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果茶经济板块近期发展规划
(2003-2005年)
今年初,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农业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发挥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调整的关键是抓好三个环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局组织人员对发展武进的特色果茶经济板块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调查:
1、 果茶面积逐年增加。根据统计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武进果茶种植面积变化为:1950年1363亩,1960年5360亩,1970年321亩,1980年4106亩,1990年7963亩,2000年15345亩,2001年19215亩,2002年34000亩。现在,优质果茶已成为我区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2、 果茶主导产品已露峥嵘。调查统计表明,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发展,全区果茶产业主导产品已经基本确定,目前种植面积较大的是葡萄、桃、梨、茶四类。以2001年为例,茶树种植面积占林果茶总面积的22.7%,果品产量中,葡萄占54.8%,桃子占16.4%,梨子占10.6%。
3、 区域性布局初步形成。从分布来看,茶树主要分布在雪堰、潘家;桃子主要分布在雪堰、潘家、洛阳、漕桥、礼加等地;梨子主要分布在雪堰、潘家、洛阳、焦溪、郑陆、鬲湖等地;葡萄主要分布在焦溪、洛阳、礼加、雪堰、潘家、漕桥等地。
据2001年统计,我区东部沿山地区的雪堰、潘家、漕桥、洛阳、礼加以及横山桥、焦溪7个镇的果品产量占全区总产量的68.9%。在去冬今春,这7个镇的经济林果又有较大发展。目前,7个镇的林果茶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3万亩,其中葡萄1.1万亩,桃子0.96万亩,茶树0.47万亩,梨子0.4万亩,杨梅0.23万亩,其他种类0.11万亩。按镇统计潘家1.02万亩,洛阳0.81万亩,雪堰0.53万亩,焦溪0.46万亩,礼加0.29万亩,横山桥0.09万亩,漕桥0.08万亩。从现有林果茶种植面积、种类和产量的分布来看,区域化分布、特色化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区域经济板块已经凸现。
4、 各有关镇均有发展计划。对于“十五”期间今后二年的发展,无论面积还是主导产品,各有关镇基本上均有初步发展计划,其中潘家1.33万亩,以杨梅、优质梨、水蜜桃为主;洛阳1.02万亩,以水蜜桃、葡萄为主;雪堰0.82万亩,以水蜜桃为主;焦溪0.8万亩,以优质梨、葡萄为主;礼加0.44万亩,以葡萄、优质梨、布朗李为主;横山桥0.43万亩,以优质梨、栝楼为主;漕桥0.41万亩,以水蜜桃、葡萄为主。预计到2005年本地区林果茶面积可达5.24万亩,其中优质水蜜桃发展到1.7万亩,优质葡萄发展到1.5万亩,优质梨发展到0.88万亩,茶树发展到0.48万亩,杨梅发展到0.35万亩,栝楼发展到0.2万亩,其它0.12万亩。
5、 建合作社创品牌已成共识。到目前为止,板块区域内已成立了雪堰水蜜桃生产合作社、洛阳果品生产合作社、礼加葡萄生产合作社、焦溪翟家果品专业合作社、潘家果农协会等一批林果生产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申请注册了常溪、焦溪、良绿(焦溪),新南(礼加),洛丰(洛阳),雪堰(雪堰),武山、城湾(潘家),常澄(横山桥)等产品商标。并已有城湾牌阳湖新月茶、武山牌碧螺春茶、雪堰牌碧螺春茶、雪堰牌水蜜桃、洛丰牌水蜜桃、葡萄、新南牌葡萄、良绿牌葡萄获得了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其中雪堰牌水蜜桃、城湾牌阳湖新月茶、洛丰牌水蜜桃、常溪牌梨均被认定为常州市名优农产品。洛丰牌水蜜桃、洛丰牌“高妻”葡萄还获得2002年省优质水果奖,城湾牌阳湖新月茶获2002年省“陆羽杯”特等奖。可见,区域内果农的组织化程度正在提高,广大干群的茶果产品品牌和名牌意识日益增强,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
6、 扶持政策不平衡性较大。各镇在推动林果发展时都采取了一些激励引导政策,一般的做法是对新增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进行一次性奖励,或发放贴息贷款,对村委进行考核奖励等,但多数镇力度不大,也不稳定,镇与镇之间不平衡。
同时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例如:连片发展的土地流转难,专业市场及营销体系建设不完善,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信息服务难以及时传到农户,农田基础建设投资较大、农业投入不足等社会化问题均待研究解决。技术上如品种、种苗引用、标准化优质高产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产量大小年调控技术等实际问题也亟待研究解决。
二、规划设想:
我们认为,全区果茶板块经济完全可以进一步发展,并成为我区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但必须认真规划,强化引导,迅速实施。要从简单的行政区域内的品种结构调整转向按生态区域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合发展果茶的各种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效益为中心、致富农民为目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
武进特色果茶经济板块的区域范围为东南陈万山地区的漕桥、潘家、雪堰、洛阳、礼加五镇和东北舜过山地区的横山桥、焦溪二镇。据1981年土地详查,该地区总土地面积44.05万亩,其中耕地30.12万亩,山地3.65万亩,规划到2005年,果茶面积发展到6万亩,其中水蜜桃1.8万亩,葡萄1.5万亩,梨1万亩,杨梅0.7万亩,茶0.5万亩,其它0.5万亩。从目前各镇发展规划来看,主要缺口在杨梅和梨子。杨梅主要应在潘家和雪堰的山区发展,凡处于向阳面的山地中下部和背阳面的全部,又是不属于国家公益林的现有薪炭林、低产用材林和荒山,均可有计划地成片招标,依法综合开发种植。梨子则可重点在焦溪、横山桥、礼加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水蜜桃和杨梅的生态适应性要求很高,我区沿太湖丘陵山区及周边地域为最适宜生长区,外地竞争对手少,加上品优味美,市场需求量大,完全可以发展成武进的优势特色果品,建议政府重点扶持发展。
