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加快有效投入、提升产业层次”就是要围绕我区“全面奔小康、进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在加大投入总量时要特别关注投资结构的优化,通过加大有效投入做优做强产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分析2002-2007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从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层次提升的角度作简要论述。
一、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现在的产业结构是历年投资叠加效果的体现,而现在的投资结构又决定着未来产业结构的演变,因此定量分析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产业投资与GDP的相关性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与GDP高度正相关。2002-2007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相关系数为0.9943,说明投资与GDP增长密切相关,但不同产业的投资与该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度存在一定的差距。
2002-2007年产业投资与产业增加值的关联度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67.1
113.4
150.2
188.0
280.4
336.1
其中:二产
42.8
75.3
93.6
130.4
188.4
232.7
三产
23.4
37.5
56.5
57.5
91.6
103.1
GDP(亿元)
265.5
316.2
388.8
465.1
572.0
706.3
163.8
203.3
258.9
318.0
406.0
500.5
87.0
97.2
112.4
128.5
144.4
182.3
投资与GDP的相关系数
0.9943
0.9972
0.9620
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二、第三产业投资与该产业增加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2和0.9620,说明我区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关程度均为强正相关,相对三产而言二产更显著。
2、产业投资对GDP的贡献
2003-2007年产业投资对GDP的贡献率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亿元)
121.7
160.8
201.5
270.1
339.4
98.6
137.8
178.2
236.0
45.7
62.1
63.5
91.5
投资对GDP的贡献率(%)
-
53.9
53.3
64.2
51.6
32.1
51.4
37.8
43.0
22.6
1.8
26.2
8.6
由上表可以看出,2003-2007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呈现平-升-降的波动性,2006年是我区加快有效投入的开局年,投资贡献率达到最高,其后受宏观经济面持续趋紧影响,2007年出现回落。从我区产业投资对GDP贡献的绝对量(即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及相对量(即投资贡献率)看,第二产业均居首位且贡献稳定;第三产业投资贡献率年度间差异较大,2005、2007年投资贡献率分别仅为1.8%、8.6%,波动较大,但从绝对量看,仍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之一。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二、三次产业经济增长对投资的需求中,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投资的依赖极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第三产业对投资的依赖作用较大,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够稳定。以下分别对第二、第三产业的投资结构作简要分析。
二、投资结构现状
2002年以来,我区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调整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近几年来不断加快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在提高投入总量的同时不断调整优化投资结构,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作出了较大的贡献。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二、三产业投资合计占99.91%,比2002年提高了1.25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总量和份额不断提高。多年以来,我区坚持走工业兴区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全区工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所占份额不断提高。2007年我区工业投资完成230.5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4.4倍,5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40.2%,比全社会投资年均增幅高2.2个百分点。2007年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8.6%,比2002年提高了5.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2005年以来受国家宏观面趋紧及投资内在波动规律影响,2006年投资增速达到高位后,2007年开始回落。
工业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高新技术投入力度有所加大。2003-2007的五年,我区传统高能耗、高污染工业行业除化工行业投入增长略高于工业投资平均增长幅度外,纺织、冶金等传统行业的投入增长速度分别为141.7%、50.0%,明显低于工业投入近2.1倍的增长速度,2007年纺织、冶金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投资占工业投入的比重分别比2003年下降了3.9个、11.7个百分点,年均分别下降1.0个、2.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升产业层次为导向,积极引导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业为主的高科技领域项目投资。五年间,我区电气机械及器材行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了4.8倍、2.8倍,分别比工业投入增幅高268.3个、73.3个百分点,占工业投入的比重分别为10.0%、8.3%,分别比2003年提高了4.6个和2.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从2003年的7.3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70.1亿元,增长了8.6倍,年均增长76.0%,比全区工业投资年均增幅高43.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对全区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由2003年的 9.3%上升到2007年的30.4%,年均提升约5.3个百分点,说明我区工业投入的行业结构在调整中总体上逐步趋向优化。
