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局将 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加快发展和率先发展不动摇,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组织协调工作,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有效投入,大力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壮大规模经济,突出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技术创新,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任务,确保全区工业经济在较高的平台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经贸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2008年工业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1、工业总产值:2625亿元,在2007年目标2100亿元的基础上增长25%; 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36亿元,在2007年市目标1610亿元的基础上增长26.5%; 3、产品销售收入:2562亿元,在2007年目标2050亿元的基础上增长25%; 4、利税总额:172亿元,增长20% 其中利润:112亿元,增长22%; 5、工业投资:275亿元,在2007年计划投资的基础上增长20%; 6、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工业项目97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1个 7、工业集中区:建设标准厂房50万平方米,拆迁30万平方米; 8、万元GDP能耗降低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5.5%; 9、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230家,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25家 1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的比重比2007年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78%以上。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一着不让推进项目实施,突出抓好有效投入。 要加大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后劲。着力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有效投入持续增长的势头。增加对先进制造业的投入,把项目落实作为增加有效投入的关键。集中精力抓好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抓好重点项目推进和储备项目跟进,形成项目水平全面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投入逐年增长的良性循环。积极调整投资来源结构,确保外资、民资在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和银行信贷的支持作用。鼓励企业实行资本市场化运作,通过股票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联合重组,低成本扩张,在加快有效投入中做大做强。08年,我区工业投资将围绕发展五大重点产业、做强做大重点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实施节能减排四大重点,在前五年年均增长36%的基础上,以今年预计完成的230亿元为基数,继续保持20%-22%的增幅,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三年投资超千"(其中工业投资690亿元)亿元的奋斗目标,确保2008年完成275亿元以上,年增长20%。为此: 1、要尽快落实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特别是对投资超亿元的项目,要逐个确定开工时间,确保超亿元的大项目早准备、快开工。 2、要继续做好有效投入推进活动。2006年和2007年我区分别开展了"加大有效投入年"和"有效投入推进年"活动,2008年我们要在近两年成功开展有效投入活动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类似活动,在全区新一轮有效投入的高潮。 3、要着力推进五大产业项目实施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市"加快创新步伐、做强做优产业"大会精神,对照我区五大产业现状,落实我区五大产业发展的项目。08年五大产业投资超亿元的项目要达40个以上,计划总投资比今年增长30%以上,占全区工业投资的50%以上。 (二)、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 1、要完成区划调整后工业集中区的规划调整工作。利用区划调整后各镇重新规划的契机,会同有关部门,全面完成各镇新的工业集中区规划。 2、要是加大特色集中区建设力度。指导各镇在利用现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扩大优势,培育10家特色工业集中区,做大、作强一批产业集聚区,形成一批有较高市场占有率、较强市场知名度的产业集群基地。 3、要强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和拆迁工作。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具有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商、各类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开发建设标准厂房。 4、做好工业集中区的配套服务工作。完善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在加大拆迁安置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工业集中区加大"五通一平" 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完善路、电、通讯、给排水、雨污水分流管网、物流仓储中心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大工集中区管理和服务,引导工业集中区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财务统计管理。 (三)、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做大五大产业。 1、整合提升传统产业。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快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运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清洁节能技术等改造提升纺织、冶金等传统产业。整合提升湖塘塘纺织、横林地板、邹区灯具等产业集群。 2、培育做大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五大产业。做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形成五大制造业基地。一是以常发、武柴、常内等重点企业为龙头,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大功率的柴油机、内燃机及以此为动力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二是以常牵、今创为为主,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三是以卡尔迈耶、润源经编、五洋纺机等为龙头,建设纺织机械及配件产业基地。四是以新瑞现代化数控设备加工中心、康德盈安紧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为依托,建设国内一流的数控机床生产基地。五是以洛阳电机产业集群为基础,形成微电机、汽车电机、摩托车电机、电动自行车电机等各类电机产业基地;做精电子信息产业,建成现代视听、精密电子元器件两大产业集群。现代视听产业:以新科电子集团为骨干企业,加快现代视听产品开发。精密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以远宇电子集团(美欧、瑞声光电、瑞声声学、特种电子器材)、裕成电子、华威电子等区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建设紧密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做强新能源产业,建设光伏、风力发电两大产业基地。光伏产业:以顺风光电、灵晶半导体、灵尔惠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主,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风力发电:加大对新誉风力发电公司、卓能风能设备有限公司等风力发电设备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做优新材料产业,建设玻纤、反光材料两大产业基地。玻纤产业:围绕新长海玻纤、伯龙三维等企业,加快发展玻纤产业。反光材料:重点扶持华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为主的反光材料生产基地;做强做优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产业。重点支持亚邦药业集团成药、神马药业有限公司中成药、佳尔科药业集团激素类原料药、天普制药有限公司生化类原料药、聚荣制药集团化学类成药做强做优,逐步培育成区域内行业龙头企业 (四)、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全面完成技术创新目标任务 2008年技术创新工作仍将围绕技术创新项目申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三条主线来抓,要做得更加扎实而富有成效。