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和区人事工作会议精神,今年以来,我局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出发点,全面加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以行政效能建设为侧重点,切实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以工作创新创优为着力点,全面提升各项人事业务水平;以树立整体形象为落脚点,不断强化人事部门自身建设。全面部署,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人事人才工作目标任务。 一、2006年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06年全区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要点》,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才工作成效明显 1、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人才管理平台。一是编制出台了《武进区“十一五” 人才规划》。二是下达了“十一五”人才规划目标任务和《2006年度全区新增人才指导性计划》。三是编制了《武进区2006年度高层次、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四是修订出台了《武进区人才开发资金实施办法》。 2、建设载体,着力构建人才创业平台。一是认真做好今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培育和申报,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备申报单位3个。二是组织武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升格的申报工作,协调相关优惠政策落实。三是注重做好引智工作。组织今创集团等2家企业赴英国、德国招聘高层次人才;年内申报引智项目35项,已实施项目11项,聘用外国专家19名。四是建立专家联系制度。成立了“常州市武进区留学归国人员和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组织了高层次人才”健康快车一日行”活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内联外引,着力构建人才集聚平台。一是认真开展各级专家的选拔工作。推荐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和市级拔尖人才7名。二是积极做好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资助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我区2个项目列入资助项目。其中常州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霍连文负责的兆瓦风机产业项目被列入A类资助项目、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刘恒权博士负责的直饮水工程专用涂料产业项目被列入D类资助项目。三是认真组织各类人才交流活动。今年以来,先后组织141家用人单位到合肥、武汉、南京等地区和高校招聘中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先后举办毕业生寒暑假双选会、优秀民营企业招聘会、首届制造业人才招聘会等11场大型招聘活动,举办星期日固定人才集市45期,共组织1883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年内引进各类人才5452人,其中中高层次人才1780人。 4、开拓市场,着力构建人才服务平台。一是拓展人才市场服务功能。新增人事总代理单位25家,新增个人人事代理623人,新增派遣单位11家,新增派遣人员646人,新增会员制单位35家。截止到目前,共接收各类毕业生档案4005份,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1573名,其中本科毕业生823名,硕士毕业生32名,博士毕业生1名。二是拓展人才交流信息渠道。在办好人才市场网站的基础上,投资18万元在《武进日报》设立了《人才?就业广场》专版,推出“引才热刊”、“荐才榜”、“人才加油站”、“相约星期天”等栏目,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架起了沟通桥梁。到目前为止,共出版37期。三是构建人才服务网络。投资800万元建立“科教城人才分市场”,以更充分地吸纳科教城技术型人才资源。力争明年初进入试运行;在横林、横山桥、礼嘉、湖塘、邹区等5个镇和教育、卫生、工商联等3个部门设立了8个人才工作站,进一步把人才工作向基层延伸,实现区镇二级资源共享;在江苏新科集团、常发集团、东华纺织集团、亚邦集团、中天钢铁集团等5家企业建立了我区首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四是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认真组织人才开发资金审核发放,10名专业技术人才获政府资助,资助金额合计57.68万元。树立先进典型,戴志诚等10名自主择业、创业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受到表彰。加强评审机构建设,调整了教育、交通、建设、水利等10个专业的评委库成员;组织申报评审各类职称材料3122份,其中推荐高级职称256名、中级职称846名;在卫生、农业、交通、文化系统各选择1个单位作为职称评聘分开试点工作;加大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力度,年内共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25期,培训1923人次,组织考试3184人次。 (二)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人事编制管理更加规范 1、认真做好编制、计划管理基础工作。全面梳理镇级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册人员,对全区各镇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实名制核对,逐步完善镇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台账。制定出台了《加强镇属事业单位管理的意见》,对镇属全民事业单位实行“编制总控、按编核费”的管理办法,精简管理机构,整合行政资源,切实减轻财政担,进一步理顺区、镇管理事权。做好机构编制审批管理工作。全年受理41个部门53份有关机构编制的请示报告。组织实施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年检工作。全区491家事业单位参加年检,年检率100%。在常州市编办组织的检查中得到了好评。 2、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专门发文明确各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要求实有人员在乡镇机构改革前只减不增;组织机构编制专项督查,有效地控制了镇级机关、事业单位包括镇属集体事业人员的增长。对区级机关内设职能科室设置、名称以及中层干部配备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区级机关、镇级机关的领导职数(包括非领导职数)和实际配备领导数(非领导人数)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核对。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区机关实施控编管理的通知》,严格控制全区行政机关编制,实施机关10%控编率,冻结区级机关行政附属编制,清退借用人员和临时用工。结合区级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把清退借用人员和临时用工列入行政效能建设检查考核内容。 3、公务员队伍管理不断加强。一是完成了公务员基本情况调查。全区实施公务员制度机关的编制4086个,实有3400人;群众团体编制59个,实有45人;参照(依照)管理事业单位编制327个,实有221人。二是认真做好公务员招录工作。推出31个职位,招录国家公务员30名。三是积极实施公务员培训工程。组织3452名机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公务员法》的培训考试和学法考试;对52名新录用公务员进行了初任培训;会同组织部、机关工委对区级机关78名新任中层干部进行了更新知识培训;对46名军转干部进行了岗前培训。拟定了《武进区公务员“5+X”能力培训工程的实施意见》,并认真组织实施。四是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对47个单位中层职位竞争上岗方案进行审核,推出233个职位,经过竞争,有224名同志被聘任为中层干部。五是认真做好全区公务员登记工作。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会同组织部制定了《常州市武进区公务员登记工作方案》,目前全区参加公务员登记的86个单位已全部进行了登记,登记人数为3556人。六是根据上级要求,认真抓好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申报工作。截止到目前,完成了6个事业局、8个群团组织和26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的申报工作。 