设检查,依据产品标准对市场进行质量监督,掌握并通过有关媒体向全社会发布绿化苗木产品的质量状况,宣传推介标准化工作,使市场逐渐了解和接受标准化。
5、疏通信息、搞活市场
当前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信息不灵,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各级政府要搞好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需要,建议筹建武进花卉苗木网,定期发布花卉苗木价格行情、科技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与国内主要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主要综合性和专业性批发市场实现计算机联网,形成现代化的花卉苗木产业信息管理服务体系,为全区特别是板块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提供服务。其次要在继续做好做强产地市场的同时,按市场细分的要求,积极培育一批上规模的专业化花木销售公司,通过专业化销售公司拓展售地市场、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客户群和市场份额。要从高层次的营销组织入手,着力提升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层次,有效培育品牌、商誉、服务和核心竞争力。
二○○五年八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