在完成当年任务的基础上,还要着眼未来,认真作好中长期培育计划,以推动更多的"武进制造"向"武进创造"转变。 1、推动企业加大创新项目投入。08年要完成新产品开发700只,新产品投产580只,其中争取列入省级创新项目导向性计划 5只,列入市级创新性导向性计划 40只。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国家鼓励类领域,尽可能多地为企业争取项目扶持资金,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 2、 要争取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并要优选各行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创新基础好的企业作为未来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对象,尤其是行业发展势头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有潜力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要重点关注培育。要认真研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有效推动政策,有力地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完善和壮大,促进产学研活动有效普遍地开展,争取建成2-3家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的研发机构。 3、继续大力宣传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程,增强示范试点企业在行业内的推广、示范效应。08年争取认定省级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 8家,市级信息化示范企业3家。并争取在运用计算机集成生产方面有所突破,培育1-2家有能力申报国家级信息化示范试点企业的制造业企业。建成湖塘纺织、横林地板、亚邦医药物流等3个专业市场的信息化平台。 (五)、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1、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宣传力度。认真组织开展好200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重点宣传国家节能政策、法规,宣传节能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先进典型,增强全社会节能责任感和紧迫感,倡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新理念。 2、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督、考核和检查指导。督促企业加快节能管理基础工作,健全能源计量和统计分析工作,严格实行节能奖罚考核制度。指导企业开展能源审计,摸清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节能降耗薄弱环节,落实各项节能措施。加强节能监测工作,加快淘汰高能耗落后工艺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3、加大节能有效投入,加快节能技术创新。一方面加快推进重点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积极推广应用技术成熟的节能新设备、新工艺。另一方面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展节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促进节能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节能。 4、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结构节能减排。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严格把好产业准入关,特别是对新上工业项目严格进行节能评估审查,认真落实差别电价、峰谷电价等措施,有效控制高耗能工业过快发展,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 5、抓好区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工作,与区化治办成员单位及各镇、开发区、街道密切配合,确保完成2008年全区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50家,整治化工生产企业120家的目标任务。 6、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激励政策,督促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开展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方案。认真组织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申报工作,用好用足有关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激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走循环经济之路。 7、继续做好生态区创建、水环境整治。开展生态区创建、水环境整治是改善群众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武进对外形象、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举措。要围绕"2008年把武进建设成为全国生态区"的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六)、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工作 1、进一步营造中小企业发展氛围。继续宣传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切实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发展氛围。 2、加强对中小企业调研和规划工作。在中小企业调研基础上,进一步制定我区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力促中小企业在数量上、运行质量上有新的提高。 3、培育一批行业冠军和成长型中小企业。选择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中小民营企业加以政策扶持,培育一批中小企业行业小巨人,并分类指导,促使其做强做大。 4、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继续组织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参加各类招商会,洽谈会和展览会,扩大中小企业对外合作范围,提高中小企业对外招商引资水平。 5、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今年完成50家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基础上,明年将进一步抓好巩固和提高。同时继续选择50家中小企业创建常州市级现代企业制度示范工作。 6、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在今年调研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并加强与金融机构及担保机构的合作,力争为中小企业发展获得更大信贷支持。 7、加大对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及社会化示范机构工作。明年计划是中小企业培训1000人次,培育省级社会化示范机构2个。继续实施培训进乡镇、培训进企业、培训进园区工作,并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培训工作水平。 (七)、继续做好商贸流通工作 1、大力推进武进汽车城等商贸流通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武进汽车城建设4S区基本完成,高力国际汽配城一期建成开业,二手车市场开工建设,商业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完成总投资12亿元。 2、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促进全区商贸经济良性发展。 3、鼓励和扶持区内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服务质量,挖掘和培育流通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加强对区内各大专业市场的服务和经济指标考核工作。 5、建立全区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限额以上企业经营情况定期分析制度,加强餐饮、酒类、煤炭、物流、拍卖、调剂、租赁、典当等行业管理,规范企业经营,提升行业档次。 6、做好市场运行监测,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上级部门制订流通行业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7、以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为抓手,加快涉农服务连锁企业农村布点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继续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工作。 9、继续做好全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牵头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