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十一?五”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
(2006年——2010年) 武进教育局电教中心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坚持“建设硬件、强化培训、开发资源、服务教育”,以城域教育网为依托,实施我区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建立符合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库,形成共建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管理和应用体系,为我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一、总体目标 以城域教育网为依托,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推广使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视听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以全区教师库和学生库为基础的符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使武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实现“四通”:建成高速安全、布局合理、多种接入方式并存的、覆盖全市的城域教育网的“物理通”;实现教育管理信息资源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资源通”;构建以网络视频、卫星通信和有线电视为主要载体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通”;建立以学生库、教师库、公文库等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为依托的教育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通”。 二、发展目标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完善城域网建设,2010年,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校园网实现“班班通”,争取城区部分学校实现“桌桌通”(每张课桌电脑到位)。全区生机比达6:1,师机比达1:1。 2、完善教育信息中心设施,建成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并发挥功能,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信息技术保障。 结合“数字武进”建设,加大城域教育网经费投入,做好网络中心设备的及时更新和添置,重视与电信等有关部门单位的合作,优化网络拓朴结构,推进裸光纤组网技术,提升教育网主干网带宽和学校校园网接入速率。重视网络资源共享和应用,彻底摒弃“重硬件轻软件”错误思想。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个教室。全区60%的教室能连通武进城域教育网或互联网;有经济条件的幼儿园也要积极建设校园网,到2010年全50%市直幼儿园建有校园网。 (二)全面推进教育资源建设。 1、加强武进教育网建设和特色资源库的建设。“武进教育网”是我区教育系统的主页,是我区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成果展示、师生学习交流的主阵地,要不断更新内容,根据需要及时增加新栏目,以满足教育教学之需,充分展现我区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时代风貌。 坚持“统筹兼顾、共建共享”的原则,实现内网共享。积极开展教师课件制作软件培训,引入激励机制,发动全区教育工作者积极上传素材、课件、教案等电脑多媒体作品,经过专家筛选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编目科学、方便实用的教育教学精品资源。陆续引入全国大型优秀资源库和国内著名网校资源,逐年提升我区本地化资源的质量和容量,使武进教育教学资源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庞大基础资源又有丰富的武进特色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积极实施教育管理信息化工程,形成全市师生数据库,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 以全区教师数据库、学生数据库、教育公文库的形成为重点,提供所需的服务器、网络线路、人员培训、安全保障和相关软件的推广应用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 3、建立全区优质课堂实录资源库,教师通过网络视频点播系统(VOD)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加强与教研室、有关学校的合作,按年级、学科和具体课时,选择优秀教师,添置必要的录制设备,制定切实可行的录制计划,组织力量,形成从方案、录制、数据转换和发布工作流程。 (三)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1、普及信息技术课程,提高全民信息素养。 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的能力,培养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自觉抵制伪科学、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垃圾,以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计算机网络文化融入到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等传统的学生文化活动中,并延伸到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社区服务等方面,为武进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2、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的教师队伍。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加大对各培训点和学校信息技术培训设备的投入,积极探索远程教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 建立一支优秀的网络管理队伍。学校网络管理员要切实抓好学校的网络管理、开发和应用。到2010年所有教师至少掌握“四会”,即会编制电子文档、会浏览网站、会收发电子邮件和会制作课件;所有教育行政部门人员至少掌握“三会”,即会浏览网站、会收发电子邮件和会制作演示文稿。 (四)以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1、以教育网络视频系统为依托,开展网上会议、教研、培训等应用,实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加强网络视频会议在城域教育网上的应用。在原有的应用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扩大应用范围,比如许多会议、教科研活动、培训等都可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和交互性来进行。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些相对稳定的远程视频播放点,尤其要加强农村视频播放点建设,将城市优质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及时传达给偏远的农村,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2004年建立相对稳定的视频播放点50个,以后逐年按需求增多,到2007年教育网络视频系统的覆盖面达到所有教育单位的50%。 2、建立一批教育教学专题网站,为学校、师生、家庭、社区提供服务。 加强教育教学专题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联系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建设、完善一批教育教学专题网站。 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工作职能、方便群众和提高工作效能出发,建立如招考热线、教育数据查询、教育信息化、课改在线、教育科研、远程培训、教育审批等网站。 教研部门和有关学校要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建立如中小学作文、中小学辅导、数奥指导等网站。逐步建成“家校网”、“学生心理咨询”、“幼儿教育网”等网站。同时不断根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各类专题网站。 3、实施“教育电子政务”工程,逐步实现教育网络化管理。 加强我区“教育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政务公开,改进和完善服务职能。充分认识“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局所有科室及全体工作人员和学校中层以上干部要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现代化办公技术和流程,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到来。2006年起建立“教育电子政务”专网。 三、保障措施 1、多渠道筹措经费。 教育局要安排一定资金,优先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各校要多方面筹措经费,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2、强化措施,加快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由于地方经济的影响,一些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考虑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加大扶持这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 3、建立新型的教育督导评估和评价机制,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各校要根据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要求,制定相应的计划、措施和制度,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并朝着健康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同时,教育局将加重教育信息化在各种督导和评估中的份量。充分利用督导评估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学校领导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制定切合实际的网络建设、机房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师资培训、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开展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评比,以评比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