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武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面对经济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和矛盾,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顺应宏观调控,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全区经济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业绩,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9.6%。第一产业增加值20.42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18.02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126.67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2%。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8万元(约合6000美元),比上年增加0.69万元。完成预算内财政收入60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24.0%。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2.9%。 农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全年粮食总产量25万吨,比上年减少4.5%。粮食单产431公斤/亩,比上年减少8.2%。油菜籽总产量0.62万吨,比上年增长0.6%。花卉苗木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0.7%,水产品产量、家禽出栏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16.4%。全年引进农业生产新品种27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20只,成功申报常州市级名优农产品14只,年末全区拥有常州市名优农产品45只。生产经营方式进一步向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转变,全区14家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 全年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168万元,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土石方625万立方米,加固内河圩堤23 公里,新建护坡护岸4公里,疏浚河道186 条计219 公里。区重点水利工程扁担河疏浚、武南河清淤、入太湖河道疏浚、武澄锡西控制线口门建筑物工程等完工。年末全区农机总动力达59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依法加强土地管理,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全年完成土地复垦项目34个,新增耕地、园地2762亩,年末拥有耕地70.8 万亩。 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34.9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多种经营产值30.0亿元,比上年增长6.9%,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虽然受电力、用地、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但仍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03.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65.23亿元,比上年增长25.6%,产品销售收入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7.1%;实现利税和利润总额均比上年增长15%以上。 从分行业来看,冶金工业和金属制品业增势保持领先地位。规模以上冶金行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9.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6.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金属制品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2.9%,高于全区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中天钢铁集团公司成为常州市首家年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均超过百亿元的企业。 从分镇情况看,全区有遥观、横林、横山桥、牛塘4个镇的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增幅均超过30%,其中遥观镇的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增幅均超过40%。 开发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1 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5亿元,均比上年增长20%。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均占全区总量的15%。 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全年新建标准厂房60万平方米,累计达150万平方米。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50 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44%。 年末全区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52 家,全年完成施工产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7%,累计施工面积1143万平方米,增长36.6%,其中新开工面积684万平方米,增长31.7%,竣工面积483万平方米,增长10.7%。 固定资产投资 在土地、资金十分紧张的形势下,我区各级着力抓好有效投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在全部投资完成额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20亿元,比上年增长40.0%。 房地产开发形势平稳,房产价格趋于稳定。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32.5 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年末全区有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69 家。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5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80.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信特、联华、明都三大生活用品连锁超市年销售达6亿元。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有24 个市场的年成交额超1亿元,其中5个市场的年成交额超过了10亿元。 对外经贸 成功举办了’2005“走进武进”科技经贸服务周和一系列境外招商活动。全年完成出口总额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年内新批“三资”企业127个,增资项目39个,其中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37 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年内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6000 万美元,完成营业额3500 万美元。 旅游业 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步伐加快。夏溪镇、湖塘三勤农业生态园、焦溪牟家农业旅游观光园通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终评验收,淹城遗址旅游区和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全面展开。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亿元。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全年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青洋路(长虹东路-武进大道)主体工程结束,延政西路西延伸线建成通车,剑马线(遥观段)路面开始摊铺,雪堰至太滆等4条县乡公路改造全部完工,年末拥有公路总里程 2521 公里。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6014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9%;完成旅客周转量6443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专业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15万吨;圩塘汽渡全年渡送车辆102万辆。 金融和保险业 认真执行稳健货币政策,全面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下同)存款余额459亿元,比年初增加8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3.9亿元,比年初增加56.8亿元;在贷款余额中,工业贷款(含乡镇企业贷款)187亿元,比年初增加35亿元;金融机构年净投放货币110亿元,比上年增长1.8%。 居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保险业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全年保险业务收入7.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各类理赔、给付等业务支出2.7亿元,比上年增长46.4%。 开发区建设 高新区9平方公里核心区域拆迁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津通国际工业园一期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及配套用房如期建成,美国固特异等企业顺利进驻。年内新批进区企业99 家,批准总投资46.5 亿元,实际投入21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300亿元,比上年增长42%。财政收入10亿元,比上年增长35%,区内企业出口额7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围绕建成"绿色?生态?现代化"综合性园区的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实施各项重点工程。首期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经竣工并交付使用,常州最高档次的天安别墅一期已基本建成,新城湖畔春秋别墅进展顺利。全年业务总收入11亿元,财政收入7085万元,合同利用外资827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84万美元,出口1500万美元。 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年内成功组织了’2005“走进武进”科技经贸活动周、国际技术交流洽谈会等4 次对接活动,达成合作意向75项。年内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25项,资助金额337万元;省级项目63项,资助金额834万元;市级项目91项,资助金额1113万元;区级项目145项,资助金额1066万元。 