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 登录个人中心
  • 繁體中文
  • 无障碍浏览
  • 英文版
  • 智能问答
  • 移动端应用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府信息公开
  • 服务大厅
  • 政民互动
  • 走进武进
  • 数据开放
信息名称: 2006年武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 引 号: 014133058/2006-00090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体裁分类: 公告 组配分类: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政府办  
产生日期: 2007-02-15 发布日期: 2008-04-25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06年武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阅读:

2006年武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武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加快有效投入年”、“城镇环境建设年”、“机关服务效能建设年”三大主题活动,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全区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良好发展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业绩,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胜利实现,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里程碑。
  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3.0%。第一产业增加值21.58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405.96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增加值144.42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3%。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7万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1.09万元。完成预算内财政收入78.19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0.1%。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3.7%。连续三年在全国百强县(区)评比中名列第八位。
  农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粮食生产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再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年粮食总产量25.3万吨,粮食单产462公斤,其中水稻平均亩产602公斤,荣获常州市第一。多种经营发展良好,全区完成多种经营产值31.6亿元,占全部农业总产值的86.2%。花卉苗木种植面积9.7万亩,比上年增长2.5%,水产品产量、家禽出栏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9.2%。全年引进农业生产新品种30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4只,年末全区拥有常州市名优农产品45只。生产经营方式进一步向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转变,全区14家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36.7亿元,比上年增长5.2%。
  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年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500万元,完成农田水利建设土石方650万立方米,加固内河圩堤70公里,新建护坡护岸30.5公里,疏浚河道95条计126公里。对373个行政村2432处河塘进行了清淤整治,清理淤泥近470万立方米,对近1500公里镇村河道实行了长效管护。年末全区农机总动力达57.18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6%。全年完成土地复垦项目41个,新增耕地、园地3300亩。
  工业和建筑业    在冶金、电气机械等行业的带动下,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的势头十分强劲,总量加大,规模放大,效益大幅度提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88.37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7.66亿元,增长36.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39.14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50.58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实现利税和利润总额均比上年增长30%以上。
  从分行业来看,冶金工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势保持领先地位。规模以上冶金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40.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5.2%,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
  从分镇情况看,全区有遥观、芙蓉2个镇的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增幅均超过35%。湖塘镇工业产、销双超200亿元,遥观镇、横林镇、牛塘镇、洛阳镇工业产、销双超100亿元。
  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2.27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9.6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1%和34.6 %。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区总量的15%和15.4%。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产、销已经双超200亿元。
  镇级工业集中区建设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全年新建标准厂房101万平方米,累计达250万平方米。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730 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45.1%。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5.89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17.35万平方米,增长39.6%,其中新开工面积930.94万平方米,增长32.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14.24万平方米,增长16.9%。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各级积极实施"加快有效投入年"活动,着力抓好有效投入,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有效投入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80.37亿元,比上年增长49.1%。在全部投资完成额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62亿元,比上年增长44.1%。
