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科学技术局文件
武科发〔2007〕1号
关于印发《二OO六年度全区科技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印发《二OO六年度全区科技工作总结》,请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更好地开展2007年度的科技工作。
2007年2月8日
二OO六年度全区科技工作总结
2006年以来,我区科技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省、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技发展“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强化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为立足点,以高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再创新为重点,努力在开展技术创新系列培训、推进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构建专利信息平台、提升科技兴农水平、加强产学研合作、组织社会发展科技专项、优化科技进步环境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一、抓科技大会精神落实,明确了建设创新型武进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了全国和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召开了全区科技大会,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促进年活动。一是贯彻科技大会精神。全国和省、市科技大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为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市科技大会召开以后,我区认真贯彻了会议精神,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议分别听取了科技工作汇报,安排了召开区科技大会的有关事项,把市科技大会的精神落到了实处。二是召开科技大会。在市科技大会召开的基础上,6月份,我区筹备召开了科技大会。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武进的总目标,对2004-2005年度9位“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49位“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和“江苏省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荣誉称号获得者进行了表彰,出台了《关于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武进的决定》、《′2006常州市武进区科技创新促进年方案》和《常州市武进区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三是加强创新调研。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工作,7-8月份,以“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为主题,对我区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为制定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思路,积极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机制,营造尊重知识、人才、创新的社会氛围,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组织现场办公。为落实市、区科技大会精神,从6月底开始,我区科技局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到各镇、开发区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介绍科技局工作职能,解析科技创新有关新政策,调研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征集企业难题需求、意见建议,为24个镇(开发区)的850多家企业提供了科技咨询,征集技术难题78项。五是制定创新政策。根据《省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精神,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共三十条,重点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保护、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抓科技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进程
以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市重大科技项目为着力点,组织实施了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6项,向上争取科技经费达6834万元,有效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新化的进程,2006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了500亿,达549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2.5%。一是组织科技攻关。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装备、新能源、节能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主动衔接省市科技计划,组织申报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5个项目列入省工业科技攻关、30个项目列入市工业科技攻关计划。高性能数控机床、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电池及相关产品、新型功能涂料、高强反光膜、低烟无卤阻燃剂、特种光引发剂、新型玻纤复合材料等项目成为了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科技成果向规模产业转化,重点做好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与跟踪服务工作,华日升反光材料公司的“高光学逆反射、高耐候性高分子复合膜产业化技术开发”等4个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并立项,得到省科技经费3700万元无偿支持和1000万元有偿支持。同时组织申报省火炬计划项目32项,已有23项列入省级火炬项目,10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总投资8.96亿元,项目完成后新增产值40.56亿元。三是实施科技专项。重点围绕纺织、新型复合材料组织实施科技专项,组织了纺织科技项目17项,召开了纺织企业创新与发展专题座谈会,举办了“企业纺院行”科技经济对接活动,通过政府推动、企业联合,着力提升纺织新材料产业,打造“湖塘纺织”集群品牌。四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抓了常州不锈钢管公司、今创集团、常牵中心项目的实施;把网络计算机产业培育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相结合,重点支持基于NC环境下的制造业信息化项目,初步形成一批数字化生产、设计、制造和管理的企业。五是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省级火炬计划项目,加快科技项目的产业化进程,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上规模。同时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累计94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16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9只,累计372只;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14只,累计137只。
三、抓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推进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深入实施专利战略,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品和强势企业。一是大力宣传专利业务知识。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期间,利用“武进讲坛”,专门邀请我国知名知识产权专家程永顺同志,为全区400多名领导干部作专题报告,论述了知识产权工作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和地位,讲授了专利知识和国际知识产权最新动态;结合佰腾网的推广使用,组织了多期知识产权培训班,共计培训企业专利工作者和检索人员300多人次;组织了多家企业参加了中国专利博览会和浙江嘉兴专利节,较好的宣传了武进的成长型企业和专利产品。二是促进专利信息平台建设与推广。重点建设中国企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佰腾网,大力宣传专利信息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为500多家企业提供了专利信息服务。重点围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已经建成企业个性化专利数据库120多家,区域性专利专题数据库12个。三是积极扶持专利申请及专利技术产业化。2006年我区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200件,达1276件,同比增长63%;授权达487件。重点实施了区专利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8项和市知识产权产业化项目5项,专利申请的数量、质量和专利产业化示范项目的经济效益都有较大的提升。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成立了由七个部门参与的区知识产权专项整治小组,开展了为9家单位承诺“正版正货”的挂牌、对音响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自行调解专利纠纷20多起,协助上级专利管理机关调处专利纠纷11起,帮助企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0多起,帮助10家企业制定了专利制度和保密协议,改善了我区知识产权的管理环境,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四、抓农业支柱产业的优化,提升了科技富民能力
全面实施科技富民行动,以组织实施农业科技计划为抓手,积极提升农村种养殖技术和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共组织实施黑叶麦冬和蓝冰柏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等省农业科技项目3项、丝毛乌骨鸡的选育等市农业科技项目19项、良种奶牛繁育与绿色乳品精深加工等区级农业科技项目44项,补助经费891万元。一是推进水稻丰产科技工程。继续组织实施科技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专项“苏南单季稻机械化丰产高效集成与示范”项目,推广以插秧机优化选型、实用育秧技术、群体质量控制、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等关键技术为主体的机械化丰产技术,经过实测,攻关方亩产达818.66公斤,3块核心示范方亩产分别达790.79、776.54和758.66公斤,全面达到并超过攻关方亩产800公斤、核心试验方亩产700公斤的立项目标。二是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支持立华畜禽、现代畜牧、家绿园艺、阳湖茶叶、尊龙食品5家市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做优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三是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线,引导园区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开发无公害、绿色产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引导企业实现高效化、市场化运作,开发高科技含量产品,延长产业链;引导设施农业实现规模化、专业化,争创名优品牌。