当年认定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累计79家;当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5只,累计323只;当年申请专利780项,专利授权444项;实现技术转让的科技成果50项,技术转让成交额2000万元。 教育 年内普通高中有7116名毕业生被各类大专院校录取,高考录取率90.8%,其中高考本科录取率达55.1%,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20.1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1%;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全区共设立小学91所,普通中学50所(其中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10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全区中、小学(含职中,下同)在校生15.49万人;中、小学专任教师7298人,比上学年增38人。初中和小学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别占97.0 %和79.3 %,初中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占56.8%;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1%,职业高中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80.4%。全区投入教育事业资金8亿元,年内新建和翻建教学用房竣工面积10.75万平方米,易地新建学校1所。全年有17万人次接受了各类岗位和实用技术培训教育。 文化 全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事业日趋繁荣。“走进武进”广场文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有20多万人参加了各镇开展的以“爱国、爱家、文明新风”为主题的“社区广场文化活动月”活动。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图片展》、抗战知识竞赛、抗战歌咏大会等一系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活动。文化艺术创作、演出成绩显著,全年有80多件有武进特色的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获奖或展出,其中舞蹈《小小摄影家》参加江苏省少儿艺术节获金奖;小品《俺娃买车了》获常州市第七届小戏、小品、曲艺征文大赛一等奖;全年引进艺术表演团体70个,演出超过900场次,观众达30多万人次;区图书馆采编各类图书、光盘5000余册,图书流通15万册次,全年接待读者12万人次;《武进日报》全年发行843万份。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电台1套节目全年播音5292小时,电视台两套节目全年播出11558小时,电台、电视台共有120多件作品被省级以上单位录用。全区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1万户,累计近22万户,广电宽带网用户不断增加。 卫生 各级医院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全年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资金6611万元,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33家,其中区级医院4家;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116人,其中执业医生134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31人;年末拥有医疗床位3069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11张。进一步加强了防疫和保健工作,居民卫生保健意识增强,年内各类传染病总发病率161.9/10万;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达98.6%;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3.1%;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5%,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6.1%;爱婴医院巩固成果抽查合格率达100%。 体育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年内承办市级以上组织的体育比赛6次,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男女曲棍球比赛。年内各级投入资金800万元新建全民健身工程(点)24个,累计已达87个,16.69万平方米;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为9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优秀率为43.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参加市以上组织的比赛490人次,组织区级比赛25次,参赛人数达6000多人次;年内获得市以上体育竞赛奖牌232枚,其中金牌86枚。 城镇建设 中心区建设 中心区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安置房项目年内共计完成投资11亿元,其中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亿元,重点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亿元,安置房建设完成投资2亿元。 中心区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年内新增绿地99.8公顷,其中新增公共绿地7.5公顷,新增单位绿地面积70公顷。高标准完成了夏城北路、广电东路、金鸡中路等9条道路的绿化配套建设。采取密植、添景、改造、提升等多种举措,提升常武路沿线绿化和景观品味,使常武路以崭新的面貌对外展示了中心城区的良好形象。年末中心区绿地总面积达486.5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220.6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6.18平方米,绿地率达9.7%。 路灯亮化和管道燃气工程较快拓展。今年中心区路灯配建力度进一步加大,年内新建和改建完成金鸡中路、滆湖东路、延政中路等10条道路的路灯工程,总长近12公里,完成投资近2000万元。管道燃气加快拓展,年内新敷设天然气高、中压管道67公里,建成LNG卸气站一座,管网覆盖武进大部分区域。 中心区商品房在建施工面积90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70万平方米,竣工80万平方米。新城南都、锦湖公寓、中天名苑、阳湖名城等大盘、精品楼盘加快进展或相继推出,商品房向“提高高度、降低密度”方向发展,其中新城南都一期40多万平方米商品房和商业街基本建成。大学城中央商业街建成投入运行,阳湖广场、纺织产业交易中心等大体量高层商业开发项目基本建成,淹城餐饮文化商业街内旺阁渔村酒楼顺利开张。 小城镇建设 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完成,规划成果按法定程序上报审批。横山桥省庄村等首批6个现代化试点村规划基本完成编制。各镇以创建示范工程为契机,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和功能性公建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加快公寓式居住小区和拆迁安置小区建设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村镇全年完成房屋拆迁50万平方米,在建工程422 个、面积269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商品房42万平方米、安置房3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45万平方米。洛阳镇创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年内通过省级验收,遥观商业街、横山桥阳光山城居住小区、雪堰镇雪西标准厂房等项目被评为村镇建设示范工程。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日趋完善。年末拥有公交线路29条,比上年增加3条,营运里程已经达到593公里。年末拥有公交营运车辆296辆,比上年增加84辆,全年完成公交客运量288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818万人次。水务建设进度加快,镇域联网供水工程全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2万吨,受益人口80万人。按照江苏省"封井"计划,全区地下水开采量由上年的280万吨压缩为110万吨,比上年减少61%。110KV崔南、卢西输变电工程、220KV郑陆变扩建工程建成投运,110KV漕桥输变电工程已经进入验收阶段。新增主变容40万KVA,完成总投资3.53亿元。全社会用电量77.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工业用电量60.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0%。 环境保护 全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9.1亿元。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611个。新增废水年处理能力1200吨/日。年内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比例达到95.3%,工业废气处理率98%。 人民生活 就业 全区城镇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年内4800 人次通过再就业转岗培训,支付失业人员各项再就业补贴23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7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5%。 社会保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保险制度,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24 万人,有5.08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349个,参保人数14.22人。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1.87万人,参保率达95%。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2万人。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年末参保人数分别为3.27万人和3.16万人。 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1.85亿元,发放公积金贷款2亿元,年末参加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达5.3万人,缴存余额6亿元,贷款余额4.32亿元。 认真实施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74万元,享受保障户数7192户。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区属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1923元,比上年增加2048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7883元,比上年增加810元,增长11.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2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7亿元,增长21.1%,人均储蓄2.3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0.37万元。 注:文中数据以统计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