  房地产开发形势良好,需求旺盛,房产价格趋于稳定。年末全区有资质房地产开发企业49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2.28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88.9%,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有24个市场的年成交额超亿元,其中5个市场的年成交额超过了10亿元。
  对外经贸    成功举办了'2006武进科技经贸洽谈会和一系列境内外招商活动。年内新批“三资”项目122个,增资项目45个,其中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40 个;全年合同利用外资8.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1%;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9%;年内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931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6544万美元;全年完成出口总额25.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5%。
  旅游业    完成《武进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中国游戏嘉年华数字乐园概念性规划》编制和初步论证,太湖湾水上休闲乐园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太湖湾东、西入口处建设方案完成初步设计。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初见成效。嘉泽镇高分通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淹城遗址旅游区和太湖湾金陵度假村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部分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4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亿元。
  交通运输业   交通基础设施更趋完善,交通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青洋路、东龙路、朝阳路、剑马线等工程完工。中心区“八纵八横”路网和核心区内主干路、支路加快拓展完善,年内续建和新建了13条道路,其中淹城路、夏城南路、鸣新东路、长安路、永胜中路、虹北路、东宝路等7条道路竣工通车,通车里程为20.5公里。年末全区拥有公路总里程 2597 公里。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10181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2%;完成旅客周转量36347万人公里;专业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72万吨;圩塘汽渡全年渡送车辆93万辆。
  金融和保险业    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全面推进信用工程建设,积极实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活动。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下同)存款余额565亿元,比年初增加106亿元,增长23.1%;各项贷款余额426亿元,比年初增加92亿元,增长27.4%;在贷款余额中,工业贷款(含乡镇企业贷款)229亿元,比年初增加42亿元,增长22.4%;金融机构年净投放货币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居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保险业经营规模继续扩大。全年保险业务收入6.84亿元;各类理赔、给付等业务支出3.53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开发区建设    高新区24平方公里区域拆迁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瑞声光电科技、天安数码城、美国固特异、今创集团等一批重点、重大项目落户高新区南区。年内新批进区企业71家,批准总投资68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全年实现业务总收入400亿元,财政收入1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和25%。完成出口总额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7%。
  经发区进一步拓展开发空间,围绕建成生态园区、特色园区、精品园区的总体目标,全力推进实施各项重点工程。全年业务总收入20亿元,财政收入1.1亿元,合同利用外资0.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32亿美元,出口0.2亿美元。
  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绩。年内成功组织了“对接武进,科技创新”暨国家863计划“十五”科技成果展示活动、'2006中国武进-日本北九州国际技术交流洽谈会、武进-南师大科技合作交流会等5次科技经济对接活动。年内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31项,资助金额393万元;省级项目41项,资助金额2411万元;市级项目74项,资助金额1380万元;区级项目136项,资助金额1100万元。
  当年认定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2家,累计94家;当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9只,累计372只;当年申请专利1276项,专利授权487项;实现技术转让的科技成果32项,技术转让成交额2000多万元;9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
  教育   年内普通高中有7042名毕业生被各类大专院校录取,高考录取率89.6%,其中高考本科录取率达57.9%,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22.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6%;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全区共设立小学80所,普通中学50所(其中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10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全区各类学校(含地方高校)在校生总数19.9万人;中、小学专任教师8012人,比上学年增209人。初中和小学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别占97.5 %和85.0 %;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9%,职业高中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82.0%。全区投入教育事业资金10.5 亿元,年内新建和翻建教学用房竣工面积5.13万平方米,易地新建学校1所。全年有22.6万人次接受了各类岗位和实用技术培训教育。
  文化   全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事业日趋繁荣。年初成功举办了“龙腾武进、凤舞元宵”民俗民间艺术展演活动。劝募活动慈善晚会和“激情金秋、欢乐武进”广场文艺演出取得圆满成功。以"送百场电影、百幅书画、千册图书"为内容的“三送下乡”活动覆盖了大部分镇,成为传播文明、弘扬优秀文化的生力军。精品艺术创作获得丰收,全年有30余件书画、摄影等作品入选或获奖于各类国家级赛展,小品《女儿买车了》获华东六省一市小品比赛特等奖、省相声大赛作品一等奖,武进锡剧团排演的锡剧《浣纱谣》获第七届江苏省锡剧艺术节优秀剧目一等奖等20多项大奖。全年引进艺术表演团体43个,演出728场次,观众达49万人次。区图书馆采编各类图书、光盘5500余册,图书流通15.5万册次,全年接待读者12.5万人次。《武进日报》全年发行303期共1009万份。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电台1套节目全年播音6205小时,电视台全年播出6205小时,节目质量有了新的提高,电台、电视台共有5件作品在常州市获得一等奖,其中2篇获得省新闻制作二等奖,30篇作品被中央台录用,44篇作品被省、市和华东经济区等台录用。全区新增有线电视用户0.8万户,累计超过了24万户,广电宽带网用户已达5500户。
