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个人中心
繁體中文
无障碍浏览
英文版
智能问答
移动端应用
首页
政务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服务大厅
政民互动
走进武进
数据开放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统计信息
>
数据解读
> 内容
2007年我区农业生产情况简析
发布日期: 2008-03-03 来源:中国武进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相关阅读: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贯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综合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效显著。2007年增长率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395155万元,比上年增长7.8%,实现农业增加值232957万元,比上年增长8.0%;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人均纯收入达9911元,比上年增长12.2%。
一、经济总量增长加快
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区耕地资源逐年减少,近几年农业生产总值呈缓慢上升趋势,今年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这些有利因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今年我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95155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种植业产值为209402万元,比上年增长5.0%;林业产值897万元,比上年增长23.2%;牧业产值73979万元,比上年增长25.1%;渔业产值81327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养殖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9.3%。实现农业增加值232957万元,比上年增长8.0%。
二、种植业产业结构继续得到优化
我区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优质高效为目标,近年来逐步实现了农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增长到质量和效益增长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粮油产品向优质小麦、稻米生产发展,特色果蔬、花卉园艺等经济作物生产获得较快发展。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2.94万亩,比上年减少5.1%。从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来看,粮油种植面积基本继续下降,全年粮食作物面积为50.75万亩,比上年下降7.4%;由于上年油菜籽种植效益下降,致使今年全省油菜籽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油菜籽种植面积只有2.57万亩,比上年下降38.2%;蔬菜播种面积止跌回升,全年蔬菜播种面积为14.34万亩,比上年增长5.0%。花卉苗木、水果等特色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全区新增经济林果种植面积1584亩,总面积已达3.6万亩。传统的花卉苗木产业保持稳中有增的生产态势,全年新增花卉苗木种植面积6500多亩,总面积已达10.4万亩,地产花木产值达9500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24%,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已达44.4%。在种植业产值中,粮油作物与蔬菜园艺、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比例达到1:3.6。
三、主导产品发展加快,有力拉动农业经济增长
随着我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加快,农业生产布局出现零星、分散生产逐步退出,加快向块状集聚,农业板块发展势头强劲,东部沿山林果板块占全区林果种植面积的80%以上,西部花木种植板块占全区花木种植面积的90%以上,沿湖水产养殖板块占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的70%左右。2007年,我区农业经济中的主导产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除粮食生产以外,园艺业(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生猪、家禽,虾蟹贝类等特种水产的主导产品经济总量达到3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占全部农林牧渔总产值比重达到79.6%,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主导产品的增长对农林牧渔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10.2%,有力支撑着全区农业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
四、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2007年前三季度生猪生产下降较多,到年末开始呈现回升态势;家禽生产有所增长;受上年生猪价格偏低、效益大幅下降,大部分养猪户甚至出现亏损现象,加之猪链球菌病、猪高热病(猪蓝耳病)等疫病风险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猪养殖的积极性,2007年上半年开始生猪生产下滑严重,社会有效供给出现不足,生猪和猪肉价格强势飙升。政府认识到生猪生产问题的严重性,及时采取了多项鼓励生猪生产的措施,但受养殖贯性和生猪生长周期的制约,四季度下滑速度有所遏制,但累计出栏量仍然下降。全年全区生猪出栏量为29.5万头,较上年下降2.3%;年末生猪存栏量有所回升,为15.57万头,仍比上年下降0.9%,其中能繁殖母猪13105头,比去年同期增长0.83%。奶牛等草食畜禽饲养取得长足发展,全区年末奶牛存栏达到2655头,全年牛奶产量7293吨。尤为可喜的是,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步伐,规模养殖状况又成为左右市场的主体或随市场起伏反映市场供需变化的主体,尤其是家禽、生猪规模化饲养已呈趋势。规模以上饲养单位出栏生猪21.8万只,占全区出栏总量的73.9%,比上年提高23.1个百分点;出栏家禽1465万只,占全区出栏总量的95.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五、渔业生产平稳增长
在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和水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的形势下,全区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势头。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达16.1万亩,比上年下降1.1%;水产品产量5.2万吨,比上年增长4.5%。在养殖面积基本稳定的同时,我区进一步调整养殖模式,积极引进水产新品种,大力推广养殖新技术,不断扩大池塘生态养殖面积和无公害生产基地,使水产品养殖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品质、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全区特种水产面积已超过水产养殖总面积的80%以上。
六、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区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区农业有重点产业特色村28个,主要以花木、林果、瓜蔬、畜禽、水产为主导产业;有规模以上农业企业98家,年销售收入(交易额)91亿元;区级以上14家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比2002年增长85.8%,年均增幅16.8 %;农产品出口创汇4521万亿美元,在2002年的基础翻一番;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方兴未艾,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得到大力推进,2007年末,全区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32个只,绿色食品33只,有机食品14只,江苏名牌产品10只,市级名优农产品39只。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年产值2.5亿元。“品牌农业”的发展说明,我区农业已初步完成从量到质的历史性转变,是提高我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举措。
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效改善了农民增收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06年武进区高水平实现省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人民生活全面达小康,开始迈向现代化。2007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911元,比2006年增加 1078元,增长12.2%,农民消费质量继续提高,消费需求持续旺盛,2007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7979元,比上年增加1148元,增长16.8%,生活消费占纯收入的比重达到80.5%。人均住房面积达 75平方米,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品种不断完备,品质换代升级。
随着支农惠民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和落实,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业发展投入的增加,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农民收入也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但也必须看到,目前农村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产品供求信息传递不畅。目前大多数农产品生产仍然以一家一户的为主,城市和农村供求信息不对称,相关部门缺乏有效信息沟通,农民没有得到有效的生产信号。二是从事农业劳动力素质下降。近年来我区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农村中有能力实现转移的劳动力大多已转移,大多数青、壮年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留守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渐成为大龄、低文化人员,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高科技高附加值农业将产生不利影响。全区各级还要继续努力,形成一股合力:一是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民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各种农业信息,建立起现代大市场与生产经营之间的联系,正确引导农民生产,让农民也享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会经济利益;二是继续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政府在运用调控手段控制粮食总量平衡的同时,更要提高高效农业在全区农业中的份额,扩大种植规模和优质品种,发挥规模效益;三是要加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拓宽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地域,大力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优势产品;四是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加强各种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百姓呼声,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