第三产业投资总量不断扩大,投资领域宽泛。从总量看,我区第三产业投资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稳步增加,2007年第三产业投入总量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3.1亿元。2003-2007年的五年,我区第三产业共完成投资347.2亿元,2007年比2002年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34.5%。 特别是近两年在我区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中,2006年、2007年每年的第三产业投入总量分别接近或超过2000-2003年四年第三产业投入总量之和。从第三产业投资的行业分布看,经过多年的发展,第三产业投资形成以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业为支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体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等协调有序的有效投入格局。2007年103.1亿元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业共完成投资95.2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3.3倍,占整个第三产业投资的92.2%,其中房地产业完成投资53.0亿元,所占比重最大,达51.5%;其次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5.3亿元,占13.8%;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11.4亿元,占11.1%;批发和零售业、教育业分别完成投资9.7亿元、5.7亿元,分别占9.4%、5.5%。与此同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体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的有效投入力度也稳步加大,2007年上述五行业合计完成投资6.3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的6.1%,比2002年增长3.8倍。
三、投资结构现状与提升产业层次存在的差距
尽管我区的投资结构在不断调整中逐步趋向优化,但对照我区基本现代化对提升产业层次的要求来看,目前的投资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
工业投资技术结构不甚合理,传统工业投入比重较大。从工业投资项目的技术结构即从投资构成看,2003-2007年五年716.3亿元工业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土地等其他费用、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分别为297.3亿元、62.0亿元、357.4亿元,分别占41.5%、8.6%和49.9%,其中2003-2006年的四年呈现前两项费用逐年上升,设备购置费逐年下降的态势,2006年前两项费用占比分别达到最高43.6%、9.6 %,而设备购置费占比则下滑到最底46.8%。2007年这一趋势稍有缓解,前两项费用占比分别为41.7%、9.6%,但仍明显高于2003年的34.7%、5.3%;2007年设备购置费占48.7%,比2006年回升1.9个百分点,但明显低于2003年60.0%的占比,这一态势与我区走内涵式的经济增长思路不甚吻合。从工业投资的行业结构看,我区冶金、纺织、化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占相当的比重,2003-2007的五年,上述三大行业合计完成投资236.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近三分之一,其中冶金占13.3%,纺织占12.7%、化工占7.0%,尽管2007年上述三大行业合计投资占比比2003年下降了14.2个百分点,但比上述三大行业五年平均占比高3.5个百分点,比2005年、2006年占比分别高6.4个、4.3个百分点,有反弹的迹象;机械行业是我区一大传统行业,2003-2007年的五年共投资169.1亿元,居我区七大行业之首,但我区机械行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通用设备制造业,五年中共投资90.0亿元,占机械行业投资的一半以上;具有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代表意义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五年间尽管投资速度有所加快、力度有所加大,但从总量上看,2003-2007年的五年,该两行业共投资111.3亿元,仅占15.5%,规模偏小。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总量有待加大,结构有待优化。从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总量看,我区2003-2007五年716.1亿元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投资(省口径)为131.4亿元,占18.3%, 其中2003-2006年四年的高新技术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基本维持在13%的水平,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尽管2007年加大了高新技术投资力度,占比迅速提高,但总体而言,近几年高新技术投资力度稍显不足;与此对应,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5.2%,比2006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与周边县市比较,2006、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比昆山分别低4.3个、8.5个百分点。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行业结构看,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工三大行业,2003-2007年的五年,上述三大行业的高新技术投资分别为51.6亿元、34.1亿元和30.4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39.3%、25.9%、23.1%,但高新技术投资总量居我区七大行业首位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明显受到核心技术的困扰,2007年该行业的高新技术投资比2003年增长了466.8%,仅为高新技术投资平均增幅一半左右,前景不容乐观;化学工业的高新技术投资尽管总量居前且增速较快,2007年比2003年增长了13.7倍,但是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不可避免地遭遇生态环境的制约及今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不确定因素;机械装备制造业、工业自动化控制装置制造、科学仪器制造业等其它行业的高新技术投资尽管增长迅速,但是总量太小,目前尚未形成新的有效支撑。
第三产业投资总量偏低,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第三产业在我区经济中的地位和结构。从第三产业投入的增速看,2003-2007年年均增长28.3%,比全社会投资年均增速低3.0个百分点,从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份额看,2007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3.1亿元,占30.7%,比2003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与此对应,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82.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5.8%,比2003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2个百分点,与我区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值存在较大差距。从第三产业投资的行业分布看,多年以来主要集中在批零贸易、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及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教科文卫、商务服务和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力度及发展速度虽然有所加快,但所占份额仍显不足,影响了第三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及我区基本现代化目标的实现。2007年现代服务业投资为12.0亿元,占全部第三产业投资的11.7%;与此对应, 2007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28.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7%,比重较低。
