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室(人才市场): 2005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人事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区人事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转换机制,勇于创新,提高效能”的要求,确立了以载体建设为抓手,大力引进和培养中高层次人才;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以转换机制为重点,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部署,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人事人才工作目标任务。 一、人才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新的提高 ⒈ 人才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组织了全区中高层次人才资源调查工作。调查工作结合年报工作进行。二是完成了《武进区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全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三是制订出台了《武进区2006年度部分专业中高级人才需求目录》。四是编制下达了《2005年度全区新增人才指导性计划》,到目前为止,全区人才总量达7.3万人,全面实现了“十五”期末全区人才总量达7万人规模的工作目标。 ⒉ 人才载体建设成效进一步显现。一是做好“二站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基础性工作。协助、指导新科集团、亚邦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做好博士后招收工作,目前全区有从事课题研究的博士后4名,6项博士后研究课题被科技部门立项。认真做好今创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培育和申报,以及其他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备申报单位的建设。积极组织留学人员创业园赴南京、广州等地招聘海外留学回国人员,目前全区留学回国创业人员26名,创办企业20家。二是着力做好引智工作。推荐今创集团等3家企业申报省级引智工作示范单位和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年内共申报引智项目36项,已实施项目23项。三是启动人才国际化进程。组织3家企业赴西欧招聘高层次人才,其中今创集团聘用了海外高层次人才2名。 ⒊ 人才服务进一步拓宽。一是全力打造人才外招“品牌”。今年以来,先后18次组织184家用人单位到昆山、武汉、南京、沈阳等地区和高校招聘中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另有195家单位委托招聘。11月27日,首次实施百家企业赴武汉举办“中国10+1人才联盟”武进人才专场招聘暨校企对接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年内引进各类人才5100名,其中引进和接收中级以上职称及本科以上学历人才1633名。二是全力培育人才集市。先后举办毕业生寒暑假双选会、个私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会、纺织、医卫和师范类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提供双选平台。并与武进工商个体协会、常州好仕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常州人才市场等单位联合举办人才招聘会。举办星期日固定人才集市38期,共组织1180余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三是全力拓展服务功能。新增人事总代理单位22家,新增个人人事代理1975人,新增派遣单位24家,新增派遣人员669人。积极推行人才市场会员制,37家企业成为首批会员单位。四是全力支持毕业生自主择业、创业。人才市场接收各类毕业生档案2865份,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1543名,其中本科毕业生954名,硕士毕业生15名。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自主择业、创业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推荐表彰活动的通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择业、创业。五是全力构建人才合作机制。在常州大学城设立了“大学城武进人才工作站”,并组织了首届校企科技项目对接活动;与安徽科技大学签订了人才合作协议;与全国十强县(市、区)在湖北成立了中国“10+1”人才开发与服务联盟、在绍兴县人才市场设立了武进人才市场工作站。 ⒋ 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一是鼓励人才引进、奖励优秀人才。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组织了第11批人才开发资金发放仪式。年内共核发人才开发资金5批合计312.2万元。帮助协调解决3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和家属安置工作。表彰奖励优秀人才。经推荐,区农科所杨志海同志被批准为200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赵志初同志被批准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天钢铁集团董才平等4位同志被批准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苏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马铁兵等15位同志被批准为区级拔尖人才。在区人事工作会议上对市级、区级拔尖人才进行了表彰奖励。二是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推行职称社会化评审制度,确定人才人事培训中心为职称个人申报受理单位。年内组织申报评审各类职称3124名,其中高级职称244名、中级职称806名,初级职称2074名。加强评审机构建设,调整了部分评委库成员。积极做好职称评聘分开试点工作,在农业、建设、交通、文化、卫生系统各选择1个单位作为职称评聘分开试点对象。会同有关单位组织2189人参加经济资格、职称外语、卫生资格和会计资格考试报名工作。三是组织专技人员继续教育。今年,共组织各类技术培训班110期,培训9819人次,组织考试11597人次。其中,举办专技人员公修课培训78期,培训7876人次。 二、机构编制管理和各项人事基础业务得到新的加强 ⒈ 认真做好编制、计划管理基础工作。一是制订出台了《关于严格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通知》、《关于加强机关借用人员和临时工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区级机关新聘后勤服务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办法(试行)》,严格控制机关事业编制,规范机关借用、临时用工管理。6月份,会同组织、财政、纪检等部门对全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机关借用人员和临时用工情况。二是做好机构编制审批管理工作。今年受理14个部门19份有关机构编制的请示报告。三是推行电子政务。组织实施事业单位网上登记年检工作。全区488家事业单位参加年检,年检率100%。 ⒉ 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召开了我区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调整了部分机关的工作职能,制订出台了区城管局、残疾人联合会、安监局、发改局的“三定”方案,圆满完成了区级机构改革任务。 ⒊ 公务员队伍建设推出新举措。一是认真做好公务员招录工作。根据常州市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各级各部门职位空缺情况,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笔试、面试、体检、考核等环节,录用了22名工作人员。二是建立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试行)》;会同组织部出台了《关于加强区级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三是积极实施公务员培训工程。组织1831名公务员参加《现代经济科技理论与常州可持续发展》公修课的培训与考核;组织675名公务员进行英语日常用语的培训;结合省语言文作委员会对我区的检查评估,对2003年以来进入公务员队伍、尚未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的339名公务员分四期进行了集中培训和等级测试;会同组织部、机关工委分两批组织对区级机关505名中层干部进行了更新知识培训;会同组织部举办公务员法学习骨干培训班,105人参加培训。 ⒋ 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是规范管理。制订出台了《常州市武进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录用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常州市武进区事业单位公开招录工作人员考试大纲》。协同区教育局首次组织从优秀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中公开招录高中教师69人,为区招商局、城建执法大队及教育、卫生系统招录工作人员364名。制定出台了《常州市武进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兼职兼薪指导意见(试行)》、《常州市武进区公办民营学校教职工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实行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备案的通知》。拟订了《关于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在交通、建设、农林和卫生等部门组织设岗定岗试点工作。会同劳动局制订了《关于区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驾驶员分流安置的意见》,机关共分流驾驶员191名。二是指导改革。会同组织部、宣传部、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对我区广播电视台、武进日报社、党校等单位实施收入分配改革工作。三是建立完善人事争议调解机构。至今已建立调解委员会173个,基本形成了我区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调解机构网络。 ⒌ 工资管理、考核奖惩工作更加规范。制订出台了《武进区机关工作人员年休假实施办法》、《关于明确区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中分流驾驶员工资待遇等有关问题的意见》。完成了1519名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车改人员交通补贴审批汇总工作。完成2004年度考核工作。全区21080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了年度考核,其中优秀等次为2411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8人,不定等次(缓定等次)734人。完成2004年度行政奖励工作,79人记三等功,1130人获行政嘉奖。认真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健康体检。全区4265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了健康体检,建立了“武进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组织108名优秀公务员赴四川、云南、港澳等地健康休养。 ⒍ 军转解困和军转安置工作圆满完成。建立了企业团职军转干部特种病救助机制,及时按规定发放解困补贴。建立了企业军转干部数据库,采集并录入各类信息五万余条。圆满完成了34名军转干部和16名随迁家属的安置任务。目前,我区企业军转干部总体保持稳定。 ⒎ 信息化建设和人事宣传工作得到加强。一是完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成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相关数据的自动汇总。二是完善工资统发程序,基本实现工资业务计算机审批。三是完善网站建设。增设了档案查询系统及流动党员之家模块,新添了人才招聘、求职信息等内容。制定出台了《武进区人事局(编办)系统网站管理办法》。四是积极宣传人事人才工作动态。分别在国家、省、市区级刊物上发表信息350余条(篇),编发《武进人事》12期。五是完成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镇属集体事业单位管理现状”、“企业军转干部稳定情况”等课题的调研。 三、机关自身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⒈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扎实。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坚持高起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高标准开展分析评议,找准问题,边议边改;高质量抓整改提高,建立长效机制,扩大教育成果。整个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局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各项工作列区级机关第二名。结合先进性教育,认真开展“三服务”活动。一是制订了《武进区人事局2005年度“勤政廉洁三服务”竞赛活动规划》,逐级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二是编发《2003—2004年人事人才工作政策选编》,将人事人才工作政策、规定、办事程序等内容,在人事局网站予以公布,方便基层单位和群众办事。三是在人员招录等社会热点工作中推行“阳光工程”,公开办事程序,公示工作结果。四是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共进小康”党员先锋行动。采取“领导带头、党小组进村、党员到户”的形式,从资金和精神上对贫困户给予帮助。全局在职的39名同志为22户帮扶对象捐助爱心款3万余元。 ⒉ “树立形象,提升能力”主题活动效果明显。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局开展“树立形象,提升能力”主题活动。重点实施“五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征文和演讲比赛;开展一次计算机技能操作比赛;进行一次人事业务测试;组织一次“十月抒怀”书法比赛;开展一次“敬老日献爱心”活动。组织了“细节决定成败”、“人事人才工作创新”专题讨论。制订出台了《武进区人事局关于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武进区人事局影响机关行政效能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针对当前人事人才工作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业务工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排查了22项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登记造册,明确责任科室与解决问题时间表,着力解决当前人事人才工作中的细节问题。 ⒊ 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室平时工作考核的意见》、《宣传考核办法》、《环境卫生考核办法》,以考核促管理,营造良好办公秩序。认真做好文书立卷归档和《2004年度人事局数据汇编》工作,完善了日常基础管理工作。组织全局人员祭扫烈士陵园、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出台了《人事局参加社会性活动的奖励办法》。组团参加区级机关“劳动保障杯”体育比赛、“农商行杯”大众广播体操比赛、“国税杯”乒乓球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组织了第二届人事系统“人事杯”乒乓球比赛。 ⒋ 人才市场运行机制更加灵活。下发了《关于加强人才市场建设的意见》,改革人才市场运行机制。武进人才市场和武进人事人才培训中心合署办公,设立人才市场总经理职位、副总经理和各业务部门经理职位,市场运作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工作人员全面实行竞聘上岗和岗位工资制,工作人员年收入与市场业绩挂钩。 今年以来,各项业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事宣传、引智工作先后被省厅评为先进集体,人才市场网站被省评为“人事人才优秀网站”,编办被市局(编办)评为“事业单位网上登记、2003—2004年度年检工作先进集体”。人事局在区级机关“勤政、廉洁、三服务”活动中,获优胜单位称号,机关评议列政府部门第二名。在充分肯定取得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人才人事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人事人才工作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二是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还不够快;三是人才人事政策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四是事业单位改革等工作还不够深入。这些问题有待于在明年工作中予以改进。
常州市武进区人事局 200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