为了发展壮大果茶特色板块经济,有关乡镇应坚持“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发展思路,统筹规划,逐年推进,提升产业水平,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果树是多年生植物,投产期长,投资成本高,品种更新慢,一定要有计划发展,提高基地稳定性;二是各种果树适宜生长的生态环境地域性很强,切忌盲目引种造成重大损失;三是一定要有市场意识,追求质量效益,在政府规划引导、农民自愿种植的基础上稳步发展,这就更需要加强科学的规划和理性的引导。关键是我区的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能否满足引种果树的生物学特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这就是科学规划的重要性和现实性。
三、对策建议:
要实现上述规划设想,打造武进特色果茶板块经济,区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引导。
1、 引导土地流转。林果生产投资大、周期长,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尤其重要,建议区政府对于山区发展杨梅和水蜜桃种植出台专门政策,吸引三资开发。对于平田地区发展果树则可提倡由村委出面租用农户承包田然后成片发包开发。区政府应出台奖励政策,鼓励镇、村两级按全区的总体规划成片发展特色林果生产。
2、 引导品种更新。目前中国的果树种植面积已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但进口洋水果在中国市场上仍然是价高货俏,这说明品种和品质是林果业的生命线,也是林果业效益的增长点。农林局及有关乡镇今后要根据规划,有针对性引进水果新品种试种,适应我区种植的再逐步向面上推开。以持续有效地提高武进果茶的品种更新速度、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 引导标准化生产。面对市场准入,鲜食果品的标准化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镇要像规划工业园区一样规划好林果生产基地。并利用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基地内的生态环境,建成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各镇农林站要加强技术指导,引导果农实施标准化生产,对果品进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积极争创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区政府对获得省级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定的单位都应鼓励支持,及时以奖代补。
4、 引导市场营销。6万亩特色林果茶都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可生产果品10万吨以上。而且杨梅、水蜜桃、葡萄都是不耐贮运的鲜果,销售半径较小,季节性较强。除了在品种安排、生产技术上调控上市季节,拉长上市时间和应用保鲜冷藏措施调节上市数量外,政府要鼓励引导市场营销。一是要培育营销专业市场,目前该板块内北部已有横山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南部还可以建一个,由于南部各镇都有建市场的积极性,区政府应及早规划选址,以免重复建设;二是要培育果品经纪人队伍,目前各镇都有一些果品经纪人,但人数还远远不够,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三是要树品牌、创名牌,这除了把好优质果品生产关以外,全区要每年举办一次诸如果品节、展销会、洽谈会之类的由政府搭台、果农唱戏的大型专业活动,让果品企业上台唱戏,并积极参加省内外名优产品评比,逐步提高武进果品的知名度,促进销售;四是要鼓励发展订单农业,让果农吃上定心丸,减少市场风险,果品市场要做到上联超市、深加工企业,下联基地、专业户。
5、 引导精深加工。加工有两个方面:一是初加工要精致,要普及果品分级,用精致的小包装上市;二是深加工要上档次,要及早规划上规模的冷库和果品加工厂,增强保鲜冷藏能力,延长上市期限,并通过深加工开发风味独特、消费者喜爱的系列新产品,挺进超市,占领市场,提高附加值。
6、 引导龙头带动。实践证明,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龙头企业带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做强做大我区果茶板块经济,各级政府应在培育扶持果茶产业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制定政策,加强扶持,尽快在现有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市场、加工企业中,培育出几个上规模、有实力、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能带动、诚信度高的果茶产业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动全区果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7、 引导专业服务。为确保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鉴于一些果园、果农关键季节劳力紧张、技术缺乏、疏于田管等情况,可以组织一些自己没有果园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岗位培训后组建果树管理单项技术服务队,像当初洛阳的珍珠姑娘为各地嫁接蚌珠一样为各地果农上门服务,从事果树嫁接、整枝、施肥、搭架、绑扎、疏果、套袋、采收等专项技术服务,这样既解果农季节性生产燃眉之急,又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二OO三年十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