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文件 武教教(2005)17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
各中、小学及有关学校: 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重要途径,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整体创新素质的有效手段。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责任感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事关国家、民族的长远和未来,是保障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要。在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各校要从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从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从适应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出发,让他们在有趣、新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科技活动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先能力和创优精神,将青少年科技教育目标定位于普及科技知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二、探索教育途径,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水平 1、树立正确的科技教育观,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 各校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把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作为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点来抓。在传授科技知识和培养科技技能的过程中,着力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观念,形成百折不挠、勤奋献身的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和掌握创新方法。 2、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促进课堂教学和科技教育的结合 各校要充分挖掘学科课程所蕴含的科技教育因素,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科技教育的内容,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相互结合。在实施课堂教学和科技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要逐步推进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课题,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组织课程编写人员,制定短期、中期、长期的计划。各校要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促进学校科技教育特色的形成。 3、广泛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拓宽科技教育途径 各校要以科技教育活动为突破口,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积极探究,勇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通过举办学校科技节,组织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倡导和鼓励学生参观科技馆、少年宫、科普展览等校外科技活动,利用网路科技教育资源,培养广大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使更多的青少年成为科技的爱好者、学习者和实践者。 三、健全保障机制,进一步营造科技教育的良好环境 1、各校要建立健全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和职责。进一步确立校长是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人人都是科技教育工作者,人人都有科技教育职责的理念;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长效机制,配备专、兼职的科技辅导员,定期对科技教育工作进行分析、交流,协同合作,为学生科技素养的提高和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加强队伍建设,培养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各校要重视青少年科技教育队伍建设,通过专题报告会,聘请专家、学者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组织科技教育教师外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等途径,更新他们的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指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3、增加经费投入,逐步建立学校科技教育基地。各校要逐步增加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添置相关仪器设备,改善科技教育工作条件。充分利用社区科技教育资源,建立社区科技活动基地,为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提供保障。 4、各校要继续抓好第十七届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和机器人世界公开赛等科技竞赛。要把握机会,精心准备,培养骨干,广泛发动,积极参与,争创佳绩,促进全区科技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2005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