  卫生    全年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资金4876万元,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年末全区有区属医疗卫生机构37家,其中区级医院6家;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979人,其中执业医生130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1人;年末拥有医疗床位328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4张。进一步加强了防疫和保健工作,居民卫生保健意识增强,年内各类传染病总发病率124.04/10万;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达98.9%;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4.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5%,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8.8%;爱婴医院巩固成果抽查合格率达100%。
  体育     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年内承办市级以上组织的体育比赛5次,成功举办了“2006年BDO男子曲棍球世界杯预选赛”。年内各级投入资金2580万元,新建村级体育健身场所111个,累计已达363个,新增健身休闲场地面积23万平方米。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为99.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优秀率为43.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参加市以上组织的比赛1200多人次,组织区级比赛21次,参赛人数达8000多人次。年内获得市以上体育竞赛奖牌324.5枚,其中金牌119枚,参加省16届运动会获得金牌42块,总分1169.5分。
  城镇建设
  中心区建设    城区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5.6平方公里核心区初步打造成形。年末城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1平方米,城市路网密度4.03公里/平方公里。路灯、绿化等道路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跟进。
  城区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淹城入口区古文化景观街区建成开放,通往遗址的景观大道基本建成,博物馆、酒店等配套设施启动建设。开展了“五路五河”整治,“五路”中完成了常武路等3条道路的综合整治,“五河”整治工程投入1.6亿元,对湖塘河、龚巷河等实施了截污、清淤、河道整治、杆线迁移、道路绿化亮化等五大工程。年末,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28平方米。
  中心城区核心区内44个重点项目已有33个开工建设,淹城森林公园、武进新天地、湖塘纺织城、武进汽车城等商贸服务项目雏形初现,新城市广场、财税大楼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新城南都、阳湖名城、南甸苑等一批高品质楼盘拔地而起、鳞次栉比,中心区城市气息日趋浓厚。
  镇村建设    实现了各镇总体规划、镇村规划全覆盖,5个示范镇中心区控规全覆盖,所有储备土地、拟出让地块控规全覆盖,围绕镇村近期建设重点完成详细规划编制2000余公顷。按照加快“五镇十村”示范镇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完成了“五镇十村”建设规划编制,制定了三年建设纲要及具体实施计划。结合创建生态示范区、镇村环境整治的要求,高质量完成了“七路三口”绿化工程建设。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日趋完善。水务建设进度加快,区域供水二期工程开始建设,镇域联网供水工程全年完成投资8000万元。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2万吨,受益人口88万人。按照江苏省"封井"计划,全区地下水开采量由上年的80万吨压缩为50万吨,比上年减少37.5%。管道天然气逐步成为燃气行业的发展方向,新敷设天然气高压管网25公里、中压管网120公里,年内新增用户6000户,总数超过18000户,年用气量较上年增加2400万立方米。220KV马杭变、白荡变、嘉泽变、横山变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新增主变容104万KVA,完成总投资5.3亿元。全社会用电量89.3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工业用电量77.6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1%。
  环境保护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成功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环境污染治理全年完成投资16.5亿元,全年收缴排污费280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支出1445万元,年内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比例达到98%,工业废气处理率10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80.61分。
  人民生活
  就 业    全区城镇就业形势继续保持稳定。年内15706 人次通过再就业转岗培训,支付失业人员各项再就业补贴2305万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85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6%。
  社会保障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1.45 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到96.7%。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4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96.2%。年末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06万人,城镇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6.1%。工伤保险年末参保人数为8.28万人,生育保险年末参保人数达到3.6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2.21万人,参保率达97.2%。
  全年归集住房公积金2.46亿元,发放公积金贷款3.48亿元。年末参加缴存住房公积金职工达5.56万人,缴存余额7.53亿元,贷款余额6.64亿元。
  认真实施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共发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040万元,享受保障户数8597户。
  慈善事业获得空前发展,区慈善基金达4.1亿元,全年发放慈善救助金167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7000多户。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区属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5152元,比上年增加3229元,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抽样调查)8833元。全区居民年末储蓄存款2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3亿元,增长18.4%,人均储蓄2.87万元,比年初增加0.5万元。
  注:文中数据以统计表为准。

打印      下载本信息公开文件
CopyRight WuJin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行政中心    邮编:213159
苏ICP备10217280号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001号     网站标识码:3204120012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