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重点领域> 统计信息> 数据解读> 内容
2003年以来,我区的工业经济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活力为重点,提升市场竞争力为目标 ,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实力明显增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推进武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全力推进武进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促进我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经济总量持续攀升,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全区工业企业数由2002年的1.05万家增加到2007年的1.3万多家。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628.61亿元,提高到了2007年的2100亿元,年均增长27.3%。产品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579.77亿元增加到2040亿元,年均增长28.6%。在经济总量持续提升的同时,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长期保持利润增长快于产销增长的良好态势。利润总额由23.58亿元,增加到93亿元,年均增长31.6%,分别比产值和销售增长快了4.3和3.0个百分点。同时各项反映工业经济质量的指标也明显提升。利税总额由42.73亿元,增加到144亿元,是2002年的3.4倍;产品销售率由97.5%提高到了98.1%;销售利润率由4.1%提高到了4.5%;资产贡献率由2002年的9.9%,提高到了2007年的11.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由1.8次提高到了2.3次。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产业发展提速 2003年以来我区工业以增强综合竞争力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逐步淡出劣势、薄弱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一批支撑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逐步发展壮大。纺织、机械、金属制品、电子、电气、化工、冶金等七大优势工业经过改革创新、改制和改造,焕发出勃勃生机,从2002年最大行业规模不足100亿元,发展到如今形成1个超400亿元,2个超200亿元,三个超100亿元的六个百亿元行业。这七大行业贡献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90%左右的经济总量。
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发展变动情况单位:亿元
2002年产值
2007年产值
5年年均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402.57
1610.00
31.9
纺织工业
44.49
158.00
28.8
化工医药业
66.74
233.00
28.4
冶金工业
42.15
432.00
59.3
金属制品工业
21.35
71.00
27.2
机械工业
84.54
277.00
26.8
电气工业
30.67
123.00
32.0
电子工业
71.19
129.00
12.6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格局,切实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水平,我区将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视为科教兴区的重大举措之一。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地位日益显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值由2002年的143.4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588亿元,占规模以上的比重达到36.5%,年均增长32.6%,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幅0.7个百分点。目前我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产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机械设备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新增长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 三、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私营、三资迅猛发展 2003年以来,我区继续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大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完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吸收外资资本,引进三资企业,国有和集体企业产权调整基本到位,企业组织结构更趋优化,促进了我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至2007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和集体经济总量占比为0.5%,比2002年下降3.9个百分点;私营、三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其他经济类型高速发展,比重迅速上升。私营和三资企业在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引导下,获得了飞速发展,2007年私营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9.9%,上升18.9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完成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9%,上升14.4个百分点。 四、企业规模发展壮大,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近年来,我区加大重点企业集团的培育和建设力度,着力提升企业的规模和综合竞争力,通过资本运作、科技创新、技术改造等诸多举措,合力打造一批在各自行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通过努力众多大企业大集团逐步成长为全区工业经济的骨干力量和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960家发展到2007年的2122家。2002年我区规模以上企业平均销售规模和资产规模分别为4096万元和3702万元,到2007年两项指标分别达到7587万元和5240万元,年均增长13.1%和7.2%。2005年底中天钢铁集团成为常州市第一家销售超百亿元工业企业。预计2007年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30家左右,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5家,3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7家,1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家。产品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占规模以上销售比重由2002年的55.1%提高到2007年的70.8%,规模效应日益放大,支撑作用明显提高。 在我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5年中,也暴露出了工业发展的一些不足和矛盾。具体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全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依然偏低,在常州市的各辖市区中处在比较靠后的位置。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整、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尚不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和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我区工业企业大部份是以乡镇企业发展而来,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工业所占比重小,产业链“两端在外”。从整体上看,大多行业既无地方资源优势,又缺少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优势和企业原创性核心技术的竞争优势,而且中间产品多于最终产品;环境承受和能源制约的压力趋重:我区占工业经济总量50%以上的冶金、化工、纺织行业中大部分属于“两高”行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和降能减排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应该在今后的发展中予以重视并努力缓解并至解决。 (注:文中2007年数据为预计数)