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今后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优先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客观需求,更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对我区服务业发展情况作简要分析,供参考。
发展轨迹
武进服务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间段。1990年以前为起步期,服务业主要以国营、集体的商贸流通业为主,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小、比重低。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营和集体经济占的比重为68.2%。1990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3.95%(当时行政区划口径、下同),产业结构为二、一、三,服务业总量低于第一产业。1991-2000年为成长期,总量增加,速度加快。十年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转变为二、三、一。特别是“九五“期间,工业经济发展跌入低谷,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1995-2000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工业达到50.8%,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4.31%,达到历年最高水平。2001年至今为平稳发展期。总量快速突破,但比重逐年下降。2004年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2002-2007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量在19亿元左右,为“九五”的2.7倍。受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年下降,由2001年的34.27%下降到2006年的25.17%,2007年开始止跌回升,占GDP的比重为25.8%,比2006年上升0.6个百分点。
发展现状
2007年,全区服务业总投入达到103.1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房地产业投资达到47.1亿元,同比增长34.8%(按项目属地原则同口径对比,下同),占服务业投入的比重45.6%。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2.3亿元,比2006年增长26.2%,发展速度自2001年以来首次超过工业并创历史新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5.8%,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连续多年来比重下降的趋势首次得到遏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8.2%,高于2006年11.6个百分点。2007年全区国、地税系统共完成服务业税收18.9亿元,同比增长29.8%,成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1亿元,比2006年增长25.0%。2007年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47.1亿元,同比增长34.8%。商品房施工面积达610万平方米,增长24.2%;商品房销售面积161.8万平方米,增长14.0%,销售额68.1亿元,增长21.0%。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旅游休闲景区(点)建设初步形成规模,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步伐也不断加快。目前,全区共有横山桥、夏溪、嘉泽、湖塘三勤、焦溪牟家5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旅游星级饭店(宾馆)10家,旅行社6家;有太湖湾旅游渡假区、淹城森林公园、横山旅游风景区、夏溪艺林园等著名景点(区)。2007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近250万人次,旅游收入23亿元左右,分别比2002年增长1.3倍和2.7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能提升城市环境、丰富居民生活,更能推动交通、贸易、住宿、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虽然近几年来服务业的发展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服务业投入也在不断增强,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是,无论从经济发展对服务业的要求、从三次产业发展的结构、从基本实现现代化标准看,还是从横向和纵向看,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与所处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协调,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增强发展能力。
1、服务业总量相对偏小。相对于我区较发达的经济来讲,服务业的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随着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发展集聚度明显提高,服务业发展出现与工业发展相脱节的迹象。从2001年起,我区服务业发展出现相对慢现象,并且与工业发展速度差距拉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不足。2002-2006年,GDP年均增幅为19.5%,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23.9%,同时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2.9%,远远低于工业的增长幅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年下跌。2007年,服务发展速度加快,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止跌回升,但回升幅度较小。(见下表)
2001-2007年服务业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实绩
增长%
2001年
234.86
131.80
78.70
33.51
2002年
265.60
13.1
154.70
17.4
87.04
10.5
32.77
2003年
316.17
19.0
193.50
25.1
97.20
11.7
30.74
2004年
388.77
22.9
247.77
28.0
112.36
15.6
28.90
2005年
465.11
19.6
299.31
20.8
126.67
12.7
27.23
2006年
571.96
23.0
385.41
28.8
144.42
14.0
25.25
2007年
706.31
23.5
474.61
23.1
182.27
26.2
25.81
2、服务业投入结构不尽如意。近几年来,我区服务业投入在不断增强,但结构不尽如意,影响着发展潜力。2005-2007年,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0.6%、32.7%和30.8%,但在服务业构成中,除房地产业和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外,属于企业自主的营利性服务业投入很低。三年中,房地产业投资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为52.9%,交通、水利、教育、公共管理等基础设施投入占35.1%。相对而言,房地产投入对服务业预期发展潜力影响不大。企业自主对服务业投入不足,从一个侧面说明服务业对经济主体的吸引力还不强,服务业内生性发展还未得到催动。
3、服务业内部结构传统。我区服务业发展主要倚重传统行业。2007年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传统行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5%,而以信息、金融、商务服务、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比重仅为16.9%。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刚起步,对生产起推动作用的行业更少,这与我区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水平很不相符。
