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印发〈关于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索 引 号: 014133082/2004-00017
主题分类: 教育 体裁分类: 通知 组配分类: 教育、科技
文件编号: 武教研〔2004〕3号 发布机构: 教育局  
产生日期: 2004-11-08 发布日期: 2008-05-1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从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教研网络、创新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抓好基地项目研究等方面提出要求

相关阅读:

印发〈关于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武教研〔2004〕3号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文件
武教研(2004)3号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了切实加强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建设,改进教学研究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全区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现将《关于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2004年11月8日

关于加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意见

  今年上半年,我区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实验性、示范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实验区之一。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旨在建立一种自下而上、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它以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研究重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途径,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增强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革新的能力,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加快我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建设,现就相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加强对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加强学校一级的课程管理,对确保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范围和实施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校为本,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改进教学研究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教育教学创新、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学校文化、创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各校要真正确立以校为本、主动发展、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充分认识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努力提高校本教研水平,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各校要在已有的课改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校本教研工作小组,负责规划和组织全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成立专业指导小组,对校本教研进行专业引领,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学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深入实际,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真正成为校本教研、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促进者。 
  教育局将把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区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相关科室负责人、部份学校领导参与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工作组,具体负责全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规划、研究和实施工作。
  二、建立和健全以校为本的区域性教研网络
  根据以校为本的理念,教研工作实现重心下移。要坚持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这一指导思想,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多个层面的教研活动。根据我区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建立以校本为主体的区级、片级、校(镇)级三个层面的教学研究网络。
  1.区级教研活动。教研室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研部门开展的课程培训和有关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研讨、学科竞赛评优、教学调研测试、骨干教师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区级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常规调研活动。电教中心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研究活动。 
  2.片级教研活动。在全区设立前黄、湖塘、横林、郑陆、卜湟等5个教研协作片,每个协作片确定一所小学、一所中学为召集单位,确定1-2位教研员为协作片联络员,由教研室与召集单位合作组织开展面向全体幼教、小学、初中教师的学科教研活动,以及面向各校的课程改革、教学管理等专题研讨活动。教研室在各协作片确定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协助教研员开展本协作片的学科教研活动。协作片教研活动的具体组织办法将另行研究决定。
  3.校(镇)级教研活动。各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中心小学组织开展镇一级的教研活动。各中心小学要成为全镇小学课程改革的组织指挥中心、师资培训中心、课程资源中心和教研活动中心,要对全镇小学课程改革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和统一考核,切实加强对村级小学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的督促和指导。要以中心校为基地,组织村级小学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建立和健全集体备课制度。要经常组织全镇小学教师开展“开课日”、“研讨会”、“学术沙龙”等教科研活动。要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帮助村级小学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进区域内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努力创新学校校本教研的运行机制
  学校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主体。各校要大力倡导“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把加强校本教研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学校文化、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努力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促使全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
  1.各校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本学期制定好培训与教研一体化的校本研训规划,确定具体的研训内容、研训方式和工作制度。各个学期,要制定具体的培训和教研计划。
本学期期末,教育局将组织开展对各校校本研训规划的论证和交流。
  2.各校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规范和保证校本教研活动落实到位。
  建立业务学习制度。要确定具体的内容和时间,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精神和相关专业知识,帮助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素养。
  建立教研活动制度。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要协调安排,明确活动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活动的时间、场所和经费,并加强考核评价,努力提高各项教研活动的实效。
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各校要确立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主导性课题,组织教师选择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开展行动研究。要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过程管理,重视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努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
  建立教研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对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的时间,要及时、正确地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对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态度、成果等进行综合考评,对优秀者予以表彰奖励。
  建立校本教研档案管理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小组、各学科教研组,要注意各类文本、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并及时、分阶段进行研究和总结。
  3.各校要不断创新校本教研的形式和方法。教师个人实践反思、教师集体的合作互助、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重要途径。校本教研有多种活动方式,如撰写教学日志、开展教学反思、教学观摩评议、教学案例分析、教师论坛、学术沙龙、专题研讨、与专家对话、外出参观、请进来上示范课等。各校要根据具体的教研内容和教师层次,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组织开展富有实效的教研活动。
  4.各校要根据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教师培养规划,并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要对教师的业务进修、理论学习、教学研究等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学历教育、业务进修,以及人事部门、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课程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要引导教师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良好习惯,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的能力。
  本学期起,各校要建立起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
  5.各校要增加教师教育和教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增添图书资料、完善网络系统和信息技术装备,努力为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创造良好条件。要积极与高等院校、上级教科研部门联系挂钩,加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要积极争取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科研骨干的支持和指导。
  6.教研室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科研活动,积极支持和帮助学校开展对外教学观摩、校际交流研讨等活动,努力为校本教研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指导。各学科教研员,要直接与学校、教师合作,研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及时发现和总结校本教研先进经验。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创建特色教育。
  四、不断加强校本教研骨干队伍的能力建设
  1.进一步加强教研室、电教中心教研人员的队伍建设,切实转变教研人员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教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教研人员要增强校本意识、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教研方式,从自下而上的“鉴定式”、“检查式”工作方式,转变为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合作探究式工作方式,真正成为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的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
  2.教研室、电教中心要进一步加强教科研网站和课程资源库建设,为广大教师学习研究、合作交流、开拓创新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和交流平台。
  3.各相关科室选择一批知名校长和教师为我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教师,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确定教育教学理论讲座、教科研方法指导、教材教法辅导、开设教改示范课等专业引领项目,上网挂牌,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专业服务。
  4.加快培养教科研骨干教师。教研室重新选择和组建我区小学、初中学科中心教研组,课程改革研究指导小组,高中教学研究指导小组,选择教学骨干重点培养,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各级教研工作和校本教研中的骨干作用、专业引领作用。
  5.加强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的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定期开展中小学先进学科教研组、优秀备课组等考核评优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研究、教育科研和教学管理的骨干力量。 
  6.各校要加强对本校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区市级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的后续培养,并落实他们在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中的工作责任。
  五、抓好“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的研究工作。
  从本学期起,全面启动全国实验性、示范性“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的研究工作。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在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的指导下,对中小学教研工作的改革和创新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在广大教师中确立起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逐步建立起以校为本的中小学教学研究制度和运行机制,从而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本项目坚持理论研究与行政推动相结合,一方面组织力量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要求,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规律、工作策略、行政措施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动员和帮助各校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和创造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丰富的实践形态。
  本项目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实行重点研发、典型示范、分类指导、分层提高的工作策略。在全面发动、整体推进的同时,确定一批实验学校,进行重点研究和攻关,以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典型成果,更好地指导全区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工作。
  希望各校积极参与,扎实做好项目研究和实际工作,加快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

2004年11月2日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