五、抓产学研合作,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再创新
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吸引高新技术成果到我区转化和再创新,2006年共组织了'2006武进科技经贸洽谈会—“对接武进 科技创新”科技对接暨国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成果展示活动、武进—南师大科技合作交流会等产学研活动5次,共达成合作意向135项,新增实施产学研项目31项,共建产学研研发中心2家,新增投入1.3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4.2亿元,年新增利税1.06亿元。一是注重与中科院系统开展活动。2月份组织了机电、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26家企业,举行了′2006武进—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科技合作交流会。33位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等9家研究所的25位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共达成合作意向11项。江苏卓群纳米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发的高性能纳米铈系抛光剂制备技术等6个项目已正式签约,成功实施。还成功组织了100多家企业参加2006中科院科技成果(常州)展示洽谈会和化工新材料、三药科技、汽车零部件对接洽谈活动。二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深化与日本等国的国际科技合作,重点在微生物处理、机电一体化及农业新品种等领域,有针对性地组织我区企业就技术转移、委托生产、产品销售和零部件采购等进行交流与合作,努力构建国际技术合作和交流平台,推进国际技术转移和合作,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9月5日,成功举行了′2006中国武进——日本北九州国际技术交流洽谈会,共达成了25项合作意向。三是重点组织“9.28”科技活动。以“对接武进、科技创新”为主题,举办了'2006武进科技经贸洽谈会—“对接武进 科技创新”科技对接暨国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展出了60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1000多项最新科技成果, 举办了《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建材与建筑节能》报告会,我区企业和科研院所签订各类技术合作协议86 项。四是加强与常州科教城的联合。充分利用常州科教城的科技资源优势和地理优势,引导区内企业加强与常州科教城的合作,采用在职培训、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为我区提供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将常州科教城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我区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六、抓社会发展科技项目,推动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深入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支撑,共组织区级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4项。一是明确重点领域。重点围绕重大疾病防治、水环境质量改善、节约资源、减少能耗、人居环境提升等,开展城乡居民住宅节能、新能源利用、人居环境优化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与工程示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二是实施重点项目。重点组织实施滆湖水质治理技术研究等科技项目,启动了湖泊水体的生态修复、湖底泥土的利用等生态修复技术工程;在南田公园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了太阳能发电、LED新光源、景观河水净化循化处理、微生物处理厕所污水、直饮水和风车发电等六项技术的应用与示范论证,以提高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三是推进和谐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强警工作,组织实施了武警中队“科技图书馆建设”等一批项目,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安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全区社会面动态治安的覆盖性监控和治安监控资源的网络化管理,通过了省科技强警示范区的验收。开展社会事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了通过科技解决社会热点、难点的力度,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七、抓创新平台建设,提高了科技服务能力
通过强化创新平台的能力建设,拓展了科技服务领域,提高了科技服务能力。一是加快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了江苏轨道车辆牵引传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家省、市、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博士后企业工作站,33家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10家企业科技开发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新建常州市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二是加快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主要抓好了横林新型装饰板材、湖塘纺织等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申报8项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纺织生产力促进中心多次组织考察先进企业、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研讨新技术运用和区域纺织行业发展方向,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与交流;装饰板材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了知识产权国际诉讼,维护企业的合法权利,同时积极建设检测检验中心,提升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三是加快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武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深圳清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合资成立江苏武进力合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已建成孵化大楼3.66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132家,开发专利技术(产品)60多项,已毕业企业47家。在财政、经贸部门的支持下,4月份顺利完成了高新技术担保公司的增资工作,资本规模扩大到了3000万元,抗风险能力大为增强,2006年为54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共计2.02亿元。四是加快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拓展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信息中心的业务领域,加强了经济责任制和财务管理制、内控制度建设;大力支持专利事务所的发展,帮助其在金坛、钟楼、阜宁等地设立了5个专利办事处,专利业务代理量列全省前列。
八、抓优化科技进步环境,提升了科技管理水平
全面加强了科技人才培养,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创新理念,深化了农村和社区科普宣传,加强了科技管理系统队伍建设,优化了科技进步环境。一是培育创新型人才。针对全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围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化战略等方面,开展系列培训,强化企业负责人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理念的提升,2006年已组织了48场“企业创新与发展”培训,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联合区委组织部,组织了40多位参加培训的企业家,集中考察了海尔集团、青岛啤酒集团,增强了武进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团队精神。目前我区拥有各级各类人才总量达7.3万人,每万人人才拥有量达780人。二是深化农村和社区科普工作。以城乡基层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学、做、建”农村科普活动和社区科普活动, 5月20日-26日举办了常州市武进区第十八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分别在牛塘镇、嘉泽镇开展了2次大型科普集市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为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广泛社会基础。三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全区科技管理系统深入开展了“机关服务效能建设年”、“勤政、廉洁、三服务”等活动,坚持抓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着力提高业务素质;坚持抓思想作风建设,树立“主动、有效”的工作理念,着力提高勤政廉洁意识;坚持抓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着力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坚持抓深化政务公开,推进“便民利民”的服务型队伍建设。
我区科技工作取得的一些成绩,是全区各级、各部门贯彻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结果,是全区广大科技人员和镇科技助理、部门科技联络员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勤奋努力的结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主要是:政府及全社会科技投入还不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强,科技工作发展水平不够平衡,创新人才结构性供求矛盾还比较突出,科技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加以改进,为建设“创新型武进”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