4、横向比较差距明显。同为经济发达的强县(市、区)之一,我区的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其他县(市、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见下表)
2007年百强前十位服务业情况
服务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
武进为%
武 进
-
25.8
常 熟
975.72
72.39
380.58
47.89
39.00
张家港
1050.02
67.27
367.56
49.59
35.01
昆 山
1151.80
61.32
378.40
48.17
32.85
江 阴
1190.56
59.33
422.65
43.12
35.50
太 仓
440.27
160.43
157.96
115.39
35.88
绍 兴
541.49
130.44
170.60
106.84
31.51
萧 山
842.86
83.84
252.46
72.19
29.95
顺 德
1279.25
55.21
436.51
41.76
34.12
南 海
1231.00
57.38
424.93
42.89
34.52
注:武进为%是指武进为其他市(区)的%。
从上表可以看出,武进服务业总量除比太仓、绍兴高,为萧山的72.19%外,不足其他强市(区)的一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处于前十强的末位且差异很大。如果我区的服务业增加值能达到其他强县(市、区)的平均水平(330亿元左右),那我区的经济总量差距将明显缩小。
从常州市范围来看,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高于新北区和戚区,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6.95%),也低于溧阳(35.48%)和金坛(38.52%)。
成因分析
我区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偏低,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1、长期市、县同城的影响。服务业发展,带有明显的城市经济特征。武进行政中心南移,新城区仅只是城市的扩展区,且与其他市、区相比,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城市,服务业网点和人气的集聚效应还未显现。因此,武进居民的大宗消费品购买仍然流向钟楼、天宁,这种消费外溢现象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区服务业主体的生存和发展。
2、行业结构的影响。以传统行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正在成为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人口的高度聚集,虽然我区城市建设在快速推进,但人口聚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要实现跨越式增长可能性较小。
3、思想认识的影响。软环境对产业发展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政策扶持和政府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扶持和管理,发展服务业虽然也出台过一些政策,但重视程度、发展氛围、政策引导、规划制定、政府管理等方面均无法与工业经济相比,发展的“后天优势”相对不足。
前景对策
虽然目前我区服务业发展滞后,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远远低于工业经济,并且与其他发达市、区相比差距较大,但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发展潜力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1、发展基础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服务业招商引资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乐购生活购物中心的成功为大型超市的进驻提供了较好的事例,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聚集人气打下了基础,大润发、沃尔玛等超市的进驻将极大推进贸易业发展。淹城、太湖湾、西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和建设必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一系配套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湖塘针纺城、武进汽车城、亚邦物流、常州国际世贸中心等建设开业、凌家塘批发市场的搬迁等,必将为我区服务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
2、发展需求日益强烈。一是工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将刺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二是随着我区城市建设的加快发展,服务业将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三是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将有效带动生活消费和文化、娱乐、教育等服务业的发展。
3、发展氛围越来越好。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已经开始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一些经济强市(区)纷纷出台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和措施,强力推进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争取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得先机。
在能源、原材料、土地、资金等要素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要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并如期实现基本现代化,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力推进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升级。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管理扶持。建立强有力的服务业发展组织机构,助推和引导服务业的发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倾斜政策,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杭州市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确立了旅游、文化、金融、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中介服务、房地产、社会服务、统计等服务业工作小组。
2、提升和做大传统行业。做大特色市场,如湖塘针织城、邹区灯具城、武进汽车城等,以提升武进服务业的知名度。做强城区商贸业,借助国际大型连锁超市的进入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吸引足够的人气聚集,做强城区商贸、餐饮业。提升淹城古文化、武进农业生态观光游知名度,加快“两湖”渡假休闲旅游的建设开发,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稳定房地产市场,形成良性的开发机制,同时推动和规范物业管理的发展。
3、拓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劲的工业经济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特别是工业集聚区的建设,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搭建了有利的平台。一是要以工业集聚区为依托,积极发展外贸、代理、进出口咨询、产品信息及研发、配售等行业,扩展产业链;二是要着力扶持设计、咨询、广告、法律等以生产性服务为主的公共平台,全面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上规模企业将一些非主业的功能逐步剥离,通过高效、成熟、专业的服务业来提高运行效率。
4、加强服务业招商引资。受区域位置的影响,我区服务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为此,要积极主动接轨,实行区域合作联动,以连锁、加盟、引进等方式吸引区外资金投资我区服务业,改善和创新我区服务业发展,同时也可以防止部分服务需求的外流。
本文由石兰生同志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