4、工资管理、考核奖惩工作规范运行。制订了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内聘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标准。完成了武进宾馆、圩塘汽渡、公路苗圃等单位239名在职和79名离退休人员基本信息的核对和移交工作。完成了2005年度考核工作。全区20498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了年度考核,其中优秀等次为2620人、称职(合格)等次17862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10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6人,不定等次(缓定等次)303人。完成2005年度行政奖励工作,5人记二等功、65人记三等功、373人获行政嘉奖。认真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体检。自今年起,健康体检每年组织1次。制定出台了《武进区机关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实施办法》,组织机关事业单位4500余人进行了体检,编印下发《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工作人员健康知识读本》9200册。组织100名优秀公务员赴港澳、山西、内蒙、九寨沟等地进行健康休养。 5、军转解困和军转安置工作圆满完成。改变企业军转干部解困补贴发放形式,按规定为757名企业军转干部发放275万元解困补贴。目前,我区企业军转干部总体保持稳定。完成了46名军转干部和12名随调家属的安置任务。 6、信息化建设和人事宣传工作明显改进。一是建立了教育、卫生、农林、水利、农机、金融和工业企业7个中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共录入11150名中高层次人才的相关信息。二是积极宣传人事人才工作。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信息150余条(篇),编发《武进人事》12期。三是认真完成了《区属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我区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情况调查》、《湟里镇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官”的调查与思考》、《加强平时考核,提高机关服务效能》等课题的调研。其中《我区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情况调查》被区委办公室编入《内部参考》。 (三)超前谋划,稳步实施,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1、开展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调查。会同财政局等部门对全区344个区属事业单位的编制、在编人数、实有人员以及资产等情况进行调查。向区政府提交了《区属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对区属事业单位的分类定位和改革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同时对344个区属事业单位按单位性质、职能调整趋向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类,为下一步事业单位资产整合和分类管理改革奠定了基础。 2、做好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工作。按要求完成了武进宾馆、交建总公司、圩塘汽渡、公路苗圃等4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收回事业编制924名。 3、积极参与区资源整合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为确保我区资源整合工作顺利进行,研究拟订了各类干校、培训中心(学校)职能归并及机构调整建议方案、《关于区各类培训中心、干校资源整合中人员分流的实施办法》和《关于区工贸企业资源整合中有关人员分流的实施办法》。 4、推进事业单位聘用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扩大我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规范事业单位设岗定岗管理工作。 5、建立人事考试网上报名系统。对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实施了网上报名,为教育、卫生系统等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370名。 (四)强化效能,严格管理,自身建设健康发展 1、机关服务效能建设活动扎实开展。围绕强化“四个意识”,推行“四项公开”,提升“四种能力”的要求,扎实开展“机关服务效能建设年”活动。结合效能建设活动,认真开展“勤政廉洁三服务”活动。一是制订了《武进区人事局2006年度“勤政、廉洁、三服务”竞赛活动规划》,逐级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二是组织开展了“让党徽在效能建设中闪耀”和“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人事干部”演讲比赛、“效能建设大家谈”和“全省学昆山,人事部门怎么办”征文比赛。三是在全区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等社会热点工作中推行“阳光工程”,会同《武进日报》联合举办了“民生连线”栏目,现场解答群众关注的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问题。四是认真做好建议、提案答复和信访工作。通过与代表委员电话联系、召开座谈会进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答复建议提案12件;完善信访工作体系,切实维护信访人员的合法利益,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全年收到来信60余件,接待来访人员160余人。 2、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一是抓考核促管理。制订了《平时考核实施办法》、《关于加强人事人才工作宣传的意见》和《人事宣传工作考核办法》。二是抓基础促管理。编发了《“十五”期间人事人才工作基础数据汇编》。三是抓目标促管理。下达了《2006年度亮点工作争创方案和科室工作目标任务》。四是抓竞争促管理。组织了机关中层职位竞争上岗,9名同志被聘任为局中层干部。五是抓制度促管理。修订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人、管理人、约束人。 3、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组团参加区级机关“劳动保障杯”体育比赛、“建设杯”乒乓球比赛和“交通杯”趣味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举办了春节职工家属联谊会、第三届人事系统“人事杯”乒乓球比赛。组织全局人员祭扫烈士陵园、参观新农村建设成果。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凝聚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好成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以“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人事”的理念为指导,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人事人才工作健康发展。具体地讲,我感到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 1、明确工作目标。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年初,我们有针对性地理清了工作思路,坚持把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从而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纲举目张。 2、创新工作内容。明确“人事人才工作要主动贴近于经济建设、贴近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原则,主动找准位置,融入大局,无论是制定年度工作目标,还是开展具体工作业务,都注重贴近实际设计自选动作,在机关服务、人才服务和促进毕业生就业方面创新工作内容。 3、改进工作方法。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年初,把“人才工作站建设”、“人才开发资金管理与使用”等五项工作作为亮点工作争创内容,并明确了责任科室和分管领导,保证了重点工作的有效实施。 4、振奋工作精神。