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文件 武教组〔2006〕09号
关于“优秀校长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
各中小学及有关学校: 为加大优秀校长的培养力度,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造就一批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现代教育思想、广阔国际视野、较强创新能力、较高管理水平的优秀校长,成为中小学校长队伍中的领军人物,为建设教育强区提供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撑,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组织机构 建立“武进区优秀校长培养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面实施工作。下设“武进区优秀校长培养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培养工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组织科。 二、工作目标 1.每年选拔10名具有高度事业心、较强管理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校长后备人选进入基地进行培养,5年滚动达到50名。使他们能够在全区教育发展中起示范作用,成为学校管理领军人物、教育专家,能参与国内、国际交流合作的知名校长。 2.每年选拔20名校长参加优秀校长培养专项课题研究,5年滚动达到100名校长。通过课题组的研究,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校长专业成长,成为有思想、善管理的优秀校长。 3.为校长培训开辟新途径,使培训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三、选拔范围 优秀校长后备人选选拔范围为区管和局管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校级领导。 四、选拔条件 1.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教育事业,事业心强。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先进,实绩显著。 3.管理能力强,办学水平高,学校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 4.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好或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5.工作勤奋,作风踏实,勇于创新,能起表率作用,在师生中威信较高。 6.依法办事,廉洁自律,自身形象好。 7.担任正、副职校长在5年以上,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具有高级教师资格。 五、选拔程序 1.公布选拔条件。 2.选拔培养对象形式包括个人自荐、组织推荐、领衔专家举荐。被荐者填写《武进区优秀校长后备人选推荐表》,报区培养工程办公室。每年选拔一次。 3.初选审核。区培养工程办公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名额提出后备人选推荐名单。 4.专家评议。“培养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议,由专家提出后备人选评议意见。 5.确定推荐后备人选。教育局党委根据培养工程办公室推荐、专家评议意见,审定后备人选。 6.公示名单。武进区优秀校长后备人选名单在武进教育网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 7.确定正式人选。局党委会确定优秀校长后备人选正式名单。 六、实施策略 1.培养工程办公室负责总体规划、分解任务、整合资源、组织协调等工作。 2.培养工程领衔人,分为培养基地领衔人和专项课题领衔人。他们均由本区范围内中小学现任的部分优秀校长担任。他们是为后备人选配备的导师。他们从事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多年,在本地区有一定知名度,对优秀校长成长既有切身体验,更有理性思考和理念。领衔人的产生由本人申报、工程办公室推荐、领导小组审核批准。每年视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创设培养基地。基地领衔人所在学校为培养基地,这是培养优秀校长的“孵化器”,基地根据优秀校长后备人选任职的实际情况,制定近、中、远期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过程、方法及成果实现的细则。后备人选在这里可以向学校借鉴成功案例,向优秀校长请教。每个基地“学员”在5人左右,学习时间为1年,采用在职学习的培养方式。每个培养基地都有相关教育行政领导、名校长、教授、专家组成智囊团,指导基地的培养工作(具体办法另定)。 4.确立专项课题。课题研究坚持从学校实际和特点出发,立足教育管理的实践,为后备人选参与研究,提供交流的平台,课题领衔人主持研究工作,组织专家指导(具体办法另定)。课题设计目标清晰,措施具体,方法科学,研究成果及时推广。 5.组织培训。创新培训模式,变革培训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组织校长论坛或参加国内外教育教学研讨会,为后备人选提供交流、思考、分享经验的平台;组织后备人选到基层挂职锻炼,在实践中磨砺,强化实践培训。提升他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组织实施海外培训项目,选送优秀校长后备人选到知名大学进修、培养,考察国外知名学校,拓展校长视野;优先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后备人选提供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和其它跨专业的学历进修机会。为后备人选提供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机会,提升校长学历。具体方法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制定并实施。 6.出版文库。出版“武进区优秀校长培养工程文库”。收集优秀校长教育管理的论文、著作,为后备人选的教育管理先进经验策划推展活动,宣传和推广他们成效显著的教育管理实验研究成果。 7.建立武进校长信息库,利用网络创设平台。报导培养工程的推进和校长的成长状况,增进校长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推动校长专业成长。推广研究成果,将点击量、质量及显现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信息库的建设由电教中心提供技术、设备支持,进修学校负责维护和管理。 七、考核 对选拔培养的后备人选实行目标管理。每期培养期一般1年为一周期。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培训组织管理机构对后备人选拟定培养计划,引导后备人选自主设计发展计划。教育局每年对后备人选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发展能力和工作实绩等状况进行考核。“培养工程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定期对后备人选培养、成长等情况进行评估。考核结果报“培养工程办公室”备案(考核具体指标标准另定)。 八、保障措施 1.确立培养意愿。意愿是成功的动力。后备人选要有主动接受培养的意愿,优秀校长培养基地、专设课题领衔人要有自觉承担培养任务和管理工作的意愿。 2.引进竞争机制。竞争将贯穿于始终。后备人选在选择培养措施的同时,也成为被人选择的对象,即为双向选择。如进入基地、课题研究,学历学位进修等都要达到规定的要求与条件,方可被接受,全程实行动态管理,自由选择;培训基地、课题研究按市场化运作,以“菜单式”形式公布,项目的扩大与缩小取决于自己项目的效益所获和后备人选成果在社会上的认可度;选拔的人选底线数是均等的,但层层推进的过程中是否成为优秀校长取决于后备人选的意愿和培养的效果。 3.建立评价机制。优秀校长是在学校教育改革中成长出来的,其形成的风格和特色自然而然渗透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优秀校长应由学校师生和社会作出客观评价。 4.形成多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加大培训经费投入,设立优秀校长后备人选培养扶持资金,凡被确定为优秀校长培养基地和专设课题的,教育局将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资金不足部分由学员所在学校承担。 5.推进培养培训市场化发展。推行以项目为载体的高校、校长培训的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开放、流动、协作、互惠的新机制,营造公平合理,有序竞争的培养培训氛围。
附:一、武进区“优秀校长培养工程”基地管理办法 二、武进区“优秀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管理办法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2006年4月 21日
主题词:优秀校长 培养工程 实施 意见 报:常州市教育局,武进区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 2006年4月25日网发 共印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