四、思考与建议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驱动,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有效投入,不断优化升级投资结构。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一方面要针对目前我区投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进行;另一方面还必须认清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高效地配置好有限的土地、资金等要素,引导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而促进我区产业发展层次的提升。
1、调整优化工业投资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投资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区工业产业层次提升,是我区实现“产业强区”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迅速改变以往过于倚重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等外延扩张式发展手段。从企业层面讲应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从政府层面讲应加大各种专项科研拨款、税收规费优惠等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技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投入。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五大产业投入、突出高新技术投入等有效投入措施推动我区迈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技改投入为抓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前述我区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的行业分布可以看出,高新技术并非仅仅存在于电气机械、电子通讯等行业,我区传统工业如机械、化工等行业甚至冶金、纺织行业中均不乏高技术、新技术的因子,因此优化投资结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核心环节是科技创新。我区绝大部分传统工业是从乡镇企业发展而来,生产经营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点,相当一部分传统工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工艺不够先进、产品初级或具有明显的加工装配性质、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生产集合度、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都不够高,因此应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切入点,明重点、分步骤、有计划地对传统工业进行全面改造,以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投入为重点,使传统工业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大力发展五大产业,培育产业链,引导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产业集群主要指相关领域、相近区域的上下游产品形成的链式集合体,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增长集,对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影响极大,产业集群的依托是主导产业。在我区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上,必须紧紧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目标,密切关注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法规,严格把好国家、省限制、禁止用地及明令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产品的建设项目审批关,严格控制投入高、能耗高、污染高、效益低等“三高一低”项目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加快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及环保、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具有高新技术特征的五大产业,加快加大五大产业的投入速度和力度,以五大产业的企业和产品为中心,以两个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有效载体,培育产业链,将五大产业培育成为我区未来的主导产业,并以此为龙头,引导产业集群的逐步形成和发展,从而提升我区产业发展层次。
2、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特别是突出加大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将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服务业和制造业双轮驱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从短缺经济逐步迈向相对过剩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的单轮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发展面临资源要素、生态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得尤为迫切。从2007年我区人均GDP近7000美元、城市化率近50%等基本现代化指标值来看,我区基本具备了率先从“制造业单轮驱动”向“服务业和制造业双轮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条件,跨越式发展服务业的时机基本成熟。但从前述第三产业投入产出的数据分析中不难看出,目前我区第三产业的投入产出与我区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差距明显,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缓。因此一方面必须以加大现代服务业投入为重点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加大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投入力度,加大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商务资本现代服务行业的投入力度,促进服务业投资结构升级优化;另一方面应逐步向社会放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市场领域的准入条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面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后勤服务机构,提高服务业的整体、区域服务功能,从而推动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再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城乡居民生态环境、水利设施、道路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社区物管服务等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投入力度,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中心城区商业集聚功能,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化都市。
本文由姚路明同志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