把开展“树立形象,提升能力”主题活动作为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每个职工发扬团队精神,树立集体主义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由于思想统一、目标一致、工作协调、凝心聚力,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在充分肯定取得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人才人事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力度还不够,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系统性还不够;二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凸现;三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不大;四是人事领域涉及利益分配的矛盾有所上升,与此相关的信访问题不断增加,人事领域的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在今后的改革实践中加以认真研究解决。 二、2007年工作初步打算 2007年,全区人事人才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重点,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为主线,以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构筑创新型人才高地,充分发挥人才强区的磁场效应;努力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队伍质量,不断提高人事人才工作服务水平。为建设和谐武进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创新行政管理体制 1、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与组织人事、财政预算管理相配套的约束机制。严格人员编制的实名制管理,从严控制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长,重点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增加。加强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对各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冻结后的督查工作,确保镇级机关、事业单位5年内人员只减不增目标的实现。规范各类协管员的使用和管理。 2、适时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按照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做好全区乡镇机构编制的重新分配工作,并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加强调查研究,适时推进乡镇政府机构改革。 3、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明确各类事业单位经费渠道。研究探索镇属集体事业单位人员控制管理办法。逐步调整、统一镇全民事业单位津补贴标准,研究制定《镇全民事业单位津、补贴管理意见》。研制新的工资统发软件,加强工资奖金的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1、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认真贯 彻执行公务员法配套文件,做好公务员管理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全力保证公务员法顺利实施。 2、大力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认真做好2007年全区公务员招录工作。按照大规模培训公务员的要求,全面实施“5+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继续抓好新录用公务员培训、军转干部培训及公务员《现代经济科技理论与常州可持续发展》公修课程的培训与考核。 3、认真做好军转安置工作。制定《武进区营职以下及技术级军队转业干部考试考核安置办法》,确保军转安置工作圆满完成。 (三)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1、启动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结合区属事业单位资产整合,做好公益类事业单位的调整重组,重点做好被整合单位人员编制的调整和人员分流工作。 2、完善分配制度改革。组织实施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试点工 作,拟订《事业单位推行岗位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建立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3、推行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岗位管理。在总结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岗位管理意见》,全面实施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岗位管理。 4、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录用办法。 (四)强化人才服务功能 1、大力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一是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武进”要求,研究探索构建武进创新人才新高地的措施和对策。二是制定《关于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的实施意见》,以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来武进创新创业。三是认真编制《2007年度全区新增人才指导性计划》和《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2、大力加强人才载体建设。一是继续推动新科、亚邦集团博士 后科研工作站的正常运行,协调做好今创集团、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报批工作。二是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制订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优惠政策,督促高新区完善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各项功能和园区设施建设与管理。三是加强与科研院所、重点院校的联系,建立中科院武进人才科技推介中心,构建我区智力资源的网络平台,实现内联外引。四是加强科教城人才分市场建设,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管理的模式。 3、大力培养高层次人才。一是组织开展行业精英评比表彰活动。 二是分行业建立国家、省、市级专家后备队伍,加强各类专家的培养推荐力度。三是充分发挥留学归国人员和高层次人才联谊会的作用,经常组织会员开展工作交流和联谊活动。四是建立以教育培训为主导的人才培育机制,研究制定《企业领军人才培训工程五年规划》。 4、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大力发展网上人才招聘,举办武进区首届网络招聘会,做强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市场联动效应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外出招聘,大力引进各类中高层次人才和紧缺的技能型人才。组织开展毕业生转岗技能培训,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 5、完善人才服务网络建设。力争每镇设立人才工作站。 (五)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结合“机关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开展“强效能、创亮点、争一流”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开拓创新,强化服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1、树立“三个理念”。即:牢固树立崇尚事业追求,勤奋敬业的理念;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勇于创新的理念;敢为“人先”,争创“第一”、争创“唯一”的理念,努力使我区人事人才工作在全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塑造“三种形象”。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金点子”活动、组织一次实地参观警示教育、举办一次演讲比赛、组织一次征文比赛、开展一次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通过开展主题活动,着力塑造“三种形象”,即优质服务的形象、勤奋学习的形象、清正廉洁的形象,重点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3、争创“三个新高”。围绕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力争“内部合力创新高,工作质量创新高,工作能力创新高”。努力实现新形势下人事人才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