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2007年武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机遇,围绕以“三城三区一中心”为重点,加快构建商业、文化、旅游、生活服务等城市经济发展平台,有力推动了我区服务业的发展。2007年,我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82.30亿元,同比增长26.2%,8年来首次增幅超工业。其中完成贸易业增加值69.51亿元,同比增长27.3%,拉动服务业增长10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9.3%。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区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经济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及特征: (一)、经济总量再上台阶,对经济拉动增强 随着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定提高,各级政府改善民生的政策相继出台,对消费品市场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消费需求趋旺,市场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去年同期高基数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0亿元,达159.13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3倍以上,创下武进消费品零售额售新高。2007年实现增幅25.0%,增速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为武进十年来的增幅最高水平。 分季度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实现零售额40.83亿元,增幅24.2%;二季度实现零售额37.75亿元,增幅21.3%;三季度实现零售额36.74亿元,增幅23.8%;四季度实现零售额43.80亿元,增幅30.1%。可以看出,2007年武进区消费品市场总量及增幅稳步走高,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有二个季度的零售额达到或超过了40亿元。 (二)、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带动增强,商圈经济引领作用明显 近年来,商贸流通业全区不断做大做强,在竞争中,规模小、分布散的局面进一步转变。规模化、连锁化、集团化成为企业立于市场的法宝。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表现突出,新增限额以上单位5家,累计达到84家,其中超亿元单位12家,新增超亿元单位5家。全年实现零售额60.12亿元,增长56.3%,增幅远高于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37.8%,比上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拉动全部零售额增长了20.5个百分点。 随着我区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中心区的汽车城、购物核心区、度假旅游休闲区、餐饮聚集区等城市经济板块又初步形成,板块经济开始凸现。2007年我区限额以上单位完成汽车零售额32.11亿元,同比增长55.7%,占全市比重40%以上。核心区近10家住宿餐饮企业完成零售额1.44亿元,同比增长78.4%,占全区限额以上单位的57.6%。淹城遗址、野生动物园、新天地不夜城又成为观光、游览和休闲重要载体。 (三)、消费热点不断涌现,促进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 随着居民消费理念的不断更新,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消费层次的不断升级,大大增强了居民的购买能力,加速了汽车、住房、旅游休闲等主要消费点的居民消费升级进程。 一是汽车消费持续走强。近几年是武进汽车消费市场发展较快的时期。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汽车消费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2007年武进私人轿车拥有量继续上升,汽车销售市场火爆。 2007年武进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汽车零售额32.11亿元,增长55.7%。汽车价格的下调,刺激了一部分有实力购车人的买车欲望。尽管不断攀升的油价阻止了部分消费者的脚步,但城乡居民私家车普及率仍保持快速提高态势。据城乡居民住户的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我区农村、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汽车拥有量为24辆和6辆,分别比2006年增加1辆和2辆。 二是住房消费热力不减。住房投资仍是2007年武进居民的一件大事,各楼市门前常常人头攒动,房价仍然一路小看涨。2007年商品房销售额68.11亿元,增长20.9%;其中住宅实现销售额59.36亿元,增长21.8%。商品房销售的持续升温带动了装修热潮,直接促进了建筑及装潢材料销售的增加,从武进区大型建筑装饰材料及家具市场来看,商品成交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3.2%。同时也拉动了家电等与住房相关的消费,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56亿元,同比增长94.3%。已连续数年的房地产投资热已逐渐成为带动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四)、物价持续快速上涨,严重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2007年,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价格的双重影响下,常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一路走高。全年四个季度的CPI分别为0.9%、2.0%、4.8%、5.6%,全年为3.3%,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开始的猪肉价格大幅飙升,成为CPI上涨的主要诱因,并且带动了包括牛、羊和禽类等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引发了农副产品价格的整体抬高。并且由于化肥、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对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受国际和国内市场因素的影响,粮食和食用油的价格也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继续推高CPI指数。近年来,国际原油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暴涨,原油价格已经涨到100美元/桶左右,国内的成品油出厂价和零售价也相应的做出了调整,对此敏感的部分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已经感到成本上升的压力,并通过价格传导,影响到下游的产业,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反映在消费品市场方面,2007年“吃”类商品大幅度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87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食品类零售1.10亿元,增长27.3%。2007年,我区城镇、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农村居民生活支出恩格尔系数分别达到36.2%和37.6%,分别比去年上升5.6和2.7个百分点。 二、持续发展我区消费品市场的建议 尽管武进区消费品市场出现了高增长的势头,但是与投资和出口增长相比,消费依旧是个短板。从长远看,内需不足将长期制约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内需是武进程经济发展的着重点,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因此,武进区要把调整经济结构、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作为长久之策。 1、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减少低收入阶层比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例如,社会中下层居民生活的住房、医疗和教育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房价的高企,看病困难和求学艰辛,使百姓不得不紧捏着不是太鼓的腰包,要瞻前顾后,从长计议,加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每年都小幅上升,他们不得不抑制部分商品与服务消费的欲望。因此,切实提高全社会民众的保障程度,最大限度地免除普通居民的后顾之忧,更加关心低收入阶层,城乡贫困户的生产与生活,认真落实各项医保、低保等社保政策,使困难居民都能享受小康生活,这对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显得尤为迫切。 2、多管齐下,多方协作,努力扩大就业面。增加就业是提高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就业是民生之本,一个岗位不仅意味着一份收入,更意味着生活的改善,家庭的希望。因此要多想办法,开辟多种途径,提供就业机会,加大引导力度,加快提高劳动就业率。 3、努力扩大社会中等收入群体,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中等收入水平群体是社会消费增长的主体,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主流。引导和拓宽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有利于进一步培育我区消费品市场的发育和壮大,加快消费品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